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写景技巧专题_第1页
诗歌写景技巧专题_第2页
诗歌写景技巧专题_第3页
诗歌写景技巧专题_第4页
诗歌写景技巧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诗歌中的写景手法赏析用了远近结合和动静结合的手法。第二联写路见,是近景,先静后动。古树苍老,根系盘错缠石,山泉湍急清澈,泉底沙子显露。第三联写遥望,是远景,先动后静。雨罩千峰,幽暗空濛,一条山径曲曲弯弯,通向烟云深处。(总说2分,二联、三联分析各2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诗歌二、三两联写山居景色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⑴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风中渡江大风激浪、波涛如怒、小船起伏、惊心动魄的场面。(2分)⑵尾联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金山和焦山想象成两位热情的东道主,远出城外来到江边迎接诗人,描写新奇,富有风趣。表现出诗人搏击风浪后即将到岸的欣慰喜悦之情。(3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渡江大风

袁枚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独行。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缆系地无所,鼍①呜窗有声。金焦②知客到,出郭远相迎。

[注释]①鼍(tuó):即扬子鳄,鸣声如鼓。②金焦:金山和焦山,位于镇江江边。◆诗人从哪些角度描绘了风中渡江的场面?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5分)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以动衬静、寓情于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答对2个得1分,答对3个得2分,答对1个不得分)

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对两点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举两例简要分析。(5分)

上片:实写了石头城天地无物、惟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2分)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2分)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1分)

下片:实写了离宫荒凉破败,辇路芳草萋萋,松径寂静无人,鬼火高低明灭,秦淮一片明月的空冷阴森之景;(2分)虚写了歌女在歌舞中、酒樽前、明镜里青春渐逝的孤寂凄惨。(2分)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1分)

(实写2分、虚写2分;每种景象要简析诗句、概括特点,各1分;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1分。)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念奴娇·登石头城①

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5分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答出“虚”和“实”各给2分,答出“拓展意境”和“深化感情”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①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指蟋蟀。◆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景物描写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颇见匠心。(2分)“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3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5分)①远近结合。“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路面之状。②视听结合。“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每点2分,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词句分析1分。答案超出以上三种,只要言之成理也可。)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南柯子·忆旧

仲殊①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②?

【注】①仲殊,宋代僧人。②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从听觉视觉的角度写,)以动衬静或以有声衬无声(2分)表现深夜的静谧凄清(1分),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2分)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枕上作

陆游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第二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5分)这首诗运用的是反衬的艺术手法表现环境的'幽清'的。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1分);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1分);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1分)。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1分)、清闲的心境(1分)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1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幽清'的?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诗人这是运用了虚实(实写与想象)结合的手法。实写如“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的描写展现了画中鹰威猛敏锐、气势不凡的特点;(2分)虚写(想象)如“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通过想象雄鹰与凡鸟搏击的激烈景象,展现了鹰傲视群鸟、英勇不屈的特点。(2分)这样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画鹰①

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①这首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