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政治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岳麓版历史同步练习第12课鸦片战争_第1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政治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岳麓版历史同步练习第12课鸦片战争_第2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政治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岳麓版历史同步练习第12课鸦片战争_第3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政治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岳麓版历史同步练习第12课鸦片战争_第4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政治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岳麓版历史同步练习第12课鸦片战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鸦片战争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虎门销烟1.某学校组织了一次爱国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带领学生参观了右图所示纪念碑。在这里,老师会着重讲解哪个历史人物()A.林则徐B.洪秀全C.孙中山D.琦善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中的“虎门销化鸦片纪念碑”可知,该纪念碑是为纪念虎门销烟而设立的。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量鸦片,故答案为A。2.以下对英国对华走私鸦片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破坏了中国“男耕女织”的传统经济结构B.加重中国民众的生活负担和政府财政危机C.英国为维护鸦片走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D.有利于英国对中国的商品倾销的持续增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英国走私鸦片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鸦片走私并未破坏中国“男耕女织”的传统经济结构,排除A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旨在打开中国市场,故C项不正确;鸦片走私不利于英国对中国的商品倾销,故D项不正确。英国对华走私鸦片加重中国民众的生活负担和政府财政危机,故B项符合题意。3.1839年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A.是充分考虑到鸦片走私对中国民众的危害B.说明林则徐是当时最有才干的大臣C.客观上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D.标志着鸦片战争的爆发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运用能力,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维护了民族利益,打击了列强的鸦片走私活动。4.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现象十分严重②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③军备废弛,军纪败坏④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由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反映了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故答案为B。知识点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5.西方媒体曾批评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说“中国贸易是一种垄断贸易;广州,是一个帝国对外贸易垄断的港口;行商是地方上的垄断者……”这一局面被打破始于()A.17世纪后期B.18世纪晚期C.19世纪中期D.20世纪初期答案:C解析:西方媒体批评的主要是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以后,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对外贸易垄断的局面被强行打破。故本题选C。6.历史题材的漫画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基本立场和思维角度。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①漫画的作者可能是中国人②《南京条约》是在平等基础上签订的③中英两国在鸦片战争中的胜败④作者意在表达对外国侵略的不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漫画中英国人手里拿着枪以及清朝官员大汗淋漓等内容可知,该漫画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质,即清政府是在鸦片战争战败的前提下被迫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据此排除含有②的选项,答案为C。7.1844年,英国怡和洋行的一支满载茶叶的船队来到中国,它可以在下列哪些城市进行合法通商贸易()A.宁波、上海B.杭州、福州C.厦门、重庆D.苏州、广州答案:A解析:关键信息是“1844年”“通商贸易”。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故该船队可以在上述五个城市进行合法通商贸易。故选A项。8.据《大清律例》规定:“化外人有犯并依律拟断。”最早以条约文本形式打破这一规定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俄国答案:A解析:《大清律例》规定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的,按清朝法律制裁。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中,英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最早打破了这一规定,据此可知该国家是英国。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道:“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意义……”此处的“划时代”的含义主要是()A.中国第一次遭到外国的武装侵略B.中国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C.英国完全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国家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答案:D解析:结合时间“1840年”可知这与鸦片战争有关,再结合关键词“划时代”可知陈旭麓此处强调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入近代社会,答案为D项。A项说法错误,早在清初康熙帝就进行了抗击俄国的战争;B项侧重于体现清政府丧权辱国,不能体现“划时代意义”;C项说法错误。10.从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潮流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性的影响是()A.主权丧失,沦为半殖民地B.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日益封建化C.思想界出现“西学东渐”态势D.开始进入民主革命时期答案:D解析:世界政治文明的潮流在19世纪突出表现为民主战胜专制,民族独立作为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世界潮流。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进入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时期。知识点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1.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得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英国提出修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以后,发动了()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依据题干时间“1854年”及“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失望”“英国提出修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可知,英国随后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答案为B。12.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惊奇地发现:“作为东方泱泱大国的中国,其消费能力竟比不上一个小小的洪都拉斯,而且从人均消费额来看洪都拉斯竟然是中国的1246倍。”使英国人“惊奇”的真正原因在于()A.中国人民购买力低B.中国政府抵制洋货C.找不到发动新战争的借口D.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尚未实现答案:D解析:英国人惊奇的是中国市场的“人均消费额”非常低这一现实,这与他们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的初衷相去甚远,因此可知D项正确。人均消费额低不能说明购买力低,A项错误;B、C项说法与设问不符,排除。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讲话:“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材料二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材料三1829年,柏金汉(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公开演说:“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积极的消费的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则英国货物在那个市场上的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销量还要大。”(1)材料一中“奇耻大辱”和材料二中的“侮辱”是指什么,其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三体现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二中的哪些话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因?(3)有人说: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①中国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②目的:寻找战争借口,推卸战争责任,掩盖战争罪行。(2)①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②材料一:“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材料二:“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3)不同意。因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权益,即使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也会制造其他借口,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二鸦片战争期间,一清军将领想出一个对付英国军舰的办法,在猴子尾巴上挂上鞭炮,然后扔到军舰的甲板上。结果找不到一个可以把猴子扔到英国军舰上的人。材料三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1)材料一反映了乾隆皇帝怎样的“华夷”观念?对中国有何影响?当时英国处于何种发展状况?(2)据材料二、三说明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答案:(1)观念:天朝上国(华夏至上)。影响:闭关锁国,愚昧无知,发展落后。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2)封建专制的清朝愚昧落后、腐朽无能。(3)鸦片战争使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39年3月,林则徐曾经召集广州的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十五名学子入贡院“考试”,试题中包含的问题有“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零售商、过去禁烟弊端以及禁绝之法”。由此可知()A.禁烟已成为社会共识B.林则徐主持全国的科举考试C.清末知识界关注社会问题D.林则徐为禁烟运动做准备工作答案:D解析:A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结合题干中林则徐召集三大书院的学子考试可知这不是全国范围的科举考试,排除B项;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结合题干中关键词“林则徐”“鸦片”“弊端”“禁绝之法”等可得出D项正确。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答案:B解析: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应抓住其工业革命的完成需开拓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进行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必然产物,因此费正清这一观点没有揭示鸦片战争的实质。3.1792年,英国借口给乾隆皇帝祝寿,派出以马戛尔尼为首的访华使团来到中国,并趁机提出如下要求:划一块地方供英国商人居住,将几个城市开口通商,英国货物免征税或少征税。这些要求()A.乾隆皇帝当场答应以示恩宠B.鸦片战争以后基本得到满足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得到满足D.八国联军侵华以后得到满足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五处通商口岸,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马戛尔尼的要求基本得到满足,故选B。4.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材料实质上是在()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B.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答案:B解析:由“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知作者强调失败后的改革和探索,B项符合题意。A是现象不是实质,排除;C和D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5.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中国军事的落后B.中国科学落后C.中国无世界知识D.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即“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选项A、B、D都是从中国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只有选项C是从全球化的角度来分析的。6.《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英军笼络了下层民众D.清政府已经完全失去了民众支持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平静地观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来看,普通民众对战争茫然、冷漠。答案为B。其他三项说法皆有误。7.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题干中“如此不正义”、“保护可耻交易”表明作者从道德角度不赞成英国发动战争,故排除A、C两项;格雷斯顿在评价中仅从道德角度含糊其辞,没有说明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故答案选C;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8.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导致“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A.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B.中国关税不能自主C.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D.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领事裁判权,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同治年间”“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等即可判断。9.道光皇帝于1842年7月发过一道密谕:“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道光皇帝与英方妥协议和B.清统治者仍然端着天朝上国的空架子C.揭示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D.此密谕促成了《南京条约》的签订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耕文明无法战胜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而不是道光帝畏敌妥协割让香港,故答案为C项。A项是对材料的直接描述;由“赏借”“逆”等可知B项表述正确;D项符合史实。10.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这里所说的“大势”即鸦片战争时期的世界发展趋势,也就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扩张,故B项正确。11.鸦片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战争,但结果却是英国获胜。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这主要是因为()A.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B.综合国力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C.战争性质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D.战争的结果与作战方针有直接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B、D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的限制,C项说法错误。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欧美国家因为建立起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蒸蒸日上,而中国依然在日益腐朽落后的封建社会里徘徊,日薄西山。12.有学者认为,中英鸦片战争是多边世界贸易的产物,这种冲突也可能转变成糖蜜战争或米战争。下面对此观点理解错误的是()A.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B.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做辩护C.揭示了战争爆发的必然性D.说明战争对中国的巨大促进作用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多边世界贸易”体现了整体史观,而“这种冲突也可能转变成糖蜜战争或米战争”说明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C项理解正确;该观点将鸦片战争视为一场贸易战争,实质上掩盖了其侵略性,为英国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做了辩护,A、B两项理解正确。D项不能由材料得出。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拒绝为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的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二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自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堂吉诃德了。”材料三莫克·维卡在信中还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英国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资料》(1)材料一中的“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不得摘抄材料原文)(2)据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答案:(1)他们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保护鸦片走私,是不道德的。(2)战争的责任是中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为道德观念而放弃利益是不明智的。(3)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战争,迫使中国屈服。(4)保护鸦片走私并为英国工业品打开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