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_第1页
廊坊市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_第2页
廊坊市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_第3页
廊坊市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_第4页
廊坊市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1一、概述1、任务来源为满足XX市国土资源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XX市市政府决定开展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根据XX省测绘局20XX度基础测绘任务安排,受XX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测绘院承担了XX市约110Km21∶1000地形图全野外数字化测绘工作。2、测区概况XX市位于XX省中部。北接北京市,东与天津市为邻。该地区属华北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13米。XX市交通便利,测区内有京山铁路穿越市区,与北京、天津、毗邻各县都有公路相通。XX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1.5℃。XX市四季分明,春、夏、秋三季比较适宜外业作业。3、测区范围XX测区范围以市区为中心包括三部分,一部分为京津塘高速公路以北至北京市界和天津市界;第二部分东起李孙洼、高家营、朱家场、艾各庄、芦庄,西北至北京市界,南至旧州乡界;第三部分北起大官地以南、相士屯、大枣林庄、高孟各庄、董常甫,西至杨税务乡界,南至仇庄镇界,东至天津市界。测区范围共约110Km2。测区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6°30′—116°49′,北纬39°27′—39°38′之间。二、作业依据1、CJJ8-99《城市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城市规范"。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以下简称"水准规范"。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以下简称"图式"。4、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5、GB/T14804-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分类与代码》。6、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以下简称"GPS规范"。7、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8、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9、《XX市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以下简称"设计书"。以上各技术依据如有相矛盾时,以本设计书为准。三、已有资料分析、评价和利用1、平面控制资料测区附近有国家三角点:II桐柏、IIXX、II南石、II葛园子,以上三角点由XX省测绘资料档案馆提供,有1980XX坐标系成果和1954年北京坐标系成果,精度符合要求,可以作为三等、四等GPS控制网起算点。测区内有XX省地矿局测绘大队布设的四等控制网,已埋石,成果为XX地方坐标系成果。本次测绘需利用已有标石并增设三等点、四等点和布设一、二级导线点。2、高程控制资料测区内有XX省地矿局测绘大队布设的四等水准网,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精度符合要求。为保证与该资料衔接,本次测绘使用原有水准资料作为起算点按四等精度布设水准网。3、地形图资料XX市区内有XX省地矿局测绘大队施测的1∶10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约100Km2。为XX地方坐标系成果。可作为本测区接边图使用。由XX市土地管理局于1997年10月成图的1∶25000比例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可作为测区控制网设计和安排生产使用。由XX省测绘局于20XX3月成图的1∶10000比例尺地形图可作为测区控制网设计使用。四、成图方法、规格及主要精度指标1、平面坐标系统测区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XX坐标系和XX市地方坐标系计算两套成果。即测区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XX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7o,3o分带的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只用于测设XX规划区内三、四等GPS控制网使用。测区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7o,3o分带,投影面为14m平均面的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即XX市地方坐标系。用于测设XX规划区内三、四等GPS控制网和一、二级导线网和测图使用。2、高程系统本测区高程系统均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0.5m,高程注记至0.01m。3、成图方法本测区地形图测量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成图方法,即使用全站仪利用极坐标法或距离交会等方法进行野外点位数据的采集,在计算机上使用开思测绘软件编辑成图。最终地形图数据格式为开思软件的DWG数据格式。测区注意与已有图幅相关要素接边,图边变化大的接边以现状为准。4、图幅规格地形图分幅按正方形〔50cm×50cm分幅,图幅号采用图廓图角坐标编号方法,即图幅号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取至0.1Km,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短线相连。图名采用图幅内较大的单位或较有影响的单位或地名,确无名称的可不注图名。回放膜图采用厚度为0.07mm、经热定型处理、变形率小于0.2‰的聚脂薄作为介质。图廓及格网精度均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相关要求。5、成图精度加密的各等级导线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5m;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4mm。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铺装路面的高程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07m,城市建筑区及其它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5m;其余地区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3等高距。五、控制测量<一>、平面控制测量⒈由于XX市区部分已有1∶10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但测区内控制网为地方坐标系成果,故本次测绘将XX市原有控制网按三、四等精度重新布设、观测。三等GPS控制网约由17个点组成,连测4个三角点做为起算点。四等GPS控制网约由90个点组成,连测三等点以上点做为起算点。一级、二级GPS网由约400个点组成,GPS网布设见附图:XX市测区GPS网设计图。其中三等、四等GPS网均按1980XX坐标系成果和XX市地方坐标系成果计算两套成果。一级、二级GPS网和图根导线计算采用XX市地方坐标系成果。三等点采用地名前加"III"的编号方法,四等点采用数字前加"廊"的编号方法。所有的三等、四等、一级、二级导线点均埋设标石,并绘制点之记。对于有铺装材料的路面,可采用特制钢钉代替。各点之记一般应有三个栓距,距离在50m以内的应量取至0.01m,大于50m时量取至0.1m,无固定地物时,可绘制略图,不量栓距。⒉一级导线网以四等以上点为起算点,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平均边长300m。二级导线以一级导线以上点为起算点,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平均边长200m。⒊GPS控制测量⑴.GPS网的布设按照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规定执行。尽可能布成导线形式,个别通视困难地区至少应保证两个点互相通视。观测时仪器要严格对中。⑵.在测量前应对每台GPS接收机都进行检验。本测区拟采用瑞士徕卡RS530GPS接收机进行观测。作业前,作业小组必须编制卫星可见性预报表,以便选择良好的观测时间进行观测。此次作业采用快速静态作业模式,作业中采用的技术指标及作业方法如下:①卫星截止高度角≥15°;②同步观测卫星数≥5;③卫星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6;④采样间隔为15秒;⑤测前对光学对点器应进行校正,保证对点误差小于3mm;⑥准确量取天线高,保证量高的精度。⑶.外业观测应填写观测手簿,观测应按照"GPS规程"有关规定执行。⑷.GPS网平差计算采用随机汉化软件SKI-PRO2.5进行。①基线解算同步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闭合差的规定:②GPS网中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WX≤2δWY≤2δWZ≤2δW≤2δn式中W——环闭合差,W=√WX2+WY2+WZ2;n为独立环中的边数;δ——标准差,δ=√a2+<bd>2,a=10mm,b=10ppm,d——相邻点间的距离<Km>;③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2δ。④在约束平差以前,应在WGS-84坐标系中,以三维基线向量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用于确定GPS网的观测精度及有效观测值。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应满足下式要求:VΔX≤3δVΔY≤3δVΔZ≤3δ当超限时,可认为基线向量或其附近存在粗差基线,应剔除粗差基线,直至符合上式要求。⑤约束平差中,以约束点的已知坐标作为强制约束的固定值,求解出各点的二维坐标,并查各点的点位中误差。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应符合下式要求:dVΔX≤2δdVΔY≤2δdVΔZ≤2δ当超限时,应剔除某些误差较大的约束值,直至符合上式要求。⑥平差结束后应提供各点的平面直角坐标、边长相对中误差及点位中误差等精度指标。<二>、高程控制测量地面上的三等、四等点和一、二级导线点的高程控制网采用四等水准施测。四等水准以原四等水准网为高程控制网的起算点,联测地面上的GPS点布设四等水准网,作为本测区高程首级控制网,四等水准网设计详见布网图,水准网总长约200Km。四等水准网布设施测的技术要求:①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按"城市规范"第3.1.5、3.1.7条执行;②水准仪和水准尺的检验应按"水准规范"中有关规定执行;③四等水准观测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直读距离;④四等水准网平差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方法进行平差。六、地形图测绘<一>、图根控制测量⒈在高等级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图根导线,图根点密度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图根导线从高一级控制点上发展,一般不应超过2次附合,个别困难地区可附合3次。当局部地区图根点密度不够时,可在等级控制点或1次附合图根点上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布点加密。图根点距离高等级点之间距离不允许大于200m。仪器测角精度应不低于6",连测两个已知点方向,在极坐标布设的图根点上不允许再发展。每幅图内用极坐标法布设的点不得超过图根点总数的30%。⒉图根导线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注:n为测站数。⒊当附合导线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布设不多于4条边,长度不超过250m的支导线,应左右角观测,圆周角闭合差不超过±40"。⒋图根导线点的高程可采用等外水准联测,以四等以上水准点为起算点,等外水准的施测要求:环线或附合路线长度不超过8Km,视线长度不超过100m,前后视距差不超过10m,前后视距累积差不超过100m,同一标尺黑红面高差之差不超过4mm,同一站两高差之差不超过6mm,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不大于±40〔L为路线长,以Km为单位。等外水准观测结束后,对水准网进行平差计算。⒌图根点高程也可采用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其发展次数同平面点。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垂直角往返各两测回测定,全站仪可直接测定高差,往返测高差不应超过0.4m×S〔S为Km,仪器与棱镜高量至毫米。图根高程路线均附合于高等级高程控制点上,路线闭合差均不超过±40mm〔L以Km为单位。⒍图根点编号方法为:×[×]×,和×〔××;支导线编号为:×〔××Z×;引点编号为:×〔××-×;×为数字;其中[]表示1次附合,〔表示2次附合。<二>、地形图测绘1、作业模式本测区地形图测绘采用全站仪进行全野外数字化采集测绘。具体作业步骤如下:①使用全站仪于图根导线点上设站、定向、检查,施测碎部点坐标和高程点,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观测数据、野外绘制草图、记录观测点号和相应地物。②将全站仪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将数据格式转换为开思软件数据格式,利用开思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对应草图绘制数字化地形图。根据相应图式、规范和设计书对地物进行分层、编码。③根据回放图外业补绘地物,将数字化地形图按坐标进行分幅。④对分幅图进行图廓整饰和接边,最终数据格式分开思数据图纸模式和实地模式两种,图纸模式用于回放膜图,实地模式用于输出数据。2、作业原则⑴测图的最终数据格式为开思软件CADR14的数据格式。⑵图面上能负载的地物、地貌要素应尽量表示。⑶对于施工区域地物以当时建设现状为准。不便测量的以地类界注"施工",便于测量的可标注"正建"等内容。⑷各种建筑物按地物和地面相交时几何图形作为该建筑物的范围线,即实测时以建筑物墙基础外角为准。3、居民地⑴楼房应注记层数,平房不注层次,房屋和建筑物轮廓凹凸在图上小于0.4mm时可用直线连接。⑵建筑物砖混不注记材质,特殊结构的要注记材质。一般房屋按"砖石结构"表示,砼结构房屋按"混合结构"表示。简易房表示中舍去中间有连线的表示方法〔四点简易房。⑶落地阳台应和楼房绘成一体表示,悬空阳台绘虚线表示。在住宅楼悬空阳台下盖的小房,简易的不正规的不表示,较正规的应表示。悬空阳台与围墙重叠时分别表示。大的台阶都表示,院内的可择要表示,外接楼道要表示,进楼道口的小雨罩不表示,外部门厅〔廊表示,居民地院内小简易厕所不表示,正规的厕所用相应房屋符号表示并注"厕"。"门廊"和"边廊"一律用"边廊"表示,有柱时按"开思软件"菜单中加柱方法表示。⑷一栋整体房屋有两个以上层数时,应测绘出联接线并分别注记层数。⑸围墙测外边线表示,超宽围墙依比例尺表示,伸缩门的较宽部分按围墙表示,居民地测绘中应注意表示院落的封闭性。围墙宽度统一按0.35mm表示。4、独立地物及管线⑴电力线万伏以上按高压表示,万伏以下的按低压表示。空旷地区各种电线应连线,地物密集区、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要标出线路方向。低压线和通讯线均要表示,线路入地时按入地符号表示。杆上有两种以上线路的按伏数高的表示。⑵各种市政设施的消火栓、电力井、煤气井、检修井、污水井、上水、下水井、通讯井、大的雨水篦子等要表示。路边较密集的小污水篦子可不表示。雷达测速站不表示。横跨街道的大水篦子按实线表示,实线放在水篦子所在层中。⑶独立的大型广告牌、宣传窗、避雷针、微波塔〔天线、人防洞室的入口、通气孔、碉堡等应表示。⑷学校、机关院内的旗杆应表示,其它单位内的可择要表示。⑸水龙头不表示。⑹正规的垃圾池应表示。⑺架空的、地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实测表示,并注记传输物质名称,架空管道直线部分支柱密集应择要表示,拐弯处应实地测绘。⑻空旷地处的独立树、机井、大口井、坟等要表示。⑼大型城市雕塑依比例尺测绘范围并加符号,小的测绘中心点加绘符号。⑽各施工区、堆料区、垃圾堆等以地类界圈绘范围,能测高时应测注少量可代表地面高度的高程点。施工区、堆料区和垃圾等的范围线沿用"开思软件"中的"工矿地类界"表示。5、道路及附属建筑物⑴各种道路均按相应等级表示,并注明材质。当路材质变化时,用地类界分开,并在两侧分别注明材质,单位院内、封闭的小区内均按内部道路表示。主要街道按四级公路表示,线型宽度为0.2mm,次要街道按等外公路表示,线型宽度为0。⑵砖石、混凝土结构桥梁按双线桥符号表示。道路为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时,应测绘桥位、匝道与绿地等,垂直挡土墙可绘实线不绘挡土墙符号。⑶路堤、路堑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应在其坡顶、坡角适当注记高程。⑷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按真实位置绘出。市区街道应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出入口、隔离带、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与绿化带等绘出。⑸过河桥梁实测桥头、桥身、桥墩和桥上人行道。⑹道路两侧有盖板的的污水沟、电缆沟宽度在0.5m以上的用虚线表示。⑺道路宽度在1m以上的要表示。⑻道路上的树岛要表示。大路和街道上的树岛边线以及人行道边线均按四级公路的路肩表示,线型宽度为0。6、水系⑴实地宽度大于一米以上的河流、水渠依比例尺表示,应适当测注比高和高程。河流、湖泊的水涯线按测图时水位测定。⑵干沟应表示并测定沟底高程。7、植被⑴各种绿地、树林均应表示。⑵街道两侧行树首位要实测,中间配置符号表示。⑶宽度大于2m的绿化带应表示,比较矮的绿地护栏不表示。8、地理名称注记⑴各机关、企事业、学校单位名称能区分清的可简化注记,如"XX市政府"可注为"市政府","××XX公司"可注为"××公司",但图面较空旷时应注全称。一个院内有多个名称时,可选择重要的注记,对临时性公司的名字、街道、小区名称均应以门牌或公章为准。9、高程注记⑴高程注记至0.01m,比高注记至0.1m。⑵在城区主次街道〔宽度大于4m的中心线和路交叉口处应测注高程注记点。当路较宽,快车路与人行道间有树岛分割时,人行道上要注记高程。⑶建筑物墙角、单位门口、桥面、地道桥下、路的变坡点、较大庭院内、涵洞〔顶、底等处要测注高程。建筑物墙角的高程点,特大型建设物可根据高程点密度适当测注。⑷铁路轨顶每隔图上10cm左右测注一个高程点。⑸图上高程点的注记间距为3cm左右。10、图层、颜色、线型及编码①数字化成图应严格按"开思软件"格式成图。以下是根据本测区具体情况所做的规定:为保证各类图元信息的正确性和一致性,本规定未涉及部分以尽量使用"开思软件"的功能表示为原则,地物颜色随层而定。一般情况下除已明确规定外,可按常规习惯作业。②保持每个地物尤其是线状地物的完整性,线形要连续;面状地物应保证边线的完整封闭;绘地物注意使用好捕捉工具,保证拓扑关系正确,不遗留悬挂点。建筑物的面域均需独立闭合,遇到两建筑物共有线时需重叠表示。③地物一般采用"线型绘制"的方法采集,符号线的配置一律前进方向的左边〔即宽度值恒为正。注意编辑和保留骨架线、框架线、轴线等重要的信息线,只有在绘图输出时才关闭相应的图层。④文字、注记遇地物或遇等高线时,不能剪断线型,尽量移动注记避免压盖,实在无处移动时可压盖地物。绘图输出时可采用消隐处理方法,但提交的数据成果绝对不能含有消隐处理的图形。⑤地物编码采用开思编码格式,注记编码为"主地物码+98"。七、地形图拼接与图廓整饰1、与已有图幅接边与已有图幅接边以现状为准。接边处变化大的在保证测图精度的前提下可不接边。2、图幅接边图幅接边平面位移较差不大于图上1.4mm,高程较差,铺装路面不大于0.2m,其它区域不大于0.4m时,平均配赋,超限时应实地检测修正,但要保证地物、地貌的延续性,不能出现明显的凹凸线和点。3、图廓整饰图廓左下角单位名注测绘单位名称;左下角注记为:20XX××月全野外数字化测图,XX市地方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0.5m,1996年版图式;下边中间比例尺注1∶1000;右下角注测量员、绘图员、检查员;左上角接图表注图名;右上角注"秘密";图名图号按图式要求注记,注记字体字号见"图式"附录C。图廓右边下脚注记附注,内容分别为:①图内未配置符号者均为旱地;②图内未注材质的建筑物均为砖混结构。八、检查验收1、**测绘院对测绘产品实行院、处、组三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制度。对测绘产品实行三级检查,即在作业员自查的基础上,工程处对测绘产品实行全面的过程检查,在工程处过程检查的基础上,由院质检处对测绘产品进行再一次的质量检查。测绘产品各种精度达到要求后,提交质检部门验收。2、经院检查合格后的产品由XX省测绘局委托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验收。3、检查验收标准执行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九、上交资料1、三等、四等、一、二级GPS网观测、平差、计算手簿,网图、仪器鉴定资料1套;2、四等水准观测、平差、计算手簿、网图,仪器鉴定资料1套;3、一、二级导线点点之记、成果表各1套;4、开思软件格式1∶1000数字化地形图数据光盘2套;5、1∶1000比例尺地形图回放聚脂薄膜图1套;6、1∶1000比例尺地形图图幅接合表2份;7、技术设计书2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