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_第1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_第2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_第3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_第4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杂文、驳论文)杂文:一种散文体裁,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偏重争论,也可以叙事。多为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而作。一般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反应快速、褒贬色调显明并具有猛烈的战斗性和文学性。驳论文:通过反对对方的论点来阐明自己论点的争论文。其基本论证方法有两种:干脆批驳和间接批驳。干脆批驳可以或驳论点,或驳论据,或驳论证。间接反对一般可用正面立论的形式,即提出一个与对方论点针锋相对的观点,通过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正确性,从而间接驳倒对方的观点。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我国宏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浙江绍兴人。著作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短篇小说集《呼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本文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值“九一八”事变和“七七”卢沟桥事变之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华北步步进逼,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紧急。在这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对抗战前途的悲观悲观心情却主宰了一部分中国人(主要指政府)的头脑。国民党的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论《孔子诞辰纪念》甚至哀叹:“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写作背景: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玄虚省悟渺茫脊梁诓骗污蔑搽2、说明词语。怀古伤今:为民请命:自欺欺人:前仆后继:舍身求法:

渺茫:Xuánxǐngmiǎojǐkuāngmièchá不满现实,追怀古代的事情。代老百姓恳求保全性命或解除困苦。欺瞒自己和他人。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革命者斗争的英勇壮烈。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追求佛法,后来比方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整体感知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文中画出:1、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2、作者主见的正面观点是什么?自主阅读课文1-5段。1、作者在1、2两段中摆出了对方的论据和论点,作为批驳的靶子。请你在文中找出对方的论据和论点。2、请你再细致地阅读3-5段,驳论的方式可以驳论点,也可以驳论据,还可以驳论证。探讨:作者是怎样批驳倒对方的观点的?你认为作者批驳的有道理吗?对方的论据对方的论点作者的分析判断你的看法1、第1段:对方的论据:自夸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第2段:对方论点: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2、作者的论证: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只希望着国联”是信“国联”——这些都是“他信”,而不是“自信”。(3、4段)“一味求神拜佛”是用以自我麻醉的“自欺”,也不是“自信”。(5段)这样看来,不久前失掉的是“他信力”,现在发展着的是“自欺力”,都不是“自信力”。也就是说,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作者批驳的是对方的论证过程。请学生朗读课文6-8段。1、画出作者正面树立的论点和论据。2、探讨作者是怎么论证自己的观点的?你赞成作者的看法吗?作者的正面论点作者的论据作者的分析你的看法3、作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对于这四类人,作者只是概括列举,你能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吗?1、第6段:作者正面的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古代(第7段):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现实(第8段):也有上述这样的人,“他们有确信,不自欺”,在“前仆后继的战斗”。2、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比方论证的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令人信服。(作者称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脊梁”本义指人的脊柱,有坚硬、竖直、人体的中轴等特点。这里比方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坚决信念、不屈精神、对历史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优秀儿女。这样的比方形象地揭示出有自信力的优秀中华儿女身上坚决、正直、坚韧的精神,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作用。)3、作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对于这四类人,作者只是概括列举,你能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吗?指静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广袤劳动人民包括学问分子。如毕升、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等人指那些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忠于祖国的人。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人指怜悯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如屈原、关汉卿、海瑞等人指历尽艰辛、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商鞅、谭嗣同、玄奘、法显等人“埋头苦干的人”“舍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最终一段,作者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群众革命力气。这句话是说,中国人是否有自信力,不要看那些反动文人发表出来的文章,而要去看那些真正堪称中国脊梁的人的所作所为。他们虽然“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歼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但他们“有确信,不自欺”,是有自信力的中国人。一(1、2)对方的论点论据论据论点两年前:不久:现在: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国联求神拜佛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二(3-5)干脆反对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三(6-8)间接反对

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古今埋头苦干的人有确信,不自欺舍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前仆后继的战斗舍身求法的人梳理文章结构四(9)结论: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脊梁举例论证立驳这篇课文思想内涵丰富,语言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带有嘲讽意味。请你依据提示赏析语句。1、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自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说说“总”“只”“一味”有什么表达效果?连续用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2、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他信力’‘自欺力’用了什么修辞格,有什么作用?)1、“总”,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只”,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尖锐泼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