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_第1页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_第2页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_第3页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_第4页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球炸弹二战期间,美国西部森林曾无端发生爆炸事件,引起森林大火,美军在森林里发现了印有日文的白色气球残渣,于是他们展开了拉网式的搜查,却没有发现任何日军的踪影,不知这些气球炸弹从何而来,这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最终调查得知,这些氢气球炸弹是从日本当地释放的,你知道这些氢气弹是怎样漂洋过海的吗?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思考一:

赤道与极地间的空气会怎样运动呢?

假设一:

地球表面均匀,

无地转偏向力,

太阳始终直射赤道030N60N90N热冷高压高压低压低压单圈环流(热力环流)只考虑高低纬受热不均假设二:

地球表面均匀,

有地转偏向力,

太阳始终直射赤道思考二:

大气环流将会是怎样的?北半球赤道30°N

30°N形成高气压带赤道形成低气压带

图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方向低纬环流立体图到北纬30度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被迫下沉近地面高空结合地转偏向力,会产生什么现象?低纬高空①②③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转偏向力①低纬环流②中纬环流③高纬环流——三圈环流60°N30°N0°极锋东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步骤:1、先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2、在0°、30°S、60°S、90°S处写出气压带。3、在各气压带之间画出风带。尝试一下,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尝试一下,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0°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极地东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60°S30°S90°S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热力因素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动力因素是由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流被迫上升和下沉引起的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球表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气压带和风带----“六风七带”受热膨胀上升冷却收缩下沉聚积下沉冷暖气流辐合上升热力成因动力成因热力成因热力动力成因二战期间日本的氢气炸弹是怎样飘洋过海的?1942年,一个名叫荒川秀俊的气象专家向日本军部呈上一份建议书和一张气球炸弹的设计图。他在建议书中说,在长期研究中,他发现,在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带存在一个由西向东强大而恒定的大气环流层,也就是盛行西风带,风速约为300公里每小时。日本和美国处在相同的纬度上,如果从处于上风位置的日本释放若干个气球,悬挂一些炸弹,不出意外的话,气球炸弹便可以顺风飘到美国,实现轰炸美国本土的计划。问题回归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空白部分表示风带,据此完成1—2题甲乙丙丁0°30°60°1、图中乙处的气压带是:C、赤道低气压带A、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B2、图中乙与丙之间的风带应是()A、东南信风带B、东北信风带C、极地东风带D、中纬西风带D3、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A.赤道附近B.南北纬3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D.极地附近4、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

A.空气在这一带大量收缩下沉

B.近地面气压较低,使高空空气下沉补充

C.由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聚积产生下沉气流

D.空气受热膨胀,产生上升气流

c

c4、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A.向东飘扬B.向西北飘扬

C.向南飘扬D.向东南飘扬5、能够形成盛行西风带的一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BB4、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A.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C5、图中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名称是: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