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朱翔教授_第1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朱翔教授_第2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朱翔教授_第3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朱翔教授_第4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朱翔教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

高中地理课标修订组一、课标研制的大致过程高中地理课标修订组有15位成员,分别来自高校、课程教材研究单位、教研机构和中学。他们有的是地理学某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有的是地理课程和教学论方面的专家,有的熟悉高中地理教育,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三结合”的课标修订团队,为课标修订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们按照综合组的统一安排,每个月集中一次,进行大组讨论,会议结束时进行任务布置及分工;其余时间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工作。到目前为止,课标修订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形成了课标5月稿、6月稿、7月稿及8月稿。对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再认识

地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它可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地理学最基本的研究视角是怎样的?它可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地理学的研究目标是什么?它可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视野?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和分析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复杂问题的独特视角。地理学不仅在于解释过去发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更重要的是服务现在、预测未来。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的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核心素养的选择和确定

对地理核心素养的选择,课标组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例如,对我国百年地理课程标准(大纲)的核心内容进行研究,对世界14个国家的地理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地理核心内容进行研究,对国内外地理学相关论著的研读,对部分中学地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等,经组内讨论后,罗列出出现频率较高的地理核心思想、概念、方法等。如何从众多的列出的地理术语中选择出合适的地理核心素养,课标组认为需要考虑这样四点:一是能够很好地体现课程性质,二是每个核心素养有丰富的内涵,三是核心素养之间是有结构的,四是每个核心素养有一个培育的过程。课标组在反复考量研究后,由最先确定的6个,到7个,最后确定为4个核心素养: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观念是地理课程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由此而来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体现。每个核心素养都应回答四个问题: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是什么?核心素养的学科表现是什么?核心素养的水平分级是怎样的?教学与评价建议”框架核心素养关键词在各国分布图出现频数较多的25个核心素养关键词中国近百年地理课程研究

12

地理学著述研读

以上两类著作阐释地理思想方法、地理学的性质、地理学的价值、地理学基本问题等。调研结果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景观欣赏资源权益地图运用时空视角……综合分析地理信息收集环保地球观空间思维整体观念实践探究可持续观家国情怀敬畏自然文化理解地理鉴赏国情认知地理信息获取表达14基本原则核心素养674地理实践力全球视野家国情怀人地观区域认知地理空间思维地理空间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人地观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全球视野家国情怀人地观区域认知地理空间思维综合思维··最终4大素养四大核心素养内涵与表现四大核心素养内涵与表现核心素养的水平设置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水平5素养1素养2素养3素养4……素养n课程模块与学业质量要求

必修模块

选修模块Ⅰ

选修模块Ⅱ水平1-2水平3-4水平4-5学考-2级水平高考-4级水平整合观的素养发展水平情境创设任务,提出素养要求;简化意味着剥离、结构化、学科化初步的知识系统结构化的知识系统整合的知识系统真实现实情境原始的探究方法原则性的探究方法适应性的探究方法朴素的情感和价值系统发展的情感和价值系统成熟的情感和价值系统极为简化的现实情境简化的现实情境四大核心素养5级水平四大核心素养5级水平四大核心素养5级水平四大核心素养5级水平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步骤【学业要求】【学业要求】能够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也能够理解人类活动作为一个因素对自然环境的作用。(素养1人地观念)地理必修1地理必修1情境场景学科内容任务(问题)与解决方案核心素养解题过程任务类型评价框架核心素养与教学和评价教学部分原则:以人地观念为教学设计核心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要素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区域时空认知视角以地理实践活动为重要学习方式强化地理教学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方法:情境教学科学探究地理实践合作学习信息处理核心素养与学测和高考举例:学测转化路径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参考PISA,思考路径)素养的水平分级模块的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标准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学测水平高考水平学生应完成的具体任务命题2023/2/3举例-地理必修1[内容标准]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4.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5.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6.利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7.结合实例,解释地表形态的变化,分析其影响因素。8.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9.运用示意图,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0.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1.说明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12.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和主要应用[学业要求]

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也理解人类活动作为一个因素对自然环境的作用(素养1:人地观念);能够举例说明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在既定条件下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产生是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并能够利用地图、图表、遥感影像等工具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素养2:综合思维);能够知道自然环境存在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且区域差异有规律性(素养3:区域认知);能够利用地理资料和工具对自然现象进行初步的观测、观察、实验、考察,并从实践中获取地理经验,形成客观对待自然的科学态度及科学欣赏自然的眼光(素养4:地理实践力)重点:对两个核心问题的研究(2)梳理逻辑(四个要素,三个维度)人地观念是地理课程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由此而来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学以致用,是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体现。基本活动经验基本价值观念基本思想和方法基本思想和方法(3)水平划分

◎每一个素养水平都要涵盖学科表现(或部分或全部)

◎不同素养水平有一定的递进关系(深度和广度的递进)

举例:

素养2综合思维内涵(略)育人价值(略)主要表现(1)能够理解在既定条件下,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产生是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并且有一定规律可循。(要素综合)(2)能够理解区域内部表现出的空间格局,不仅是区域内影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与区域外部的其他区域密切关联。(地方综合)(3)能够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尤其是经济、人文现象是不断变化的,当前的经济、人文现象不仅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起点。(时空综合)素养水平素养2:综合思维水平1能够举例简单说明两个要素的相互关系(如气候与水文、人口与聚落等的关系);能够以一个区域为例,说明影响区域发展的内部主要因素。(低层次的综合分析,侧重自然因素之间或人文因素之间的分析,区域内部因素分析,不要求加入时间维度)水平2能够举例简要说明多个要素的相互关系(如地貌、水文、气候,或聚落、城市、交通等的关系);能够以一个区域为例,说明影响区域发展的区内和区外相互影响的关系;能够从时间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简要分析。(中层次的综合分析,仍然侧重自然因素之间或人文因素之间的分析,区域内部和外部因素叠加分析,要求加入时间维度)水平3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各要素(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站在区域,甚至全球的角度,以及时空结合的角度,综合分析人们面临的人地关系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高层次的综合分析,自然和人文因素融合分析,不同尺度区域的分析,时间维度的分析,满足高考的需要)水平4能够结合国家建设、区域开发与规划的宏观布局,分析其背后的地理背景(多要素,区域关联),并从发展的角度进行简要分析和预测。(高层次的综合分析,能够结合国家建设发展实际,满足高考的需要)水平5能够主动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围绕家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人地关系问题,从要素的综合分析、家乡与周边地区相关联的综合分析,以及家乡发展变化的综合分析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高层次的综合分析,能够参与家乡建设的实践,应用层面)二、关于地理学科课程内容结构◎关注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

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关注地理学学科传统的展现地球科学传统(自然地理)、人地关系传统(人文地理)、空间传统(区位)、区域传统(区域地理)◎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课程结构、学分安排、高考、社会需求

地理课程内容大致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国家对地理学科的宏观要求,体现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科学发展观;第二个层面是地理学科的内容要求,体现人地关系、环境与区域认知、可持续发展;第三个层面是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体现人地观念、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实践力;第四个层面是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的借鉴要求,体现对比分析、综合思维、学习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必修课程地理基础,全体学生修学

选修Ⅰ课程

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加深,学生结合高考志愿和职业方向选择

选修Ⅱ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以地理专题方式呈现,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研究兴趣、就业要求及高考需要选择

高中地理课程结构

自然地理

2学分

人文地理

2学分地球科学基础

2学分

区域发展

2学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2学分

自然地理方向

▪宇宙与地球

▪海洋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

人文地理方向

▪旅游地理

▪城乡规划

▪环境保护地理技术方向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对接:理清思路,做好关联研究

核心素养学科表现核心素养水平分级阶段性学业质量水平

模块学业要求要落实在要反映基于核心素养举例必修1自然地理【内容标准】(学什么)宇宙中的地球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4.说明大气受热过程。5.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6.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7.解释地表形态的变化,分析其影响因素。8.说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9.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0.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1.说明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2.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和主要应用。【教学提示】(怎么学)

建议教师创设联系生活实际、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情境,设计并组织观察、观测;读图分析;模型分析;综合分析;模拟体验;探究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达到下列学业要求。【学业要求】(达到什么要求)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知道自然环境存在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且区域差异有规律性(素养2、3);能够举例说明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在既定条件下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产生是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并且有一定规律可循(素养2);能够利用地图、图表、遥感影像等工具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素养2、3、4);能够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也理解人类活动作为一个因素对自然环境的作用(素养1);能够利用地理资料和工具对自然现象进行初步的观测、观察、实验、考察,并从实践中获取地理经验,形成客观对待自然的科学态度及科学欣赏自然的眼光(素养4)。能够举例说明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在既定条件下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产生是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并且有一定规律可循(素养2)(内容标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素养2综合思维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水平5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阶段学业质量

水平1

水平2人地观念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1)了解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与活动,能够部分解释人们的生活与活动(如服饰、饮食、民居、交通方式;农业、工业、商贸等)的地理背景。能够举出一些例证说明人们既能改善环境,又能破坏环境。

(2)能够举例简单说明两个要素的相互关系(如气候与水文、人口与聚落等的关系);能够以一个区域为例,说明影响区域发展的内部主要因素。

(3)知道划分区域是为了解释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知道区域有特定的位置、范围、形状和界线;能够通过阅读地图部分地描述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能够利用提供的材料和自身的观察来回答有关区域的问题。

(4)能够正确使用地理材料和工具进行空间定位和获取信息的活动;能够在活动中观察、描述并记录现象;能够说出或模拟野外生存的某个基本方法;能够与同伴合作,在共同面对复杂世界中产生好奇、想像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1)了解人类如何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能够解释人们的生活与活动的地理背景。能通过学习过的事例,理解人们生活习惯的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差异之间的联系。能够描述人们如何改善和危害着环境。知道一些人们干预地理环境的主要方式及其可能产生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

(2)能够举例简要说明多个要素的相互关系(如地貌、水文、气候,或聚落、城市、交通等的关系);能够以一个区域为例,说明影响区域发展的区内和区外相互影响的关系;能够从时间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简要分析。

(3)懂得划分区域是解释地球表层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一种方法,知道区域是按一定标准划分出来的,并了解组织区域的常见方式;能够运用地图、根据给出的资料描述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意识到不同的区域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能够表达当地环境中哪些是吸引人的特征、哪些是不吸引人的特征的看法。能够对所给资料进行选择,利用这些信息和他们自己的观察提出和回答有关区域的问题。

(4)能够运用地理材料设计合理的日常出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活动方案并解释设计过程;能够运用野外生存的基本方法设计模拟野外生存的基本活动;能够设计室内地理基础模拟实验并进行基本模拟操作;通过设计和操作活动,在合作中激发感恩情怀及责任意识。地理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设计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稿)》,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选修Ⅰ、选修Ⅱ组成。在确定地理课程结构时,课标组考虑应突出以下三个“性”:一是经典性,二是时代性,三是选择性。在研究每个课程模块时,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将地理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内容标准]中对课程内容的选择,特别注意围绕地理核心素养来选择,同时考虑学科内容的逻辑性,并注意减负的要求;[教学提示]中“教学方法”部分,首先对内容标准中若干条标准进行提纲携领的提示,这是教学的“灵魂”所在,然后再从基于核心素养提出具体方法、情境设置和教学手段的建议;[学业要求]是对各条内容标准如何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提出要求。这样设计,使得地理核心素养能够成为贯穿整个课程的“纲”,各个环节都不脱节。【内容标准】

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综合思维)2.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综合思维)3.运用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描述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人地观念)4.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综合思维)5.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综合思维/人地观念)6.运用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以及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这些原理的应用。(综合思维/人地观念)7.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8.说明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重要意义。(综合思维)9.绘制示意图,解释水循环的过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综合思维/人地观念)10.运用世界洋流的性质和分布知识,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观念)11.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原理,解释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或差异性。(区域认知/综合思维)12.结合实例,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理实践力)【教学提示】教学方法:应围绕地理环境的特征组织教学内容。地理环境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地球表面具有圈层结构,它位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等圈层的交界处;二是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在不停地进行着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三是地球表面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分异。教师从宏观上把握住地理环境这三个特征,就能把看似头绪繁多的内容,有条不紊地加以梳理、整合,清楚地回答“我们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什么样子的”问题,进而形成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以及人与地理环境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学业要求】

学习《地理1》之后,学生能够:运用绘制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的方法,描述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物质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等基本地理过程的影响,以及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中对它们的利用。(人地观念)绘图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理解日地距离对地球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知道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基本状态;分析昼夜更替和长短变化、太阳高度角变化、季节变化等现象产生的原因;说明自然环境中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并运用这些基本原理解释地表形态变化、常见天气现象、洋流的形成和分布等地理事象的成因。(综合思维)描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并从全球尺度、区域尺度、局地尺度的差异,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区域认知)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工具,通过简易观测、模拟演示、模拟实验等方法,对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进行探究。(地理实践力)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

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基于两个前期研究成果:一是各模块的学业要求(已经体现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的结合),二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分级。在确定学业质量标准时有两个关注点:第一,处理好“内容标准”、“学业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这三者涉及的内容一定要有一致性,但应该是逐步细化和可测量。第二,每个模块都应研制出学业质量标准,然后再根据需要整合成不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仍然以必修地理1为例,说明学业质量标准的具体做法:以“学业要求”为本,以“地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