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法(选修课)_第1页
第一章教育法(选修课)_第2页
第一章教育法(选修课)_第3页
第一章教育法(选修课)_第4页
第一章教育法(选修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教育法律问题案例研究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雁林第一章依法治教和教育法概述一、依法治教——教育法研究的意义

(一)依法治教的涵义某校初中学生马某,学习成绩不佳,守纪情况亦差。一天,他在教学楼内玩球,故意将一个价值300元的吊灯打坏。学校在查明事实经过后,依据学校有关“损坏公物要赔偿和罚款”的规章制度,对马某作出三点处理决定:(1)给予警告处分;(2)照价赔偿吊灯;(3)罚款300元。对此,学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都觉得没有问题。该校校长还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以此事为案例,大谈依法治校、从严治校的重要性。

学校对马某的处理意见合法吗?

案例分析:

(1)学校有权对受教育者进行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学校的公共财物因学生的过错行为受到人为毁损后,学校有权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处分。(2)学校有权要求责任人予以赔偿.但是学校必须以“赔偿”的名义处理并承担有关公共财物损毁的举证责任。(3)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行政处罚的权力。只有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才有行政处罚权。《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4)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坚持合法性原则。“按照章程自主管理”是学校依法享有的权利,但该校有关“罚款”的规定显然是违法的。

案例分析:

(1)学校有权对受教育者进行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学校的公共财物因学生的过错行为受到人为毁损后,学校有权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处分。(2)学校有权要求责任人予以赔偿.但是学校必须以“赔偿”的名义处理并承担有关公共财物损毁的举证责任。(3)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行政处罚的权力。只有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才有行政处罚权。《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4)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坚持合法性原则。“按照章程自主管理”是学校依法享有的权利,但该校有关“罚款”的规定显然是违法的。1.什么是“依法治教”?某校举行“依法治教”研讨会,老师们都踊跃发言。张老师说:“‘依法治教’说到底其实就是‘以法治教’,就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办事,法律就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工具和手段。”王老师说:“其实‘依法治教’就是‘以罚治教’,严格按照校规校纪对违纪学生进行处罚,才能理顺学校的管理,建立比较和谐的教学、管理秩序。”刘老师说:“要强调‘依法治教’就必须放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以上这些老师的观点正确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1)“依法治教”是“以法治教”吗?“依法治教”强调对管理对象的尊重,按照法制精神规范学校的管理和教育行为,从而实现了学校管理和一切教育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以法治教”强调教育者的管理和对管理对象的控制。

(2)“依法治教”是“以罚治教”吗?

“以罚治教”仅仅注重法律的惩罚功能,而忽视法律的其他基本功能。法律除了具有惩罚、预防违法行为的功能外,还有评价、指引、预测人们行为,保护、奖励合法行为。

(3)”依法治教”和“以人为本”矛盾吗?

以人为本必须以依法治教作保障,实现刚性管理。依法治教必须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实行柔性管理。

依法治教就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法规体系,把国家与社会全部的教育活动纳入依据法律进行管理的轨道,做到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办学主体依法办学,学校依法治校。(二)依法执教的涵义

教师要依据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其含义有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二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三)依法执教的要求

1.教师要知法、懂法。2.模范地遵守教育法律法规。3.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师职责。4.不得违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决抵制违法行为。

案例:老师您为啥这样对我二、教育法概述(一)教育法的涵义

教育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和规定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的系统的行为规则。

[案例]大学生欠费被学校扣发毕业证

2010年7月9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小梁因为未偿还学校10500元学费及55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毕业证被学校扣下。学校表示,小梁当年提交贷款申请时,签订了一份协议书,承诺在银行限定的还贷期限内还清款项,而在还清款项之前,由学校代为保管他本人的毕业证。根据贷款协议,学校会在小梁还清款项之后,将立即颁发毕业证。小梁所在学校表示,这是学校遇到大学生诚信危机时的无奈之举。据统计,目前该校无法追回的欠款高达200万元。这对给学校造成了沉重的办学负担。

问题:学校是否有权以欠费为由扣发毕业证?

(1)缴纳学杂费是学生应尽的义务。学费是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保障学校正常运作和发展的基础。《高等教育法》第54条规定“高等学校学生应按国家规定缴纳学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学生欠缴学费是不对的,恶意欠交学费更是违法行为。

(2)学校以欠费为由扣发毕业证是违法的。根据《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对修业年限届满、考试合格的学生,学校应当发给学历证书和其他学业证书。颁发学历证书并不以缴费是否充足为条件。同时,学生欠费和学校颁发证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关系。根据民法原理,不同的债权关系不能相互抵消。因此,学校以学生欠费为由拒绝履行颁证义务是缺乏法律依据的。二、权利和义务——教育法律的核心

1.什么是权利?

(1)对“权利”的界定

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权力或利益,它表现为权利享有者可以自己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也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

(2)权利的特征

①合法性:权利由法律规范决定,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障。②自由性,即权利主体可以按个人意志去行使或放弃该项权利,不受外来的干预或胁迫。③利益性,即权利是受到保护的利益,是为道德和法律所确证的利益。④可主张性,即要由利益主体通过表达意思或其他行为来主张。

2.什么是义务?

(1)对“义务”的界定

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它表现为义务承担者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义务在结构上包括两个部分:①“作为义务”或“积极义务”义务人必须根据权利的内容做出一定的行为。②“不作为义务”或“消极义务”义务人不得做出一定行为的义务。(2)义务的特征

①义务的必要性。义务人必须从事或不从事一定的行为,否则权利人的利益不可能得到满足。②义务具有国家强制性。当人们不履行法定义务时,就会受到国家的干涉。③义务人的必要行为也存在于一定的范围内。超过这一范围,则属于义务人的自由,有权拒绝权利人在这一范围之外的要求。(四)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1)宪法宪法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规定了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基本原则和任务;规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等.(2)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

教育方针:“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教育单行法。根据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原则制定的调整某类教育或教育的某一具体部分关系的教育法律。

(4)教育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依据教育法和教育法律,为实现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活动而制定或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教育行政法规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条例、规定和办法等。

(5)教育行政规章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发布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教育行政规章.

(6)地方性教育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订或批准的教育规范性法律文件.

2.我国教育法规的横向结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这一教育基本法律的统领下由六个部门法(单行法)构成,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颁布,200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3).(五)教育法律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①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公民的权利能力指的是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和资格.可以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

1.教育法律关系的涵义①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公民的权利能力指的是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和资格.可以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指的是公民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能力和资格。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情况:

——完全行为能力

是指可完全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18周岁以上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如果没有经济收入,民事责任如何承担?

1月19日,成年大学生刘某因琐事与同村的老人王某在发生争吵后相互拉扯,造成老人王某受伤,住院5天,并经法医鉴定王某的伤情构成轻微伤。王某为此花去医疗费1500余元,故王某的家人向法院起诉,要求刘某赔偿医疗费,交通费等共计2355元,并且要求刘某的父母承担承担垫付责任。刘某父母以其子已成年为由,拒绝承担垫付责任。案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规定:“没有经济收入的年满十八周岁的行为人致人损害时,可以由扶养人垫付,扶养人不予垫付的,应判决或调解由行为人延期给付。”没有经济收入的年满18周岁的致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两种情形:(1)由扶养人垫付。这种方法适用条件有二:一是行为人致人损害时,已满18周岁,但是没有经济收入;二是行为人的扶养人,如父母等愿意代其承担民事责任。(2)由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由行为人延期垫付。这种方法适用条件也是两个:一是行为人致人损害时已满18周岁,但没有经济收入;二是行为人的扶养人不愿意予以垫付。一审法院审理认为,公民的身体健康权依法受法律保护,侵害公民的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刘某作为一名成年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刘某作为成年大学生不属于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所以刘某的父母无需承担垫付责任。

虽然现实中大部分子女上大学的费用仍由父母支付,但是这只是我国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道德义务,只能认定是家庭成员间的互相帮扶或赠与,不应认定为是履行法定的义务。既然父母对于上大学的子女不具有法定的抚养义务,那么,刘某的父母就不应当是其抚养人,所以,刘某的父母无需承担垫付责任。

——限制行为能力是指可以独立进行一些民事活动但不能独立进行全部民事活动的资格。

(一)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二)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民法通则》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无行为能力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公民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进行。

具有行为能力的人必须首先具有权利能力,但具有权利能力的人不一定都有行为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即使实施了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能成为犯罪主体,不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能力减弱者,其刑事责任也要相应地适当减轻。2015年年3月24日下午,警方将正在盗窃车内物品的嫌疑人小超、小涛、小严、小莫抓获。小超是小涛的弟弟,四川筠连人,弟弟10岁,哥哥12岁。小严和小莫也是对亲兄弟,贵州织金人,小严只有9岁,哥哥13岁。被抓获后,4个孩子没有太过慌张,显示了和大部分同龄人不一样的心理。“大概是3月3日那天,我们四个看到一辆白色轿车停在路边,就试着去拉车门,没想到车门被拉开了,我们就在车里乱翻,找到了几十元钱。”小莫交代,拿了一次车里的东西后,胆子大起来,看到轿车就顺手拉一下,如果能拉开,就拿走里面的东西或现金。偷了几次,四个人有了“经验”,通常是两个人去拉车门或偷东西,另两个人放风。经警方核实,四人先后作案40余起,盗窃物品及现金10万余元。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1、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即不满14周岁的,对任何犯罪都不负刑事责任。2、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减轻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6周岁的,犯任何罪,都必须负刑事责任。但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不适用死刑。

②组织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组织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始于组织的依法成立,终于被解散或撤销。内容和范围由其成立宗旨和义务范围决定的(2)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是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教育法律关系客体包括以下三种: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

教育行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实现权利义务的作为与不作为。(3)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五)学校中的教育法律责任

教育法律责任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1.教育法律责任的涵义2.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1)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和行政人因违反行政法规范而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它主要是行政违法引起的法律后果。

行政责任的形式: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2)民事责任

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的民事权利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通常是一种损害赔偿责任。(3)刑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主体做了刑事法律所禁止的犯罪行为而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案例】学校集体劳动谁之过?

[案例分析]

1.什么是职务行为?教师的职务行为就是教育教学活动,以及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合理关联的活动。判断教师的行为是否属于职务行为,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时间因素,看教职工的行为是否发生在上班时间;

◎岗位因素,看教职工的行为是否发生在自己的岗位上;

◎职责因素,看教职工发生在非上班时间和岗位上的行为是否与自己的岗位职责有关;

◎命令因素,看教职工的行为是否是执行学校命令的行为。2.教师职务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由谁承担?

教师职务侵权行为是指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中因过错而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为。

《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条即规定,对“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2.教师因职务侵权行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①行政责任。《教师法》第37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②赔偿责任。当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教职工在执行职务时致人损害,应当由作为法人的学校作为赔偿义务的主体,为其工作人员的致害行为承担侵权责任。学校在承担了赔偿责任之后,对于有过错责任的直接责任人,可以依法追偿。3.教师的非职务行为造成的侵权责任应该由学校承担吗?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14条: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或者因学生、教师及其他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学校教职工非职务行为过失侵害未成年学生人身权,学校有过错的,应与教职工承担连带侵权责任;学校无过错的,仅由教职工本人承担直接侵权责任。

[案例]

1.于某系某小学三年级学生。一天在上课期间,其班主任派其到校外去买办公用品,不幸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死亡。

2.某小学的班主任齐某让本班学生李某去帮助打开水。不料李某在打水回来上楼梯时不慎摔倒,右腿被开水烫伤。3.某校老师郑某在检查学生作业时,发现王某并没做,气愤之下用木棒打了王某几下,造成王某头部轻伤。

问题:上述案例中,学校和教师是否应该承担责任?

(六)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是指行为人违反民事义务并致他人损害时,应以过错作为责任的要件和确定责任范围的依据。

受害人具有过错的事实可能导致加害人责任的减轻和免除。“谁主张谁举证”.(1)过错责任原则(2)过错推定原则

如果加害人不能证明损害的发生自己无过错,那么就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被告在致人损害的行为中有过错,并为此承担赔偿责任。“举证责任倒置”。(3)无过错责任原则

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不以当事人的主观过错为构成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的归责原则,即不论当事人在主观上有没有过错,都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过错责任的适用范围:①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由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致人损害的,用人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4)公平责任原则

当事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都没有过错,但如果受害人的损失得不到补偿又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损害后果。损失补偿数额的确定以受害人的实际损失为标准。

【案例】2010年10月14日,安静的校园里突然传来一声惊叫。原来,三年级学生小戴在上体育课时,没有按照老师安排好的运动项目去活动,而是独自跑开去跳鞍马,结果不慎从鞍马上摔落,右肱骨髁上骨折。小戴家人将学校告上法庭。原告认为,学校没有尽到照管义务,导致孩子骨折。校方辩称,已经尽到安全保护义务,小戴受伤是因为他自己没有遵守教学秩序。

学校和老师是否应承担责任?适用何种归责原则?

[案例分析]

(1)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18周岁以上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行为能力人年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

——无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公民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案例分析]

(2)学校在不同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承担?

①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生受到人身损害的,采取过错推定原则。《侵权责任法》第38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此类)在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遭遇人身损害的,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除非教育机构能够证明自己尽到了教育、管理的职责,方能免责。②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学生受到人身损害的,采取过错责任原则。

《侵权责任法》第39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案例分析]

(3)小戴在意外发生时未满10周岁,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而该侵权案适用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即学校若想免责,需要证明自己尽到了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是,案件中学校提供的基础教案和活动计划材料等证据,并不足以证明其做到了必要的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原告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校方在安排体育活动时,除了保护外,还应该合理预见、尽到预防危险的注意义务。因此小戴受伤的结果与校方未尽职责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鉴于小戴受伤是在其不听从老师安排,脱离群体独自活动,而老师在照管着众多学生的情况下,对突发状况难免有所疏忽。换言之,不能苛求让学校承担过高的管理职责。据此,法院酌情减轻被告的法律责任,判决学校和小戴各担责80%、20%。(六)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的主观过错是构成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的归责原则。

过错表现为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两种情形。

如果第三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即构成共同过错,应由共同加害人按过错大小分担民事责任,且相互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则构成混合过错,依法可以减轻加害人的民事责任。

(1)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

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一般侵权行为。只有法律特别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才不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1.过错责任原则一般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有过错直接致人损害、适用民法上的一般责任条款的行为。

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

①有加害行为。②有损害事实的存在。③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④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一般侵权行为,包括侵害人身权和财产的一般侵权行为,归责适用严格的过错责任原则,举证责任完全由受害人承担。

(2)过错责任的举证责任

一般过错责任:要求受害人举证证明加害人有过错以及过错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谁主张谁举证”。

推定过错责任:要求加害人举证证明自身没有过错以及自身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否则推定加害人有过错。举证责任倒置。(3)过错推定的主要适用范围: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推定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有过错。《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它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在医疗损害纠纷中,在医疗机构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诊疗规范或者隐匿、拒绝提供病历或者伪造、篡改、销毁病历的情况下,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3)过错推定的适用范围: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推定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有过错。《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它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患者因下列情形之一遭受损害的,推定医疗机构具有过错:(a)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b)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c)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3)过错推定的适用范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遭受人身损害的,推定教育机构具有过错。《侵权责任法》第38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堆放的物品倒塌致人损害的,推定堆放人具有过错《侵权责任法》第88条:堆放物倒塌造成他人损害,堆放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2.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不以当事人的主观过错为构成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的归责原则,即不论当事人在主观上有没有过错,都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无过错责任旨在保障受害人权益。即无过错责任具有补偿性,但不具有惩罚性。

(1)无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

①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②特殊侵权行为的法定性。包括侵权行为的法定性和免责事由的法定性。没有法律条款的明文规定,不能构成无过错责任;同时,没有法定的免责事由不能免责。

③特殊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④行为人不必过错。

(2)无过错责任的举证责任

由被告就免责事由进行举证,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无过错责任和过错责任的区别?

①前者的行为是法定的,它不必具有违法性特征,后者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②前者行为人不必过错,后者有过错。

(3)法定的主要适用范围和免责事由:

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2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致人损害的,用人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4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③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之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机动车一方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48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④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41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4)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无过错责任的情形①教职工体罚、变相体罚学生造成的事故。学校不能以已尽到选任、监督和教育职责为由而免责。学校承担责任的性质是替代责任,学校在承担责任后可向教师追偿。②校车肇事导致的学生“交通事故”。如果学校提供了校车,在接送学生途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学生伤害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由学校承担侵权责任。只有学校能够证明存在减轻或者免除责任的法定事由,方可减轻或免除赔偿责任。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无过错责任的情形③学校从他处购买而出售给学生的食品、药品等存在缺陷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提供不符合质量和卫生标准食品、过期或伪劣药品等,造成学生伤害,学校应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如果学校在购买时不存在过错,在赔偿后可向生产者追偿。④学校饲养或管理的动物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如果学校饲养或管理的动物如看门的狼狗、做实验用的动物等造成学生伤害,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伤害由受害人或第三人引起,学校可免予承担赔偿责任。⑤学校设施脱落、坠落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如果学校校舍、设施或搁置物、悬挂物脱落、坠落造成了学生伤害,学校应承担侵权责任。有责任人的,学校在赔偿后可向责任人追偿。3.公平责任原则指在当事人双方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法律又无特别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时,由法院根据公平观念,责令加害人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害给予适当的补偿,由当事人合理地分担损失的一种归责原则。《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对公平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1)适用条件

①当事人双方都没有过错。“没有过错”包括三层含义:

不能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原告难以就被告的过错问题进行举证,但被告也不能通过反证证明其没有过错。

案件中不能找到有过错的当事人。

损害的发生不能确定双方或一方的过错,而且认定或推定过错也显失公平。

②有较为严重的损害结果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