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起承转合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起承转合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起承转合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起承转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起承转合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蚕麦二首(其一)①苏辙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家家辛苦大作社②,典我千钱追四邻。【注】①苏辙晚年因政见与当政者不和被免官赋闲在家,还曾一度被褫夺俸禄。一家老小主要靠种地为生。此诗即写于这一时期。②社:此处指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土地神报谢。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风格清淡,既无华丽辞藻、难解词汇,又能对仗灵活、格律工细语言驾驭纯熟。B.首联说因为自己的懒散招致别人的嫌弃,好在老天有眼还肯眷顾我这贫病之人。C.颔联写蚕吐丝作茧,冬裘已备,麦子成熟新汤饼可供食用,表达了衣食不愁的喜悦之情。D.颈联表现了劳动的艰苦辛劳。农人早出采桑,露水湿足;捡拾麦穗,日暮方归。2.本诗衔接自然逻辑严谨,体现出七言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陈克①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④。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注】①陈克:南宋词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代指养老之处。④吴兴:今浙江湖州。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人由兴亡之变发出兴亡之叹,由此引出下文叹老、送老、别友之事。B.上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词人衰老落魄的形象。C.结尾实写了诗人在雨夜思念故人的情景,又饱含伤时忧国之情,有“沉郁”之风。D.“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词人衰老与落魄的形象,也是对“岁华销尽”的具体说明。2.这首词的起承转合意脉不断,请结合诗句对此简要赏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传真宴东峰亭鲍防人日春风绽早梅,谢家兄弟看花来。吴姬对酒歌千曲,秦女留人酒百杯。丝柳向空轻婉转,玉山①看日渐裴回。流光易去欢难得,莫厌频频上此台。①玉山:比喻品德仪容美好的人。形容酒醉后东倒西歪的样子。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破题,交代时间及事由,“谢家兄弟”是用典称许范氏兄弟文才不凡。B.颔联扣住题目“宴”字,运用互文,以美女唱歌劝饮侧面表达主客的欢愉。C.颈联写丝柳婉转,落日徘徊,借物抒情,表达诗人对宾客即将离去的不舍。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时光易逝,欢愉难再,劝勉宾客要常常来东峰亭聚会。2.诗歌讲究起承转合。此诗首联写“谢家兄弟看花来”,而后面三联却只字不提“看花”,这样写符合“起承转合”的原则吗?请简要分析作答。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别房太尉①墓杜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②,把剑觅徐君③。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注】①房太尉即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至德二载(757),为肃宗所贬。763年卒于阆州,死后赠太尉。②谢傅指谢安。③《说苑》载:吴季札聘晋过徐,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解剑系其冢树而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有事在身,行色匆匆,但还是驻马暂留,来向亡友致哀,可见二人友情之深厚。B.颔联写诗人哭墓致哀,天上的云似乎也受到感染。“低”字强化了压抑哀伤的氛围。C.尾联写林花纷落,莺啼送客。“唯”字与首联“孤坟”照应,暗写房瑜身后凄凉。D.本诗既有对朋友的推崇和情谊,又有对朋友过世的哀痛,还有对安史之乱的忧虑。2.律诗有起承转合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既各自独立,承担不同作用;又彼此连贯,彼此照应。请分析这首诗颈联的独立性与连贯性。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河阳桥送别【唐】柳中庸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送韦评事【唐】王维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注】①右贤:即右贤王,汉时匈奴贵族的封号。1.格律诗注重“起承转合”,其中的“转”通常是指结构上的跌宕、情感上的变化等,分别分析这两首诗“转”的艺术。六、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官居戏咏(其一)陆游万里飘然似断蓬,桐庐江上又秋风。判余牍尾栖鸦①湿,衙退庭中立雁②空。灯火市楼知酒贱,歌呼村路觉年丰。谁言病守无欢意,也与邦人一笑同。[注]①栖鸦:比喻稚嫩拙劣的字。②立雁:指站立两边的衙役。1.律诗讲究起承转合,清刘黑载《艺概》中说律诗“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颈联“转”的妙处。答案:一、1、“因为自己的懒散招致别人的嫌弃”错,原文是诗人“自分”也就是自认为别人嫌弃自己,而非是自己真的懒散。从苏辙当时所处的被朝廷贬官甚至被褫夺俸禄的政治环境看,这里的“嫌”所表达的应该是政治上的牢骚和不满,此句中既有讥讽也有自嘲。

2.本诗首联以“天养人”为起句,点出丰收的自然前提。颔联紧承首联写丰收的成果。颈联话锋一转,从天助写到自助,即要想取得丰收的成果也离不开人的辛勤劳作。尾联写面对一年来得之不易的大丰收,自己借来千钱也要参加四邻乡亲举办的秋社祭祀活动,表达对丰收的欣喜之情,到此全诗达到了结构上的圆合。二、1.C

“实写了”错,结尾“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是作者与故人分别之后,对故人孤独愁苦情态的想象。深夜的细雨、窗灯、孤影、别愁,共同构成一幅凄迷伤感的别后思念图。作者不写自己别后如何思念故人,却反过来想象故人如何思念自己。他想象故人深夜独对灯影,孑然一身,实际上对应的是自己的孤独寂寞。是“虚写”,不是“实写”。

2.(1)全词在兵祸(起)一叹老(承)一送老(转)一别友(合)的叙说中,将伤时、忧国、归隐之意贯注其间,可谓事变意连。(2)起:开头为全篇定基调、立纲领,正面点出兵祸,蕴含兴亡之慨,此后虽然不再直接提到兴亡,但兴亡之慨随处可见。(3)承:“客心惊”是因为兵祸未止而“岁华销尽”,“疏髯似雪”“衰涕欲冰”将客后之衰具象化,并引出下片的送老归隐,过渡真切自然。(4)转:“送老”一词承上启下。承接上片言“老”,说围事不宁,个人衰弱;引出下片言“老”,寻求自己的归宿。(5)合:结尾以深夜孤影、小窗灯的虚写作结,一反由景及人的常态,既应兵祸结果,又写未来凄凉,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三、1.C“落日徘徊”错。徘徊的不是落日,而是玉山,也即酒醉的主人与宾客。

2.①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宴饮诗,而非写景状物诗,重心不在“看花”上,而在宴饮,诗歌正是围绕宴饮的时间、事由、现场的欢愉以及对宾客的留恋和人生慨叹的抒发;②诗人写范氏兄弟“看花来”,并非表达他们真的是来看花的,如此说,一则只是写范氏兄弟前来聚会宴饮的雅致的托词,二则也写出范氏兄弟情趣高雅的风范。四、1.D

“对安史之乱的忧虑”理解错误,此诗表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悼念以及对国事的殷忧和叹息,安史之乱此时已经平息,故“对安史之乱的忧虑”过渡解读。

2.(1)独立性:颈联的独立性体现在颈联承担“转”的作用。由颔联的沉痛悼念转到回顾友情,由颔联写眼前转到写回忆,由颔联的墓前景物转到典故意象,由前两联的压抑转到温馨。(2)连贯性:颈联对房琯的推崇和与房琯的深厚友情,照应颔联,道出来墓前痛悼的原因;因情深而意更悲,明转暗承。“觅徐君”来到墓前,与尾联“莺啼送客”相连贯。五、1.(1)柳诗前两句实写河阳桥畔送别友人的场景;第三句以“若”字转入虚景,想象友人在风雨中驱马千里远行的情景,由实入虚,情感由惜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