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课件】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课件】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课件】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课件】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赵普是宋初名相,曾辅佐赵匡胤统一南北,创立帝业,并与太祖密谋“杯酒释兵权”;宋太祖遇有国事,无不与赵普商议,有时在朝难以决断,入夜即去赵普家中咨询,极受太祖宠信。因此赵普平日退朝在家不敢换下朝服。一日,大雪漫漫,赵普以为天气恶劣,天子赵匡胤不会驾临,换去冠服准备就寝,忽然圣上驾到,赵普连冠服都来不及穿,趋前迎驾,只见帝立风雪中,赵普惶惧迎拜,叩头谢罪,帝扶起赵普入室,君臣围炉共商国是,这段故事后来被后人传颂,作为君臣亲密无间的典范。从制度设计理念看宋朝历史——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重点难点]1.重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举措。2.难点:两宋与辽、金、西夏的并立和军事冲突。3.难点: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评价。[目录]一、曲为之防二、事为之制三、曲制利弊四、曲制微调五、积重难返时空定位一、曲为之防

几十年间(五代十国时期),军队要谁做皇帝,谁就得做。赵匡胤昨天还是一殿前都点检,今天是皇帝了;那是五代乱世最黑暗的表记。若把当时皇帝来比宰相,宰相却有做上一二十年的。相形之下,皇帝反而不像样。试看五代时,有那几个皇帝获得像冯道般的客观地位与受人尊崇呢?——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依据材料和所学,宋初统治者建国初,需防范什么?藩镇割据、地方权重武将专权皇权衰弱五代建立者时间907-960特点后梁朱全忠、朱友贞907-923建立者都是武将出身;改朝换代频繁;干戈不息,乱贼横行;礼崩乐坏,三纲五常灭绝;后唐李存勖、李嗣源、李从厚、李从珂923-936后晋石敬瑭、石重贵936-946后汉刘知远、刘承佑947-950后周郭威、柴荣、柴宗训951-960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央二府三司制:

中央设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台谏,分管行政、军事、财

政和监察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地方行政中央派文官任知州,节度使变虚衔财政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中央军事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更戍法监察设四监司,对各州全方面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方针崇文抑武罢免宿将兵权,文官任枢密院长官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预习反馈】二、事为之制二府三司1、二府三司包含哪些机构?其职权是什么?2、与唐朝相比,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何区别?结合示意图说明理由。3、宋中央权力分配方式会产生什么影响?【重点突破1】区别:唐朝是程序分工,宋朝是事权分化。理由:唐朝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牵制监督,分散相权;宋朝二府三司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财政;积极: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预防内部动乱。消极: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机构重叠庞杂;崇文抑武,文人治国同一机构内部继续分权制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三衙(禁军)文臣任长官分化事权分化事权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

四监司——中央对各州全面监控——中央派文官担任——行政与监察于一身

与知州彼此制约——统管地方财政收其权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1、依据所学,请指出北宋地方权力分配措施(行政、财政、监察、军事等角度)2、结合所学,分析该分配方式有何影响?【重点突破2】积极:预防内部动乱;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消极: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机构重叠庞杂;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守内虚外材料一: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宋)苏洵《嘉佑集》卷1材料二: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宋)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研究主题2、针对于该主题的研究,你还可以补充哪个角度的史料?并说明理由。3、如若补充,你可以选取哪些具体的内容?【重点突破3】宋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消极角度的史料。理由:上述史料反映了宋朝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皇权至上,强调其积极作用;而我们应该全面辩证的认识宋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三、曲制利弊北宋财政收支表(单位:缗)补充第一组史料:冗官冗费冗兵财政危机——积贫民族关系

战争

和议

结果宋辽关系①北宋统一后,两次北伐,均告惨败;②后来辽军大举南下1005年澶渊之盟:①维持已有边界,兄弟相称;②北宋送“岁币”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宋夏关系北宋与西夏发生战争,是屡战屡败1044年宋夏和议:①西夏保持帝号,向北宋称臣;②北宋送“岁赐”宋政府开放边境互市,恢复了双方贸易往来补充第二组史料:边防压力——积弱宋金关系南宋初年,宋军与金军对抗,素质明显提高(岳家军)1141年绍兴和议:①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对金称臣;②南宋送“岁贡”宋金南北对峙(宋太宗):“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宋)“事为之制,曲为之防”加强中央集权预防内部动乱巩固统一特点:分化事权,相互制约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崇文抑武,文人治国制度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三冗两积”局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四、曲制微调【预习反馈】根据教材第三目内容,完成表格。王安石变法(1069—1085)背景基本原则目的措施结果富国强兵①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②宋仁宗时,庆历新政失败③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①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青苗法);②官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市易法)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保甲法)恢复征兵制,取代募兵制达到富国目的,增加收入强兵效果不明显,与西夏开战,以失败告终调控经济开辟财源措施内容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农民可以向政府贷款,收获后还本付息募役法纳钱代役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从事商业经营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微观研读特点:涉及领域广;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加强国家管理和控制;农业商业运输业农业农业农业、赋役军事选官制度、教育富国强兵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灭之,弃者取之,矻矻kū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守旧派)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材料二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守旧派)刘挚《忠肃集》卷3《论助役法分析第二疏》1、上述史料可用于研究什么,说出你的依据。【重点突破4】示例:用于研究变法失败的原因。依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变法变更祖宗之法,涉及各类人群,增加负担,引发社会纷扰;材料二强调王安石变法操之过急。两则材料出自司马光和刘挚所著文献材料,还可以反映变法遭到守旧派反对,引发内部分化。上述材料一定程度反映王安石变法状况,有利于研究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司马光和刘挚是当时事件亲历者,属于一手史料;且两则史料均强调变法带来的社会纷扰,可以相互印证。史料强调内容虽有共性,但均来自守旧派所著文献,不利于客观评价内容;来源。2、结合所学,评析史料的研究价值并说明理由3、综上,你认为史料价值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析和判断?靖康之变岳飞抗金南宋建立宋金和议南北对峙阅读教材第四目南宋偏安,依据图片简述南宋发展脉络1141年绍兴和议:①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宋对金称臣;②南宋送“岁贡”五、积重难返本课小结一、选择题解析:D据材料“夫弱唐者,诸侯也”可知唐朝在地方设置节度使,最终威胁中央集权,宋初由文臣出任知州,州郡不得由武臣掌握,以免拥兵作乱,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故选D项;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排除A项;宋代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排除B项;宋代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排除C项。1.(2020·山东济南期末)北宋人尹源在《唐说》中说“夫弱唐者,诸侯也”,宋初为防止“弱唐”局面再次出现而采取的措施是(

)A.设参知政事 B.设枢密院C.设三司使 D.由文臣出任知州解析:D材料中“知州”是地方官名,不是分割宰相的军政大权,故A项错误;材料中“知州”暂代地方军政的解读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错误;“知州”是官名,不是地方行政单位,故C项错误;“权知”意为暂时主管,说明皇帝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故D项正确。2.(2019·辽宁沈阳期中)“知州”官名源自宋代,全称“权知某军州事”。“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宋代“知州”的设立表明(

)A.宰相的军政大权被分割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有限C.地方行政单位发生变化

D.皇帝对地方的控制加强答案:C3.(2020·上海黄浦调研)历史上西夏政权,位于下图中的(

)A.A处 B.B处 C.C处 D.D处4.(2019·山东潍坊期末)王安石变法期间,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舍。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直接免试授官,中等的须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可授官。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变法需要的人才

B.推动学校教育的完善C.防止大官僚控制教育

D.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解析:A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使学校教育与仕途的结合更加紧密,其目的是为变法培养人才、制造舆论,故选A项;推动学校教育的完善是王安石教育改革措施的影响,不是目的,排除B项;材料强调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变法需要的人才,没体现大官僚控制教育问题,排除C项;王安石改革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变法服务,不是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D项。解析:A根据材料“至南宋时期,重名不重实的朝贡贸易开始降到次要地位,市舶贸易成为国家财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