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复习交流_第1页
文化生活复习交流_第2页
文化生活复习交流_第3页
文化生活复习交流_第4页
文化生活复习交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由考题引发的思考:201126.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养奋发进取、理性和平、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由考题引发的思考:2012

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25.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①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②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③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④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客观主观决定C103.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用哲学的视角研讨《文化生活》复习1.必须注意研读课程标准,会考说明2.整个复习与教学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及应试能力,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复习中要坚持两个原则:1.读——细读教材2.记——熟记知识点3.讲——点、线、面结合,构建知识网络4.练——强化训练,做到精练实练,加强解题规范指导

复习中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

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从关系谈文化内涵作用纵横角度论文化发展中华文化的历史沿革中华文化的现实走向

普遍性特殊性

理性认识

教材整体结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实践操作指导《文化生活》会考共有66个知识点

27个Ⅰ级知识点

27个Ⅱ级知识点

5个Ⅲ级知识点

7个Ⅳ知识点背诵是必须的!

《文化生活》模块如何有效地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文化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先进文化以文化的作用为全书主线文化的作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发展三种态度文化的作用哲学观点:1、意识的能动作用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会对个人成长引向歧途。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文化环境(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物质载体教育网络传媒书籍…通过通过文化作用精神力量不同性质的文化:先进的、健康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影响两类主体:对个人;对社会对人的影响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的作用民族精神的作用

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在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主要表现在:①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主要表现在:①从国内来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②从国际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越来越激烈。文化与经济、政治之参考材料:“愤怒的小鸟”:由芬兰罗维奥游戏公司为触摸屏智能手机研发的休闲智力游戏。自从2009年底推出,迅速火爆全球,获得巨大成功。目前,《愤怒的小鸟》全球下载量超过十亿,中国已成为它的第二大市场,仅位于美国之后。

愤怒的小鸟早已不再是一款单纯的游戏品牌,已形成包括毛绒玩具、服饰、书籍休闲鞋、手表、iPad和iPhone套甚至还有巧克力和月饼。等一系列线下产品的庞大产业链。该公司报告显示去年来自这些衍生品的收入占公司总销售额的30%。面对中国市场公司总部有8个中国工程师参与游戏的设计,并提供了很多中国元素和灵感。

2012年4月28日,世界首个“愤怒的小鸟”主题公园在芬兰向公众开放!并拟定在上海建立主题公园。91.“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D.政治是基础,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C这次文博会是在党的十八大后举办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国际交流合作盛会,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全新集结和整体亮相。它以“文化融合科技,创新引领转型”为主题,以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使命,全面展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科技创新的成果;彰显文化与科技融合,传承与创新并进,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与经济、政治之参考材料:

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过程、方式上看)深远持久的影响。(从结果、效果上看)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4)文化与人成长的关系(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B、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98.一些学校在探索育人方式时,特别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例如把校训、校歌、格言警句等书写在校园中的醒目位置,“让墙壁说话”。校方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在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④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理论的创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A99.“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割舍不断的感情,这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永远不变的C100.《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这句话一致的是①孟母三迁②耳濡目染③东施效颦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101.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A.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B.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102.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思维方式B.交往方式

C.行为选择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116.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深刻影响着当代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④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A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1)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深层次上是文化力的竞争。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美国)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

-----美国前总统:里根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西方的和平演变和美国中情局的《十条诫令》

部分内容◆

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有材料显示,美国目前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美国好莱坞生产的电影产品,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80%。它们不仅为美国带来丰厚的商业利益,而且到处推销着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消解着别国的民族文化和文化精神。这种情况不仅引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警惕,甚至连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感到忧心忡忡。为什么?美国搞文化霸权主义,危及到国家安全(3)我国如何在文化上提高综合国力

国家: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个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教材P3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性、历史观、价值观途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内涵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思想道德建设(中心环节)正确的文化选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化与综合国力之策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地位和作用: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2)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3、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怎样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2)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创新。(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17.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针的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C.努力研究,精益求精D.实事求是,力戒空谈A教材P97“专家点评”发展先进文化之精神文明建设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②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③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的事业;④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参加亿万人民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建设。①教材P101:两个方面:

第一,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二,如何发展好教育事业:(略)②教材P101:

第一,科技的地位和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二,如何发展好科学技术: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扭转。③教材P102:

第一,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第二,发展文化产业:鼓励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1)直接创造了物质财富,增加经济收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提升国家软实力。(对国家、社会)(2)创造大量的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个人)

文化与综合国力之参考材料:文创产业仅次金融成北京第二大经济支柱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近年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呈现投资、消费和出口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1至9月,北京完成文化创意产业投资197亿元。目前,北京有文化创意产业机构5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800多家;有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30个,从业人员120多万人,从业规模位居中国首位。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其中,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他还指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文化建设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③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国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个人: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并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11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身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这些都是①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②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蕴集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120.“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这意味着A.增进智慧与道德修养彼此相互矛盾B.增进智慧与道德修养都是无止境的C.单纯的知识修养会造成人格的缺失D.知识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道德修养C“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一则网友关于国人过马路的调侃,引发网络热议。昨天(11月28日),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采取多种手段,加大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教育,有效遏制“中国式过马路”。发展先进文化之参考资料十八大原文(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不同文化作用之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的含义(2)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表现传统习俗的继承(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的继承(重要标志,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传统文艺的继承(重要组成部分,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思想的继承(重要的组成部分)(3)传统文化的特点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民间传统手工艺——吹糖人

吹糖人的是中国传统手工艺行业,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有一个大勺,中间放满了糖稀(据说是麦芽糖溶化所得)。

濒临消失的传统工艺民间传统手工艺——草编艺术草编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通过穿绳打结等技法,编出各种微妙微俏的各种玩具,小动物.如蚂蚱、螳螂、仙鹤、蜻蜓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濒临消失的传统工艺民间传统手工艺——捏面人捏面人是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广泛流传于我国各地。捏面人的面料一般用面粉加糯米粉及各种彩色颜料调制而成,经手工捏制成各种人物、动物,捏面人有着鲜活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特别为孩子们所喜爱。濒临消失的传统工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中国人偶(也称绢人,美术人形)。产品种类众多,有民族,京剧(戏剧),名著,神话,宗教,婚庆人物,卡通娃娃等诸多系列。制作过程纯手工制作,各类人物造型精美,服饰华丽,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手工艺品——绢人濒临消失的传统工艺97.上面四幅图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它们分别属于的继承。A.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思想传统文艺B.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C.传统思想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习俗D.传统思想传统建筑传统习俗传统文艺B(4)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5)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不同文化作用之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教材P32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因为有共同的文化,所以两岸的中国人、各个民族的人民对国家统一有强烈的认同感。——教材P42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教材P70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教材P70105.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C106.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领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段文字所强调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A.源远流长B.博大精深C.异彩纷呈D.丰富多彩A107.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是①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108.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这突出体现了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B111.“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①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③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④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D113.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不同文化作用之中华民族精神(1)什么是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4)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作用):(重点)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6)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注: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7)爱国主义的作用、特征和主题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B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一致的。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思维拓展

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民族文化的力量包括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109.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D112.下列名言警句中,能够正确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是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②筚路蓝缕,以启山林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A文化的作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发展三种态度文化发展哲学观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2、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的否定、树立创新意识等

文化作为一种人创造和享有的特有精神现象,总是离不开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现象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一个社会、时代的文明程度、精神素质并不会随着物质条件、经济状况的进步而同步演进。因此,文化又是需要建设、引导、创新的。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文化发展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事物发展的原因是内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的多样性(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文化的创新(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2、正确认识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3、为什么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2)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文化发展之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4、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意义)(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5、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各国服饰欣赏各民族服饰欣赏96.2011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这一天,北京市正式启动了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它①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财富③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④是具有开发与利用价值的不可再生资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

文化发展之文化交流与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2)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及其作用A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B大众传媒的作用(优越性)(4)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92.建筑是一首凝固的诗,“意趣幽远,境界隽永”。下面图中的建筑风格迥异,体现了世界文化A.多样性B.继承性C.同一性D.稳定性A93.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94.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段话主要阐述了A.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B.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D.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B104.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只有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发展经济③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

文化发展之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区别:文化继承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发展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联系:①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手段,发展是目的。文化发展之实质:创新(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3)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创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均可渗入A、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B、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3)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②基本途径:a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b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4)如何进行文化创新?95.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

思考:苏大宝说:中国沙画一定是传递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那样才能长久。《功夫熊猫》:一只熊猫引发的快乐和焦虑

文化发展之影响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2)科学技术的进步。(3)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4)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化的作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发展三种态度科学技术科技与教育科学技术科技与文化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我国传统文化科技与先进文化的发展40.(28分)技术不仅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深刻影响人类的思想和文明进程。回答下列各题。

中国高铁,不仅展示了“核心技术”中国创造的水平,展示“早上广州喝早茶,晚上北京吃烤鸭”的中国速度,更成为“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铁精神与中国精神的文化标志。其辐射和散发出的文化蕴涵与旅游消费等产业潜力,正以神奇的力量激发着中国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活力。(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高铁怎样激发了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活力。(10分)3)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高铁方便人们出行和交往,利于推动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促进文化发展与创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科技促进经济发展,高铁促进旅游等文化消费及文化产业繁荣,促进中国经济发展。高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能够凝聚力量,促进中华文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从不同角度去把握和整理1、科技与经济教材P10: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参阅教材P87:科技与市场结合,文化成为重要产业,文化市场更加繁荣。2、科技与文化——大众传媒教材P37: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日益显示出文化…的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教材P45: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3、科技与教育——教育信息化教材P5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技术手段)。参阅教材P56: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4、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1)教材P67: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古代的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教材P67:我国古代科技具有()的特点。

(3)教材P67:我国古代科技是中华民族()的生动体现。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教材P101:三个方面:

第一,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第三,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40.(28分)技术不仅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深刻影响人类的思想和文明进程。回答下列各题。

中国高铁,不仅展示了“核心技术”中国创造的水平,展示“早上广州喝早茶,晚上北京吃烤鸭”的中国速度,更成为“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铁精神与中国精神的文化标志。其辐射和散发出的文化蕴涵与旅游消费等产业潜力,正以神奇的力量激发着中国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活力。(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高铁怎样激发了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活力。(10分)3)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高铁方便人们出行和交往,利于推动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促进文化发展与创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科技促进经济发展,高铁促进旅游等文化消费及文化产业繁荣,促进中国经济发展。高铁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