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时说: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避免出现这一弊政,明太祖()A.设参知政事以分相权B.废丞相,权分六部C.废行省,设三司D.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顾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依据“人君不能躬览庶政……”等分析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躬览庶政”,以杜绝大臣专权,因此本题选B项。A项为宋朝时分割相权的措施,C、D项不能体现材料之意。2.明太祖废丞相、撤行中书省的目的是()A.健全地方职能B.厉行思想控制C.监视官吏百姓D.强化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明太祖对中央和地方官职进行调整,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撤行中书省实行三司分权,其目的都是为强化君主专制。故正确答案为D项。3.明初,中枢机构设置结束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此后,“六部”的运行方式是()A.直接对皇帝负责B.受命于殿阁大学士C.隶属于军机大臣D.六部长官拥有相权答案:A解析: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4.康熙帝曾创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答案:B解析:题眼是“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皇帝指令亲近大臣刺探政治动向、经济情况,从而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故选B项。知识点二内阁的出现5.自秦朝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A.秦朝的三公B.唐朝的三省长官C.明朝的内阁大学士D.清朝的军机大臣答案:C解析:依据“无相名”“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内阁的特点。秦朝的三公各负其责,无六部,排除A项。唐朝的三省上承皇帝下领六部,但无“票拟”权,排除B项。清朝的军机处受命于皇帝,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但无“票拟”权,排除D项。故本题选C项。6.洪武十五年(1382年),皇帝设置了大学士之职,其职责是提出建议和批阅国家的公文。大学士们被安排在紫禁城内各宫殿中随时应召,由于大学士分散在各宫各殿,不聚集在一处,因此不能向皇帝的旨意提出统一的挑战。下列对“大学士”的说法错误的是()A.其职责具有临时性B.具有一定的决策权C.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求D.属于皇帝的侍从、顾问答案:B解析:依据“其职责是提出建议和批阅国家的公文”“不能向皇帝的旨意提出统一的挑战”分析可知,B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正确;由“随时应召”可知A项说法正确;大学士的设置满足了君主专权的需要,C项说法正确。7.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B.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辅助机构C.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答案:C解析:本题是对内阁制性质的考查。它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机构,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8.洪武十七年(1384年),太祖铸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在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制最坏时,司礼监便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这主要是由于司礼监控制了()A.监督权B.内阁C.票拟权D.批红权答案:D解析:太监属于皇宫工作人员,因此不能选择A、B项;明宣宗时期,为了压制内阁的权势,将国家决策分为“票拟”“批红”两个部分,票拟是内阁阁员拟定对事情的处理意见,以蓝笔书写,呈上请皇帝审批;由于皇帝审批用红笔,所以称“批红”。然而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大都懒于政事,常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批红”大权。故选D项,排除C项。知识点三军机处的设立9.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时,八旗固山额真合称八大臣,与诸王贝勒共议国政。诸王兼领六部事,议政纷纭难决。这不能说明()A.议政王大臣会议有较大的决策权B.六部处于从属地位C.王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D.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答案:D解析:由“八大臣,与诸王贝勒共议国政”可知,A项说法正确;由“诸王兼领六部事”可知,B项说法正确;由“诸王……议政纷纭难决”可知,C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10.有学者认为,清朝军机大臣的任命和职务都没有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只是奉旨办事而已。这主要反映了军机处()A.沦为特务机关B.只为个人服务C.缺乏制度保障D.显示皇权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军机处的概念掌握。材料凸显和印证了清朝皇帝通过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空前专断的信息。11.据《清史稿》记载,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军机处的设置答案:D解析:“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故D项正确。12.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说明上发现这样的信息,“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A.丞相权力的削弱B.君主专制的强化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D.古代礼仪制度的完善答案:B解析:材料的内容表明,军机处的工作只是“承旨遵办”,跪奏笔录,上传下达,反映了君主权力的空前强化。分析选项,A表述错误,这时已无丞相;C项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合题意;D项明显错误。故应选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继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材料二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废丞相以后,明太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机构发生的重大变化。(3)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答案:(1)原因:相权威胁皇权。措施: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侍从顾问。(2)变化:废丞相,设内阁;内阁地位日渐上升。(3)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材料三清代学者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檐曝杂记》(1)结合示意图,说明秦朝是如何做到“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2)与以前的朝代相比较,明清时期中央机构的变化主要有哪些?(3)自秦至清,中央机构设置变化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央设置丞相等官职机构,负责各项具体事务;地方实行郡县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2)明朝取消宰相职位,权分六部;清朝设军机处;明清时期设有内阁。(3)削弱相权,强化皇权。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明朝阁臣制取代了宰相制,后期阁臣的实际权力非常之大,被史家称为“有相权而无相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阁臣往往文武兼备,能力极强B.阁臣的地位极高C.明朝后期皇帝昏庸D.君主专制自身的弊端答案:D解析:A项说法没有历史依据;B项不符合史实,阁臣的品级一般较低;C项不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D项属于根源,阁臣本身没有权力,但君主专制状态下阁臣有时可以获得一些权力,从而出现阁臣“有相权而无相位”的局面,故本题选D项。2.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A.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朝中央官制的变化,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难度较小。“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即所学的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这一知识点;丞相被废除后六部所掌握的应该是行政权。A项中决策权由皇帝掌握,C、D项是行政事务的组成内容,本题选B项。3.《历史大脉络》中说:“16世纪是世界形势的转折点……那时中国……只可惜暮气已深,又昧于外面的情形,民间有企图开拓之心,官方则全无向外发展的意愿。”对于16世纪中国政治的状况,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内阁开始出现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D.封建统治出现民主化倾向答案:B解析:依据“暮气已深”“昧于外面的情形”等分析可知,B项正确。A、C两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内阁出现于明成祖时期(15世纪),君主专制于清朝发展到顶峰;D项说法错误。4.“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助奏章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内阁制的形成,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这些“中级官员”指的是殿阁大学士,他们是皇帝的侍从顾问,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即整理批阅奏章,很少能参与决策,答案为A。5.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明朝废丞相的理解,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难度较小。材料的意思是:从明朝开始就没有善治,也就是君主专制强化,原因是明太祖废丞相,这说明黄宗羲认识到丞相制度对君主权力是有一定制约作用的。故选C。6.利玛窦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但是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明朝时()A.内阁具有最终决策权B.政府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权受到相权的牵制D.国家统治的基础是贵族政治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但是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分析可知,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皇权,故本题选B项。A项、C项说法错误、D项与材料不符。7.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答案:A8.军机处成立后,政令经由军机处直接发出,称为廷寄;部院各方的公文也直接送到皇帝的手中,称为折本,不再经由内阁。这表明()①内阁已形同虚设②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③行政效率有所提高④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公文和政令不再经由内阁处理,故内阁形同虚设,①正确;政令经由军机处发出,各方政务由皇帝处理,全国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由此可知②④正确;政务处理不再经由其他环节,行政效率有所提高,③正确。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D。9.“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直接促成军机处成立的原因是()A.筹划西北军务B.保持机密C.加强中央集权D.加强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军机处的设立原因,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难度较小。直接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军国大计”可以看出是雍正帝为了解决西北军务所建,而根本原因是为加强君主专制,故本题选择A。10.唐任伍教授在《中华文化中的世界精神》中评述道:“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中君王的权力是绝对的,无所制约的话,那么就无法延续两千多年之久。事实上,中国封建君王的权力,还是受到一个比较有效的约束机制的制约的……”下列中国古代的官职或机构不可能成为该观点的依据的是()A.丞相B.三省六部C.(元)中书省D.军机处答案:D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中国封建君王的权力,还是受到一个比较有效的约束机制的制约的”,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中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元朝中书省长官执行宰相职权,因此他们都对皇权存在一定的制约,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A、B、C三项;清朝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承旨遵办,无法制约皇权,故D项正确。11.从明朝的内阁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不能反映的是()A.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国古代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皇权进一步加强D.中国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考查学生综合能力,难度较小。尽管设立内阁和军机处,但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符合题意的选项为A。B、C、D均符合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12.钱穆认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斗争的问题,君权与相权“互为节制”,题干要求选择的是与此相违背的选项。明初废除丞相制度,而后来设置的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军机处是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所以答案为D项。明朝以前都有相权的存在,因此排除A、B、C三项。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材料二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材料三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1)材料一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丞相的相关评述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两代中枢机构的两次大循环,并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3)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是否正确?请阐述理由。答案:(1)不正确。理由:①秦朝设置丞相等三公官职,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较为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②秦亡于暴政,而非中央集权制度;③汉、唐、宋的宰相制度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质: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2)明清制度:①明朝废除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形成内阁制,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②清代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本质问题: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3)正确。理由: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腐朽和衰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