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前期诗歌_第1页
李清照前期诗歌_第2页
李清照前期诗歌_第3页
李清照前期诗歌_第4页
李清照前期诗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清照的前期诗歌一、前期诗歌的划分何谓前期: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是从她出生到1127年南渡以前这段时间,这期间她的生活总的来说是幸福美满,闲适宁静的前期词抒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美满生活及与丈夫分离的缠绵相思。前期分段:李清照前期生活典雅美满。其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1)闺中少女时期(十八岁之前):李清照的少女时代,由于生活幸福,性格天真活泼,此期的词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忧无虑以及对生活的热爱。(2)美好婚姻时期(18岁至屏居青州十年时期):爱情使李清照的美好人生更上了一层楼。其词作即是其甜美生活的表现。二、前期风格形成原因仕宦之家,书香门第天资聪慧,活泼乐观婚姻美满,琴瑟和弦感情细腻,心系天下良好的文学氛围开明的家庭环境优渥的生活环境三、前期诗歌特色1、内容与取材2、塑造的形象特征和情感色彩3、具体特质内容和取材(1)风雅生活与伤别闺思从李清照前期词的写作内容上看,她多写少女和贵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和含远伤别的闺思情调。此时她的词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欢乐趣事或离别忧愁,将自己的生活融合与词作中,以此来表现一个少女或少妇的生活轨迹或情感历程。在李清照的前期词中“瑞脑”“金兽”这类意象频频出现,这一方面表现出她富裕、安逸的舒适生活,也表达出了她世俗的情感。

(2)清雅孤傲的自然之物在李清照早期作品中还有一类物象如“梅”“菊”“海棠”等常常出现。“流水”“花草”等都是李清照诗词中的常客。词人正是借这些超尘绝俗的自然之物展现出她的人格姿态,体出她的一种独立、孤傲的性情。

塑造的形象特征及情感色彩

(1)活力、积极、慵懒前期作品中,李清照塑造的多为活泼、潇洒、自由的女性形象。《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给我们塑造出了一个慵懒的女性形象,“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表现少女尽情游玩,投入大自然和爱情怀抱,是宋代女作家生活中少有的焕发着青春活力的状态。我们还可以从李清照另外几首早期词中进一步窥探到作者这一形象,例如《浣溪沙》中“绣面芜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多情;《怨王孙》中“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的快乐;《如梦令》中“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爽性,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无一不在显露她率真、率性、爽快而多情的个性。(2)思念、盼夫、孤独随着婚姻的到来,李清照为我们塑造更多的是思念、盼夫的少妇形象。《一剪梅》“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两首词中,词人一改往昔那活泼俏皮、不知忧虑的少女形象而成了终日思情悠悠、愁肠绵绵的思妇,你看她出去划船已不似昔日那样“惊起一滩鸥鹭”,而是“人比黄花瘦”了。是把一个思妇的相思愁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了。具体特质(1)歌咏鲜明生动的自然风物李清照前期所作的描写自然风物的词,都能创造鲜明生动的形象,揭示它们听蕴藏的美,并以活泼洒脱的兴趣对自然之美表示了热恋和喜爱。

这类词主要不是以情动人,而是常常用动静相生、淡而有致的画面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在此类词作中,作者走出令人索寞的闺阁,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寻情觅趣,以自然清新之笔描绘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赋予大自然以主观色彩,表达了作者观察自然时的典型心情和深刻感受,充满生命的律动和青春的活力,透露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性格特征。《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淼,秋已暮,红稀时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欧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2)描写深闺生活的闲适

李清照的此类作品多通过闺中生活的写照,展现了闲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揭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常常抒发个人的惜春悲秋之情,流露出对歆华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阳,梨花欲谢恐难禁。闺中生活落寞烦闷,窗外春色正好,阳光明媚,于是“倚楼无语理瑶琴”,本想把闲愁统统发泄在琴弦上,让琴声带走一切愁闷,使自己在琴声中忘却“愁”,却陷入失神沉默的状态。傍晚时分,词人居高远眺,远处峰峦起伏,朵朵阴云飘来,似乎催促着太阳快些落山;阵阵微风袭来,又下起了丝丝细雨,好象在故意变换着阴晴。词人内心的愁,本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忘却,可面对夕辉消逝,阴云催薄暮,轻风飘细雨,一片阴沉沉的景致,真是十分的恼人又添一分。词人无限的惜春之情,丝毫不被大自然所理解,似乎那风雨也和她过不去。远岫出云,细风吹雨,轻淡而空灵,曲折细微地传达了出自深闺的一种惜春伤春的怅惘,流露出词人对青春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淡淡哀愁。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春夜之中,作者卧听风吹雨打,不禁担心起窗外还在开放的海棠。虽是浓睡不消残酒,但作者心中还挂念着一夜风雨后的海棠花儿,一觉醒来便急忙询问。然而侍女一句“海棠依旧”的漫不经心的回答却没能满足女词人敏感的情绪。“知否知否”同样以叠音词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侍女的急切诘问与深婉的情思。“绿肥红瘦”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十分精炼地形容出经历一夜风雨折磨的海棠凋零飘落而变得稀疏的景象,由此反衬出因吸收水分而变得硕大的花叶,由此也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逝,表露出自己的惜春之情,也展现出一位富家千金的慵懒、自在的雅趣生活。(3)表达缠绵感仿的闺情相思

婚后的生活中虽然有美满的爱情,也有离别之苦。闺情词是李清照前期作品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是抒发多愁善感的闲闷幽怨的。词人幽居深闺与世隔绝,生活单调灵魂空虚,自然难免会有愁苦怅惆孤寂落寞之感。《一剪梅》是李清照在婚后第二年至南渡前的情感与心境: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4)清丽脱俗、率真自然的风格情调

如果说歌咏自然风物、表达闺情相思是李清照前期词的主体思想特质,那么轻巧清新、自然端丽则是李清照前期词的显著风格特征。南渡前的李清照拥有较为平静、幸福的家庭生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古雅优美而又不失聪明活泼的大家淑女形象。即使偶然与丈夫分离,表现在作品当中的意绪是缠绵相思,而不是后期那种沉郁凄苦,所谓哀而不伤。前期中,李清照词的清丽自然、率真脱俗的特点体现得也最为明显。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