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蛮族建政_第1页
第二讲 蛮族建政_第2页
第二讲 蛮族建政_第3页
第二讲 蛮族建政_第4页
第二讲 蛮族建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蛮族建政欧亚大陆民族迁徙与蛮族立国一、农耕与游牧世界的分野1、该隐和亚伯兄弟之争——人类历史上首次凶杀案《圣经·创世纪》:该隐、亚伯是人祖亚当的两子。该隐是种地的,亚伯是牧羊的。该隐用田地里出产物品献给耶和华,亚伯则将他羊群中头生的羊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对此颇为不满。后来,两人同在田间时,该隐起来打亚伯,并他杀了。为此,该隐受到耶和华的诅咒:“你种地的,地不再给你效力,你必流离飘荡在地上”。于是,该隐离开耶和华的面,去住在伊甸东边挪得之地。兄弟之争背后的隐喻:不同的劳作象征着人类早期不同的生产方式人类脱离自然物种界的标志是劳动生产:采集果实、捕捉动物(被动地从大自然中获取现成的食物)。2、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种植业、畜牧业的出现早期农耕中心:西亚、东亚、中南美洲—定居生活的出现欧亚大陆农耕地带:中国由黄河至长江,印度由印度河至恒河,西亚中亚由安纳托利亚至波斯、阿富汗,欧洲由地中海沿岸至波罗的海之南,由不列颠至乌克兰,构成一个绵亘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之间的,偏南的长弧形的农耕世界。畜牧业—逐草而居欧亚大陆的游牧世界:东起西伯利亚,经中国东北、蒙古、中亚、咸海里海之北,高加索、南俄罗斯,直至欧洲中部,与农耕世界并行,并在其北。3、两者维系着脆弱的平衡,这种平衡在5世纪因蛮族的迁徙而打破,“中世纪”大幕由此拉开。人类早期农业中心及物种传播长城: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分界线战国时期中国长城罗马帝国哈德良长城、安东尼长城二、“蛮族”及其社会状态1、Barbarian词源问题本意是指未开化的人,不文明的人,野蛮人源于希腊文βάρβαρος(barbaros

),指称的是那些不会说希腊文的人;希波战争时(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特指波斯人。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用此来称呼日耳曼人(Germans)、凯尔特人(Celts)、伊比利亚人(Iberians)等。意译为“蛮族”(华夏VS蛮夷)“蛮族”并非指称某个民族,蛮族诸部在语言、文化、习俗上保持着差异,只是相对于希腊-罗马文明世界而言,他们被视之为“野蛮人”。后世学者从语言渊源上划分出“印欧语系”,并认为操印欧语系的人是从里海-高加索-黑海一带向四周迁徙。印欧语系的扩散2、亚洲地区的游牧民族在中国汉地以北、以西分布着数十个游牧部落,攻伐不已。在公元前后,以匈奴势力最为强大,在汉帝国的打击下,匈奴发生分裂,一部分内迁,与汉民族逐渐融合,一部分西迁。继匈奴之后,在漠北先后称雄的是鲜卑、突厥、蒙古等部落。3、欧洲大陆上的游牧部族公元前1世纪中叶罗马与蛮族诸部4、公元前1世纪中叶的独特性游牧部落与农耕民族关系的逆转罗马开始由共和体制向帝国体制转变。罗马完成了对地中海沿岸的征服,开始把目光转向欧洲腹地,罗马与蛮族之间的相对平衡即将被打破。凯撒(前102-前44年)对高卢的征服(GallicWars,前58年-前49年)。罗马人与北境的蛮族部落开始了深入的交往,蛮族人的早期历史、习俗、社会结构等情况也经由罗马人的记载而被后人所知。凯撒《高卢战记》对蛮族社会的描述。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公元98年)。5、欧洲大陆公元前后主要蛮族部落凯尔特人(Celts)日耳曼人(Germans)斯拉夫人(Slavs)均属印欧语系,这三大部族从西向东分布在罗马北境就各个部族而言,他们自身内部分有不同的族落,各个族落相对聚居在某一地区。非印欧语系的民族:巴斯克人、匈牙利人等。6、凯尔特人简述凯尔特人散居在从爱尔兰、不列颠到法国、德国等广大地区。是与罗马拉丁文化相并列的另一欧洲古文明。公元前1世纪中叶,凯撒征服高卢,凯尔特人或被杀,或遭驱逐。高卢地区剩下的凯尔特人逐渐与罗马文化融合,形成高卢-罗马人。凯尔特人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同时他们也较早接受基督教,并发展出深具民族特色的基督教文化。后来来自爱尔兰、不列颠等地的凯尔特传教士重新回欧陆,为基督教在欧洲蛮族人中的传播做出了贡献。现今法国布列塔尼、英国威尔士、西苏格兰及爱尔兰等地仍有凯尔特人的后裔。7、斯拉夫人简述斯拉夫人起初居住在顿河和维斯瓦河之间。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三大集团,即南斯拉夫、西斯拉夫、及东斯拉夫。斯拉夫人与东罗马帝国关系密切,也曾受到蒙古突厥等东方民族深刻影响。8、日耳曼人概况(1)狭义上的“蛮族”即指罗马帝国东境、北境上的日耳曼诸部,两者大体以莱茵河—多瑙河为界边界的形成是历史的结果:凯撒攻占高卢之后,曾试图越过莱茵河进攻隔岸的日耳曼诸部,但未果。由于罗马帝国的强盛,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日耳曼诸部即便侵扰罗马边境,也未对帝国的稳定和统治造成根本影响。入侵蛮族要么被罗马军团击败,要么作为罗马人“同盟者”的身份进入帝国境内定居,并以帝国边防军的身份为帝国效劳。(2)入侵罗马帝国之前的日耳曼诸部罗马作家塔西佗在《日耳曼尼亚志》中提及了10余个日耳曼部落,这反映的是公元1世纪末与罗马高卢濒临的日耳曼人的情况。公元4世纪,日耳曼分为东西两大集团西日耳曼人:法兰克人、撒克逊人、苏维汇人、阿勒曼尼人等。他们主要居住在西北欧地区,隔着莱茵河与罗马相邻,主要靠农业为生,过着较为稳定的定居生活。东日耳曼人: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底人等。他们主要居住在潘诺尼亚至黑海北岸地带,隔着多瑙河与罗马相邻,过着游牧生活。(3)日耳曼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日耳曼人诸部虽有各自的语言,但无文字,也就没有留下文字记载的历史。对早期日耳曼人社会生活的了解主要借助于当时罗马人的记载以及后世的考古发掘。总的来看,日耳曼诸部具有浓烈的原始文明遗风。外貌:身材魁梧,蓝色的眼睛,金红的头发,体味很重,“鼻子要是嗅不到野蛮人,就真太幸福了”。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过渡到较为稳定的定居耕种生活,但畜牧业仍占有重要地位。尚武好战,性格强悍。氏族公有制开始向私有制演变,土地虽归公社公有,但在分配时出现不平等,在塔西佗时代已经出现了财产分化和阶级差别。军事民主制:军事首领称为“王”,在他的领导下有一支扈从队(亲兵队、侍从队),它是一种军事上的兄弟同盟,由荣誉、忠诚、勇气和将士之间的互相尊敬团结在一起。塔西佗对扈从队印象深刻:“在战场上,酋帅的勇敢不如他人,是他的耻辱;侍从兵们的勇敢不如酋帅,也是他们的耻辱。假如自己的酋帅战死,而自己却从战场上生还,这就是毕生的羞辱了。”王与侍从之间的主从关系、忠诚关系、荣誉纽带对后世的封君封臣制影响深远。除了松散的部族组织外,日耳曼人社会还以“习惯法”来维系社会,约束道德。所谓的“习惯法”就是基于习惯和传统,由族群约定成俗认定具有效力,只在特定族群范围内有效。(“赎杀金”制度、“立誓免罪”制和“神明裁判”制)蛮族诸部起初普遍存在多神崇拜,后来一些部族接受基督教,如哥特人,不过他们所信奉是阿里乌主义(被罗马教会视为异端)。以至于有人说,如果推迟两百年,蛮族人将全部会以基督徒的身份进入罗马社会。三、蛮族迁徙与蛮族国家的建立1、蛮族迁徙与西罗马灭亡之辨:蛮族在5世纪的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否是同一历史事件?从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来看,两者是两件截然不同的话题。蛮族迁徙的结果与罗马帝国的灭亡则有着密切关联。蛮族迁徙的直接结果是建立起诸多个蛮族国家,而蛮族国家是在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建立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西罗马帝国的覆灭确实与蛮族大有关联。但不能简单认为蛮族迁徙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此前,蛮族也曾侵扰罗马,但并未颠覆罗马统治;即便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但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罗马帝国仍矗立不动,继续存在长达千年之久。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帝国内部政治、经济、军事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当外征结束后,罗马帝国虽达鼎盛,但其基本矛盾也开始集中爆发,3世纪危机由此生,为了应对危机,君士坦丁大帝迁都东部,这为罗马东西分治和西罗马的覆灭埋下了伏笔。学术界普遍认为,蛮族的入侵是压垮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西罗马帝国最后崩溃,蛮族人起了临门一脚的作用。蛮族国家建立和西罗马帝国灭亡对欧洲文明和历史的影响,就其表现形式而言是消极的,从生机勃勃、高雅理智的古典城市文明让渡为沉闷乏趣、粗俗不乏淳朴的中世纪农村文明。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均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具有历史进步。2、蛮族迁徙的原因、经过法国历史学家米盖尔对蛮族迁徙的描述:公元406年12月31日夜里,祸从天降……所有的日耳曼民族携妻带子,赶着牲畜,越过了莱茵河。这是一次真正的大迁徙,一种无法阻挡的滚滚人流。通行的教科书大多认为蛮族5世纪迁徙,是受到东方民族侵扰、排挤的结果,是从东往西,游牧民族相继移动而引发的多米诺骨牌式的民族迁徙浪潮。谁是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又是谁第一个扳动了多米诺骨牌,开启了这场横亘欧亚大陆的民族迁徙潮。源头:匈奴与汉帝国等东方民族的征战3、匈奴人的迁徙(1)公元1世纪下半叶,匈奴受到汉(窦固)、鲜卑等周边民族的夹击,“南部攻其前,丁零寇其后,鲜卑攻其左,西域侵其右。不复自立,乃远引而去”。(《后汉书》)向西迁徙的时间:公元91年;并非整个北匈奴均迁徙,西迁人数为1/4,约20余万;其余大部60余万仍留在漠北并与周边民族融合。西迁路线:乌孙西北的悦般地区(停留70年,期间曾两度请求与汉帝国和亲,被拒后,不再出现在中国史书中)康居地区(2世纪中叶至3世纪中叶,中亚锡尔河流域;受鲜卑威胁,西迁至此。)粟特地区(3世纪中叶至4世纪中叶,中亚锡尔河、阿姆河之间的地区;可能是受贵霜和康居的压力而放弃康居,迁移至此。)东欧顿河流域(372、374、375年相继击败阿兰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2)5世纪上半叶匈奴对欧洲的侵占4世纪中叶,匈奴人开始见诸于东罗马文献。约370年,匈奴与东哥特人遭遇,并将其击败,东哥特人开始西迁,随即引发其他日耳曼人的迁徙。公元400年,匈奴人驰骋于从伏尔加河到莱茵河之间的广大区域。匈奴领袖,“上帝之鞭”阿提拉(433-453年)的征战:在今天的布达佩斯不远的地方建立都城迫使东罗马进贡公元451年,阿提拉越过莱茵河西进,受到罗马和蛮族人联军的阻击。之后转战意大利,兵临罗马,在教皇利奥一世(440-461年)的斡旋下,阿提拉撤军。随着阿提拉的逝世,匈奴人锋芒不再,匈奴人逐渐与其他欧洲人融合。蛮族迁徙路线图4、西哥特人(Visigoth

)的迁徙和建国匈奴人渡过顿河之后,首先与哥特人遭遇。在匈奴人的压力下,西哥特人寻求罗马帝国的保护,并请求越过多瑙河在帝国境内定居。当时的东罗马皇帝瓦林斯(364-378年在位)同意西哥特人的避难请求,准许他们以帝国“同盟者”的身份定居帝国边境。公元376年,西哥特首领阿山那克率部渡河,成为首支迁入帝国境内的日耳曼人。问题:东罗马皇帝准许西哥特人请求的原因何在?共同的基督教信仰(阿里乌主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西哥特人与罗马人短暂的和平很快被打破,因受罗马官员的欺压,西哥特人反叛。瓦林斯皇帝与西哥特人兵戎相见。公元378年,在阿德里安堡一役中,罗马军团溃不成军,皇帝本人也丧命。继任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379-395年)对西哥特人恩威并重、征抚兼施,他平息了西哥特人的叛乱,但也善待他们,允许西哥特人在巴尔干地区居住,并提供食物和资金,以为帝国防守边境。在狄奥多西统治期间,西哥特人基本上与罗马和平相处。狄奥多西死后,西哥特人在首领阿拉克里带领下重新反叛。攻占君士坦丁堡不成,南下希腊,进入到伯罗奔尼撒地区,后又侵入亚平宁半岛,直指当时西部皇帝驻地米兰。罗马帝国借重汪达尔出身的将领斯提利科,暂时压制了阿拉克里,把他从意大利驱除出去。西罗马皇帝迫于形势不得不退守于意大利拉文纳。406年,罗马帝国于召回莱茵河的边防军,之后又从不列颠撤军。由此,罗马的帝国的东北境完全敞开。408年,斯提利科受狄奥多西之子,西罗马皇帝霍诺留斯(395-423年在位)的猜疑而被杀。罗马帝国在亚平宁半岛上的军事防御空虚。阿拉克里起兵攻占罗马,并最终在410年攻克,大肆烧杀抢掳,昔日帝国首都破落不堪。这表明西罗马帝国的覆灭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此后,西哥特人越过阿尔卑斯山,转战高卢。于419年在土鲁斯建立王国,并得到罗马皇帝的承认。西哥特立国后,继续征战,416年南下伊比利亚半岛,驱逐了当时在半岛上的汪达尔人-阿兰人,排挤苏维汇人,6世纪中叶,西哥特王国定都伊比利亚半岛的托莱多,开始了对西班牙200余年的统治。570年国王莱奥维吉尔德皈依天主教,580年、589年在托莱多召开的主教会议再次确定放弃阿里乌主义。711年,信奉伊斯兰教的柏柏尔人入主西班牙。西哥特人的王国退缩于半岛北部。从8世纪至1492年称之为“再征服时代”,即信奉天主教的哥特人国家驱逐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的收复国土运动。在此过程中,伊比利亚半岛出现了两个王国,即葡萄牙和西班牙。大航海时代即最先由这两个国家拉开序幕。5、其他蛮族人的迁徙和立国(1)东哥特人(Ostrogoths):被匈奴战败后,依附于匈奴,直至匈奴王阿提拉死后,才摆脱其统治。488年,东哥特王狄奥多里克入侵意大利,围困拉文纳,后来设计杀死当时统治意大利的蛮族将领奥多维克(此人于476年废黜了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这标志着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自立为王(493-526年在位),“第一个中世纪国王”。在他统治期间,重用罗马人,善待罗马古典文化,对古典文明的传承作了积极贡献。东哥特王国以拉文纳为首都,版图大致与现今的意大利相当。554年,东哥特王国被东罗马帝国所灭,东哥特人也逐渐与意大利罗马人相融合。(2)汪达尔人(Vandals)、阿兰人(Alans)、苏维汇(Suevi

)人等蛮族:406年,罗马帝国莱茵河边防军撤离,隔岸的汪达尔人、苏维汇人以及阿兰人等先后渡河进入高卢,并南下进入阿奎丹地区。409年越过比利牛斯进入西班牙,411年建立起两个蛮族国家:居北的苏维汇王国、居南的汪达尔-阿兰王国。苏维汇人国王雷齐阿里乌斯(448-456年在位)率先皈依天主教,是罗马帝国领土上第一位皈依天主教的日耳曼人首领。西哥特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苏维汇人的领地残存于半岛的西北部。汪达尔人-阿兰人渡海进入北非重新立国,于431年攻占了希波、439年攻陷迦太基。455年,汪达尔人乘机穿越地中海,洗劫罗马,罗马文物惨遭破坏。毁坏文物,践踏文明的恶名“汪达尔主义”由此而生。汪达尔人信奉阿里乌主义,并疯狂迫害罗马天主教信徒。直至523年,信奉天主教的希尔德里克继位汪达尔国王,天主教会才得以复兴。534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遣兵消灭汪达尔王国。

455年汪达尔-阿兰军队洗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