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化树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忻州市化树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忻州市化树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忻州市化树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忻州市化树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忻州市化树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一带一路”是互惠双赢之路,它对密切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意义重大。与俄罗斯的合作有利于我国①引进大量民间资本

②输入大量剩余劳动力③进口大量油气资源

④拓宽产品的销售市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C“一路一带”投资资金以我国政府资金为主,有必要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投资,对民间资本影响不大,①错;俄罗斯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不会向我国输入大量剩余劳动力,②错;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利于我国引进大量油气资源,③对;“一带一路”将为欧亚间货物互通有无、往来物流提供更加牢固的保障,有利于我国拓宽产品的销售市场,④对。选C。2.下图的图A是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差(甲地各月气温减去乙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差(甲地各月降水减去乙地各月降水)示意图,图B是四种不同气候类型的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上图中①、②、③、④能正确表示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是

A.①~甲、②~乙

B.③~甲、④~乙

C.③~甲、①~乙

D.④~甲、②~乙21.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中,相似的是

A.大气环流

B.纬度

C.下垫面状况

D.沿岸洋流参考答案:20.C

21.A3.“穷窝子,水袋子,栽架子屋,绑架子床,水一来就去逃荒。”荆江流域的老人们,多半记得这一则民谚。结合“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完成36~37题。36.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7.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A.深挖河道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D.退耕还湖参考答案:A

B4.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21~22题。21.该地可能位于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22.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参考答案:B

C5.读图11“新疆城镇分布格局示意图”,回答下题。新疆A.地形是决定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B.城镇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C.城镇集群带在矿产资源丰富地区D.城镇发展轴主要沿河流规划建设参考答案:B新疆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城镇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B对。地形、矿产资源不是主要因素,A、C错。城镇发展轴主要沿山麓地带的绿洲规划建设,河流是内流河,上游在山区,下游消失在沙漠中,D错。故B正确。6.大气的组成物质及表现是(

)A.氮气和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B.CO2只吸收太阳辐射C.水汽和固体尘埃可成云致雨

D.氧气和氮气供植物呼吸作用参考答案:C氮气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臭氧可以大量吸收紫外线,A错。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B错。水汽和固体尘埃是成云致雨必不可少的物质,C对。氧气可以供生物吸收,而当前没有此功能,D错。故选C。【点睛】大气受热的过程:“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7.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8.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参考答案:B

C8.下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20.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工业发达,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B.科技水平高,单位面积产量高C.人均耕地面积广,粮食商品率高

D.水热条件好,水利工程多21.关于P地和R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P地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P地适宜发展森林工业C.R河在我国境内,属于内流河D.R河位于东部季风区,每年7、8月份有凌汛参考答案:20.C

21.B试题分析:20.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其它相关信息可以确定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这里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其水热条件、工业发达程度和科技水平不是相对的优势,而是相对处于劣势,排除A、D;因为这里最多一年一熟,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可以达到一年两熟到三熟,所以从自然条件考虑这里的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不比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高,排除B;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条件是这里的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耕地集中连片分布,便于大规模地进行机械化耕作,粮食商品率高。故选C。21.读图,P地地处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主要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A错;P地地处小兴安岭,适宜发展森林工业,B对;松花江最终注入太平洋,属于外流河,C错;松花江位于东部季风区,一般11月河流封冻,翌年4月解冻,每年封冻期和解冻期,由于降雨、积雪融化以及开河时河槽蓄量的急剧释放,形成凌洪,7、8月份气温较高不会产生凌汛,故D错。【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和区域地理环境特点。9.断层线被侵蚀后形成的地形最可能是A.谷地 B.山地

C.丘陵

D.高原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断层线—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成沟谷、泉、湖泊,上升的岩块形成块状山或高地,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所以A正确。10.“竭泽而渔”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参考答案:A“竭泽而渔”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影响到鱼类的繁殖,影响鱼类的可持续发展,A对。没有整体性原则,B错。共同性原则强调“义务”,共同保护环境、资源,C错。差异性原则指的是区域之间的不同,D错。11.下图是“某地区部分地形示意”,据图回答27~28题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地形平坦,河流治理难度小B.夏季甲村降水比乙村丰富C.治理该区域河流流域的核心是水资源综合开发D.该地植被类型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28.在该流域综合开发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留出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B.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提高水库水质C.设置专门机构,健全法规D.可以借鉴田纳西河梯级开发的思路参考答案:C

B12.判读如图两幅图;有关AB两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AB都在西半球B.B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A在南半球,B在北半球C.A在B的西北方向,A在西半球,B在东半球D.A在B的西南方向,A在北半球,B在南半球参考答案:A读图可知,A所在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所以A位于北半球,根据经度数变化规律,A位于135°W,B所在半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B位于南半球,根据经度变化规律(顺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增加的为东经度,减小的为西经度),B位于西经90°,A位于B西北方向,两地均位于西半球,故选A。13.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2.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①过度放牧

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④过度农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整个华北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D.在绿洲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参考答案:22.B

23.C试题分析:22.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发生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人为原因。23.读图可知华北北部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知,荒漠化正在向东、向南推进,与冬季强劲的西北季风有关;封沙育草是针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工程措施。14.下图是某同学外出旅游时拍摄到的景观。读图回答13~14题。13.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长江三角洲14.下列描述与该地相符的是A.气候温暖湿润,地势起伏大

B.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小C.气温年较差小,太阳辐射强

D.流水侵蚀强烈,风力侵蚀微弱

参考答案:B

B15.2004年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公顷/人)国

家人均生态足迹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国

家人均生态足迹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新加坡6.90.1-6.8冰岛7.421.714.3比利时5.01.2-3.8新西兰7.620.412.8美

国10.36.7-3.6秘鲁1.67.76.1英

国5.21.7-3.5澳大利亚9.014.05.0日

本4.30.9-3.4巴西3.16.73.627.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单位:公顷/人)

)A.0.4

B.-0.4

C.2.0

D.-2.028.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亦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公顷/人。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

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D.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参考答案:27.B

28.A16.读下图,完成13~14题。13、下列景观示意图与该等高线图相匹配的是14、图中各点能看到村庄的是

A.甲

B.乙

C.丙D.丁参考答案:13.A

14.B17.我国某省的北部出产谷子、胡麻,中部盛产小麦、棉花,南部盛产水稻、茶叶,该省是(

)A山西

B陕西

C河南

D安徽参考答案:B

略18.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B.地处西风带,深受西风影响,气候温湿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D.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参考答案:D19.地球上拥有可供生物生存所需的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比较厚的大气层。这些条件被科学家称之为“金锁链条件”。下列有关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中B.体积和质量适中,有适宜的大气C.自转周期适中,昼夜温差较小D.大小行星各行其道,宇宙环境安全参考答案:D【详解】大小行星各行其道,宇宙环境安全属于有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D不正确;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昼夜温差较小,是地球上有液态水和适宜温度的原因;体积和质量适中,是有适宜的大气的原因。20.读“我国局部地区图”,据此回答29~30题。

29.图中a山脉两侧山麓分布的自然带分别是(

)①北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北侧为高山草甸带③南侧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④南侧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30.关于A、B两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B河流汛期长

②A河流汛期长

③B河流含沙量小

④A河流含沙量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参考答案:29.B

30.D21.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参考答案:A2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

)①机械化水平高

②地广人稀③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④自然条件优越

⑤农业科技发达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D23.图2示意某大陆西海岸降水量的纬度变化。读图完成7—9题。7.该大陆是A.非洲大陆

B.亚欧大陆C.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8.造成该大陆西海岸纬度30°-40°地区6月与12月降水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下垫面

D.人类活动9.该大陆西岸洋流的主要流向是A.由南向北流

B.由北向南流C.自东向西流

D.自西向东流参考答案:CBA24.为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中国正积极拓展能源进口渠道,中哈石油合作前景广阔。读下图,据此回答3题。39.图中山麓地区草原植被的出现,体现了自然带的 (

)A.自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B.自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C.自山麓向山顶的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40.影响图中管线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城市41.图中Q城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运输便利

B.国家政策支持

C.经济腹地广阔

D.矿产资源丰富参考答案:D

C

B25.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历了相对漫长的历史阶段,与工业化水平基本适应。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参考答案:B略26.读下图,回答以下13-14题。13.本区域最著名的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成因是

A.市场巨大

B.地势低平

C.海运便利

D.加工能力强14.本区域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是

A.降水稀少

B.气温偏低

C.劳动力不足

D.运输距离较远参考答案:AB二、判断题(共10分)27.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参考答案:B28.(判断题)地域文化不仅影响城市建筑风格,还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参考答案:正确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表现不同,城市建筑风格往往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城市总体形态的表现,常见的为集中团块型和分散型两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往往和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有关,但也可能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29.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特征,人类所进行的区域开发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参考答案:B三、综合题(共38分)30.读山西省能源基地(1996—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山西省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

_。(2)山西省电力投资比重接近了煤炭投资,有何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西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_。(4)投资前五位的工业(具体行业)按比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西省一直是我国的煤炭大省,却没能成为经济强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山西省经济结构模式,将由_________工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提高了能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

_和__________

_,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参考答案:31.下图是某区域的示意图,区内人口约28万,县城距最近的大城市200千米,海沙镇水路经西面海湾到某沿海大城市40海里。根据以上资料,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该地区的地形特征。(4分)(2)晒盐的海水最好从(填写图中字母)海湾引入,若规划建设一个海滨泳场、深水港和工业区,最好分别选址在处、处和处(填写图中字母)。(4分)(3)该地区的矿产资源贫乏,试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4分)参考答案:(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1分)北与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为海积平原;(1分)地势南北高,中间低;(1分)海岸线漫长。(1分)(2)B

C

D

F(4分)(3)由于该地区资源贫乏,但海运方便,应该依托海洋发展经济(1分),发展海滨、海岛旅游(1分),海水养殖、海洋渔业(1分),临港工业或者进出口加工工业(1分),同时注意保护海洋环境和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32.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图10“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4分)(2)四大工程中,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1分)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4分)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