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全册_第1页
人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全册_第2页
人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全册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格式整理...WORD.格式整理....专业..专业.知识.分享..五年级数学上册教 案2017-2018五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课时周次 起讫时间 教学内容 备安排1 9月1日 小数乘整数 12 9498

小数乘小数,7小数乘法练习课积的近似数及练习,3 9月11日-9月15日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 7小数4 918-9225 925-929

解决问题,整理复习,7单元测试位置,7月考6 10月2号-10月6号 国庆节7 109-10138 1016-1020

77律,解决问题91023-1027整理与复习,单元测试7101030-113可能性,掷一掷711116-1110整理与复习、期中检测7期中121113-1117用字母表示数7131120-1124解简易方程(1)7141127-121解简易方程(2)7月考15124-128练习,整理复习,7单元检测161211-1215多边形的面积7171218-1222整理与复习、单元检测7181225-1229植树问题及综合实践71911-15单元复习3元旦节2018-112单元复习721115-119专项复习722122-126模拟考试期末23期末考试开学第一课教学目标: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增强安全意识,时时处处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心理思想。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学内容:重温规章制度,拟定新学期打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严格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强调必须遵守)。集体活动: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课前准备:按课程表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相关书籍齐全。上课听讲:坐姿端正、积极思考、发言大胆、不影响他人学习。间活动。集合整队:快、静、齐。午读:课外阅读资料,成立图书角,完成有关阅读习题。回家。二、安全教育以免受伤。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走出校园也要注意交通安全。(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致癌物质。)同学们我们要将安全知识时时记,注意安全处处提。三、卫生习惯画痕迹。值日生将黑板擦净,讲台上的物品摆放整齐。屑,不乱倒垃圾,不吸烟。四、总结:谈谈新学期打算,提出奋斗目标。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与元、角有关(与米、分米有关)教材紧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引导学生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突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教学。在练习中设计了形式多样、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练习,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设计了让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学情分析:但是,因为对小数加法、减法的深刻印象,可能会导致学习本单元小数乘法时出现数字上下对齐、点小数等错误。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教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启发法学法:合作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课时安排:12课时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P2~3121、2、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2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4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二、互动新授1(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方法1:连加。展示:3.5+3.5+3.5=10.5(元)师:你是怎么想的?生:3.5×333.5(师板书意义)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5,9+15=1053.5×3=10.5(元3:3.53535×3=105=10.5(3)追问: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讨论:如何列竖式计算3.5×37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3.5元× 310.5元

35× 31053.535353105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1)教师出示算式:0.72×5。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2)学生汇报演示。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这两种方法。(3)比较:(见板书设计)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生:用乘法比较简便。(4)追问: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0.722左移动两位就是3.6。质疑:既然把所得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这个积就应该是一个两位小数,为什么现在只有一位呢?生: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积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5)注意: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那么,谁能和大家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计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指导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当积的末尾有“O”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2)3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师:同学们顺利地买完了风筝,那就让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吧!三、巩固拓展131232333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148×23=340414.8×23=( ) 1.48×23=( ) 0.148×23=( ) ()×()=34.04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作业:教材第4页练习练习一第1、2、3题。板书设计小数乘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各的简便运算。×5×100÷10072× 5×5×100÷10072× 53600.720.720.723.60+0.72 03.60课后反思:小数乘法——练习一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4、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教学重点: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教法: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学法:练习体验,小组交流讨论。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板书课题)二、基础练习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6.5×10= 0.56×100= 3.78×100=3.215×100= 0.8×10= 4.08×100=⑵4.1×9= 1.2×3= 5×5.8= 0.28×3= 16.5×4= 0.796×7=教师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说一说4.8+4.8+4.8+4.8用加法的简便算法表示是( )×( ).表示求( )是多少,求积时可看成( )×( 先得出积( 再从右起点出( )位小数得( )笔算练习。0.32×47= 1.6×52= 64×0.25= 1.37×21=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三、拓展提高算算他至少要带多少钱才够?1.420带多少钱?5420是求实际应付的钱数。20(4+1)4少钱。20÷(4+1)=4(个) 1.4×4×4=22.4(元)方法二:先求出20盒中一共有多少盒是需付钱的,再求出买20盒一共需多少钱20÷(4+1)×4=16(盒) 1.4×16=22.4(元)运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巧计算根据24×25=600,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1)240×25=( )(2)2.4×25=( )(3)( )×25=0.6思路导引(1)24 × 25 = 600 (1)24 × 25 = 600↓×10↓不变↓×10↓÷10↓不变↓÷10240×25 =(6000)2.4 ×25 =(60)(3)24× 25= 600↓÷1000↓不变↓÷1000(0.024)×25=0.6小结:两个数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44是怎样想的,小组同学共同探索归纳出因数与积之间的规律。45组织学生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出算式组织学生列出竖式,033×4= (千米)求出结果。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先观察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再核对计算的结果中小数部分的小数位数。四、课堂小结通过练习课的巩固,同学们对小数乘整数是否有更深的了解?作业: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题。2.用竖式计算。4.6×6=8.9×7=15.6×13=0.18×15=0.025×14=3.06×36=

小数乘整数“买四赠一”两个数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那么积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课后反思:小数乘法——小数乘小数P5~6341、9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教法:观察、分析、比较。学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0.7×5 9×0.8 1.2×6 0.23×3 14×3 1.4×3口算后提问:从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2.列竖式计算。26×7 1.36×12 30.8×25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3(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二、自主探究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2.40.8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生:2.4×0.8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2.41可以用竖式计算:×0.81.92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10×10×10×10×0.81.92

×10

24× 8192

1.92× 0.91.728

÷100

192× 1728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1.92×0.9,(上右1.728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师: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生: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P64(l5(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3)教学例4。 0.56×0.04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过列竖式计算,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数点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0.56……两位小数 0.56×0.04……两位小数→×0.04224……四位小数 0.0224师: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出示讨论提纲。)讨论提纲:①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②怎样得到正确的积?(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③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O)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234三、巩固练习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2.3×0.4 0.08×0.9 7.3×0.069.1×0.03 0.25×0.23 45.9×3.5提问: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610.29×0.0762师:一个数(0)1一个数(O)1四、课堂小结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收获,并回答问题,教师予以点评。)作业: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1、9题。板书设计:小数乘小数2.4×0.8=1.92 0.56×0.04=0.02242.4×0.8

2× 8

0.56……两位小数 0.56×0.04……两位小数→×0.041.92

192 224……四位小数 0.02241看、2算、3数、4点课后反思:小数乘法——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教学内容:教材P7及练习二第3、5、6、7、10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有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计算与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教学难点:正确点出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都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都比被乘数大。教法:观察、分析、比较。学法: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0.9×6 7×0.08 1.87×O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订正。思考并回答。(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板书课题)二、情景引入5。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鸵鸟吗?知道鸵鸟是一种跑得比较快的动物吗?2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取信息:(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所需条件(56倍)56千米/时非洲野狗是非洲野狗的1.3倍?千米/时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思路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倍数的含义:谁来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倍”是什么意思?(1.3)追问提高学习新知的兴趣:①非洲野狗能追上他们吗?(非洲野狗追不上鸵鸟。)②“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该怎样列式计算呢?(生回答:56×1.3)③为什么这样列式?(561.3)1让学生独立计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并集体订正。验证的?(板书验算,完善课题)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验算的方法:①用原式再计算一遍。②把这个算式的因数交换一下位置,再算一遍。就可知道对与否。③观察法:观察小数位数或第二个因数比1大还是比1小。④用计算器进行验算。师小结: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来检验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喜欢用那一种就用那一种来验算。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书上的小朋友算得对吗?为什么?生:因为两个因数中,56是整数,因数1.3中只有1个小数,所以积中小数点的位置2872.8。师:很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每个小朋友都要养成认真做题、仔细检查的好习惯。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起非洲野狗的速度怎么样?非洲野狗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56×1.3大,所以积就比被乘数大,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三、巩固练习7出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最后集体订正。3题错在什么地方。四、课堂小结。11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作业:5、6、7课外作业:910板书设计: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例5 56×1.3=72.8(千米/时)5 6×1.316 85672.8课后反思:小数乘法——小数乘法的练习课8~102、4、8、11~1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和归纳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体验知识的归纳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美,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乘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口算比赛,看谁算的既快又对,大家准备好了吗?1.口算:学生抢答:0.24×2=10×0.36=0.8×4=4.3×100=4.2×0.1=0.9×0.4=5.9×0=4×2.5=0.3×0.8=0.42×10=0.5×5=0.18×5=2.笔算:6.52×27 0.32×1.250.008×0.425 10.9×0.38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两个因数一共是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积的末尾出现“0”时,应先点小数点再划掉末尾的“0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师总结:小数末尾要对齐,整数相乘算出积3.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根本区别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你还记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吗?笔算:0.85+1.9424.不计算,判断积的小数位数有几位5.1-2.0947×0.05( )6.9×0.38()4.2×1.8( )4.08×0.08()0.9×0.7( )6×0.07()二、巩固练习探索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计算下面各题,再比较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规(1)3.5×1.2(2)3.5×0.8(3)3.5×12.4×1.52.4×0.52.4×15.2×2.15.2×0.75.2×1提问: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学生汇报:师总结:在小数乘法中,当第二个因数大于10101第一个因数。101282小组讨论,得出题目信息,并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强调:仔细观察题目,这是一道关于单价、质量和总价之间关系的题目。单价可以通过秤的下方得知,而水果的质量则可以通过秤上的指针得出。1013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独立完成。拓展应用4.82.55.93.8,2510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要根据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来决定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学生组内交流,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三、拓展提高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动脑筋”有两个水桶,小水桶能盛水4kg,大水桶能盛水11kg。不用秤称,应该怎样使用这两个水桶盛出5kg水来?组织学生思考。答案提示:先把小桶装满水,倒入大桶中,如此反复311kg,1kg1kg5kg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还有哪些收获?作业: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4、8、11题。板书设计练习二小数末尾要对齐,整数相乘算出积,数对数位点对点,数位不足要补齐。课后反思:P1161、2、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过程与方法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育人理念。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四舍五入”。教学难点: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教法:自主学习,交流互动。学法:小组合作,运用就知识迁移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很准确的数字,但是有些时候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确的数字,只法(出示如下表格)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的近似值。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0954.307先思考再回答:(1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应各是多少?指生回答。2(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获很多案件,比如追捕逃犯、搜查违禁品等。同学们,为什么警犬能很快帮助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学生自主回答。师补充: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狗的嗅觉细胞数量比人多得多,狗能利用它十分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0.04945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追问:怎么列式呢?让学生独立列算式并计算出算式的积(0.04945450.0490.049×45)学生算出:0.049×45=2.205(4)(出示)呢?2.205:0.049×45=2.205≈2.2(亿个让学生先说一说怎样保留积的一位小数,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0.049×45≈2.2(亿个,2.2050<5,O5,2.2,即保留一位小数。2.205O,0<5O5,9.9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在横式中要用“≈”表示。小组交流讨论,指一小组汇报并加以引导小结。师小结:求积的近似数时,首先求出积的准确值,然后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上的数字,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数。拓展延伸。(出示题目:一个箱子可以装千克土豆,27?(得数保留整数)学生独立列式计算:13.5×27=364.5(千克)365364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到底应该保留多少呢?36527365364接着提问:如果是做衣服用多少布料,保留整数时要怎么办?引导学生小结:如果要算能装多少东西或用多少材料,即使小数大于四也要舍去,只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取近似数的一般方法是:保留整数,就看第一位小数是几;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是几;保留两位小数,就看第三位小数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三、巩固拓展111按题目要求先计算出算式的乘积。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取积的近似值的。112先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列出算式计算,再集体订正。学生汇报:3.85×2.5=9.625(元)≈9.63(元)时,问:题目没有要求取近似值,你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呢?提醒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生活实际灵活处理。9.9.63。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呢?1:2:我还学会了有时还要根据生活实际来求积的近似值。作业131、2、3板书设计:积的近似数0.049×45≈2.2(亿个。.049 方法:先求出准确的积,再用“四舍五入”法求× 45 出结果。24596 2.205↑0﹤5,05,保留一位小数。2.2课后反思:教学内容:P1274、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的推导与应用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学习的快乐与成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教学难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教法:设置问题情境,质疑引导。学法:迁移推理,小组交流。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运算规律适用于小数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整数(教师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师:谁来说说你们在整数乘法中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ab=a(abc=a(bc)板书:0.7×1.2=1.2×0.7(0.8×O.5)×0.4=0.8×(0.5×0.4)(2.4+3.6)×0.5=2.4×0.5+3.6×0.5师:这些算式各说明了什么呢?1:2:3: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些算式说明了什么?4:2.教学怎样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师板书:0.25×4.78×4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这道题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怎样算简便,并在小组里相互交流。(学生观察,思考,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共同研讨。)(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刚才总结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看怎样算简便。0.25×4.78×4=0.25×4×4.78=1×4.78=4.78教师板书:0.65×20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路,教师参与,适时点拨、引导,然后学生计算。学生完成后,教师抽取代表性的作业展示。)0.65×202=0.65×(200+2)=0.65×(200+2)=0.65×200+0.65×2=130+1.3=131.3师:能把你的解题思路说给同学们听听吗?1:202,202200+2,20020.65乘,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教师边说边板书,分解后再简算。)强调:实际做题时像方框里的那一步可以省略掉。师: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两种简算技巧,有的同学还有许多其他简算技巧,同学们可以相互学习。三、巩固练习121道题分别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122101×0.452.73×99计算下面各题(出示如下题目:50×0.13×0.2 1.25×0.7×0.8 0.3×2.5×0.4四、课堂小结()作业:教材第13页练习三第4、5题板书设计:乘法交换率:a×b=b×a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率:(a+b)×c-a×c+bXcO.25×4.78×4 0.65×202=0.25×4×4.78(交换律) =0.65×(200+2)=1×4.78 =0.65×200+0.65×2(分配律)=4.78 =131.3课后反思:小数乘法——小数乘法—练习三教学内容:教材P14练习三第6~10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小数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教法:质疑引导,讲解。学法:迁移推理,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回顾问题回顾问题,加深认识。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那么在计算中你有什么感受?(指4-5名学生回答:包括学困生、中、优生)学生说在小数的混合运算中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也就是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出示练习⑴1.25×7.7×8=□×□×7.7⑵6.1×5.4+3.9×54=(□+□)×5.4⑶2.5×(10+4)=□×□+□×□⑷13×10.1=13×(□+□)=□×□+□×□让学生在独立填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填空的依据,加深对乘法运算律的认识和巩固。(交流时找中下等学生回答)运用定律,快速判断。AB在练习纸上。A(8×5.27)×1.25 A、4.5×99 B(8×5.27)×1.24 B、4.5×100-4.5×1 B、2.3×0.6+0.4为什么选?运用什么定律?(汇报时指名中等学生回答)二、分层练习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1)出示练习。0.25×368×40 1.7×101 7.8×9+7.85.5×9.8 12.5×2.5×0.8×4 19.7×5.3+4.7×19.7学生独立练习的同时,指名板演,做后共同订正。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146组织学生看图,理解题意。241.3(24×1.3)5要(24×1.3×5)元,该算式用交换律计算比较方便。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⑵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7题。完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指出板演学生是否正确。⑶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8、11题。先理解题意,获取题目所给的已知信息,再由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三.拓展新知。(1)说一说:7.69×101 2.5×(3.8×0.04) 0.125×728你能找到吗?小结:我们要找出能凑整的数时,要根据它不同的“藏”法,采用不同方法把它“找”出来。⑵试一试:1.5×0.8+1.5×0.2 1.5×0.8+15×0.02第一小题:能直接说出得数吗?运用了什么定律。第二小题:能直接说出得数吗?还能直接用运算定律吗?为什么?。利用积不变,因数变化规律进行变形15×0.02=1.5×0.2,1.5×0.8+15×0.02=1.5×0.8+1.5×0.2出现了相同因数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小结: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技巧把数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⑶根据实际情况求近似数0.453.7kg,学生思考:分析解答: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列出算式0.42×3.7≈1.67(元)教师提示:因为人民币的最小面值是“1”位数多于两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作业: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9、10题。板书设计练习三24×1.3×5单价×数量=总价0.42×3.7≈1.67(元)课后反思:小数乘法——小数乘法—解决问题(1)P1581~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过程,及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熟练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法:创设情境,启发探究,合作交流。学法:迁移推理,小组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计算下列各式:0.9×0.9×1O0 1.25×0.5×8 1.86×3.04+0.14×3.04教师找三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稿纸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师:刚才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这三题都是有关小数的乘法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58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并说说从情境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1:20.8kg26.52:1020生3:图片中的这位妈妈只带了100元。师:很好!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如下表所示:(教材第15页表格)大米单价30.6数量2总价肉26.50.8鸡蛋101师:同学们能将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吗?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教材第15页表格。师:题中的问题是什么呢?20.8kg1020师:那么怎么解决第一个问题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方法。120.8kg61.2+21.2=82.(元,100-82.4=17.(元,17.6>10,102:我是估算的。131,262271062+27+10=9(元,所以用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的鸡蛋。师:剩下的钱够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呢?13060lkg25元2060+20+30=110(元),110>100,20回顾与反思对比用计算器和估算两种方法,我们很容易发现,有时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较简单。100100100100三、巩固练习173这个房间地面的面积为:8.1×5.2=42.12(平方米。一块地砖的面积为:0.6×0.6=0.36(平方米,1000.36×100=36(平方米所以100块这样的地砖不够铺这个房间的地面。2.1740.25×15=3.75(千米),所以王老师家离学校3.75千米。×0.8=4(千米,4>3.75,0.8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学生发言,教师点评。作业: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四的第1、2、5题板书设计:解决问题大米单价30.6数量2总价61.2肉26.50.821.2鸡蛋10110课后反思:小数乘法——小数乘法—解决问题(2)P1696~9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收费方法,能够正确解答分段计费问题。教学难点:熟练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法:设置问题情境,质疑引导。迁移推理,小组交流。学法:迁移推理,小组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同学们都坐过什么车?(学生自由回答,有坐公交、出租车、自家的轿车、骑自行车和走路等)教师:同学们应该都有坐出租车的经历吧,有没有人注意过出租车是怎样计费的呢?二、探索新知1.由生活实际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出示:收费标准:3km73km,1.5(1km1km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这个标签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汇报。(13km3km)73km1.5(3)不足1km按1km计算。2.169。6.3km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得出结果。同桌相互交流订正。教师引导:(16.3km,1km1km7km(23km(33km74km1.5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演。方法1:7+1.5×4-7+6=13(元)方法2:1.5×7=10.5(元)前3km少算:7-1.5×3=2.5(元) 应付:10.5+2.5=13(元)3.学生完成教材第16页“回顾与反思”的表格。完成后小组交流讨论,全班集体正。/元123456789三、巩固练习1.为了节约用电,某小区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在50度以内,每度按0.52元收500.6295纳多少元电费?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5050题时往往容易把这两部分混淆。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答案50×0.52+45×0.62=53.9(元)53.92188*题。组织学生读题,并指明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再集体订正。330.22这一次的通话费用。解答:82990.883189*题。学生阅读题目,归纳题目所给的已知信息。100g100g邮费。(1)135-100=359(g)35g100g5×0.80+1.20=5.2(元)5.2(2)262-100=162(g)162g200g2.00×2+1.20×5=10(元)答:应付邮费10元。(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四、课后小结同学们学会如何解决这类型的问题了吗?作业: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6、7题。板书设计:1:7+1.5×4-7+6=13(元方法2:1.5×7=10.5(元)

解决问题前3km少算:7-1.5×3=2.5(元) 应付:10.5+2.5=13(元)课后反思:小数乘法—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一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计算法则以及灵活取积的近似值,通过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过程与方法:培养学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教学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教法:讲练结合,小组交流。学法:迁移推理,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了,这节课我们把所学的内容回顾(板书:小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二、练习沟通出示练习①0.72×5 ②6.5×8.4 ③2.9×0.07④2.5×6 ⑤1.2×199⑥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⑦203×5.5 ⑧3.7×4.6把上面的算式进行分类。2.复习小数乘整数0.72×5?(复习计算方法)1.2×19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会有两种做法,)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1.2×199:199200-1,()让学生试做203×5.5,说一说怎样运用简便方法?总结: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先观察数字的特点。3、复习小数乘小数(2)指名讲算法出示:0.8×0.9?(复习计算方法怎样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0.8×0.9:0.90.8法来做,然后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乘号写在数的左侧,等号线用尺子画。对齐,然后按照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做。三、典例分析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0.36×0.04=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位,点上小数点。这时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种是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OO【归纳点评】通过两道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熟记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牢固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下面各题的计算结果对吗?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并改正。2.7×1.8=48.6 25×0.6=260.612625改正:2.7×1.8=4.8625×0.6=15【易错点剖析】在检验小数乘法的积是否正确时,有多种验算方法,也就是说验算方法不唯一性,不管选哪种方法都是正确的。选一选:34.99×0.2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A.7 B.7.00 C.6.99【易错点剖析】34.99×0.2=6.998,6.998保留两位小数约是7.00,这里的“O”不能去掉,因为“0”在这里起到了占位的作用。【归纳点评】在求积的近似数时,要求保留几位小数就要保留几位小数,如果数位上的数满十向前一位进位,也要用“O”来占位。500.52500.6295缴纳多少元电费?50×0.52+45×0.62=53.9(元)50四、拓展提高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师:你能用简便方法来计算这两道题吗?0.65×1.3+0.65×1.7 小组讨论、计算、汇报。生1:0.65×1.3+0.65×1.7=0.65×(1.3+1.7)=0.65×3=1.952:0.25×9+0.25=0.25×(9+1)=0.25×10=2.5生3:我有个小窍门帮助同学们记忆乘法分配律。例如0.65× 1.3 +0.65 × 1.7 = 0.65× ( 1.3+ 1.7)我 爱 爸爸和 我 爱 妈妈 缩为 我 爱 爸爸和 妈师:很好,用语文课上常用的缩写兔子来记乘法分配律,真是奇思妙想。五、小结质疑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在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作业:1.用竖式计算0.76×0.32 1.08×25 0.25×0.046(保留两位小数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5-0.125)×8 56.5×99+56.5 4.8×100.1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0.65× 1.3 +0.65 × 1.7 = 0.65× ( 1.3+ 1.7)课后反思:第二单元位置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212确定位置的理解。学情分析: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其空间观念和意识。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课时安排:3课时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3.练习五………1课时第一课时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P1911、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教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法: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看,这是张亮班级里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位)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前面数第3个、从后面数第3个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说清数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二、互动新授(一)明确行、列的意义1.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板书:列行)121219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第2列、第3行)2.引导: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其他同学的位置吗?(明位置等)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同桌互相说一说他的位置。(学生练习)(二)认识数对123(2,3)2.质疑: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强调并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三)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1(王艳、赵雪等学生回答:王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赵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3)。2.讨论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四)应用知识1指多名学生回答,加强数对练习。2(1)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并讨论。(2)引导学生明确:前后邻居数对的第一个数与自己相同,左右邻居数对的第二个数与自己相同。做游戏:教师说数对,学生根据数对找出相应的同学。找数对:大家来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对。学生自由发言,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找座位,找楼座等。三、巩固拓展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生1:我学会了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生2:我知道了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师:除了以上两位同学所说的之外,在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还要注意,列是从左往右数,行是从前往后数。作业: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1、2题。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竖排一列 左一右横排一行 前一数对(列,行)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P2023、4、6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过程与方法定位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学准备:师:多媒体。生:方格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数字表示什么,第二个数字表示什么?()(出示如下示意图)示意图,你们能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的位置吗?熊猫馆熊猫馆大象馆海洋馆猴山大门引导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所在的位置。指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确定它们的位置的。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20页“动物园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比较它和刚才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图意: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这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与横线的交点上。提出问题: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纵向排列的数字表示行,从下往上数;横向排列的数字表示列,从左往右数。图上的数字表明行和列的起点均为O。指生回答:大门(3,O)。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他场馆的位置。小组互相交流、探讨,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集体订正,并用多媒体出示各场馆的位置:大象馆(1,4)猴山(2,2) 大门(3,O) 熊猫馆(3,5)海洋馆(6,4)2.指生到黑板指一指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O,3)、狮虎山3)。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的。引导学生回答:飞禽馆(1,1)是在第一列第一行,猩猩馆是(1,3)在最左边一列第3行,狮虎山是(4,3)在第四列第三行。拓展延伸。(l)引导学生分别观察飞禽馆、大象馆以及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图中的位置和表示它们位置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大象馆和飞禽馆在同一列,它们的数对第一个数相同;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同一行,它们的数对第二个数相同。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2)质疑:如果用(x,4)小组交流,并指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由于字母表示的数不确定,所以这样的数对只能确定这个场馆在哪一条横线上,但不能确定这个场馆的具体位置,使学生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找生活中的数对。用数对表示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例子吗?三、巩固拓展12012202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自主完成,然后同桌互说。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生1:我学会了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生2:我知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作业:P21~22练习五第3、4、6题。板书设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熊猫馆(3,5) 海洋馆(6,4)猴山(2,2) 大象馆(1,4) 大门(3,O)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课后反思:第三课时位置—练习五教学内容:教材P22~23练习五第5、7、8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法:引导启发,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用数对怎样表示自己的位置,然后再全班交流。2.引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225(l3232888引导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与我们学的知识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引导学生发现:这里的“列”是由字母组成的。)2237(1)根据要求做一做,然后思考:平移后顶点位置的数对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2)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图形向右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列,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行,数对中的第二个数没有变;图形向上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行,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列,数对中的第一个数没有变。(3)追问:平移后需要画出几个图形?(2个)注意提醒学生是“分别”平移,不是连续平移。3.出示教材第23页第8题。(100描述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及行走路线或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在图中标出建筑物所在位置。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指名回答(1)题:邮局所在的位置可以用(1,7)表示。它在学校以北700m,再往东lOOm处。三、拓展延伸23系,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与数对有联系?(如电影院座位、象棋等)2.出示字母表: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字母“Q”的位置在第2列,第2行,用数对表示(2,2)。请根据以上信息填空。(l)字母MDJS的位置可以分别用( ,)( ,)( , )和( ,表示。某字母的位置可以用数对(1,2)表示,其中数字1表示( ),数字2表示( )请你在图中圈出这个字母。【易错点剖析】在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先表示列再表示行,这一知识点学生容易出错;另外在确定第几行第几列时,也容易数错。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归纳点评】通过本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行与列,明白了确定行与列的规则,巩固了数对的知识。3.下图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1.熊猫馆的位置在(, ),白鹤馆的位置在( , )2.老虎馆的位置在(2,3),在图上标出老虎馆。1.熊猫馆的位置在(3.从老虎馆到白鹤馆,要向( )走( )格,再向( )走( )格。【易错点剖析】在方格上确定数对的位置时,要看清楚行和列的开始。本题中行与列都是从0开始的。学生在做题时对于0总是忽略,直接从最左边一列为第一列。【归纳点评】在方格纸上,表示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其中的“O”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四、全课小结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怎样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本课练习你还有哪些收获?作业:..WORD.格式整理..WORD.格式整理....专业..专业.知识.分享..按下列要求做题。1按下列要求做题。1把三角形ABC向上平移5图形,再写出平移后图形A1B1c1顶点的位置。画出把三角形ABC沿B点顺时针旋转课后反思:

练习五数对(列,排行:横排列:竖排..WORD.格式整理...WORD.格式整理....专业..专业.知识.分享..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本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以及整理和复习。教材在编排时通过晨练、编制中国结、买羽毛球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引出有关小数除法的一系列问题。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试商的方法都与整数除法有关,因此教材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多处以加强提示的方式展示学生探究的过程。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的理解,整数除法和商不变的性质等知识基础对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弄懂,那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也就水到渠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难点是不知道商的小数点要点在哪,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商不变的性质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数学思考: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在学习小数除法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情感态度:在小数除法简单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计算原理。教学难点: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小数点倒置的确定。课时安排:12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3一个数除以小数……33.商的近似数…………14.循环小数……………1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6.解决问题……………27.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一课时 小数除以整数(一教学内容:教材P24例1及练习六第1、2、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和推理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探究知识的快乐,培养热爱生活、热爱体育锻炼的良好情感,感受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激发学习的热情。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法:创设生活情景,质疑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学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115÷5=( ) 23×5=( ) 115÷23=(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145÷15= 416÷32= 1380÷15=二、导入新课: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22.4(22.÷4)三.教学新课: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1)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还可以列竖式计算。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四、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261、2、3板书设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5.645.622.42024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4个十分之一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小数除以整数(二)P25235、7、8、1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会正确验算。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和推理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探究知识的快乐,培养热爱生活、热爱体育锻炼的良好情感,感受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激发学习的热情。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占位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法:利用教材情境,结合学生例l的知识经验。学法:自主探究发现,归纳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结果。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如下题目)竖式计算下列各题:62.7÷3= 2.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小数除以整数的知识。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二、互动新授(一)教学例2。1.情境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热爱运动的学生,王鹏。看,在他的带动下爷(252)1628km,每天慢跑多少千米?228÷16,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完成第12组内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在12的后面添上O看成120个十分之一再除。教师提问: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该怎么办?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在余数后面添OO28此要在商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后,再写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演示(1:3.追问:现在除完了吗?为什么?(8O8016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算式(2:师进一步明确: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要在余数的后面添O继续除。使学生知道: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做除尽了。12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二)教学例3。(253)5.6km,式:5.6÷7提问:观察这道算式与学习的例l、例2有什么不同?(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2(不够商1)3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总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就应该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O来占位。56够不够除?商应该写在哪里?引导学生明白商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教师板演,完成算式(3:4法应用到小数除法上来?学生独自试一试,再小组交流讨论。集体汇报:用乘法验算,即0.8×7=5.6。三、巩固拓展25(1)怎么办?(O)25(2)1,125(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712四、课堂小结1.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引导归纳:(1)整数部分不够除,商O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2)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然有余数,要在后面添O继续除。2.师:谁能完整地总结一下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应该怎样计算?00作业:教材第27—28页练习六第5、7、8题。板书设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例2:28÷16=1.75(千米) 例3:5.6÷7=0.8(千米)1.718

1.75018 个

0.87

28.016120

28.00一 5.616 …0, 5.6120 个112 8080第三课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课P26~274、6、9、10、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2.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过程与方法经历除法知识的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探究知识的快乐,培养热爱生活、热爱体育锻炼的良好情感,感受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激发学习的热情。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熟练、准确、快速的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法:质疑引导,讲解。学法:练习体验,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一下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口算。1.6÷4=0.49÷7=3.8÷19=9.6÷6=5.1÷17=3.5÷5=14.4÷12=7.6÷19=教师出示算式,让学生口算回答。3.列竖式计算,并用乘法验算。50.7÷5= 0.91÷65= 18÷48=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集体订正。二、指导练习266(1)组织学生算一算,改一改。组织学生观察、发现,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0。2691学生讨论: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6102610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通过“单价=总价÷数量”的式子得到。三、巩固拓展1是多少?学生阅读题,初步理解题意。提问:想一想,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什么情况?引导学生分析10来的数增加了10-1)倍(如下图所示,求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原来的数: 原来的数倍扩大后的数:38.7规范解答:10-1=9 38.7÷9=4.3答:这个小数原来是4.3.教师小结:已知两数的差及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问题,就是差倍问题,解决差倍问题时,关键是找到两个数和的差与较小的数的位数关系。2.即时练习: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减少了3.69.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四、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归纳:学习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作业:教材第26~27页练习六第4、11题。

练习六911024.2+16.4=40.6(元)40.6÷7=5.8(元)40.6÷14=2.9(元)课后反思:第四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P2841、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计算。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