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微波中继通信系统_第1页
第2章 微波中继通信系统_第2页
第2章 微波中继通信系统_第3页
第2章 微波中继通信系统_第4页
第2章 微波中继通信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概述微波中继通信是利用微波作为载波并采用中继(接力)方式在地面上进行的无线电通信。Microwaverelaytransmissionisthetransmissionofinformationorenergybyelectromagneticwaveswhosewavelengthsaremeasuredinsmallnumbersofcentimeters;thesearecalledmicrowaves.微波中继通信:远距离通信,一般说来,通信距离往往长达数千米甚至上万米,或环绕地球曲面,由于地球曲面的影响以及空间传输的损耗,每隔50公里左右,就需要设置中继站,将电波放大转发而延伸。这种通信方式,也称为微波中继通信或称微波接力通信。微波中继通信的概念微波中继通信是利用微波作为载波并采用中继(接力)方式在地面上进行的无线电通信。微波频段的波长范围为lm~mm,频率范围为300MHz~300GHz,可细分为特高频(UHF)频段/分米波频段、超高频(SHF)频段/厘米波频段和极高频(EHF)频段/毫米波频段。由于卫星通信实际上是在微波频段采用中继(接力)方式通信,不过其中继站设在卫星上而已,所以,为了与卫星通信区分,这里所说的微波中继通信是限定在地面上的。光纤,微波,卫星骨干网三大传输手段。微波通信的概念微波通信是利用微波作为载波来携带信息,并通过自由空间电波传送信息。微波的频率范围?300MHz~300GHz微波的传输特性?视距传输特性(直线传播)用微波作为载体传送数字信息的一种通信手段。

微波

超长波

分米

厘米

毫米

亚毫米光通信0.0000030.030.33303003103310431053106(MHz)(300MHz—300GHz)微波一般称为厘米波!无线电通信频率划分段号频段名称频段范围波段名称在自由空间的波长范围123极低频超低频特低频3~30HZ30~300HZ300~3000HZ极长波超长波特长波100000~10000km10000~1000km1000~100km45678甚低频(VLF)低频(LF)中频(MF)高频(HF)甚高频(VHF)3~30K30~300K300~3000K3~30M30~300M甚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100~10km(万米波)10000~1000m(千米波)1000~100m(百米波)100~10m(十米波)10~1m(米波)9101112特高频(UHF)超高频(SHF)极高频(EHF)至高频300~3000M3~30G30~300G300~3000G10~1dm10~1cm10~1mm1000~100um(亚毫米波)微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丝米波一、基本概念问:为什么利用微波进行远距离传输必须采用中间站转发的方式?1、微波工作频率高,波长短,能穿透电离层,不能利用天波进行远距离传播。2.2概念问:为什么利用微波进行远距离传输必须采用中间站转发的方式?2、由于地球表面为球面,再加上地物地貌的影响使得视距传播距离受限。措施?增加天线高度,增大发射功率?中继方式

微波似光性,电波近似直线传播

微波的传输损耗大,波长越短,损耗越大。

ACDEB中继站微波的视距传播示意图中继的原因微波通信采用中继方式的直接原因有两个:首先,因为微波传播具有视距传播特性,即电磁波沿直线传播,而地球表面是个曲面,因此若在通信两地直接通信,且天线架高有限,当通信距离超过一定数值时,电磁波传播将受到地面的阻挡,为了延长通信距离,需要在通信两地之间设立若干中继站,进行电磁波转接。其次,因为微波传播有损耗,在远距离通信时有必要采用中继方式对信号逐段接收、放大后发送给下一段。微波通信的特点

(1)

通信频段的频带宽。微波频段占用频带约300GHz,而全部长波、中波和短波频段占有的频带总和不足30MHz,前者是后者的10000多倍。一套微波中继通信设备可以容纳几千甚至上万条话路同时工作,或传输电视图像信号等宽频带信号。

(2)受外界干扰的影响小。工业干扰、天电干扰及太阳黑子的活动对微波频段通信的影响小(当通信频率高于100MHz时,这些干扰对通信的影响极小),但它们严重影响短波以下频段的通信。因此,微波中继通信较稳定和可靠。(3)通信灵活性较大。微波中继通信采用中继方式,可以实现地面上的远距离通信,并且可以跨越沼泽、江河、湖泊和高山等特殊地理环境。在遭遇地震、洪水、战争等灾祸时,通信的建立、撤收及转移都较容易,这些方面比电缆通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4)天线增益高、方向性强。当天线面积给定时,天线增益与工作波长的平方成反比。由于微波中继通信的工作波长短,因而容易制成高增益天线,降低发信机的输出功率。另外,微波电磁波具有直线传播特性,可以利用微波天线把电磁波聚集成很窄的波束,使微波天线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减少通信中的相互干扰。

(5)投资少、建设快。在通信容量和质量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按话路公里计算,微波中继通信线路的建设费用不到同轴电缆通信线路的一半,还可以节省大量有色金属,建设时间短。微波中继通信的用途微波中继通信主要用来传送长途电话信号、宽频带信号(如电视信号)、数据信号、移动通信系统基地站与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之间的信号等,还可用于通向孤岛等特殊地形的通信线路。2.2视距传播特性2.2.1天线高度与传播距离R

h1h2d1d2考虑到,上式可以写成:

当h1=h2=50m时,d=50kmAB1.无方向天线辐射,单位面积接收功率对于一个各向同性(无方向)的信号源,其能量向周围均匀扩散。在半径为d的球面上(其面积为4πd2)的功率密度p0为:2.2.2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其中pt为辐射源功率。显然,p0可理解为在与辐射源相距d的单位面积上所接收的功率。称为传播(或扩散)因子。注意,此时的参数d是表示辐射源到接收天线的直视距离,而不是沿地球表面的通信距离。但是,由于d远小于地球半径,可认为电波的直视传播距离与通信距离近似相等,并用符号d表示。

(二)自由空间传播损耗2.有向天线辐射,单位面积接收功率在实际的微波中继通信系统中,天线一般是有方向性的,并用“天线增益Gt”来表示。对于发射天线来说,它是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上单位立体角的发射功率与无方向天线单位立体角功率的比值。也就是说,发射天线增益Gt是该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上辐射功率相对无方向天线在该方向上辐射功率所增加的倍数或分贝数。(二)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则与有向天线发射源相距d处的单位面积所接收的功率prˊ为:(二)自由空间传播损耗3.有效接收面积内接收到的功率对于接收天线而言,增益可理解为天线接收特定方向电波功率的能力。此时,接收天线增益

与天线有效接收面积A的关系可由下面的公式表示(二)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其中A为天线的有效接收面积(单位为m2),

为电波的波长(单位为m)。(二)自由空间传播损耗于是,若接收机与辐射源(发射机)相隔的距离为d,接收天线的有效面积为A,则所接收的信号载波功率pr为(假定辐射源是定向辐射,其天线增益为Gt)(二)自由空间传播损耗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在不考虑发射与接收天线增益的情况下(即Gt、Gr都为1)发射功率与接收功率之比定义为自由空间传播损耗,记作Lf。于是有(二)自由空间传播损耗(二)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式中,f为电波频率;c为电波传播速度,约为3×108m/s。(二)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用分贝表示自由空间电波传播损耗时,Lf为(二)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式中,Lf的单位为dB;d的单位为km;f的单位为GHz。式中,Lf的单位为dB;d的单位为km;f的单位为MHz。系统传播损耗在考虑发射与接收天线增益的情况下(即Gt、Gr不为1)发射功率与接收功率之比定义为系统传播损耗,记作L。系统模型如下:(二)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发射机天线增益Gt空间传播损耗Lt天线增益Gr接收机ptprpn系统传播损耗L系统传播损耗L=Lt-Gt-GrLt为空间传播损耗,除包含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f外,还包括由大气等因素引起的附加损耗。(二)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发射机天线增益Gt空间传播损耗Lt天线增益Gr接收机ptprpn系统传播损耗L系统传播损耗在微波中继通信系统中的天线,通常采用卡塞格伦(N.Cassegrain)天线,其增益为(二)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其中,D为抛物面天线直径;为天线效率,通常取0.6-0.7。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除上述自由空间损耗之外,还要受地面和大气的影响带来的附加损耗。(二)自由空间传播损耗(三)地面效应微波中继通信系统中电波在收、发天线之间是直线传播,由于天线高度有限,电波传播路径离地面较近,传播特性受地面影响较大。地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传播路径上障碍物阻挡或部分阻挡引起的附加损耗,以及平滑地面对电波的反射所引起的多径传播,进而产生接收信号的干涉衰落。2.2.3地面效应(五)接收信号功率和接收信噪比1.接收信号功率(1)自由空间接受信号功率五、微波信道特性(2)实际工程接收功率在实际工程中通常还应考虑大气等因素引起的附加传播损耗(La)和馈线损耗(Ll)因此接收信号载波功率为:(五)接收信号功率和接收信噪比(2)实际工程接收功率在实际工程中通常还应考虑大气等因素引起的附加传播损耗(La)和收、发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