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 市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 市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 市一等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课型新授课时教学目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三次备课导入孔庙主殿大成殿孔府大门孔林孔府、孔庙、孔林是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三孔”之所以著名,源于孔子及其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在诸子百家的互相争鸣中,中国的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儒家思想也由此逐渐脱颖而出。本课向你讲述的,正是“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曲折历程……新授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背景(1)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剧烈变化。(2)百家争鸣:思想家们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2.孔子(1)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②哲学思想: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③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2)主要贡献①孔子的言论被编纂成《论语》一书。②开创儒家学派。③基本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史称“六经”。3.孟子道德规范仁、义、礼、智政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民本学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荀子(1)地位: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2)主张①天人关系eq\b\lc\{\rc\(\a\vs4\al\co1(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②学习目标: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二、老庄之学1.思想特点(1)世界观: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2)方法论: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2.老子(1)主张①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②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③提出“弱者道之用”,阐发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④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2)著作:其思想体现在《老子》一书中。3.庄子(1)主张①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②认为“道”无所不在,万物也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叫“齐物”。③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与天地为一,从而逍遥自得。(2)著作:其思想集中体现在《庄子》一书中。4.影响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三、法家思想1.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李悝①推行“尽地力之教”,以增加国家田租收入。②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③他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2)商鞅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奖励耕战。②废除井田制度,并加强中央集权。(3)韩非①理论来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②思想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2.影响法家的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四、小结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教育、孟子和韩非在治国方面的哪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革?有教无类;民贵君轻;以法为本的思想理念对今天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五、目标检测1、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培养学生的方面包括(C)A、《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B、《诗》《书》《易》《礼》《春秋》五经C、礼、乐、射、御、书、数D、“四书”和“五经”2、战国时期最早变法的思想家是(D)A、商鞅B、吴起C、孔子D、李悝3、战国末期的法家思想逐渐成为各诸侯国的显学思想,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B)A、商鞅B、韩非子C、孔子D、老子4、“老聃仲尼而上,学皆在官;老祟仲尼以下,学皆在家人。”材料主要强调了仲尼的(C)A、政治成就B、外交成就C、教育成就D、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