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_第1页
高段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_第2页
高段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_第3页
高段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_第4页
高段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吉鸿高段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确定的重要性“教什么”比“怎么教”来得重要。——王荣生教学内容是方向,教学方法、模式等都是行动。方向决定行动教学的有效,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正确。教师不大喜欢去研究教学内容,而热衷于教学方法揣摩和设计。中国的教师无论是上课或观课时都有着一种“剧场”情结。

观课、评课首先要从教学内容角度去审视、判断这节课是否是成功或失败,有效或无效。然后再去看实施过程是否科学、合理,学生是否学得兴趣盎然,学有所得。为什么有些语文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为什么老师花大力气去教一篇篇的课文后,学生的语文素养依然不容乐观?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教学好比“旅游看风景”

教学好比看电影。

教学内容其实就是“学习内容”

至于上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类似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正确把握,是最为重要的教学素养。二、制约教学内容选择、确定的诸多因素1.文本2.《课程标准》制订的年段教学目标3.教材规定的单元训练目标4.教师(教师教学的个性及智慧)5.学生6.时代背景

文本是依托,《课程标准》及单元训练目标是参照,时代背景是价值导向,教师是媒介,而学生无疑是教学内容定位的根本

理想的教学内容应当是这六个制约因素的

聚焦对于文本的解读来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对于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学习内容)而言,不同的教师就有不同的选择和定位。“大同小异”大同把握了语文教学的规范和根本。小异折射出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和确定上的智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精彩。三、关于“教学内容选择与确定”的几个例子1.关注时代价值导向,如何教《乡村四月》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最早的田园诗出现在《诗经》里,其中有一首《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这首诗叙述了农民一年到头的辛苦生活和艰辛劳作。但是,后来的田园诗并没有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后世的田园诗都是以陶渊明为榜样学来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后来的王维、欧阳修等人写田园诗显然是受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诗的影响,它们都着重写农村生活的安定闲适、乐天知命。农村主要是他们隐居的地方,主题从劳动过渡到隐逸,充满了不食人间烟火的仙风道骨之气。

钱钟书先生分析说,西洋文学里的牧歌和中国的田园诗一样充满了欢歌和宁静,人好像生活在天堂中一样,没有什么艰辛和痛苦,即使有一点儿不快,也不过是一些很容易就克服的东西,好像我们现代说的乌托邦一样。到了范成大的60首《四时田园杂兴》,才把田园诗歌的三条线索打成一个结:有隐逸情怀,有泥土味的快乐,也有血汗气息的艰辛。昼出耕耘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卖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我们再来审照《乡村四月》一诗。显然,如参考书所说的那样,仅仅让学生体会到乡村四月乡民繁忙辛劳,体会到乡村四月风光迷人,是肤浅的,也是毫无意义的。我们不妨从学生生命的角度去看待突破时空观念后,这首诗当下的教学价值。《乡村四月》的前两句所描绘的意境,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细细品读,呈现给人的是诗意的境界。

全诗诠释的是荷尔德林那句话: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2.关注阅读教学的终极指向——写作本位,谈《草原》教学文章结构安排上:景美——人美——情美层层推进,相互映衬

发现文章的语言美,才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真正目的。“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羊群是移动的,一会儿在这个小丘,一会儿在那个小丘,看上去很美。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群马疾驰,襟飘带舞。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3.关注学生学习需求,谈《渔歌子》教学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张志和“长短句”“作诗”和“填词”古人填词是用来歌唱的,所以词又叫“歌辞”,词是根据一定的曲调、韵律来写的。词有“词牌”。《忆江南》、《渔歌子》就是“词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7桃花流水鳜鱼肥。7青箬笠,3绿蓑衣,3斜风细雨不须归。7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张志和“推敲”“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箬笠蓑衣“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4.关注文本的教学价值开发,谈《花的勇气》《触摸春天》等课文的教学

《花的勇气》的教学价值不在于探究花有多大勇气,而在于给我们一个生命启示:不经历风雨,就不会成长。风雨给了花考验的同时,也促成了它们的成长。不要刻意地从人文角度去看待文本,取舍文本的教学内容。人文性过浓,是当前教学内容选择与确定的一个不良现象。《花的勇气》的第二个教学价值是它的“用字奇险独特”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绿色到处泛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

《触摸春天》不必过于分析这个盲女孩的神奇的灵性,她抓住蝴蝶只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说不定是作者为了文学表达需要,进行创造、虚构的。真正要去教学的,倒可以从作者在“意象”和文章主题上的巧妙安排去思考:春天——花——蝴蝶——生命同样道理,教学《生命生命》,就必须关注、破译杏林子选取“飞蛾”“香瓜子”两个生命的真正内涵所在。

《桥》一文教学,最终把学生上得热泪盈眶又有多少价值呢?课终了,情也散了。

要知道,《桥》选自《小小说》,故事的真实性就有待考证。另外,文章还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容易在教学内容定位上,上成思品课。倒是它的独特的语言风格,值得学习和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