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三二模汇编-探究实验(学生版)_第1页
2020年初三二模汇编-探究实验(学生版)_第2页
2020年初三二模汇编-探究实验(学生版)_第3页
2020年初三二模汇编-探究实验(学生版)_第4页
2020年初三二模汇编-探究实验(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实汇1宝区二模)化学实是获取化学知识的直接手段,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下列两组化学验。①探究中和反应放热实验①.甲中发生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察的现象_;①.有同学认为不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其理由_________;①.乙中观察到现象_,生该现象的原因_。①探究碳的氧化物性质实验①.装置C中生反应的化方程式_;①.装置D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_;①.装置B中试剂是________其作用_;①.装置的作用。2奉区二模料表明金属的盐溶液对HO分解具有催化作用刘同学欲对此进行研究。22①[查阅资]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1

222222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实验一小将溶滴入双氧水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且该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2①小刘认为上述过程中CuCl溶作了HO分的催化剂。222[实验二小想起盐由两部分组成为进一步探究溶液中哪种组成起催化作用做了下图所示的对比实验。若要证明液的对HO分解起催化作用,除观察到试管c中无明显现象外,还需观察到现象为。①小王同学则认为由此得“溶作H分的催化剂的论不严要补充实验来进一步探究,222他们又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三]X溶中质的化学式_____。[得出结论要证明CuCl溶液作HO分解的催化剂,须满足以两个方面的条件:222①从定性角度需观察到_____(写字母)的现象。A实一B实二2

C实三①从定量角度需得到的关系式m(m和m表示1233嘉区二模)化学实室里,同学们准备研究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性质①在配制NaOH溶液时,看到盛有体的试剂瓶上标注NaOH含不少于96.0%,对该瓶试剂成分产生了质疑:[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中含有什么杂?[查阅资料工业上制取NaOH反应原理2NaCl+2H

通电

2NaOH+H2

然后蒸发溶剂获得NaOH固体(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提出猜想甲同学认为杂质只有氯化钠;乙同学认为杂质还可能含有碳酸钠,原因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设计实验取样溶于水,并分成两份。步骤:向一份溶液中滴加酚酞液,溶液_________色。步骤: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过稀硝酸,有气泡产生。步骤:向步骤所溶液中继续滴_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实验结论乙同学的猜想正确。请分析:①.上述实验中_(序号)是没有必要进行的。II.步2所溶液中的溶质有。①同学们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液中通入CO气体,没有明显现象,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证反应的发生:2(不考虑氢氧化钠中的极少量杂质)3

2222实验1

实验

实验3现象:烧杯中溶液几乎充满整个试管。

现象:充反应后,红墨水最终呈现左高右低现象。

现象:滴试剂X溶液中出现大量白色沉淀。I实验3加入的试剂X_______(写一种符合要求的试剂II.实1、在计思想上是一致的,都是通过验证反应物的消耗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但有同对实验1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与发了化学反应,其理由_______。①.查阅资料:温下,氢氧化钠易溶于酒精,而碳酸钠难溶于酒精。据此,同学们设计了实,请你补充完整。实验4步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分析实验4与验(实将CO气不断地通入氢氧化钠酒精溶液中观察现象。

_______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验序号的计思想是一致的都根据生成物的性质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4金区二模)化学课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分组实验。(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都呈中性。()

组实验:探究酸和碱的反应。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并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分振荡后再滴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测得溶液<.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_。()第①组实验:为了探究一忘记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提出猜想)4

猜想;溶质是氢氧化钠;猜想:溶质_;猜想:溶质是碳酸钠。(设计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其中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后,________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猜想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交流讨论)老师问向少量样品中入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想3一成立吗”同学们交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3不定成立,原_。()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两组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进行集中处理。若使废液中含有一种溶质氯化钠(酚酞除外)则需向废液中加________。5静区二模)甲乙两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分别做了如下相同的四个实: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上述实验中,能发生反应但明显现象的化学方程_____。①实验结束后,甲、乙两组同分别将本组AB、D四试管中的物各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_____。5

KClKClA沉是碳酸钙B清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C清中一定没有氯化氢乙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_____,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6闵区二模)在一只杯中进行如图实验,补全实验报告:序号

目的

步骤加入5mL1%NaOH稀液I

现象与结论①

探究______II

滴加2滴酚酞试液

酚酞的作用是_______①滴加入1%稀盐酸并搅拌I

加入少量样品①

检验NaOH已质

II

加入适量水溶液

现象是____①

验证KCl不能无限溶解

①入_______I①时加入50g水II加10gKCl并拌①少加入______(已知:①S=34g/100g水7闵区二模垃圾是放错置的资”,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为测定某废铜屑(含铜、铜锈、氧化锌)中铜元素的含量,以便合理回收金属,化学小组取一定质量的品,分别用如下方法获取相关数据。6

22(查阅资料)铜锈的成分为碱式碳酸[

(OH)22

3

];

Cu(OH)23

Δ2CuO+CO2Cu+2HSO+COO22(设计与实验)(实验分析)方法一:在装置A中添加用于通入H的璃导管;足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方法二:装置中足无水硫酸铜的用______;滤后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步骤还可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理由是______实验中,待锥形瓶内的反应结束后,可用注射器向瓶内多来回推入空气目的是______测废铜屑中铜元素的含量图中装置需要称量并记录的数据_______、。(实验反思)通过分析写出方法二比方法一的一条不_______。7

8浦新区二模)利用质的性质能帮助我们开展科学探究。[认识物质氢氧化钠碳酸钠

俗名_________、火碱苛性钠纯碱、苏打

所含原子团氢氧根____

用途精炼石油等生产玻璃制品等[定性检测为检测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的实:①试管1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①试管2中观察到产生气泡,应的化学方程式。①试管3中观察到产__________。①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试_(“”“2”或)中的验。①若要判断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还是全部变质选上述实验后三支试管中的液体继续实验下表。试管的编号试管________(填1”、”或3)[定量测定

实验操作____

现象和结论____为了测定变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

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浓硫酸具有吸水性:8

实验步骤和数据①装装置,检查气密性(气密性良好;①加入药品,称量C处置质量为,滴入足量稀硫酸①完全反应后称暈C处装置质量为①后续处理。实验分析断碳酸钠已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_。II.利实验数据,可得变质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①.所得实验结存在一定的误差,能的原因是(出一点即可9青区二模)金属、化物、酸、碱、盐之间能相互发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列实验实验一: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AB两方案。方案A

方案B()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案_____(“A或”()案B中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现象_。实验二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应制取氢气13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算生氢气的物质的量。9

232232(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进行计算_____实验三:为研究碳酸钠、氢氧化钙、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中酞均_____色,证明NaCO和()溶液呈碱性。()D试内的物质在烧杯E中合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的化学式_____,此能否说明B中有反应物剩余?请你判断及说明理_____,中溶质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_____(填化学式能含有的是____(化学式10松区二模了究与氧化铜反应的气体产物中是否有一氧化碳同进行如下实验过程。(装置B和D内均是足量澄清石灰水)处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①B处灰水变浑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①若能说明A处应的气体产物中有一氧化,依据的一个现象_____为进一步确定碳与氧化铜反应产生一氧化碳的质量,该同学测量了如下数据:0

A处试管内物质

B处瓶内物质

C处玻璃管内物质

D处瓶内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量a

bc(g)则一氧化碳的质量m(CO)=____________上述字母表达)①停止实验,待处璃管冷却,倒出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看现,则推出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铜和铜。徐区二模)对比实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为探究燃烧条件,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A验铜片上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水可观察到的现象_得的结论是;用装置做该实验的优点_____①.为探究物质关性质,某同学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如所示到A中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中最终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但需要很长时间。上实验可出的结论____________.

3232312徐区二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盛有NaOH溶的小烧杯中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活动①.写出上述实的化学方程_____①.反应后溶液溶质是什么?有同学猜想如下①NaCl、NaOH①NaCl、①有NaCl、和NaOH以上猜想你认为不合理的_①.为了验证上合理的猜想,某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溶,无明显变化,4说明猜想____不确有同学利用烧杯中的溶液选用pH试铜片溶CO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方案

①测溶液

①滴加NaCO溶23液

①滴加AgNO溶3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溶液中有HCl

试管中有气泡溶液中有HCl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有HCl经过上述实验可确定猜想____是确的;实验方案中错误的(填实验方案标号作错误的实验是_(实验操作标号)①.若在烧杯中入20g40%的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当滴入的稀盐酸质量为25g时恰好完全反应①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的量_____mol①加入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据学方程式计算,精确到0.1%)2

13杨浦区二模)为探究属的化学性质,兴趣小组使用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进行如下实验。中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A、反应的现象可推出与Zn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_____。①通过比较B、的反应现象,不能得出铁、锌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原因_____①充分反应后,中固体全部消失,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HCl,可选择的药品_____。ANaCO固体23

BAgNO溶3

CCuOD铁与C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铁片与铁粉,在图一中画出铁粉与稀盐酸反应时与生成氢气的关系的图像_____。14杨浦区二模)利用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一:制取氧气并验证其性质①写出编号a仪的名称____。①利用A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①打开弹簧夹、关闭弹簧夹,尖嘴处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_____。3

①关闭弹簧夹、打开弹簧夹2,_____集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B装中液面再发生变化时,关闭弹簧夹,红热的铁丝(图)放入B装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实验二: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①用粉末状大理石和稀盐酸为料,利用A装也可以制取CO的因_____。2①打开弹簀夹、关闭弹簧夹,个250mL的瓶收集满CO进行实验。2如图二所示同时迅速将注射器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闭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三烧瓶。得到如图三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线1导致cd段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_____。、线2中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①、比较曲线与线3的异,说明原_。IV根据图三所示,可以得出的结论_(序号A1体积水中溶解CO的量小于1体2BCO能水发生反应2CCO能NaOH溶发生反应2D检CO用和澄清石灰水较合适2V、验制取2.2g二化碳,至少需要碳酸钙多少?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15长宁区)为探究碱的质,进行如下实验。()甲图所示,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溶液红色褪去,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

22()图所示,在溶中通入CO,然后滴加氯化溶呈性如丙图。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NaOH与CO发了反应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______________。()验结束后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将试管丙内所有物质全部倒入一大烧杯中,再将甲烧杯得溶液缓慢加入全加入充分搅拌后测得液pH为。将甲烧杯所得溶液缓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