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9说“木叶”市获奖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9说“木叶”市获奖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9说“木叶”市获奖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9说“木叶”市获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木叶”》同步训练 一、基础锤炼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皎皎(jiǎo) 冉冉(rǎn) 橘颂(jú) 不落于言筌(quán) B.窸窣(suò) 歧路(qí) 桅杆(wéi) 亭皋木叶下(gāo) C.迢远(tiáo) 漂泊(pó) 征戍(shù) 去涔阳兮极浦(cén) D.寒砧(zhuàn) 陇首(lǒng) 疏朗(shū) 袅袅兮秋风(niǎ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传诵 橘颂 潇洒 箫箫落木 B.绵密 缠绵 酒盅 沽惑人心 C.噪音 浮燥 石碇 万应锭 D.翩翩 褊狭 灼热 灼灼其华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______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入口的名句 ②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_______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 ③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_______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 A、洗炼 情境 创造 B、洗炼 情景 创造 C.精练 情景 创作 D、精练 情境 创作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 B.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 D.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的文思最为迟钝,别人或日写万字,________,我只有羡慕的份儿,我自己便是一二千字的小文,也要费上两三天的工夫才写得成。②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星云大师“一笔字”。所谓“一笔字”,就是一下笔、一蘸墨、________,无论笔画多寡,皆一笔而成。③在阅读中,我日益锤炼了书面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虽不能“下笔千言,________”,但可“搜尽奇峰打草稿”,有了活水之源。A.文不加点 一挥而就 倚马可待B.一挥而就 倚马可待 文不加点C.倚马可待 文不加点 一挥而就D.倚马可待 文不加点 一挥而就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直以来,电视节目不仅承担着愉悦大众的功能,而且发挥着弘扬传统文化等使命与责任。 B.这档“关注古老村落状态,讲述中国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相传祖训,寻找传统文化基因”的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热烈反响。 C.近年来,越来越多文化类节目在寓教于乐中传承传统文化,也有一些电视节目将视角对准乡村、工人、农民,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D.李保国同志的事迹,为广大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榜样和典范,也为积极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林庚先生一生与“诗”渊源极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选入小学课本最终家喻户晓的。诗,是他的生命。 ①他研究诗,提出“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观点 ②与新诗共同走过近一个世纪的风雨 ③他写诗,一生笔耕不辍 ④贺知章那首名诗《咏柳》正是因为林庚的挖掘 ⑤由他和冯沅君选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是高校中文系的经典教材 ⑥滋润了一代学人的心灵;他选诗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④③⑥②⑤ C.③②①⑥⑤④ D、⑤④③②①⑥ 二、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8~11题。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8.这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木叶”有什么独特的意味?文段怎样说明“木叶”的意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分条简述“木”更为普遍的暗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2~15题。根据时代特点来对待传统文化许嘉璐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原有文化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所以刚才我说文化的时候,什么是文化,它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或者叫现实现象。所谓历史现象是什么?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经过上千年甚至于上万年的发展,有个很丰厚的积淀,每个时代都是在前一个时代文化基础上,再有新的建设,形成不同时期的文化。所以隔断历史是不应该的,同时也是不可能的。我随便举个例子说,中国古代提倡孝的,今天人们也对于父母亲疼爱孩子,子女又孝顺父母这样的家庭,很羡慕,首先今天的孝和古代的孝不一样,有我们今天时代的内涵,但是它是从中国传统过来,但是它又区别于别的民族,在世界上很多民族是很难以理解孝的,18岁以后离开父母,完全独立生活,他对父母没有义务感,当然他们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过圣诞了,父母亲过生日了,也来看望一下,但是邻居也互相来看望他,没有我们那种权利与义务的传统观念。现在我谈到那个问题,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在今天还能够起作用,哪些我们应该抛弃?我想任何民族的文化里除了他自己体现民族性之外,都有一些普适性的内容,就是于人类全体都有用的东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也不例外,有这么一块,这一点是超越时空的。有一些是有时代性,但是从其内核来看,是对人类、对人类的个体是有好处的,这些都应该保留。再有一类是时代性特别强,只是实用的对那个时代服务的,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实用。我现在分别说几句话说这三类,什么是普适性?中华民族讲人和人的关系应该是和睦的,人和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现实和未来,中国人比较讲实际,立足于现在,争取未来的美好生活,但是对死后的尸骨怎么处理,不太关心,也没想着复活,也没想着我下辈子所谓投胎,只是很现实,注重现在,但是对未来有一个期望。这些我认为是对全世界都有益的。如果人和人之间不和睦,人和自然之间不和谐,把希望都寄托在天堂,都想到我若干年后有一朝我来复活,我想这个世界这么走下去恐怕没有什么前途。有些是属于带有时代性,但是它的内核也是对今天有益的,比如说我们讲到忠,从前的忠要忠于皇帝,仆人要忠于主人,这是为了维持当时的社会需要。今天我们还要这样吗?当然不要,但它的内核,对于你最钟爱的,你拥护的东西,认定了,我就要忠于它,比如说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真理,这些还是有用的。有一些就是不适用的,因为中华文化产生于原始社会,形成于农耕社会,所以它的文化都带着“农耕”的一些印记,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如果还完全是农耕的思想,比如农耕思想对于社会个体要求他的义务很大,但是个人的权利比较忽略。再有,一家一户一村一寨彼此比较隔绝,甚至形成家族的观念,过分强调老乡的感情,这些都跟建立统一的市场差的多,与今天的人权都是相抵触的,我们应该根据今天的时代特点逐步形成我们的判断标准,有些该扬弃就扬弃了。 (本文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 12.第一段作者在阐述文化的时候举了有关“孝”的例子,想说明什么观点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分为哪几类?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简要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传统文化和先进的文化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字)“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根据提示,仿照下面示例,再写三个类似的句子,句式与示例相似。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雅士都在用不同的形式、执著的笔墨赞美着“梅、兰、竹、菊”这四位谦谦君子。千年不息的中国文人把它们比喻成坦荡荡的君子,足见其内涵的风骨与外表的气质是何等的高贵。 梅,高洁傲岸,它最令文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清雅绰约的韵致,一种凌寒独放的孤傲。 兰,幽雅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虚心有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菊,冷艳清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B、窸窣sū,C、漂泊bó,D、寒砧zhēn)2、D(A、萧萧落木,B、蛊惑人心,C、浮躁)3、B。4、A(B、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内。C、括号前的逗号应放在括号后。D、把“至于‘落木’呢”后的问号改为逗号。)5、A(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一挥而就: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气呵成:呵:呼气。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倚马可待: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6、B(A、搭配不当,把“发挥着”与“承担着”语序对调,改为“电视节目不仅发挥着愉悦大众的功能,而且承担着弘扬传统文化等使命与责任”。C、“乡村、工人、农民”不能并列,改为“将视角对准乡村,对准普通工人、农民”。D、“榜样和典范”意思重复,可去掉“典范”。)7、C。8、是说“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在颜色上具有暗示性。9、“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10、“木叶”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这是被“木”的艺术特征决定的:“木”不但暗示着落叶,而且使人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11、一是暗示清秋的气息;二是暗示诗人情感;三是暗示人物性格形象。答:12、说明不同时代形成不同时期的文化,但都是在原有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