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侨华人概况_第1页
世界华侨华人概况_第2页
世界华侨华人概况_第3页
世界华侨华人概况_第4页
世界华侨华人概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在海外的移民人数众多,分布范围甚广。由于国家政策、分类方法、法律界定和非法移民等因素的存在,中国在海外移民的数字出入较大,缺少精确的统计数字。据加拿大探讨中国移民问题的学者李胜生教授依据各国公布的数据估计,至21世纪初,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总数约为3300万人,分布在五大洲的151个国家。依据国际移民组织分散统计与估算,海外中国移民被认为是国际上人数最多的移民群体,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移民已达到3500万人,约为国际移民总人的数的18.3%。从地区分布状况来看,亚洲是中国海外移民人数最多的地区。全亚洲华侨华人人数达到2800多万人,约占全球华侨华人总数的80%;由于地理相近和当年‘l下南洋”的移民传统,中国早期移民大部分在东南亚地区,仅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9国华人和华侨在2001年就达到了2380万人,占全球华侨华人总数74.5。美洲是中国移民增长最多的地区,在20世纪最终10年中,移民美国和加拿大的中国人增长很快,一些进入美国受到限制的中国移民也在美周边的美洲国家暂居,致使美洲中国移民在10年间大约增长了4.6%,超过了500万人,占中国海外华人移民总数的14%。欧洲的中国移民在20世纪90年头之后有了显著的增加。苏联解体之后,欧洲阅历了重大的政治经济变革,欧盟经济一体化不断扩大,伴随市场全球化引起欧洲各国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长,移民对象国也从传统的北美扩大到欧洲等地区。据国际移民组织统计,2000年,大约有20万中国人合法居住在西欧各国,欧洲华侨华人总数有148万人,占总数的3.7%。大洋洲也是一个中国移民聚集较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至2002年,大洋洲各国约有华侨华人72万人。非洲大陆的中国移民10多年前才起先增多,主要是台湾、香港的投资移民和中国内地从事投资和商贸活动的移民。最近几年,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非洲开发创业,中国移民随中国投资、商品、技术落户非洲的越来越多,至20世纪末,非洲的中国移民增加到13万人以上,大部分集中在南非等3。多个国家。——文喆《中国海外移民的数量及其分布》《侨园》总第103期,P55-56第一节东南亚华人概况第四节

欧盟国家中的华人新移民一、欧洲华侨华人的数量与分布(一)数量目前,欧洲华人华侨还无精确的统计数字。在1982至1983年间,台湾的有关资料表明欧洲共有华人567,449人;而依据欧洲各有关国家的人口统计资料,该数字为760,000。不过从比较的角度而言,我们至少可以依据上述数字得出如下印象:欧洲华人的总数大约仅为美洲华人总数的三分之一,但三倍于大洋洲华人。尤其值得留意的是,在六、七十年头时,我们脚下的这块大陆的的确确是中国人在海外向西拓展的新领域,当时,欧洲华人人口的增长幅度在各大洲中数一数二。(二)分布欧洲华侨华人呈“大分散,小集中”之特点,西欧最为集中。据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以下简称“欧华联会”)1997年底调查结果,欧洲华侨、华人的大致分布状况为:英国、法国各有25—30万,是欧洲华侨华人最多的两个国家;德国、荷兰、意大利各有10—15万,俄罗斯逾6万(不含近年赴俄滞留经商的大量中国人);匈牙利、奥地利、罗马尼亚、西班牙、比利时、瑞典各有2—3万人左右;其余各国数千至万把人不等。表1欧洲各国华侨华人人口一览表

1985年1997年英国230000250000法国210000300000德国30000110000荷兰60000100000意大利5000100000西班牙500030000奥地利600020000葡萄牙68005000丹麦37536000比利时1140030000挪威10005000瑞典900020000总计577953956000注:1985年数字系《华侨华人经济年鉴》1985年统计;1997年统计数字为欧华联会1997年社会调查结果。二、其次次世界大战前的华人移民1、类型(1)在其次次世界大战之前来到欧洲的中国人以短期性的契约劳工为主,其形式与半个世纪前存在于东南亚及北美的苦力贸易相类似。(2)此外,在欧洲发生的多次斗争中,也有中国人自愿参战、或受雇参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方面从山东、上海、浙江雇佣了10万劳工。1917年后留居俄国的中国劳工,曾经帮助布尔什维克打击白军。在西班牙,来自美国的中国志愿人员和中国共产党派遣的战士,曾加入国际旅抗拒佛朗哥。以上各类人员不少事后留在了欧洲。在法国,有些人签约进厂工作,但大多数人则自谋生路,有的做家具,有的开餐馆,有的沿街叫卖石雕制品。(3)赴欧留学的移民群体在20年头,有中国学生到法国和德国半工半读;在印尼于1947年独立之前,有华裔学生从那里到荷兰求学;在五十年头,更有大批中国学生留学苏联。2、主要移民地主要港口城市如伦敦、利物浦、鹿特丹、阿姆斯特丹、汉堡、安特卫普和巴塞罗那,到处都有不少来自中国广东的海员在等候轮船公司续订雇佣合约,好些欧洲轮船公司的老板曾经利用这些人来减弱欧洲海员工会组织的影响力。三、改革开放后欧盟的新移民(一)移民的缘由1、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曾经长期实行的封闭政策,一度使业已定居西欧的华人难以将他们的亲朋好友从浙江、广东家乡接出来,于是,先期移居英国的香港人趁机获得了向东拓展到西欧大陆的空间。因而,在西欧大陆国家中,荷兰和比利时华人社会的主体照旧是香港人,华人社会通行的语言照旧是香港话,德国华人社会的状况也多少与此相类似。2、随着战后西欧经济进入复苏,这些战前移民的亲戚、同乡纷纷借亲缘关系来到欧洲,这种以早期契约劳工为核心而形成“连锁移民”的现象,明显是半个世纪前华人移民东南亚途径的翻版。3、东南亚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之后的新体制下出现的经济、政治动乱,曾经促使成千上万的华人移居法国、荷兰和葡萄牙。4、不少华人从香港以及英国在东南亚的前殖民地到英国学习,故而形成了一个受过高等教化的专业人员群体,其中一些人主动参与当地华侨社会的活动。(二)移民的构成1、浙江人。最先抵达欧洲的中国移民是一批小贩,他们主要来自浙江南部,即港口城市温州的内陆地区和青田镇四周的农村,他们之所以会来到欧洲似乎多少与一次大战期间协约国雇佣契约劳工有关。但是,对青田华侨史的探讨却表明:青田人早在那以前的半个多世纪就远赴欧洲了。就我们所驾驭的有限的资料而言,他们或取陆路经西伯利亚、或取海道经马赛来到欧洲,尔后,他们大多以莫斯科和巴黎为主要中转地,又接着走遍了几乎欧洲全部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之后,来自浙江的移民大大削减了,直至大约1974年之后又再度增加。2、广东人。中国珠江三角洲的广东人是作为海员来到欧洲的,他们主要集中于港口城市如伦敦、利物浦、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和汉堡。在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们大多离开了欧洲,但也有少数留了下来。五十年头之后,他们的同乡,大批香港新界人移居英国从事餐馆业,不久又拓展到欧洲大陆的其它国家:首先是荷兰,而后是比利时、法国、德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3、来自东南亚的难民。得到美国背后撑腰的越、老、柬三国政府于1975年垮台之后,七万五千华人从印度支那逃亡法国,于是,1954年后存在于这个国家的那个人数有限的印支华人群体立刻膨胀了数十倍。与此同时,西欧其它国家也接纳了少数印支难民。另外,在印度尼西亚于1947年独立之后,以及受印尼五十年头和六十年头推行的有关华人政策的影响,大约有一万华人从印尼移民荷兰,他们当中有些后来再度移民美国,近年来也有些移居比利时或德国。最终,还有一小部分华人是从新加坡、马来西亚、莫桑比克和苏里南等欧洲人原先的殖民地移民欧洲的,六、七十年头时,英国、荷兰、比利时和德国的中餐业特殊红火,他们很简洁在中餐馆找到工作。4、来自福建省的闽北地区,他们是八十年头后半期出现在欧洲的,这部分人基本上是由所谓“蛇头”从福建偷运出境的。几乎全部非法出境的福建人所选择的移居国都是美国或德国,滞留在欧洲其它国家的福建人,或者是由于付不起接着前往美国的费用,或者是由于“蛇头”把他们在半道上扔下不管了,或者仅仅是由于没有别的方法。(2000年6月的“多佛尔惨案”)电影《鬼佬》5、是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之后进入那一地区的中国人。这部分移民大多来自中国北方,受过良好教化、其背景与欧洲其它地区的中国人大不相同,因而,东欧的华人社会与西欧、南欧的华人社会也就形成了本质上的差异。西欧、南欧的华人大多来自农村,来自具有几代移民历史的传统侨乡,出国似乎是一种为传统所左右的行为,除了给家里寄去侨汇、为家乡捐赠钱物之外,那些人与中国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经济纽带。但是,近期移居东欧的北方人则明显不同(而且,越往欧洲的东部,这一趋势就越独创显),他们是契约劳工或移民先驱,对他们而言,移民完全是个人自觉自愿的选择。在他们当中,不少人与中国的国营企业或贸易网络有联系,他们从那里获得货物或某种便利以进入物品短缺的东欧市场。他们的移民方式与传统的华侨已不行同日而语,尽管就目前而言,他们的行为照旧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但是,完全可以将其视为中国高速发展的商品经济大潮中派往国外的前哨部队。在后社会主义时期的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摆脱了社会主义支配经济体制束缚的快速拓展的中国经济,正与同样目空一切的西方资本主义相互交锋,看来,正是在这一地区,孕育着最为激烈人心的发展前景。6、台湾省籍人士。战后不断有台湾人因婚姻、投亲、求职移民欧洲。90年头以来,台湾企业集团加速国际化进程,一些企业家投资欧洲,台湾人以地缘为纽带的群体在欧洲的活动和影响明显增加。7、以留学身份进入并居留欧洲的留学人员群体。60—70年头以来自台、港及东南亚原西欧殖民地国家者为主。如70年头香港到英的留学生每年数千人,由马来西亚到英国的华人学生亦为数可观。中国改革开放后,大陆留学生快速发展成为欧洲中国留学人员的主体。目前,法、英、德三国有大陆留学人员及其配偶合计7万人左右,意、荷、奥、西等国各有数千人。(三)移民的职业1、中餐业。餐饮业是华人在欧洲谋生的主要行业,是西欧、特殊是英国、荷兰、德国、法国等国华人经济的支柱。英国80%以上华人靠餐饮业为生,1996年有华人餐馆9千家(其它各行业合计不过800家),占全英各色餐馆的四分之一;荷兰1996年有中印餐馆(印尼风味中餐馆)2170家,占全荷各类餐馆的28%;法国1997年底有中餐馆7千家以上,在法国同行业占有重要地位;德国有中餐馆和华人快餐店6—7千家,全德80%以上华侨华人靠此业为生;西班牙华人中餐馆逾2000家,意大利1200家,比利时1000家,奥地利900家,葡萄牙数百家。假如按平均每家年生意额15万美金计算,3万家中餐馆和外卖店年生意额为45亿美元。欧洲华侨华人经营的餐馆绝大多数属小规模家庭式经营。如法国的中餐馆,90%以上属小规模家庭式经营,座位在200人以上的大型餐馆不足100家。2、食品工业、农业和超级市场。食品工业和超级市场在华人经济结构中占份额不很大。较有规模的食品公司有丹麦的“大龙”春卷公司、英国的七海冻品公司、远东食品有限公司、“志业”肉类批发公司等。还有一些制面厂、芽菜场、豆腐厂等。它们均是为中餐馆或中国杂货店供应货源的。华人超级市场,在欧洲多以小杂货形式出现。西欧华人开设的大型超级市场以英、法为最。较具规模的有:法国的“陈氏超级市场”和“巴黎士多”,英国的“荣业和”、“泗和行”、“永兴行”、“志业”等,兼批发与零售于一体。3、批发货行与进出口贸易。80年头以后,西欧、东欧华侨经营的进出口公司、批发货行以及贸易商场相继设立,生意兴隆,已成为西欧、东欧华人经济整体规模跨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标记。4、服装加工业和皮革业。与西欧、北欧不同,南欧,主要是在意大利、西班牙包括法国,华人经济并非是餐饮业一花独秀,而是餐饮业、服装加工、皮革业三分天下。华侨华人经营的皮革业和服装加工业主要在意大利和法国。意大利华侨经营的皮革加工厂集中在佛罗伦萨和普拉托。仅普拉托1997年底就有华侨经营的大小制衣厂近千家,华人制衣业已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之一。1992年统计,法国有约20%华人从事制衣与皮革业,其从业人员比例仅次于中餐馆。90年头皮革业在法国华人经济构成中的比例在缩小,在意大利则在发展。(四)欧洲华人的社团、报刊与中文学校——传统华社三宝1、华团60—70年头以来,欧洲华人社会日益活跃,侨团快速发展。据台湾“侨委会”统计,1950年欧洲有华人社团22个,1975年100余个,80年头华人社团遍及欧洲。今日全欧有华人社团上千个,其中有活动的有500个以上,李明欢教授将其大致分为5类:地区(全欧、全国)性组织、同乡组织、宗亲组织、同业组织、妇女、老年、青年组织。2、华校据欧华联会统计,截止1997年底欧洲各国有华侨社会自身创办的中文学校(班)266个,在校生2万余人。16因所在国文化政策不同,中文教化在欧洲不同国家境况各异。这些学校每周授课时间少则一小时,多则6小时,每周2—3小时者居多。大多数学校租用或借用当地正规学校校舍在周末教学。英国、法国、荷兰中文学校多以广东话教学。3、华报欧洲70年头中、80年头末的近两次中国移民大潮,使欧洲华侨华人急剧增至150万。随着其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文化需求渐渐上升,促使欧洲华文报刊于近十多年有很大发展。目前欧洲由华侨经营的16家17代表性华文报刊是:《欧洲时报》、《欧洲日报》、还有旅荷华侨总会主办的《华侨通讯》,创刊20余年,历史最为悠久,与《唐人街》、《新华土地》一起在全荷中文报刊中构成三足鼎立之势。1996年荷兰中国留学生创办的欧洲第一份中荷文比照的电子杂志《郁金香》、1997年荷比卢华人写作协会创办的全欧其次份电子期刊《荷露》,开创了欧洲华文报刊进入世界电脑网络新纪元。此外还有匈牙利的《欧洲之声》和《欧洲导报》,西班牙的《西华之声》和《西班牙华人》,英国的《天下华人》,德国的《欧华报》,法国的《欧华侨志》、《东西报》、《法华报》、《欧中经贸》等。上述各类报刊,发行量计十数万份/年(季、月),20读者覆盖整个欧洲。总体而言,目前欧洲华社文化消费意识不强,愿花钱定阅报刊者有限。(四)改革开放以来欧盟移民的特点1、欧盟国家的中国大陆新移民潮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的背景下发生的。2、早期的欧盟中国大陆新移民以“家庭团聚”、“劳工移民”为合法移民的主渠道,这确定了欧盟的中国大陆新移民鲜有特殊专业才能。新移民中缺少资本雄厚的“精英移民”,而是以“非精英移民”为主,包括数量较大的非法移民。在欧盟的中国大陆新移民中,除一小部分留学生学成后留在当地工作、属于“精英移民”外,85%以上的人属于“非精英移民”,他们以来自农村及中小城镇的青壮年为主,其总体学问结构及移民前的财力结构远远不及北美的中国大陆新移民。3、欧盟中国大陆新移民的来源越来越多样化,其社会背景也越来越困难。4、中国大陆新移民使欧盟国家原有的华侨华人的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更。英国的华侨华人社会虽然仍由香港人占主导地位,但是近些年来存在大量来自福建的非法移民。在法国,华侨华人社会以来自印度支那的华裔移民为主体,然而浙江移民群体的势力也在不断增加。荷兰则像是华人移民的交汇点,其华侨华人社会包括广东人、浙江人以及快速增长的福建人。在意大利等国家,浙江人和福建人占据着华侨华人社会的中心。来自浙江和福建的新移民在欧盟国家华侨华人社会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