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诊语文答案_第1页
成都三诊语文答案_第2页
成都三诊语文答案_第3页
成都三诊语文答案_第4页
成都三诊语文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考四语文答案1.(3分)B(“以清正廉明为考核依据”错,传统中国对官员是技术和道德的双重要求)2.(3分)C(“言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在京三品大臣”错,原文是说父兄现任在京三品大臣的言官必须改任)3.(3分)B(“直接向皇帝负责,可对部分小事情即刻决断”,这些权力在言官中要看具体职位。“因而具有很高声誉和公信力”,因果推论错误)4.(3分)D5.(3分)C(干,冒犯。)6.(3分)B(“淡视名利,不图权位”“一律推辞,拒不接受”错)7.(10分)(1)(5分)太宗铲除暴虐的君主,又平定了四方,想要招揽朝中有名声(的大臣)来辅佐大业。(大意正确2分,落实“翦除”“引”“望”各1分)(2)(5分)我只请求态度公平地精心核查,假如这些话并非虚假,就应该把我陈尸市朝,来使风气变得端正。(大意正确2分,落实“精检”“便宜”“肆”各1分)文言文翻译

王景文,琅邪临沂人。祖父王穆,任临海太守。伯父王智,从小简傲清高,有很大的名声,高祖十分器重他。王景文的父亲王僧朗,也因为谨慎诚实,受到皇上的赏识;王僧朗去世,赠谧为元公。他风度端庄,姿貌秀美,喜欢谈论玄理,年轻时与陈郡谢庄齐名。太祖对他十分敬重,所以替太宗娶王景文之妹,而且用王景文之名为太宗取名。高祖第五个女儿新安公主原先嫁给左原王景深,后来离婚,太祖将要把新安公主嫁给王景文,王景文以自己有病为由坚决拒绝,所以婚事没有成功。太宗即位,王景文加领左卫将军。当时六军警戒,严密防备意外,王景文率领三十名甲士进入六门。众将都说:“平定殄灭小小的奸贼,比拾起掉在地下的东西还要容易。”王景文说:“敌人本来就无所谓大小,小小的蜂趸也都有毒,哪可轻视呢?全军应当面临大事戒惧谨慎,善于谋划而能把事情办成,先从不能取胜的角度作准备。这才是制服敌人取得胜利的策略啊。”不久,王景文迁丹阳尹,仆射之职不变。他遭逢父亲丧事,不等服丧期满朝廷命他为冠军将军,尚书左仆射,丹阳尹,王景文坚决拒绝仆射之职。太宗剪除暴虐的昏君,又平定了四方,想要招致朝中有声望的名臣辅佐自己成就大业,于是下诏说:安南将军、江州刺史王景文,风度淳美,情怀清远,理智通畅,既有名望,又有实绩,可共安乐,也可共患难。我刚刚登上帝位,他暗中帮助重整朝纲,妖徒扰乱朝政,他进献谋略卫护朝廷。王景文应当封为江安县侯,食邑八百户。”王景文坚决辞让,朝廷不允许,于是接受了五百户。当时又传说王景文在江州不能廉洁自守,王景文因此给皇上的宠臣王道隆写信说:“我虽然立身行事约束自己不多,但也差不多没干违背道义的事,我已经对自己没有特殊的贡献感到惭愧,发誓决不会欺骗英明的君主。我听说有人罗织罪名散布流言,说我经商竟使家财巨万,认为我一向没有经商这种能耐,一下子忽然掌握了这种特殊的本领,这断然不合乎常理。我衹希望态度公平地精心核查,假如流言所说并非虚假,就应当把我陈尸市朝,以端正国家风气。假如这话是无据之言,就希望朝廷加以关注,弄清蒙蔽欺骗的根源。所以暗中向你说清楚,希望你替我禀明皇上,说明实情。”当时皇太子和其他众皇子年龄都还小,皇上渐渐为自己身后之事作考虑,他担心众将帅中如昱直、矗塞之之流,将来不能事奉幼主,把他们都杀了,而王景文身为外戚,官贵势盛,张永带兵多年,屡经战阵,又猜疑他们将来难以信托,于是自己散布歌谣说:“一士不可亲,弓长射杀人。”一士是王字,弓长是张字。王景文就更加恐惧,于是上表白陈请求解除扬州刺史之职。当时皇上已经有病,还担心一旦自己驾崩,皇后临朝听政,那么王景文自然成为宰相,他家族强盛,又凭藉皇上大舅的重要地位,晚年就不会再是忠于皇室的大臣了。泰豫元年春天,皇上病情加重,于是就派遣使者送毒药去赐王景文死,死时六十岁。8.(5分)“长”字意涵丰富。一是关山长,表明距离的遥远。二是魂梦长,表示思念的绵长。(2分)“少”字具有暗示性,音书少,暗含着思念的频密与分离的痛苦。(1分)距离的遥远、思念的绵长,与音书的稀少,形成反差,凸显了寂寞孤单之情。(2分)(意思相近即可)9.(6分)相同:都通过想象,表达怀人思归之情。(2分)不同:①晏词直抒胸臆,表达“离别实在太难,不如相逢团聚”的真情,表意直率,明白如话。(2分)②李诗委婉曲折。通过想象中的重聚反衬今夜的孤寂,表达了诗人期盼重聚的思念之情。表意深婉,含蓄隽永。(2分)(意思相近即可)10.(6分)(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每处1分;凡有错别字或漏字,该处不得分)11.(1)(5分)(5分)EB。(选E给3分,选B给2分,选A给1分;选C、D不给分。A,“意在强化作者对父母、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概括不恰切,本文主要表现对父爱的追忆,既有怀念,也有感激、愧疚等复杂的情绪;C,“交不起学费”一说错误,文中只能表明家里筹钱不易;D,“想以此消消我的傲气”分析错误,文中父亲也是高兴的,询问表现出父亲的谨慎和对我学业的关心)(2)(6分)①朴素的文字中蕴真情。父亲“弯腰低头缝补”这一背影,表现了如母亲般细腻深沉的父爱,自然流露出“我”内心的感动;②虚实结合。父亲的背影与朱自清的《背影》,一虚一实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对父爱的深刻印象;③叙述与抒情相结合。抒情穿插在叙述中,强调了父爱的分量,突出了内心的感动。(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3)(6分)①对理想的执著。为了实现自己的美术梦想,甘愿在困苦中挣扎,寻求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②对父母的爱与愧疚。热爱父母,不希望父母担忧,却最终未听父亲劝告,毅然走上美术道路,对未能实现父亲的愿望心存愧疚。③对人生难以逆料的感叹。多年后回顾人生经历,对人生幸与不幸难以确定,充满感慨。(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4)(8分)①“父爱之舟”把父爱与船联结起来,形象地揭示了父爱对“我”早期成长的承载作用。②“父爱之舟”实指姑爹的渔船,虚指父亲的爱,以此为题,化抽象为具体。③“父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父亲总是以此舟送我读书、考学,此舟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全文内容。④“父爱之舟”情感内涵丰富,以此为题,既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也见证了“我”的成长。(答出一个要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2.(1)(5分)EC(E3分,C2分,D1分。A,讨论的对象不是“街区化改革工作”;B,大院的问题在“占用土地资源过多”不合文意;“主要问题是会导致犯罪率上升”,原文为“是否会导致犯罪率上升是舆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因果推论牵强;D,“最大优势”不准确)(2)(6分)①都强调了街区化改革的社会影响,指出它引起了人们的关注;②都强语文“三诊”考试题答案第3页(共4页)调了街区化改革的必要性,指出封闭住宅小区给社会带来弊端;③都强调了街区化改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一点2分,要点一致、语意相近即可)(3)(6分)街区制缺点:①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②增大了居住区的近噪音干扰,降低居住的舒适度和生活品质;③可能增大治安管理难度。小区制缺点:①造成交通拥堵,给城市居民出行带来不便;②拖累服务业整体发展;③容易引发物业管理矛盾。(一点1分,要点一致、语意相近即可)(4)(8分)①逐步推进。街区化改革要有计划,有轻重缓急,欧美国家的街区化也是一步步推进的。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采取增量式策略,“老区老办法、新区新政策”。③有法可依,制度保证。如对过路车辆使用小区道路制定法规进行限制;改革中政府应遵循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④保障居民权益。如政府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应给予业主合理补偿;社区物业委员会可由业主自己选举产生,业主可以自己投票决定是否开放小区。(一点2分,要点一致、语意相近即可)13.(3分)B

一叶知秋,指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见微知著,指见到微小处就能知道该事物的趋向或问题的实质;以小见大,指通过小事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14.(3分)C解析:A“中国公民”与“签证申请者”语意重复,可删掉“公民”或“者”;B搭配不当,删掉“的行为”;D中途易辙,“一家公司”缺乏谓语陈述,可将“在”移至“一家公司”前15.(3分)C(整个语段强调人亲身感受的重要性,故排除B;亲身感受与“听别人说”不能构成并列关系,故排除A;文意并无“不需要听别人说”的意思,故排除D)16.(5分)①这么说并不精确②未来人工智能会带来什么改变呢③人工智能机器将取代人类的很多工作(答出一处给1分,答出两处给3分,答出三处给5分。意思相近,句意连贯即可)17.(6分)活动分为前期教育和成人宣誓仪式两部分。前期是对16-18岁中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并完成48小时预备期志愿者服务活动。完成前期教育后举行宣誓仪式,仪式依次安排三项活动:升国旗、唱国歌,师生代表发言,集体宣誓。(内容完整、表述准确,4分;表达连贯,2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6年1月,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芙曼,在教了许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其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芙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争做第一,难道还有什么不好吗?

你对上述问题有何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本题仍然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征,有两点:第一,它会提供材料,这一点与传统的材料作文是一致的;第二,它的作文要求具有特殊性,“你对上述问题(或观点、或现象)有何看法”,要求直面题目中的问题或现象,不可避免地要对材料展开直接的分析与讨论;“思考与权衡”,尤其是“权衡”,意味着必须对材料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能的立场进行原因比较、利弊分析。评分1.按照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求来写,就为何要“争第一”或“不争第一”进行合理的因果分析,对“争第一”与“不争第一”的利弊进行了有说服力的比较分析,这是本次作文评为4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