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我的母亲》课件(用)_第1页
胡适《我的母亲》课件(用)_第2页
胡适《我的母亲》课件(用)_第3页
胡适《我的母亲》课件(用)_第4页
胡适《我的母亲》课件(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猜一猜

有一种职业,全年无休,没有节假日,上完白班上夜班,不能辞职,不能请假,没有工资,没有加班费。

请问这是哪一种职业?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母亲名言世界上只有一个最好的女人,便是我的母亲。(成吉思汗)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我们回忆母亲的时候。(莫泊桑)

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准孩子哭出声来。23岁就守了寡的母亲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地送儿子读书。儿子留学美国,她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过年。恰巧这时,族中有个人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减价出售。母亲知道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便借钱买下了。这位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处处为儿子设想的母亲是谁呢?她就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胡适的母亲对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我的母亲胡适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胡适25岁就当了北京大学教授,可算是少年得志。后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北京大学校长。认识作者: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他一生获得36个博士学位。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

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是绩溪县中屯人。16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弦。胡适的父亲胡传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然而天不假年,50出头便撒手人寰(huán),抛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终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寡。这23年间,仅婆家和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三子胡洪佩、父冯振爽、妹冯玉英、弟冯成厚、长女胡大菊、长子胡洪骏、长孙胡思明。

广模(mò)管速宽怒(shù)文邹邹(zhōu)庶(zhē

)祖母预习检测

找碴模——漠速——束怒——恕邹——绉zhē——shù读准字音文绉绉()庶()祖母翳()绰()号佃()户恭()筹()备摹()画zhōushùyìchuòdiàngōngchóumó初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

翳(yì):责罚:管束:气量:宽恕:质问:文绉绉(zhōu):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处罚。加以约束,使不越轨。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广大空旷责问。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此文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回忆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自主学习1.用圈点批注法读课文至少两遍,并划分文章层次及概括大意。2.划出文中表现母亲品性的词语,并归纳出母亲的形象。3.针对本文内容提出一个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划分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1-3段):追念“我”的童年生活。第二部分(4-12段):写母亲三方面的事。第三部分(13段):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预习检测第一层(5-7):母亲对我的管教(对“我”)第二层(8-11段):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对人)第三层(12段):母亲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对己)预习检测做人上的训导学习上的督促第二部分可分成以下具体部分(写母亲对我的直接教育和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合作探究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们的感受,我们会说这是一个

的母亲。分别是通过什么事情体现出来的?

(1)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第4段: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第6段: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第7段:“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第8段:“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第10段:“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第12段:“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第13段: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侧面)

(2)归纳:这是一个

母亲。从哪些事情中可以体现出来?一、严中有爱(对“我”的管束)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早学;(5)2、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6)3、重罚“我”说轻薄的话;(7)4、她用舌头舔我的眼病。(7)谆谆教诲,严格督学保护自尊心,教子有方责罚严厉,教“我”做人关爱慈祥,爱子情深最能体现此特点的话是: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7)

这是一个

母亲。从哪些事情中可以体现出来?二、温和(做当家后母之难)1、除夕夜对待大哥的债主;(8)2、与两嫂子相处,化解矛盾。(9-11)捍卫名节,要五叔道歉。(12)宽容、善良、温和宽容隐忍,仁慈温和有刚气三、刚强(不受侮辱,捍卫名节)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母亲是一个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的人;她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归纳小结〗

3、母亲给“我”的极大影响有哪些?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4、课文题目是《我的母亲》,但课文前三段只有一句话提到母亲,而其他内容与母亲无关,它们是否偏题?作者在前三段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别无其他活动,是贫乏的,是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这样看来,前三段是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默读课文思考:1、对于这样一位给了“我”极深影响的母亲,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2、文中极少直接抒情的句子,那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现的?(从叙述语言风格、结构、写作视角等方面考虑)

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你是如何体会到的?怀念、感激、敬仰如:(5自然段)每天天刚亮,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以儿童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在真切质朴的语言中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再如:(7自然段)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写出了母亲的爱子情深,在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你是如何体会到的?怀念、感激、敬仰又如:(8自然段)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8自然段)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对母亲所遭受的痛苦,一笔带过,留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空间,更加感动人心。质朴、真切的语言将“我”对母亲的疼惜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文中极少直接抒情的句子,那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现的?(从叙述语言风格、结构、写作视角等方面考虑)1、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2、自然流畅的结构3、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4、用童年视角来回忆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挚倾吐,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佩之情。归纳小结我学到了什么?内容上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作者感情的表现方式写作技巧运用具体、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性特点表现感情的方式练笔挑战:请你选取一个典型事例表现一个人物最典型的特点,约100字。(5分钟成文)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到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的几件事情,表现母亲无比真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品行,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课后习题第一题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突出了母亲什么品性?1.叫“我”早起,教诲“我”,催去上学;2.“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3.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4.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5.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母亲对我的影响不单体现在对“我”的“言教”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我的“身教”上。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在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课后第一题(第2小题)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1.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一点儿”则是作者实事求是、自谦的体现。课后第二题2.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3.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空巢”莫“空心”2月5日广州日报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

“空巢”老人年后抑郁高发

春节期间与子女团聚,年过完了,儿女晚辈离开了,老人又回到独守“空巢”的状态,不少产生“抑郁”心病。记者日前了解到,长假后,各地医院的门诊量大增,其中看心血管、神经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疼痛科、心理科的老年人特别多,出现“空巢”老人看病高峰。医生提醒,家人应给予更多关爱,多问候,常回家看看……

年轻的心总是装载着太多的事情,事业、爱情、理想,而父母永远只是静静的藏在一个角落里。一个声音总是在说:现在还早,等我实现了这个再去对父母尽孝也不迟。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得见者,亲也”,我们有太多的抱负要去施展,而不知不觉间曾经是我们避风港的父母却已经老了,缓慢却不可逆转。敲响警钟: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