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因、趋势及镜鉴_第1页
世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因、趋势及镜鉴_第2页
世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因、趋势及镜鉴_第3页
世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因、趋势及镜鉴_第4页
世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因、趋势及镜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因、趋势及镜鉴□刘宝存岑宇

一、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教育系统的脆弱性,促使全球教育格局和运作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形成线上、线下教育相混合的新局面。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规模化应用,管理者的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面临全新挑战与重塑,教育数字化转型迎来了宝贵的机遇。“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使用数字技术(DigitalTechnology)和数字战略(DigitalStrategy)重构教育领域的组织业务和运营流程,从而促成新的组织运行能力和治理能力,提高教育领域运营绩效的一种数字化过程(王姝莉等,2022)。

在教育由传统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促进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等全方位变革,形成更加优质、公平、高效的教育格局,构建更具包容性、柔韧性、持续性的良好教育生态。这不仅是教育系统消解新冠肺炎疫情不良影响的重要举措,更是教育转型升级和融合创新的内在需求。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及国际组织纷纷制定了教育数字化战略,通过将数字技术全方位融入教育、打造教育信息系统、发展教师与学生的数字素养来完善教育体系和提升教育质量,进而提升教育实力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基于此,阐释世界主要国家及国际组织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因,总结其发展特征与趋势,对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二、三大动因:推动世界教育数字化转型

经济社会发展驱动数字技术革新,进而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不断增加的内生需求与外部冲击带来的教育韧性建设和稳定发展要求,也在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

1.关键要素:经济社会变迁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有效使用信息通信技术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在新产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动下得以快速发展(G20官网,2022)。随着经济社会对自动化、机器学习、大数据等的需求不断增长,其对未来人才的技能结构要求也在不断提质升级。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2年未来就业报告》(TheFutureofJobsReport2022)显示,随着工业4.0的到来,数字化转型已改变了现有的职业结构,产生了诸如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专家和机器学习专家这样的新型职业(WorldEconomicForum,2022)。这些新型职业对工作场所和工作技能的要求不同于传统职业,需掌握新的学习工具并发展新技能。

但当前世界教育系统受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广泛使用标准化的被动的学习形式,培养着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统一、重复和以过程为导向的传统制造业人才,无法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学校教育模式亟待转型,以帮助学生塑造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掌握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创新能力与数字能力,促使其适应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学习与工作环境,从而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保障经济稳健、可持续发展。

2.根本原因:教育内生发展需要技术赋能

长久以来,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都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议题。从1990年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要行动纲领》到2000年的《达喀尔行动纲领》与“千年发展目标”,再到2022年的《仁川宣言》《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推动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方向迈进。实现高质量全民教育的愿景固然美好,但现实状况却不尽人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2022年对23个中低收入国家和19个高收入国家的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布的《应对学习危机:迫切需要增加投资以改善最贫困儿童教育》(AddressingtheLearningCrisis:AnUrgentNeedtoBetterFinanceEducationforthePoorestChildren)报告显示:全球20%最富裕家庭的儿童所获得的公共教育资源,几乎是20%最贫困家庭儿童的两倍;在低收入国家中,37.6%的公共教育资源都流向20%最富裕家庭的学生,20%最贫穷家庭的儿童仅能获得10.3%的公共教育资源(UNICEF,2022)。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表明,教育亟需深层次变革,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应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进行创新。

为了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让薄弱学校也能共享共用优质教学资源,学校可构建同步混合课堂、异步远程学习课堂和跨时空跨群体交流课堂等,使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校园模式,让受教育者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面授方式获得知识,还可以足不出户借助网络接受教育,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而建立这些课堂有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等的快速发展。

为了变革标准化的培养模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发展,实现教育结果公平的终极目标,学校需打造数字化教育服务平台。该平台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来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对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分析、对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推荐、对学习成果的个性化反馈等功能。教师通过该平台能够基于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进行精准的资源配置和适切的学习指导,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学生借助于该平台能够开展个性化学习,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

为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并提高其学习效率,学校还可以利用扩展现实(XR)、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等智能技术来创设虚拟仿真学习环境。虚拟仿真学习环境不仅可以通过体感交互、触觉交互和技能交互等技术加深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具身认知,为其提供安全、沉浸的学习体验,还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实现自动化批改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催化剂:新冠肺炎疫情倒逼教育转型

2022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打乱了整个教育系统的运行节奏。大部分国家、地区和教育组织将教学活动转移至线上,实施大规模的在线教学与居家学习。原来的“面对面”教学变为“线连线”教学,在线教育成为了主要的教育方式。尽管在线教育为教育系统应对疫情冲击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大规模疫情也暴露了教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系统的脆弱性。教育系统缺乏转型战略预备、技术设施不配套、数字能力未就绪、教学创变起点低等问题,一定程度倒逼教育向数字化方向靠拢,催化教育系统数字化韧性建设。

教育系统需通过数字技术调整教学结构和服务方式,将基于在线课程的数字化学习与线下实际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促进作为角色要素的教育者与学习者,作为资源要素的教学内容,以及作为工具要素的数字化平台相互作用,以实现更具包容性和韧性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有效抵御外部冲击、改善内部结构,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八大趋势:世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图景

当前,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利用技术手段拓宽教育资源供给渠道、提升教学实践效果,为个性化教育赋能,合理地引导教育数字化转型,呈现出一系列共同的发展趋势。

1.强化数字资源顶层设计

随着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纷纷将教育数字化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数字化发展战略和计划,全方位推动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变革。

在战略规划方面,2022年,英国发布《教育技术战略:释放技术在教育中的潜力》(EducationalTechnologyStrategies:RealisingthePotentialofTechnologyinEducation),提出了构建良好数字基础设施、培养信息素养与技能、支持基础设备采购、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与防御风险、促进教育科技产业发展、支持创新以应对教育技术挑战、提升教育部门数字服务水平等7个方面的战略行动,旨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教育科技(王敏,2022)。2022年9月,国际电信联盟等联合发布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联通,学生赋能》(TheDigitalTransformationofEducation:ConnectingSchools,EmpoweringLearners),关注未来教育实践的数字化,倡导学校通过普及互联网连接来缩小数字鸿沟,并将数字技术赋能学生,促使其具备满足未来需求的能力(ITUetal.,2022)。2022年10月,欧盟发布了《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2—2027年)》(DigitalEducationActionPlan(2022—2027)),聚焦在教育中如何运用数字技术以及如何培养学习者的数字能力等问题,明确了“促进高性能的数字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提高数字技能和能力以实现数字化转型”是欧盟未来需要推进的两大战略重点,并基于此列出13项行动计划①(EuropeanCommission,2022a)。2022年,澳大利亚发布了《数字经济战略:在2030年实现领先的数字经济与社会》(DigitalEconomyStrategy:ALeadingDigitalEconomyandSocietyby2030),展望了未来10年数字化经济与社会建设的蓝图,讨论了如何依靠高等教育来促进国家数字化进程的路径,并提出继续扩大高校数字技能培训规模这一目标(AustralianGovernment,2022)。

在资金保障方面,各国政府也纷纷对教育数字化项目投入大量资金。例如,2022年,德国在“数字化战略”(DigitalStrategie)中提出向学校数字化建设投入55亿欧元,用于扩大数字化课堂建设、为师生提供数字化终端设备和开展教师数字化技能培训等(BMBF,2022a)。同年,俄罗斯投入734亿卢布发起“数字教育环境”项目,目标是到2024年建成现代化的数字教育系统,确保所有学生能够通过数字教育平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МинпросвещенияРоссии,2022)。2022年,法国宣布投入900多万欧元,为学生采购并发放数字化教学工具,以便开展远程学习(Ministèredel'éducationNationale,2022)。2022年,新加坡专门拨款7500万新元来启动“国家数字素养计划”(NationalDigitalLiteracyProgramme),为每位中小学生的教育储蓄账户补贴200新元,并给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发放额外津贴(MinistryofEducationofSingapore,2022)。

在弥补数字鸿沟方面,各国充分考虑弱势群体利益,力争使不同阶层和年龄层的人群都能够提高数字能力。例如,加拿大2022年宣布向盲人协会的“与技术关联倡议”项目投资130万加元,为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时代落后的人群提供数字技能培训(翟涛等,2022)。韩国2022年在《韩版新政综合规划》(KoreanNewDeal:NationalStrategyforaGreatTransformation)中,提出要在偏远地区铺设超高速网络,确保残疾学生群体能够获取信息(MinistryofEconomyandFinanceofKorea,2022)。法国2022年通过“教育数字领地”项目持续地提供数字化专业知识和数字化教育方式,以帮助所有人能够逐渐应对数字教育的挑战(Ministèredel'éducationNationale,2022)。埃塞俄比亚2022年发布了《2022—2024年国家数字技能发展战略》,提出要提高包括年轻人、老人和社会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公民的数字知识和技能(隆云滔等,2022)。

2.打造优质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基础设施既包括进行连结与交互的教育基础设施,如宽带、5G网络等;还包括教学的物理基础设施,如数字设备、智能教室等。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国及国际组织同样重视新兴教学技术基础设施的部署和应用。

一是优化信息与通信技术设施。在互联网快速普及的信息化社会中,加快数字访问的可及性是数字革命的内在要求。因此,各国纷纷加大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的投入,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力争打通网络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公里”,消除学生网络接入机会的不平等。例如,英国2022年投资50亿英镑启动新的“千兆计划”(ProjectGigabit),致力于提供更快的数字访问;同时针对偏远农村地区分阶段实施“共享网络计划”(SharedNetworkPlan),以克服网络的接入性难题(UKGovernment,2022)。瑞典2022年颁布了“国家宽带计划”(NationalBroadbandPlan),预计分配2亿克朗用于扩展农村地区的宽带覆盖,以期到2025年全国都能够使用高速宽带并获得可靠的高质量移动服务(EuropeanCommission,2022)。新加坡2022年发起Wireless@SG计划,以满足在大多数公共场合免费使用无线宽带服务的需求(Ministryof

CommunicationsandInformationofSingapore,2022)。德国2022年发布《中小学数字契约》,由联邦拨款支持地方投资数字学习和通信基础建设,并购置教育所需的专业数字设备(BMBF,2022b)。美国2022年发布《疫情期间美国学生在网络和技术方面的学习体验》(StudentExperienceswithConnectivityandTechnologyinthePandemic)报告,提倡要扩大校园WiFi的覆盖范围,同时扩大经济援助计划以满足网络连接需求,为学生的移动热点提供资金赞助(EDUCAUSE,2022)。

二是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平台。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通过平台建设增强教学资源的可获取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间的协作效率,助力教育数字化发展。例如,德国2022年出台“数字教育计划”,核心是创建一个以用户为中心、连通各平台的国家级数字教育平台,通过该平台来支持学校内部及跨校协作,为师生提供全面且多样化的学习材料(OttoGroup,2022)。西班牙2022年启动了《数字教育方案》,利用人工智能开展个性化的教育,为学生制定个性化课程并跟踪其进展,同时支持教师对学生发展情况进行个性化分析(MinisteriodeEducaciónyFormaciónProfesionaldeEspaña,2022a)。新加坡2022年打造了全国性在线学习平台——“新加坡学生学习平台”(SingaporeStudentLearningSpace),提供从小学到大学主要学科的相关学习资源,确保所有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灵活学习(GovernmentTechnologyAgencyofSingapore,2022)。

三是打造全新的混合学习空间。传统教室已难以满足混合式学习的需要,许多国家加大对学校的资金投入,配备高清互动、虚拟仿真、智能感知装备,让学生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感受充满生机和乐趣的课堂,激发其深度学习的兴趣。据《2022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2022EDUCAUSEHorizonReportTeachingandLearningEdition),打造混合学习空间是促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六大技术之一。许多高等教育机构已经逐渐开始关注混合学习空间的研究和实践,其中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通过打造灵活的学习空间来为学生营造混合学习体验(EDUCAUSE,2022)。英国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2022年正式启用英国首间虚拟教室——牛津国际虚拟教育中心(OxfordHIVE)。该教室安装了由27台高清显示屏组成的U型屏幕墙,融合机器人、人脸识别技术、4D高清投影等多项尖端科技,为师生打造独特的沉浸式教学空间(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2022)。英国2022年发布《2022—2024高等教育战略》(HigherEducationStrategy2022—2024:PoweringUKHigherEducation),提出将数字技术和实体空间结合起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JISC,2022)。

3.制定数字素养框架

数字素养框架既涵盖了数字时代需要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还体现了处理数字时代引发的新问题、新危机时所需的行动能力。一些国家、地区和组织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教育数字素养框架,并据此开展数字素养教育。

一方面,明确数字素养域。对比分析各国数字素养框架的内容可知,各国均希望师生具备信息检索、数字学习、创造性思考和社会责任等素养。例如,以色列学者阿尔卡莱(YoramEshet-Alkalai)提出包含图像素养、再创造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和社会情感素养的五要素框架。这是第一个比较完善的数字素养概念框架,为后续数字素养概念界定及框架构建奠定了基础(肖俊洪,202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发布《数字素养全球框架》(AGlobalFrameworkofReferenceonDigitalLiteracySkillsforIndicator),包含了操作、信息、交流、内容创作、安全、问题解决和职业相关7个素养域(UNESCO,2022a)。欧盟2022年发布《数字素养框架2.0》(DigitalSkillsIndicator2.0),包含信息数据素养、沟通协作、数字内容创造、安全和问题解决5个素养域(EuropeanCommission,2022a)。德国构建的针对青少年的数字素养框架包括搜索、处理与存储,交流与合作,创建与展示,保护与安全行事,解决问题与采取行动,分析与反思等6个素养域(Deutschland.Kultusministerkonferenz,2022)。加拿大2022年修订了“数字素养教育框架”(DigitalMediaLiteracyFramework),提出K-12各个阶段的学生应具备的数字素养,包含使用、理解和创造3个层次,每个层次蕴含伦理与同情、隐私与安全、社区参与、数字健康、消费意识、搜索与确认、制作与整合7大能力(Canada’sCentreforDigitalandMediaLiteracy,2022)。

另一方面,基于数字素养框架开发评价工具。数字素养框架内的素养域是开展数字素养评估的重要参照。国外关于数字素养的评估起步较早,主要通过开发自评工具或他评工具来推动数字素养评估实践。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发布了《全球数字素养框架》(DigitalLiteracyGlobalFramework),主要采用“自我报告量表”的评估方式,辅助“在线知识测试”,通过类似PIX架构的评估工具,在电脑、手机和平板等多平台上运行和使用,以此实现诊断性评估的电子画像(e-Portfolios)功能(UNESCO,2022b)。欧盟2022年开发了“技术增强的教学自评工具”(TechnologyEnhancedTeachingSelf-AssessmentTool),帮助教师评估自身数字素养的发展情况(苏晓俐等,2022)。俄罗斯基于欧洲技术能力框架(EuropeanDigitalCompetenceFramework2.0)内容,结合俄罗斯教育系统的特点,于2022年制定了俄罗斯教师数字素养在线测评工具(DigCompEdu),在帮助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数字能力自我测评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数字能力分析,并生成个性化能力提升的建议(唐晓彤,2022)。西班牙2022年发布了教师通用数字胜任力框架,开发了教师自评工具——“自拍”和“教师数字素养档案包”,教师可自行上传其在数字素养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和辅助性材料(如课程、项目、奖项、出版物、制作的教学材料等),获得数字素养的水平认证(李珺等,2022)。爱尔兰2022年发布《数字化学习框架》(DigitalLearningFramework),鼓励学校基于框架以“确定目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制定数字化学习行动计划—实践—监控行动”的思路开展自我评估,并详细阐述开展自我评估的步骤(何春,2022)。

4.推动数字化课程建设

课程是落实数字素养框架的媒介,数字化课程具有学情分析精准、学习过程数据可视、教学反馈针对性强等特点,因此世界各国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数字化课程建设。

第一,开设专门的数字化课程。数字化课程是教育转型升级、智能提升和融合创新的内在需求,也是国家提升教育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选择。爱尔兰2022年提出把数字技能纳入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计划40所试点高中从2022年9月开设计算机科学课程(NationalCouncilforSpecialEducationofIreland,2022)。丹麦2022年将“技术理解”纳入中小学选修科目;同年,瑞典也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大纲进行改革,将编码引入技术和数学科目中(康建朝,2022)。新加坡2022年发布《数字化就绪蓝图》(DigitalReadinessBlueprint),基于数字素养框架提出了数字技能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信息管理与交流、数字交易、访问政府服务、网络安全等(MinistryofCommunicationsandInformationofSingapore,2022)。

第二,将数字素养融入课程内容。当前编程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课程设置的重点。芬兰于2022年尝试对10~12岁的儿童开设编程教育课程,并于2022年首次将编程教育纳入小学教学大纲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授编程(康建朝,2022)。荷兰国家课程中心于2022年发布了数字素养的学习框架,涵盖“基本的ICT技能、计算思维、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四项内容(魏小梅,2022)。韩国2022年公布了“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计划从2022起在高校增设人工智能专业,2022年将软件和人工智能相关教育纳入中小学基本课程中(과학기술정보통신부,2022)。日本在2022年召开的未来投资会议上提出,将在“大学入学共同考试”中引进编程等信息技术科目,并于2022年将编程作为新的必修内容加入到小学数学和科学教科书中(王誉榕,2022)。

第三,促进课程形式多样化。荷兰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数字素养课程,为中等学校制定了数字素养与课程整合的项目计划,使学生可以基于个人兴趣爱好选择课程,个性化地发展其数字素养(魏小梅,2022)。俄罗斯2022年实施“现代数字教育环境建设项目2022—2025”,提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网络学习空间、开发高等教育在线课程及平台,实施多阶段在线课程质量评估机制(严丹等,2022)。印度2022年颁布了《国家教育政策2022》(NationalEducationPolicy2022),提出建立印度校园业务线上平台、开源学习平台以及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MinistryofHumanResourceDevelopmentofIndia,2022)。韩国2022年公布了《修订教育课程2022》的课程改革方案,强调信息素养和信息教育的重要性(赵章靖等,2022)。

5.改革教学和评价模式

越来越多的国家借助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优化教育组织和系统管理,打造网络化、沉浸式、智能化的教学和评价新模式,以期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第一,教学模式转型。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意识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数据的重要性,纷纷致力于通过教师智能教学、学生智能学习和作业个性化推荐等,构建人机协同教学新样态。例如,新加坡2022年推出第四个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MasterPlan4(2022—2022),鼓励教师尝试人机协同课堂教学的混合新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课程内容、学习资源和教学过程等(MinistryofEducationofSingapore,2022)。经合组织2022年发布报告《作为学习环境设计者的教师:创新教学法的重要性》(TeachersasDesignersofLearningEnvironments:TheImportanceofInnovativePedagogies),强调线上线下教学结合是六大创新教学实践的趋势之一,要通过技术创新教学实践,如通过智能讲义、个性化资源推送实现因材施教(OECD,2022)。英国2022年出台了《实现技术在教育中的潜力》(RealisingthePotentialofTechnologyinEducation),要求教师在日常授课中综合应用微课、资源包和慕课等,将智能学伴、智能助教等融入学习环境,旨在以技术嵌入的方式减少教师工作量与提升工作效率(DepartmentforEducationofUK,2022)。德国2022年出台《数字未来:学习·研究·知识》战略,其中“数字高校2025”要求创设相应的网络平台与虚拟课程,实现互动式的虚拟化课堂教学(孙浩林,2022)。

第二,教学评价改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发布《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BeijingConsensuson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Education),提出各国要通过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系统融合,发掘数据潜能,支持学生综合能力的多维度评价和大规模远程评价(UNESCO,2022a)。许多国家在学校部署了智慧课堂行为分析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追踪课堂轨迹,提取与解析课堂多维度数据,进而实现智能诊断与智能反馈。例如,西班牙2022年建成首个“未来教室”(WowRoom),在智慧课堂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完成课堂的自动考勤,并记录每名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与表情,通过计算得到实时的课堂专注度,帮助教师及时对上课走神的学生进行提醒(Havergal,2022)。韩国2022年公布《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构建包括实时监控系统、智能辅导系统等在内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全程采集学生学习行为、学业成绩及心理等方面的数据,精准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具有个性化的诊断及建议方案(과학기술정보통신부,2022)。印度2022年创建了交互式“虚拟实验室”,开发了多个教育信息化实践工具,如辅助学生自学的“语音向导”软件、为教师提供教学材料支持的“免费和开放教育资源软件”等(MinistryofHumanResourceDevelopmentofIndia,2022)。

6.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反复的疫情、无处不在的数字设备和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责任,都要求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教师数字素养是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条件,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新型教师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一方面,加强教师数字学习能力。各国和国际组织通过数字技术培训来帮助教师具备利用数字技术获取知识与资源,以及同他人合作、交流与分享的能力。经合组织2022年发布《数字教育展望》(DigitalEducationOutlook),强调教师的数字技能不仅仅是掌握技术的能力,而且包括将数字技术、工具和数字资源融入教学法的能力(OECD,2022)。欧盟2022年为教师提供ICT培训,包括设备专项培训、基于ICT的教学法课程,以及具体学科的学习应用培训三类(EuropeanCommission,2022b)。西班牙于2022年为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数字化在线培训与学习体验,如“微型慕课”(NanoMOOC)和“教育胶囊”(EduPills)等,帮助教师通过技术引入和技术升级发现隐藏的现象和规律,提出独到的见解或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MinisteriodeEducaciónyFormaciónProfesionaldeEspaña,2022b)。爱尔兰于2022年修订了《初级教师培训:标准和指南》(InitialTeacherTraining:CriteriaandGuidelines),将ICT作为教师必修内容纳入标准,收集了100多个中小学课堂成功使用ICT的典型实践案例,并将其制作成短视频来帮助教师快速熟悉ICT的教学应用(何春,2022)。荷兰于2022年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媒体素养的培训课程,旨在让接受培训的教师学会如何查找信息并评估其来源的可靠性,以及如何使用网站或应用程序进行交流等(魏小梅,2022)。

另一方面,强化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各国及国际组织开展以数字化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为重点的数字技术培训,帮助教师提升在不同教学场景中合理使用数字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例如,欧盟2022年发布的《高等教育数字与在线学习的未来》(TheFutureofDigitalandOnlineLearninginHigherEducation)报告提出,教师特别需要学习如何根据特定的课程主题、教学目标和课堂活动,选取适切的数字技术来辅助教学(EuropeanCommission,2022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发布报告《教师ICT能力框架》(ICTCompetencyFrameworkforTeachers),鼓励教师将ICT融入课堂,以打破传统说教性质的教学法(UNESCO,2022b)。德国2022年发布《教师教育里程碑》(MilestonesinTeacherEducation),提出将数字化内容融入教师教育过程,明确了教师数字化教学技能包括数字化技术应用、学科数字化实践教学、数字化态度等(BMBF,2022)。新加坡2022年发布“教育技术计划”(EducationalTechnologyPlan),强调教师在数字时代应当作为以技术为媒介的学习体验的促进者,用技术调节学生与学习内容、教师、同伴、社区之间的互动,利用学习数据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反馈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MinistryofEducationofSingapore,2022)。

7.注重多元主体协同推进

教育系统是由教、学、管、测、评组成的具有逻辑联系的整体,教育数字化转型需各部分协同发展,实现创变。这需要技术的大力支持。例如,5G通信技术提供快速稳定传输的通道,云计算为处理海量数据提供算力支持,人工智能完成自动化处理和智能化分析等等,共同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

许多国家由政府主导推进教育数字化,同时凝聚社会组织、企业和学校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打造了一批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培训基地与交流合作平台。例如,俄罗斯面对信息科技与数字化变革,于2022年提出全社会参与的数字化转型理念,以国家项目投资为契机,下放教育管理权,形成“国家—社会—学校”的民主管理机制(唐晓彤,2022)。澳大利亚2022年发布《澳大利亚2030:通过创新实现繁荣》(Australia2030:ProsperityThroughInnovation),整合学校教育与产业人力资源培养,鼓励高校设置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相关专业,构建“政府+企业”或“政府+高校”的培训体系,为优秀数字人才提供职业发展渠道和奖励等(AustralianGovernment,2022)。德国2022年出台了“职业教育4.0”框架,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形成职业学校、企业和跨企业培训中心协作的运行机制,共建以培养适应未来数字化工作的人才职业资格与能力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机制,设置适应新产业、新技术和新模式发展的新专业(伍慧萍,2022)。新加坡2022年提出要创建一个连通的社会生态系统,加强政府、企业、学校和家庭在教育数字化领域的合作,提高学校在新技术方面的探索能力,更好地促进教育数字化发展(MinistryofEducationofSingapore,2022)。

此外,各国和国际组织也纷纷从全球、地区和国别层面提出数字化领域合作倡议。各国和国际组织通过基础设施援建、经验共享、知识分享、培训等多种途径,参与和推动数字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3月发起成立“全球教育联盟”,以支持各国推广应用最佳远程学习方案,全力确保疫情期间学生“停课不停学”;其下属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协调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多边合作,帮助全球伙伴院校建立智慧教室,提供硬件基础设施支撑(UNESCO,2022b)。欧盟在《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2—2027年)》(DigitalEducationActionPlan2022—2027)中,提出要注重各方的密切合作,建立教育信息化的网络咨询服务中心,使教育工作者可在该服务中心交流教学经验,共享经认证的数字学习资源,并向学习者提供免费的在线课程等(EuropeanCommission,2022a)。另外,日本2022年发布《人工智能战略》,强调既要重视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合作,也要加强与亚非等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协作,主张对发展中国家开展包括数字基础设施以及相关技术在内的援助,旨在通过缩小数字鸿沟来促使发展中国家能够接入全球数字经济活动(統合イノベーション戦略推進会議,2022)。韩国也支援发展中国家ICT基础设施建设,帮助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搭建智慧教室,同时为援助对象国教师提供在线教学培训(罗毅等,2022)。

8.加强数字信息安全与数据伦理教育

数字化发展给公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学生数据泄露、伦理失范的隐患。世界各国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加强数字信息安全教育和教育数据伦理教育,推动社会向更加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强化学生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通过发布战略规划、课程标准并印发手册等手段来普及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大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识别网络安全隐患。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发布《关注数据:保护学习者的隐私和安全》(MindingtheData:ProtectingLearners’PrivacyandSecurity)报告,指出数据保护是一项基本人权,每个人享有免受他人任意干涉其隐私的权利(UNESCO,2022)。荷兰2022年发布《数字素养学习领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字安全与隐私的意识,要求学生能使用密码保护账户信息;中学阶段应逐步提升学生辨别、防护、应对安全隐患与隐私风险的能力,使学生的信息共享行为合乎法律法规(魏小梅,2022)。巴西2022年颁布《国家网络安全战略》(NationalCybersecurityStrategy),建议将基础网络安全教学纳入巴西教育课程,并鼓励创建与网络安全相关的大学项目(嵇绍国,2022)。爱尔兰2022年出台《学校数字化战略2027》(IrelandDigitalStrategyforSchoolsto2027),建议开设个人健康教育课程和初中数字媒体素养短期课程等,并提供有关网络安全和数字公民的支持服务和资源(DepartmentofEducationofIreland,2022)。法国2022年发布《数字化助力可信赖校园》(LaDigitalisationPourdesCampusDignesdeConfiance),强调学生个人教育数据的信息安全必须得到更有力的保护,要求培养学生具备甄别、筛选复杂信息的能力,逐步在虚拟网络社会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型人格(吉祥希,2022)。《德国学生数字素养框架》第四章还强调“安全与保护”,内容包括培养学生了解和反思数字环境中风险的能力,提高保护个人数据和避免网络成瘾的意识等(刘云华等,2022)。

另一方面,加强数据伦理教育。数据伦理涉及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应用等各个领域。许多国家或国际组织通过建立具有强约束力的法案条例和构建数据安全存储与传输机制来确保教育数据被合理采集与应用,规避师生教育数据隐私被侵害的风险。例如,欧盟在20世纪初陆续颁布了《数据保护指令》(DataProtectionDirective)、《隐私与电子通信指令》(PrivacyandElectronicCommunicationsDirective)、《欧洲Cookie指令》(EUCookieDirective)等多部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的法案,界定了教育数据采集、共享与流通方面的权责边界,规范了教育机构及教育管理者执行相关指令的义务(曹盛楠,2022)。其中,《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DataProtectionRegulation)规定任何机构使用个人信息都要取得用户同意,为世界各国做好个人隐私保护工作提供了借鉴(肖君拥等,2022)。美国2022年重新修订《学生权益保护法》(StudentRightsProtectionAct),要求充分尊重师生对于教育数据流动与使用的知情权与监督权,为教育用户获取与监管教育数据提供了开放平台,健全了教育用户数据利益诉求反馈机制,建立了教育数据利益关系风险预警与化解机制(U.S.DepartmentofEducation,2022)。英国2022年更新了《面向教育机构的数据保护指南》(DataProtectionforEducationProviders),指出教育机构应采取以下步骤保障数据安全:进行风险自审、积极咨询法律意见、确保有效遵守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规定、使用ICO(InformationCommissioner’sOffice)的免费网络资源进行下一步决策等(DepartmentforEducationofUK,2022)。

四、协同推进:世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镜鉴

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这既是我国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十四五”时期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行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可以国际社会先行经验为镜鉴,多方面协同推进。

第一,系统规划数字化教育发展战略。我国近几年发布了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来强调数字化的重要性,为教育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战略性方向,但仍存在政策衔接性不足和战略规划执行效果不佳等问题。教育行政部门需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增强数字化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法规、教育信息化标准、教育战略规划等相关政策之间的相关性和协同性;同时可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专家智库、企业、基金会、社会团体等参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制度建设,共同对战略目标、数字技术体系、数字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最终形成国家、省市、区县和学校四级协同的教育数字化战略体系,逐步完善政府、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战略协同推进机制,引领转型实践过程稳健推进。

第二,升级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和数字化设备等是数字化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教与学方式变革、支撑师生开展创新教学活动的根本保障,也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政府应加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