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高考冲刺 2023各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分章分类汇编(13套)_第1页
高中生物高考高考冲刺 2023各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分章分类汇编(13套)_第2页
高中生物高考高考冲刺 2023各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分章分类汇编(13套)_第3页
高中生物高考高考冲刺 2023各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分章分类汇编(13套)_第4页
高中生物高考高考冲刺 2023各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分章分类汇编(13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目录Mm目录目录TOC\o"1-2"\h\u专题一组成细胞的分子 2专题二细胞的基本结构 4专题三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6专题四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7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 ③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3)高效(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作用特点,难度较小。(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分别是由下丘脑、垂体分泌的。(2)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3)激素的作用方式特点主要包括: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023安徽卷,30,12分)(12分)右图为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则这两种激素对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的调节呈_______________关系。若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将__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细胞b的分泌。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联系的枢纽。如发生急性低血糖时,对血糖浓度敏感的神经元可通过细胞a促进细胞c分泌。在这个调节的过程中,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作用是将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如生长激素可与全身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等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原因之一是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化。30[答案](1)拮抗促进(2)神经系统活动的电信号调节内分泌系统活动的激素信号(3)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4)T细胞[解析](1)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则这两种激素对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的调节呈拮抗关系。若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将会使细胞b的分泌活动加强,来抑制细胞c的分泌活动。(2)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联系的枢纽。如发生急性低血糖时,对血糖浓度敏感的神经元可通过细胞a促进细胞c分泌。在这个调节的过程中,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接受了相关神经元刺激后形成了电信号,之后分泌了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垂体起作用的,所以,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在这个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是将神经系统活动的电信号转变为调节内分泌系统活动的激素信号。(3)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如生长激素可与全身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等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这是因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4)运动能提高集体免疫功能,原因之一是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T细胞分化。(2023新课标卷Ⅰ,30,11分)30.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的肾上腺素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调节。乙酰胆碱属于(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结合才能发挥作用。(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答出一个特点即可)。【答案】(1)靶器官灭活传递信息

(2)神经神经递质受体

(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解析】(1)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该过程中,心脏是肾上腺素的靶器官,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血压恢复。肾上腺素是一种可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其功能是传递信息。(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这句话中的关键语句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故该过程中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需要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3)由题干分析可知,乙酰胆碱对心脏的作用表现为抑制作用,也就是心肌收缩力下降,心率减慢和传导抑制,表现在心输出量上就为减少。肾上腺素对心脏的作用为兴奋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传导,心率加快和提高心肌的兴奋新性,心肌收缩力增加,心率加快就表现为心输出量增加。它们各自与自己的受体结合后才能表现出相应的作用,同时二者分别与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灭活。(2023年四川,8.11分)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____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____性。(2)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图所示。①胃泌素通过____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_____。②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____。(3)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①步骤2中胃液的分泌是_____调节的结果。②步骤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③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___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④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___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___(大于/小于/等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答案:(1)非特异性专一(2)①体液反馈调节②神经递质(3)①神经②排除体液调节的干扰③体液④神经-体液大于解析:(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是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m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2)胃泌素通过体液《血液)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负)反馈调节.由图示信息可知,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神经元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①步骤2中切除胃窦后,胃液的分泌仅是神经调节的结果;②步骤3的目的是排除体液调节的干扰;③步骤4中仅注射胃泌素,是为了确定在体液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④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神经-体液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大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2023年江苏,分)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_________。(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_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________(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4)I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I型糖尿病是由_____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免疫导致的。考点3免疫调节(2023福建卷,2,6分)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自身免疫病概念、胰岛B细胞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从题目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解析]由题意可知,这种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攻击自身胰岛B细胞造成,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胰岛B细胞作用是合成并分泌胰岛素,胰岛B细胞死亡将导致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B错误;效应T细胞将胰岛B细胞作为抗原致其死亡,C错误;促进T细胞增殖将加快对胰岛B细胞的破坏,使该病更加严重,D错误。(2023新课标卷Ⅱ,5,6分)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酶体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答案】D【解析】本题通过考查免疫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难度中等。抗体只能在体液中与抗原结合,无法进入细胞内消灭病原体,A错误;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是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对细胞的黏附或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而溶酶体杀灭病菌是靠酶将其分解,B错误;Rous肉瘤病毒感染人的细胞后,能将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是致癌因子,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诱发人细胞癌变,属于致癌因子,C错误;人感染HIV后体内该病毒浓度与T细胞数量呈负相关,与发病程度呈正相关,D正确。(2023年北京,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答案】D【解析】当外界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在体液免疫中,由效应体细胞(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A错);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使抗原失去增殖能力并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在特异性免疫中,机体不会直接裂解抗原(C错),只是通过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而使靶细胞裂解;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可以被蛋白酶水解,所以选D。(2023年天津,2)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的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C【解析】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注射的霍乱病原菌对鸡的抗性进行选择;B错误。由“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可知存活鸡体内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即二次免疫应答;C正确。由“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可推知初次注射鸡体内有特异性免疫反应发生,但由于二次注射的是新鲜病原菌,没有经过初次免疫的鸡的抵抗力比较弱,会由于病原菌的侵染而死亡;D错误。(2023年四川,5)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答案:D解析: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时,无需水浴加热直接观察,A项错误;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B项错误;对抗链球菌的抗体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C项错误;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项正确。(2023年江苏,16)下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B.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ATPC.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2023年浙江,1)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答案】A(2023年北京,分)为探索治疗机体对于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直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传至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和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给药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称为D鼠。(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群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3)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A的mRNA互相结合的,含22个核苷酸的RNA,它能进入细胞,促进编码酶A的mRNA降解,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含量明显下降,D鼠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照处理,将一段小RNA用【填写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或溶剂M】溶解,注射到D鼠的相关脑区,这段小RNA的最佳设计为:与试验组使用的小RNA相比,其核苷酸的()【多选,只填序号】a种类相同b种类不同c数目相同

d数目不同e序列完全相同f序列完全不同若此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答案】(1)兴奋神经递质后膜(2)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明显少(3)溶剂Ma、c、f溶剂M、不能和编码酶A的mRNA形成互补结合的小RNA【解析】(1)当神经细胞受到外界刺激,会产生兴奋,在细胞内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传导,当达到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的连接处(突触小体),会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细胞的兴奋或者抑制。(2)通过对题干材料的分析可以知道:小鼠对药物的依赖指标是给药的次数或用量,而对其给药又是通过其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来决定的,所以其对药物越是依赖则小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则越多。若抑制剂组的D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小于对照组D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则说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该药物的依赖。(3)实验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单一变量,所以给实验鼠注射“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则其对照组应只注射“溶剂M”;若探讨对小RNA的设计,则其对照组应是所含的“核苷酸的种类和数目”都应该相同,唯一不同的应该是“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2023新课标卷Ⅰ,40,15分)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以其作为模板,在的作用下合成。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4)人的免疫系统有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答案】(1)RNA逆转录酶cDNA(或DNA)

(2)抗体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3)T(或T淋巴)

(4)监控和清除

【解析】(1)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它的遗传物质是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可以逆转录为cDNA,用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从而制备HIV的某蛋白。(2)HIV的某蛋白作为抗原进入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一种特殊的分泌蛋白——抗体;可用该抗体进行抗原—抗体进行杂交来检测血清中是否含有HIV。(3)HIV病毒营寄生生活,寄生在T淋巴细胞内,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因此少了T细胞,特异性免疫几乎全部丧失,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功能。(4)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可及时清除体内产生的癌细胞,艾滋病患者的整个免疫功能缺陷,机体会发生一系列顽固性机会感染和肿瘤的发生。(2023重庆卷,7,10分)7.(10分)2023年埃博拉病在非洲蔓延,我国派出医疗队首次在境外组建医院,帮助非洲防控埃博拉疫情。(1)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免疫功能下降。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2)对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相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3)用埃博拉病毒的某种蛋白免疫小鼠,通过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治疗该病。【答案】(1)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T细胞特异性(2)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3)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解析】(1)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过程具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由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破坏了吞噬细胞,导致埃博拉病毒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无法暴露,导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T细胞,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2)埃博拉试验疫苗能刺激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因此机体除能产生分泌抗体的浆细胞以外,还能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3)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是由免疫过的小鼠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获得的。(2023年广东,(2023年广东,27.16分)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和免疫调节对各种应激刺激(如寒冷刺激、病菌入侵等)做出反应.

(l)某人个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战栗,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在该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局部电流(神经冲动或电信号)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_突触_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2)受寒冷刺激后,人体通过图10所示途径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以可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其中激素A、B分别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过程①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3)儿童按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以从预防结核病,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结核杆菌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佼;另一方面进行细袍免疫,主要过程是:抗原刺激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为细胞凋亡.专题十二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023新课标卷Ⅰ,3,6分)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解析】维持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和Cl-,当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生理盐水为兔内环境的等渗溶液,内环境渗透压相对不变,细胞内液的量不会增加,故输入的溶液(主要是Na+)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A正确、B错误;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C、D错误。(2023年江苏,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浓度B.渗透压C.浓K+度D.O2浓度(2023年海南,18)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答案】C(2023年海南,1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答案】D【解析】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如能分泌促胰液素,A正确;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B正确;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会改变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C正确;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胞吐方式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D错误。(2023年海南,27.8分)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___(填“会”或“不会”)改变。(2)Na+可与___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______。(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___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_____。【答案】(1)不会(2)HCO3-(3)内流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解析】(1)%的NaCl溶液是成熟红细胞的等渗溶液,将红细胞放入%的NaCl溶液中,水分进出平衡,细胞形态不会改变。(2)Na+可与HCO3-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维持血浆PH值相对稳定。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内流,产生兴奋。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专题十三植物的激素调节(2023安徽卷,6,6分)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根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过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以及生长素类似物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小。[解析]在同一植株,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的顺序是根>芽>茎,A错误;顶端优势的产生,是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即极性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加大,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而被抑制,B正确;2,4-D是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与生长素相似,具有两重性,可以疏花疏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C正确;IBA也是生长素类似物,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以诱导生根,D正确。(2023新课标卷Ⅰ,2,6分)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答案】C【解析】在植物体内,幼嫩的叶片等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能将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A正确;韧皮部的韧皮射线平行于茎的横切面,所以通过它们进行的物质运输也平行于茎的横切面,这种运输为非极性运输,B正确;一般来说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较敏感,成熟的细胞没有幼嫩的细胞敏感,C错误;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数量后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说明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D正确。(2023重庆卷,2,6分)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进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绿豆次之。(据《齐明要术》)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D.新摘未成熟的红柿,每蓝放木瓜二、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答案】B【解析】棉花适时打顶摘心是为了解除顶端优势,这与生长素的两重性有关,A项错误;绿豆能和根瘤菌互利共生,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起到固氮的作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与植物激素无关,B项符合;在水稻的根茬发芽长出新稻主要与生长素有关,再发育到成熟是受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C项错误;柿子的成熟与木瓜释放的乙烯有关,D项错误。(2023年浙江,3)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C.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不是相互对抗的【答案】C【解析】由1、2、3组处理的结果比较可知,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雌株形成,A项错误;由1、4、5组处理结果可知,叶产生促进雄株形成的赤霉素,B项错误;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叶片产生的赤霉素含量降低,雄株的数量减少而雌株数量增多,C项正确;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单独使用时促进性别分化的效应是相互对抗的,而在混合使用时性别分化的效应是同等的,D项错误。(2023年山东,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其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而脱落酸能而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因此应该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防止果实脱落;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而脱落酸能抑制抑制萌发,促进休眠;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多倍体育种原理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

(2023年江苏,8)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下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D.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2023年广东,5)用秋水仙素处理某二倍体植物的愈伤组织,从获得的再生植株中筛选四倍体植株,预实验结果如右表正式实验时秋水仙素浓度设计最合理的是BA0、2、3、4、5、6B0、4、5、6、7、8C0、6、7、8、9、10D0、3、6、9、12、1(2023年海南,8)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A.脱落酸 B.乙烯 C.细胞分裂素 D.IAA【答案】D【解析】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生长素,即IAA,应选D。(2023年四川,10.12分)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见下左图;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见下右图。(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____方式向下运输。(2)实验一中,去顶32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________。(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___,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______。(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___(大于/小于/等于)Ⅲ组;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请对些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____________。答案:(1)信息主动运输(2)人工涂抹的IAA起到抑制作用(3)C3化合物ATP和[H]增加(4)大于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生长的效果被解除解析:(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向下运输。(2)实验一中,去顶32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人工涂抹的IAA后,导致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起到抑制作用。(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C3化合物,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H]。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加。(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大于Ⅲ组;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很可能是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生长的效果被解除。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2023新课标卷Ⅰ,4,6分)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D【解析】草本阶段的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A错误;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要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要复杂,B错误;草本阶段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自我调节能力也小于灌木阶段的群落,C错误;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上一个阶段为下一个阶段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D正确。(2023年北京,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7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驱走大蚂蚁减少2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答案】A【解析】通过题干表述可以知道,对小蚂蚁出现率的研究方法为样方法,B正确;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定时灌溉会导致小蚂蚁出现率增加,说明灌溉后土壤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利于小蚂蚁的出现,即D正确;而驱走了大蚂蚁,在相同条件下小蚂蚁出现率则增加,说明大蚂蚁的存在对小蚂蚁的活动范围有一定的影响,即大蚂蚁的存在会抑制小蚂蚁的出现率,所以C正确,A错。(2023年江苏,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就性而言,杂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性的鸟类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2023年江苏,22多选)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2023年广东,4)图1表示在一个10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的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D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t=N0人t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000个(2023年海南,22)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答案】B【解析】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A正确;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错误;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C正确;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D正确。(2023新课标卷Ⅰ,31,10分)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答案】(1)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1:1:1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0+、1+、2+的个体总数为400,3+→8+的个体总数及9+及大于9+的个体总数均为400,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的个体数的比例为1:1:1。推知该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023新课标卷Ⅱ,31,8分)31.(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1\*GB2⑴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①;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②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GB2⑵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3\*GB2⑶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答案】(1)头/km22头/km2(每空2分,共4分)由于乙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3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2)大于(1分)【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及能量流动,难度中等。①该生态系统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50头/250km2=头/km2;②当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此时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00头/250km2=2头/km2。捕食者数量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减少,反之亦然。丙捕食乙,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的数量减少;乙捕食甲,乙的数量减少,导致甲的数量增加。乙种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丙种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逐级递减的,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专题十五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023福建卷,4,6分)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考查识记、理解和运算能力。难度适中。[解析]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25%,B正确;太阳鱼消耗的能量主要为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错误;生态系统应包括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生物网中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方法技巧]1.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2.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3.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下一营养级若为多个,应先求和再计算传递效率(2023新课标卷Ⅱ,4,6分)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本题通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查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难度较小。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A正确;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输入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阶段,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正确。(2023年天津,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最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D(2023年四川,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蝎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答案:C解析: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A项正确;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其个体平均数越少,种内互助越弱,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项正确;距石头的远近并不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项错误;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虫的数量,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项正确。(2023年浙江,5)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答案】B【解析】该种灌木空间结构的改变即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项正确;这种改变只是灌木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不属于群落的演替过程,B项错误;大灌木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是个体的所需的空间较大,相互之间种内竞争的结果,C项正确;幼小和小灌木的集群分布,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有关,D项正确。(2023年海南,23)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C.吃小鱼的大鱼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答案】B(2023年海南,2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正确;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B正确;能量流动逐渐递减,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及分解者,D错误。(2023安徽卷,29Ⅱ,9分)Ⅱ(9分)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Ⅱ、[答案](1)性别比例(2)捕食(3)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残枝败叶(4)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解析](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性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性别比例。(2)根据图示可以看出:随着栗瘿蜂的数量增长,长尾小蜂的数量也增长,而栗瘿蜂的数量先下降,长尾小蜂的数量随后也出现下降,所以二者的中间关系应该是捕食。(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的能量去处还有: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残枝败叶。(4)在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由于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所以在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考点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2023重庆卷,9,10分)9.(10分)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题9图回答下列问题:(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锐减。(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答案】(1)24λa生物多样性(2)捕食(3)负反馈调节(4)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解析】(1)由题意可知,欧洲兔从0→a年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量的倍数(λ)增长,表明欧洲兔呈现J型增长,其增长模型可表示为Nt=N0λa。若N0=24,则a年后种群数量为Na=24λa。若对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欧洲兔的数量不加以防治,其数量将急剧增加,会导致草场退化,最终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2)由题意可知,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此时兔的数量应减少,由图可知,此时袋鼠的数量急剧下降,两者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表明二者为捕食关系。(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4)由于黏液瘤病毒对欧洲兔具有选择作用,d年后,对黏液瘤病毒具有抗性的个体数增加,使得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2023年海南,28.9分)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__(填“间接”或“潜在”)价值。(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图中A表示___,生物成分E表示____。生物成分F表示____,__表示初级消费者。【答案】(1)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2)大气中CO2库生产者分解者C【解析】(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2)分析图形可知,图中A是大气中CO2库,E与A之间为双向箭头,说明E是生产者;C以E为食是初级消费者,B是次级消费者,D是三级消费者;各种生物的能量均流向F,且F能将生物群落的有机碳分解为CO2释放到大气中,所以F是分解者。(2023年山东,

分)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

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

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

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

保护。答案:(1)水平

样方(2)B

F

甲(3)生产者

抵抗力

就地解析:本题以种群数量Nt与Nt+1数量变化曲线为情景综合考查应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保护的相关基础知识分析图形获得信息,解释问题的能力。研究群落内同一地段不同层面各种群分据空间特点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内不同地段各种群分据特点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植物和行动缓慢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分析信息可知当Nt+1/Nt>1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Nt+1/Nt=1时,种群数量不变,Nt+1/Nt<1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又由曲线p表示Nt+1=Nt知,甲、乙曲线所在点在p线上方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此时为增长型;在p线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此时为稳定型;在p线下方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此时为衰退型。由情境知当当无机环境得到改善时,生态系统中与之关系最密切的生产者会增多,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在原有位置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的范畴。专题十六生物技术实践考点1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2023年江苏,13)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B.计数室的容积为1mm伊1mm伊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2023年江苏,17)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B.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C.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D.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2023年江苏,19)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2023年江苏,24多选)右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

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冶型增长

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2023新课标卷Ⅰ,39,15分)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于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法进行计数。(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设计后续实验。【答案】(1)苏丹Ⅲ(或苏丹Ⅳ)萃取法

(2)油脂

(3)血细胞计数板稀释涂布平板

(4)4540

【解析】(1)脂肪可被苏丹Ⅲ(Ⅳ)染液染成橘黄色(红色);题干中说明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则可以采用萃取法提取微生物A中的脂肪。(2)油脂为有机化合物,富含C元素,故为了从自然界获得能够分解油脂的单菌落,应以油脂为唯一碳源来配制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能分解油脂的微生物可以正常生长,其他微生物不能正常繁殖。(3)可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测定菌液中的微生物数量,计数时,活菌和死亡的细菌都会被计数,所以测定培养液中的活菌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4)在45℃时,降解10g油脂所需酶的数量最大,则该温度下酶活性最低;由题干可知,40℃时分解10g油脂所需的酶的数量最少。应在40℃左右范围内设置不同温度梯度来探究酶的最适活性。(2023年广东,29.16分)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一”,查阅资料得到图11.

(l)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形成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有[H]、丙酮酸和ATP.

(2)据图日11,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亚硝酸盐的含量很低,对人体危害小;PH值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乳酸菌发酵产物乳酸含量增加_。该小组得到一株“优选”乳酸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5倍),拟参考资料的实验方案和食盐浓度(4%-10%),探究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确定其最适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并推测实验结果。比较普通乳酸菌与优先乳酸菌在不同食盐浓度下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记录表亚硝酸盐含量(mg/kg)食盐浓度4%5%6%7%8%9%10%普通乳酸菌优先乳酸菌注:均在接种量、温度等适宜条件下发酵8天。预测实验结果:优先乳酸菌发酵液中亚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普通乳酸菌,且在6%的食盐浓度下,亚硝酸盐含量最低。考点2酶的应用和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2023年江苏,11)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固定化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酶的重复利用B.溶解氧交换受阻是固定化酶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C.固定化细胞用于生产能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D.凝胶与被包埋细胞之间不是通过共价键结合(2023新课标卷Ⅱ,39,15分)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1\*GB2⑴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病疾称为,胡萝卜素是(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2\*GB2⑵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3\*GB2⑶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答案】=1\*GB2⑴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夜盲症非挥发性(每空2分,共8分)=2\*GB2⑵需要(2分)=3\*GB2⑶乙酸乙酯(2分)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属于水溶性有机溶剂,影响萃取效果(3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解析】该题考查胡萝卜素的相关知识及与其萃取有关的知识,难度较小。=1\*GB2⑴胡萝卜素的化学分子式中包含多个碳碳双键,根据双键的数目可以将胡萝卜素划分为α、β、γ三类,β-胡萝卜素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一分子的β-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或因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致使视网膜杆状细胞没有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而造成夜盲(暂时性夜盲症可由补充维生素A得以痊愈)。=2\*GB2⑵提取胡萝卜素时新鲜的岩藻具有大量的水份需要进行干燥。=3\*GB2⑶乙酸乙酯属于水不溶性有机溶剂与水不互溶,能够溶解胡萝卜素;乙醇是水溶性有机溶剂,因萃取中能与水混溶而影响萃取效果,所以不用它们作萃取剂。(2023新课标卷Ⅰ,39,15分)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于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法进行计数。(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设计后续实验。【答案】(1)苏丹Ⅲ(或苏丹Ⅳ)萃取法

(2)油脂

(3)血细胞计数板稀释涂布平板

(4)4540

【解析】(1)脂肪可被苏丹Ⅲ(Ⅳ)染液染成橘黄色(红色);题干中说明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则可以采用萃取法提取微生物A中的脂肪。(2)油脂为有机化合物,富含C元素,故为了从自然界获得能够分解油脂的单菌落,应以油脂为唯一碳源来配制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能分解油脂的微生物可以正常生长,其他微生物不能正常繁殖。(3)可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测定菌液中的微生物数量,计数时,活菌和死亡的细菌都会被计数,所以测定培养液中的活菌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4)在45℃时,降解10g油脂所需酶的数量最大,则该温度下酶活性最低;由题干可知,40℃时分解10g油脂所需的酶的数量最少。应在40℃左右范围内设置不同温度梯度来探究酶的最适活性。(2023年山东,分)【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乳糖酶能够催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乳糖酶的制备及固定化步骤如下:

(1)筛选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是,宜用

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培养基中琼脂的作用是

。从功能上讲,这种培养基属于

。(2)培养微生物L前,宜采用

方法对接种环进行灭菌。(3)纯化后的乳糖酶可用电泳法检测其分子量大小。在相同条件下,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说明其分子量越

。(4)乳糖酶宜采用化学结合法(共价键结合法)进行固定化,可通过检测固化乳糖酶的

确定起应用价值。除化学结合法外,酶的固定化方法还包括

、离子吸附法及交联法等。答案:(1)乳糖

凝固剂

选择培养基(2)灼烧(3)小(4)(酶)活性[或:(酶)活力]

包埋法

物理吸附法解析:本题以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的筛选及提纯固定的流程图为情景,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电泳法、固定化酶技术等相关知识,注重生物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理念。考查的面广,但以识记的知识点应用分析为主,相对简单。(2023年海南,30.【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生产果汁时,用果胶酶处理果泥可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某同学用三种不同的果胶酶进行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除酶的来源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测定各组的出汁量,据此计算各组果胶的活性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这一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现有一种新分离出来的果胶酶,为探究其最适温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试管16支,分别加入等量的果泥、果胶酶、缓冲液,混匀,平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0℃、5℃、10℃、40℃下保温相同时间,然后,测定各试管中的出汁量并计算各组出汁量平均值。该实验温度设置的不足之处有___和____。(3)某同学取5组试管(A~E)分别加入等量的同种果泥,在A、B、C、D4个实验组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缓冲液和不同量的同种果胶酶,然后,补充蒸馏水使4组试管内液体体积相同;E组加入蒸馏水使试管中液体体积与实验组相同。将5组试管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后,测定各组的出汁量。通过A~D组实验可比较不同实验组出汁量的差异。本实验中,若要检测加入酶的量等于0而其他条件均与实验组相同时的出汁量,E组设计___(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1)探究不同来源果胶酶的活性(2)4组的温度设置不合适各组的酶促反应受两个不同温度影响(3)不能E组加入蒸馏水而不是缓冲液违背了单一变量原则【解析】(1)根据题意,用三种不同的果胶酶进行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除酶的来源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测定各组的出汁量,据此计算各组果胶的活性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可见实验的自变量是果胶酶的来源不同,因变量是果胶酶的活性,所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来源果胶酶的活性。(2)根据实验设计可知,该实验是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所以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果胶酶的活性,用出汁量进行衡量,出汁量越多则果胶酶活性越高。该实验方案中,温度应该在常温范围内设置系列温度梯度且梯度差值相等,所以4组的温度应分别设置为15℃、20℃、25℃、30℃;另外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保证酶促反应只能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同一实验组的反应温度只能是一个,所以实验操作应该是将各组盛有果胶酶的试管与盛有果泥的试管分别在设定温度下处理一定时间后再将两只试管混合,才能保证实验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3)根据题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果胶酶的量,因变量是出汁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根据实验设置,通过A~D组实验可比较不同实验组出汁量的差异。若要检测加入酶的量等于0而其他条件均与实验组相同时的出汁量,则E组应加入缓冲液而不是蒸馏水,使试管中液体体积与实验组相同,才符合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2023年江苏分)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_________(填序号)。①酒精灯于培养皿③显微镜④无菌水(2)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_________。(3)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若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需要用酒精棉球擦净的原因是_________。(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右图)。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_________有关。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__(填图中序号)。(5)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