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杨建州-课件专题_第1页
生态经济学-杨建州-课件专题_第2页
生态经济学-杨建州-课件专题_第3页
生态经济学-杨建州-课件专题_第4页
生态经济学-杨建州-课件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经济学专题杨建州教授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Yjz300@2/5/2023生态经济专题讲授内容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实践(含生态经济市建设)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传统经济学的缺陷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分歧和共识国外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国内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生态经济的基本概念生态经济的理论范畴和主要应用领域生态经济的前景生态经济学基本理论

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河川断流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缩小牧场退化渔场崩溃水、空气和土地污染战争和疾病2/5/2023生态经济专题全球变暖

全球平均气温:1969-1971年为13.99℃1998-2000年为14.43℃温度升高是由于CO2浓度的上升引起的,而CO2浓度的上升是因为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和森林的过度砍伐引起的。预计到21世纪末,气温还会上升1.4-5.8℃。全球CO2浓度变化:1760-1960年增加36ppm1960-2000年增加54ppm危害:创纪录的热浪;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更多更具破坏力的风暴;物种减少2/5/2023生态经济专题冰川融化

在南极半岛,20世纪中叶至1997年,由于冰的融化,使半岛面积减少7000,而仅1998年又减少3000km2.在格陵兰岛,每年因冰的融化净损失510亿m3的水。世界上仅次于南极和格棱兰的第三大冰层-喜马拉雅山冰层,其在印度东部部分1992-1997年向后缩了16.5m,而仅在1998年一年又后缩了20m。这里冰的融化,将影响亚洲大部分地区的供水,印度河、恒河、湄公河、长江和黄河都起源于喜马拉雅山。2/5/2023生态经济专题河川断流

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在不停息地流淌了数千年后,1972年首次出现断流,这一年有15天黄河的水没有入海。而在1997年,这个数字是222天,实际上在1997年,大部分时间内甚至没有流到山东省。黄河断流的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径流量大幅减少,2003年1月至7月,黄河来水仅有81亿立方米,比历史上最干旱的1997年还要少。二是断流时间逐年提前;三是历时延长。黄河文明已开始走向衰亡。在世界漫长岁月中,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叙利亚文明都是在大河流域孕育而成的,但终因人口过多,无节制开发以及沙漠化而消亡。2/5/2023生态经济专题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人均仅占世界的1/4,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668个城市中,400个缺水,110多个经常闹水荒。全国仍有2亿多人口和1亿多的牲畜面临饮水困难问题。(到2025年,全世界至少35亿人将体验缺水的困境)由于缺水,每年工业造成200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损失。地下水超采量已达到100亿m3,但仍缺水218亿m3。(全国人均用水量是450m3)从1965年到1999年,北京的地下水水位下降了59米。素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省只剩下309座湖泊,面积由8528km3减少到2984km3。2/5/2023生态经济专题土地荒漠化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且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每年沙害造成540亿元的经济损失。2/5/2023生态经济专题

森林面积缩小

18世纪中叶,全球的森林面积为76亿公顷;20世纪初,全球的森林面积为50亿公顷;21世纪初,这一数字缩小到29亿公顷,过去一个世纪平均每年损失2100万公顷,目前仍以每年90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

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造成的损失是1600亿元(另有数据是2642亿元)。其主要原因是:在长江流域85%的原始森林被破坏,留下的少量植被,对猛烈的降水显然无法抵挡。2/5/2023生态经济专题森林面积缩小(续)

1998年8月,当世界银行组织的14名生态、环保专家考察雅砻江下游的二滩水电站库区的生态环境时,见到江面漂浮着上万根3-4米长、脸盆般粗的木头,沿江国有森工企业每年至少砍伐近30万立方米的木材,相当于砍了5万亩的原始森林。日本林野厅对日本森林公益性功能进行的最新评估表明,日本森林发挥的经济效益达到约75万亿日元之巨,相当于1998年度日本的国家预算总额。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牧场退化

在青海贡泽县,仅能供养370万头绵羊的草原,在1998年却达到550万头。在中国的西北地区,1978以来增加的牲畜,正在大面积地破坏草原。在亚洲,由于牧场退化造成的畜牧业损失,已超过80亿美元。草原的迅速退化,直接导致了沙漠化的扩张。2/5/2023生态经济专题渔场崩溃

在加拿大的纽芬兰近海经营了500多年的鳕鱼渔场,由于长期过度捕捞终于崩溃,政府实行全面禁捕,4万名渔业生产者失去工作。目前北海鳕鱼储量大约为20年前的1/6。其数量已经无法维持正常的繁衍生息,即使停止捕捞,也难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在20世纪80年代,北海鳕鱼每年的捕捞量为30万吨,2000的捕捞目标是8万吨,但事实上只能达到5万吨。在江西鄱阳湖,由于过度捕捞,以及沿湖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造成目前湖中几乎无鱼可捞,2002年,鄱阳湖开始全湖禁捕。2/5/2023生态经济专题水的污染

长江成为全国最大的下水道和流动的垃圾场,每天有5000万吨的废水流进长江。苏州河已成大阴沟;黄浦江变成黑臭江。在上海,每天产生500多万吨污水排入黄浦江,又从江中抽出市民饮用的自来水。1988年,上海几十万人患上甲肝。海水的污染的后果之一是赤潮的爆发,在1970年以前,赤潮很少发生,但之后,每年平均会发生几次,在1998年一年发生了22次,而该年9月份发生在渤海长达40余天的那次赤潮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在渤海湾,渔民的拖网常常挂满油污,且一年比一年多。有些地方的海面甚至可以用火点着。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空气污染

全国有2/3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很多人每天都呼吸着污浊的空气。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是煤炭,我国的能源结构仍然以燃煤为主,这使空气中的SO2含量一直居高难下。英国医学周刊《刺血针》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说,欧洲人驾驶汽车导致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四万多人死亡和天文数字的经济损失。2/5/2023生态经济专题土地污染

因为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用被污染的工业废水直接进行农业灌溉,我们现在主要的农牧产品中综合食品卫生评价指标已达到中等污染水平。很多果蔬已达到无法食用的地步,因食物污染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现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粮食已超过1000亿公斤。2/5/2023生态经济专题关于战争

二战以来,全世界共爆发了125场局部战争,4000多万人死于战争,冷战结束后,仍有30-50场战争在进行,每天有数千人死于战乱。1991年,萨达姆为阻止盟军从海上进攻,进而破坏沙特最大的海水淡化水源,以切断盟军的淡水供应,打开了科威特油田的阀门,向海湾倾泻原油。3天后,在波斯湾形成了长50公里,宽13公里的大面积污染带。在这场战争中,科威特1080口油井中有700多口被燃烧,每天损失的石油达81.6万吨,石油燃烧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美国攻打伊拉克战争爆发,造成阿拉伯国家300多万人失业,50-60万难民,全世界1.6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以及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疾病

至1974年以来,出现了28种新的传染性疾病,其中:艾滋病已经夺走2200万人的生命,而新变型的疯牛病在2001年已发现100多例患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起,禽流感在欧亚大陆的爆发日趋频繁(1997香港;2003荷兰)。中国官方公布:艾滋病携带者已达230万,癌症患者超过160万,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超过130万。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传统经济学的缺陷经济人假设关于福利GDP悖论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即假设经济人是理性的。人在从事经济活动中,其唯一目的是有理性地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新经济人假设:针对经济人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日益暴露出自身的致命弱点,提出用“新经济人”代替“经济人”,即在强调经济当事人自身利益的同时,试图兼顾个人与社会、微观与宏观的利益。评论:新经济人假设虽然比“经济人假设”有进步,但仍然具有明显的缺陷:即其仅顾及当代人的利益,未体现后代人的利益;只限于物质利益和某些属于精神方面的社会利益,未考虑取得这些利益所付出自然资源损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损失。2/5/2023生态经济专题关于福利

福利是能给人带来幸福的因素,其中既包含物质的因素,也包含精神和心理的因素。传统经济学认为福利就是人们消耗产品和劳务的多少,具有区域性和时段性,体现的是某一地域范围内现有人群享有的物质和精神产品及服务水平。生态经济学则认为福利是一种对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关系的集中反映,既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既体现当代人的福利,也顾及后代人的福利。2/5/2023生态经济专题GDP悖论

环境破坏越大、自然资源浪费越多,则GDP增长越快。1995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场飓风使该年美国的GDP增加了150亿美元。热带雨林的消失,带来的是全球GDP的增长。2/5/2023生态经济专题GDP悖论(续)

GDP=个人消费支出+私人总投资+政府支出(支出法)绿色GDP=GDP-固定资产折旧-自然与环境折旧-环境保护和维护费的支出生态GDP=GDP-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消耗价值±可再生自然资源增加或减少净值-环境破坏损失(功能性贬值)-环境保护投入+环境改善价值±其他有益或损害地球生态系统的价值w评价:无论是MPS法还是SNA法计算的GDP,都没有考虑到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绿色GDP体现了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但仅对环境破坏损失和环保支出直接扣减,实际上由于环保的支出可能会减少环境破坏损失或者改善环境;另外,对可再生资源,可能会因为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其增值,这部分应计入生态GDP,但绿色GDP未计入;还有就是由于经济活动使生态系统的功能减弱如物种减少导致生态系统中的正常食物链受到破坏也应扣减。w采用生态GDP的缺点是:由于部分修正指标的衡量难度很大,计算结果可能难以表达实际情况。2/5/2023生态经济专题观点和言论

布朗:经济赤字是我们之间的借贷,而生态赤字是我们取自于子孙后代。米都斯:我们不只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杰文斯:技术进步导致环境恶化,更先进的技术进步导致加速的环境恶化。福斯特:追求眼前荣耀的结果是给未来人们留下了一个急剧恶化的局面,技术并不能提供任何摆脱困境的办法,这种困境正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而日渐增加。有识之士:生态环境问题就如同一把高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一)

经济学家着眼于全球经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史无前例的发展,看到的是充满希望的未来:从1950年到2000年,世界货物和服务的产出由6万亿美元增加到43亿美元;而道琼斯指数则从1990年的3000点攀升到2000年的11000点;2000年一年的增长超过了整个19世纪。生态学家看到的是:更为强烈的热浪;更多破坏性的风暴;一条条河流被汲干;人口仍在加速增长;土地却因海平面上升而缩小。他们知道,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自然资源迅速耗竭,将全球经济推上一条破坏环境的道路,终必导致经济的衰退。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二)

经济学家依靠市场来指导他们的决策,认为市场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生态学家看到:买一桶汽油,用户实际上付出的是开采、炼制和分送的费用,他们未支付开采这桶汽油导致油田压力减小而导致开采成本增加的费用,也没有支付大气污染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医疗费,更没有支付破坏气候的代价--市场并不告诉真相!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三)

-----两者的共识

经济系统的动态变化是不能独立于组成环境的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的,虽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的程度不尽相同,但现已很难找到不受经济活动影响的生态过程,也难找到不受自然环境约束的经济活动;经济增长依赖于环境,并且影响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间的动态变化,这种动态变化已变得越来越不连续,膨胀的经济系统已使环境接纳废弃物的能力接近极限。经济学家正在转变,他们有了更多的生态意识,认清经济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内在依存关系,大约有2500名经济学家签名赞同采取收碳排放税的办法稳定气候。2/5/2023生态经济专题国外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美国西部黑风暴、日本熊本水俣病、世界大范围的土地沙漠化、酸雨蔓延、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公害事件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在西方理论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思潮学派,大体可分为三个派别。2/5/2023生态经济专题悲观派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都斯,著作《增长的极限》,以及英国的生态学家爱德华、哥尔德史密斯,著作《生存的蓝图》.。其观点是: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是造成当今世界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如果任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今后100年内(2075年)就有可能将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消耗殆尽,从而导致人类的毁灭。他们主张经济“零速增长”,这是人类避免灭亡唯一可取的方式。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乐观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赫德森研究所未来学家卡恩,代表作是《即将到来的繁荣》;西蒙,代表作是《最后的资源》;甘哈曼《第四次浪潮》。他们认为:现在人类正处于1800到2200年这个“伟大转折”的中期,这个时期是产业革命到后工业化社会的过渡时期,是人类由贫困到富裕的过渡时期。目前的人口、粮食、能源、污染等世界性问题只不过是过渡时期的问题,是从世界性贫困迈向世界性繁荣之间的暂时性问题,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资源是没有心头的,生态环境将会日益好转,人口将自然而然地达到平衡。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现实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美国地球经济研究所所长布朗《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意大利经济学家佩西《未来的一百页》。主张:人类积极正确地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干预生态经济,引导技术革命,使经济增长,资源开发、人口控制、环境保护朝着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方向前进,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追求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增长。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现实派(续)

1989年国际生态经济学会创立,《生态经济》也于该年创刊,标志着生态经济学进入全面深入的发展阶段。此后,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国际生态经济学研究所和瑞典皇家学会的北界国际生态经济学研究所(BeijerInternationalInstitutionforEcologicalEconomics)成立。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生态经济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1980年8月,经济学家许涤新发起召开首次生态经济座谈会,揭开了中国创建生态经济学的序幕;1981年11月,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成立;1982年11月,在南昌召开全国第一次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1984年2月,在北京召开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成立大会,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到会并讲话,强调了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观点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性。1985年6月,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本《生态经济》杂志。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中国生态经济研究成果

许涤新《生态经济学》刘思华《理论生态经济学若干问题研究》迟维韵《生态经济理论与方法》姜学民、徐志辉《生态经济学通论》王全新等《生态经济学原理》马世俊《生态经济学》王干梅《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马传栋《生态经济学》姜学民等《农业生态经济学》马传栋《城市生态经济学》陈予群《城市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中国生态经济研究成果

丁举贵、何乃维《农业生态经济学》樊万选《生态经济学统计研究》孙鸿良《生态农业的理论与方法》庄翠玲等《中国乡镇生态经济学》马传栋《资源生态经济学》王松霈《生态经济学》程国栋、徐中民、张志强《生态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应用》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翻译)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学基本概念生态、环境和生态学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学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环境和生态学

生态是生物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一定时空上的统一。环境是物理环境(温度、风速、可利用水等)和生物环境(其他有机体对于有机体施加的任何影响)的统一。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由生境和占据该生境的生命有机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统一体,在系统内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能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体系。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以及非生物成分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和其他生产生活原料,以及一系列的相关功能和服务,包括保存生物进化所需要的丰富的物种与遗传资源。对太阳能、二氧化碳的固定;有机质的合成;区域气候调节;维持水及营养物质的循环;土壤的形成与保护;污染物的吸收与降解及创造物种赖以生存与繁育的条件;维持整个大气化学组分的平衡与稳定;以及由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及其具有的美学、文化、科学、教育的价值。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经济系统

经济系统是生产力系统和生产关系系统在一定地理环境和社会制度下撮合而成的统一体,是人类社会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实现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是一个社会再生产的动态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相统一的生产过程。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对照表

经济规律生态规律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相互制约的协调规律经济再生产物质循环转化收支平衡输入输出平衡价值规律生物生产力净值规律资本类型的增长及积累规律发育演替规律引自马世俊著《生态经济学》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耦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复合系统。在此系统中,存在着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换。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

一、融合性(体现在生态经济目标和生态经济再生产过程的融合性)将经济活动和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同时,生态经济系统的再生产是自然再生产、经济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过程三个再生产过程的融合。

二、有序性(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相互输入、输出熵流,当两个子系统处于相互协调状态时,生态经济系统通过正负反馈可以调节系统的结构,使系统进化和上升。

三、中介性(以技术系统为中介)先进的技术能促使生态经济系统得到高效的良性循环,促进生态经济系统的演进。四、演进性(自然资源与社会物质资料转化和还原的过程)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以极为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在经济发展中遵守自然生态规律,并把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相结合,综合运用到经济建设之中,使社会经济能得到持续发展,同时又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以保持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并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生态环境基础。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涉及到自然科学的生物学、气象学、土壤学、地理学等;社会学科的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哲学等;方法论如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特别是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生态经济学重要的学科基础。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的理论范畴和主要应用领域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范畴生态经济的主要应用领域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范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要避免生态经济认识上的误区生态经济生产力理论生态生产力、经济生产力生态经济生产力生态经济效益理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经济效益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的主要应用领域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畜牧业(草原生态生态经济问题)生态渔业生态经济市建设沿海和农村生态经济问题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农业农业的现状和生态经济本质生态农业的定义和起因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生态农业的建设

2/5/2023生态经济专题农业的现状和生态经济本质

农业的历史和现状人类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历了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业的生态经济本质作为农业生产对象的植物和动物,其实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它们时时刻刻都在系统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运动,并经常保持着系统的生态平衡,从而向人们提供所需产品。但若这种生态平衡不能保持,各种农副产品的提供就要停止,只有人类合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之有所改进和提高,则提供的各种农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会日增。农业生产的这一基本自然特点告诉我们,农业的本质是生态农业。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农业的定义和起因

生态农业的定义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以生态学、经济学理论为依据,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在特定区域内所形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农业国外将生态农业又称为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农业等,其生产的食品称为自然食品、有机食品和生态食品等。尽管各国对生态产品的叫法不同,但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因

人类面临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呼唤生态农业的出现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政府的支持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的绿色壁垒加快了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生态农业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启示: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我国农业发展构想1、向太阳能和无机环境要效益2、向生态系统的循环转换要效益3、向生态系统的整体组合要效益2/5/2023生态经济专题

我国生态农业的建设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根本目标。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重视环境保护,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而且强调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多层次的社会需求,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生态合理、经济高效的现代化持续农业,追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整体协调发展。这也是建设生态农业必须长期坚持的目标。

2/5/2023生态经济专题我国生态农业的建设模式

1、回归自然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重点在农牧交错带、黄河中上游与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三北”风沙综合防治区、南方诸河流域综合治理区、淮河和海河流域土石山区2、产业带动型农业生态建设模式重点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太湖、三峡库区、滇池等重点区域。3、中间型农业生态建设模式黄淮海平原区、东北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农业区和生态脆弱区以外的其他农业主产区

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的前景

生态经济的曙光生态经济的景象创造新的产业-生态产业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的曙光

欧洲的31个国家和日本稳定了人口,满足了生态经济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中国现在的人口出生率低于美国,而且正朝人口稳定的方向发展。丹麦是生态经济的先锋。丹麦已经稳定了本国人口,禁止了燃煤电厂的建设和非再装饮料容器的使用,而且其15%的电力是依靠风力。此外,丹麦还调整了城市交通网络,现在哥本哈根32%的出行是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韩国30多年前开始的一项造林计划已经使山丘树木茂密。哥斯达黎加计划到2025年变成全靠可再生能源。冰岛则与一个企业财团合作,计划将冰岛建成世界上第一个以氢能为动力的经济体。太阳能是目前发展最快的能源:印度的太阳能冰箱,芬兰的太阳能电视机,日本的太阳能空调器、照像机、轿车,还有太阳能牙刷;德国的太阳能收音机;在法国的太阳能电话机;美国的太阳能自行车。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的景象(一)

生态经济不是以化石燃料动力,而是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地热能为动力。生态经济以氢为基础而不是以碳为基础。汽车和公交车将靠燃料电池发动机而不是靠内燃机行驶,这种发动机利用氢作燃料经电化学过程产生的电力。在生态经济中,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平将处于稳定。在当今的能源经济中,世界石油和煤的储量集中在少数国家,而生态经济的能源会像阳光和风一样广为分布。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的景象(二)

能源经济将基本上是一种太阳能和氢能经济,各种从太阳得到的能源或是直接用来加热和制冷,或是间接用于发电。成本是低的风力发电将用来电解水,生产氢。天然气和石油输送网将被改造用来输送氢。城市运输系统将从目前的以汽车为中心转变成以铁路为中心。这样的系统对自行车、行人更友,灵活性更强,更有利于锻炼,空气更清新,人们的不适感会减轻。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的景象(三)

生态经济中的材料部门也大为改观。它一改过去的线性经济模式,转变为再利用或再循环模式。前者的材料来自矿藏或森林最终走向填埋场,后者既无废物,也没有什么需要填埋。扭转森林砍伐局面的关键之一是纸张的循环利;另一个关键是开发可替代能源,减少薪材用量。另外,薪材燃烧效率的提高也可以减轻森林的负担。在未来的生态经济中,水的利用和供给将达到平衡。水位会保持稳定,而不会持续下降。经济经过调整,水的生产率将会提高。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的景象(四)

在这个环境可持续型的经济中,人类饮食中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海洋渔场的捕捞量将会减少到可持续的产出水平。另一部分需求靠淡水养鱼来满足。对牧场来说,情况与渔场颇似。减轻牧场过重负担的一个关键是用作物残茬来喂养牲畜新型的生态经济拥有稳定的人口。长远看来,一对夫妇平均生育两个孩子的社会是唯一可持续的社会。2/5/2023生态经济专题创造新的产业--生态产业

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或环节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能量能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资源、环境能系统开发、持续利用。企业发展的多样性与优势度,开放度与自主度,力度与柔度,速度与稳定达到有机的结合,污染负效益变为经济正效益。新一轮生态产业革命将为我国产业转型、企业重组、产品重构提供方法论基础;促进国有和乡镇企业的转轨升级,创造新的社会就业机会;从根本扭转产业发展中环境污染的被动局面。2/5/2023生态经济专题我们在追求什么?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争取财富,却少有时间享受;我们有越来越大的房子,但越来越少的人住在家里;我们开发了很多新药,但健康不再;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食物,却无营养可言;我们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我们拥有盘古以来最多的自由,却很少人真正快乐。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

几个相关概念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关系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经济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一、几个相关概念清洁生产、工业生态学、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等概念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鉴于此,首先简要地介绍这几个概念,然后从它们的内在联系入手,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探讨将它们纳入生态经济框架中的可能性和合理性。2/5/2023生态经济专题1、清洁生产“末端治理”

清洁生产其含义是通过排污审计、工艺筛选,实施防治污染措施等技术和管理手段,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

清洁生产工具清洁生产审计、环境管理体系、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标志和环境管理会计

2/5/2023生态经济专题2.工业生态学

“工业代谢”

工业生态学是仿照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方式规划工业生产系统的学问。它试图通过企业间的系统耦合,使工业具有生态链的性质,从而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传递、高效产出和持续利用。生态工业园区

2/5/2023生态经济专题3.循环经济

E·鲍尔丁发表的《宇宙飞船经济观》(1966年)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生态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进行资源配置,以消解长期以来资源消耗和经济需求的尖锐冲突。循环经济借助于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三个原则实现三个层面的物质闭环流动。

2/5/2023生态经济专题循环经济:新的经济形式

(1)以物质循环利用为基础的经济物质循环与价值循环不同,资本循环是价值循环。(2)“三R”原则减量化:资源利用的节约。

再利用:对生产过程产生的主要废弃物的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生产或生活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3)3+1——三个层次的循环+回收再利用产业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企业层次。如圣农实业有限公司。又如,2001年广西贵糖的两条主链:甘蔗—制糖—废糖蜜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料和甘蔗—制糖—甘蔗渣造纸—纸浆黑液碱回收;几条副链:制糖滤泥—水泥,造纸中段废水—锅炉除尘、脱硫、冲灰,碱回收—制轻质碳酸钙等。区域层面。上海化工区以产业链引资,形成由世界化工巨头组成的循环经济圈。资源和能源的耗费节约了30%;投资减少消化了高地价,还比同等规模的节省30%以上;资源共享的经济效益,运输成本降低了50%。实现三个循环。社会层面。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在我国:玻璃回收率仅14%,纸20%,塑料25%。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突出。浙江海宁水质型缺水。鼓浪屿,正在规划。2/5/2023生态经济专题当今世界循环经济四种模式

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工业园区模式

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

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

2/5/2023生态经济专题4、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是在适应资源保护、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需要的过程中不断加以拓展的。其中,在宏观层面上,生态经济研究从生态平衡论逐步拓展到相互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论。在产业层面上,生态经济研究从农业逐步拓展到工业、服务业。在地域层面上,生态经济研究从生态村逐步拓展到生态乡、生态县、生态市和生态省;在研究内容上,生态经济研究从生态保护逐渐拓展到生态建设和生态恢复。在协调层面上,从生产行为研究逐步拓展到消费行为研究、资源生态经济研究和区域生态经济研究。经过无数次的拓展,生态经济学已逐步形成一个能为生态经济形态的发育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体系。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二、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关系清洁生产、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是一组具有内在逻辑的理论创新。其中,清洁生产是最基础的目标,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既是对清洁生产内容的两次扩展,也是实现清洁生产目标的新的方法和途径。

在上述四个理论或概念中,生态经济提出的时间最早,涵盖面最大,是一个更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生态经济与上述三个概念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生态经济最重要之处是为清洁生产、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研究提供理念和方法论上的支持,而后三者则是生态经济理念成为现实的途径。

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三、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经济1、物质循环是生态经济的基本功能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是处于不断的转换中。循环经济则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优化环境,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生态经济原则体现在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形式上。

2/5/2023生态经济专题2、生态政治经济学

生态生产力与生态技术生态生产关系3、生态计量经济学

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生态计量经济学。生态计量经济学主要研究生态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绿色GDP(EDP,绿色国内生产总值)。4、生态经济伦理学生态经济伦理学研究经济价值、伦理价值与生态价值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主体利益最大化追求并不总是与社会公共利益、生态价值相一致,因此生态伦理学要探讨在不损害社会福利和生态价值的前提下,市场经济主体在经济利益最大化时的行为规范问题。

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中国的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环境建设制度机制改进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保护1.生物多样性保护1978年以前,由于可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相当有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展极为缓慢。到1978年,共建了34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26.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份额仅为0.13%。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显著加快,到2001年,自然保护区总数为1551个,总面积1.4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4%。另外,还有自然保护小区9244个,面积3638.97万公顷。二者合在一起,受保护的总面积为1813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保护2/5/2023生态经济专题2、天然林保护天然林保护工程包括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两部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范围为长江上游地区(以三峡库区为界)的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和西藏6个省区市和黄河上中游地区(以小浪底库区为界)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7省区。2000年至2005年为第一期,以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安置下岗职工为主要内容。2006年至2010年为第二期,以保护天然林资源、恢复林草植被为主要内容。工程投资533亿元。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保护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范围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海南、新疆等5个省区的86个国有重点森工企业、16个地方森工企业、23个县和12个县级林业局(场)。2000年至2003年为第一期,以调减木材产量,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妥善分流安置富余职工为主要内容。2004年至2010年为第二期,以保护天然林资源、恢复森林植被,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工程投资429亿元。两项工程合在一起的总投资为962亿元。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保护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保护2/5/2023生态经济专题天然林保护工程从1998年开始试点,2000年底正式实施。经过6年的努力,我国65%以上的天然林得到了有效保护。目前,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工程区内已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由1997年的1853万立方米调减到2001年的1160万立方米,调减了37.40%,完成规划调减任务的92.28%。工程区内14.13亿亩森林得到了有效管护;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1.23亿亩。由于森林得到了有效保护,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得到遏制,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和发展,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已有所改善。到2001年底,国家对天保工程累计投资318.9亿元,实际到位302.6亿元,地方配套资金23.2亿元。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保护2/5/2023生态经济专题

3、生产性资源保护中国有耕地约20亿亩。按类型分:水田占24%,水浇地占17%,旱耕地占59%;按质量分,一等地占41%,二等地占35%;三等地占20%,不宜耕作的等外地占4%。此外,还有后备耕地资源约5.3亿亩。为了保护好耕地资源,实行了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约15亿亩耕地被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保护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中国有森林18.70亿亩,其中一等林地60%,二等林地27%;三等林地8%;后备林地约17亿亩。为了解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保护好森林资源,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和卫星林火监测信息网。1988年至2001年间,年均发生森林火灾6500余次,受害森林面积5.15万公顷,分别比1987年前下降了58%和94%。1998年以来,年均森林火灾受害率仅为0.31‰,低于1‰的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保护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中国有草地58.92亿亩,其中可利用面积46.85亿亩,但草质好、产量高,适宜放牧的一等草地仅占12%。草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对天然草原实行禁牧、轮牧、休牧,围栏封育推行草场承包制;建设家庭灌溉草库仑,实施舍饲半舍饲。地处毛乌素沙地的鄂托克前旗、乌审旗,通过持续20年的努力,家庭灌溉草库仑推广率达到60%,沙地的植被覆盖率由不到10%提高到40%~50%,草地沙化趋势得到遏制,草原生态有所好转。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保护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水量23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有: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贮存能力。推广节水,中国水资源的80%多用于农业,所以农业成为节水重点,措施有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微灌、农田保墒、适水种植、节水栽培和节水管理等。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保护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实施了禁渔制度。2003年,长江流域全面实施禁渔期制度。范围为云南德钦县以下至长江河口的长江干流,汉江、岷江、嘉陵江、乌江、赤水河等一级通江支流在湖北、四川、重庆、贵州的江段,鄱阳湖区和洞庭湖区。禁渔时间:葛洲坝以上水域为2月1日至4月30日;葛洲坝以下水域为4月1日至6月30日。共涉及8100多公里江段。据分析,禁渔期内渔民直接收入会有所减少,但资源状况的好转又会使其收入增加,加上禁渔期的成本节约和新增收入,渔民全年的收入不会有大的影响。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保护2/5/2023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中的主要问题是:公共投入机制不规范,制约了资源利用技术的进步;资源定价方法不合理,导致了资源需求的过度膨胀;资源分配方式不适当,阻碍了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和资源市场的培育;法律体系不完善,难以遏制滥用资源的行为。政府部门缺乏协调平台,存在着滥用管理权、争夺使用权的行为。

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保护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恢复1.水土流失治理截至2000年底,中国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7.41万km2,占同期水土流失面积的23.82%。其中修梯田1475万ha,筑坝淤地、治沙造田257万ha,营造水土保持林5229万ha,经济林927万ha,种草852万ha,建成骨干工程1974座、淤地坝9.71万座,修建水窖、涝池、塘坝、谷坊等709.12万座。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每年减少土壤侵蚀10亿多吨,增加保水能力200多亿m3,增产粮食100多亿kg,增产果品200亿kg。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速度有不断加快的趋势。1950年至1985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84万km2,年均治理0.94万km2,1986年至2000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57万km2,年均治理3.57万km2,与前期相比提高了2.7倍。最近15年,“八五”期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54万km2,比“七五”期间高30.6%;“九五”期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60万km2,比“八五”期间又高28.86%。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恢复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恢复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中国水土流失治理投入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群众分担。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1950至2000年累计投资1968.8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资136.69亿元,占6.94%;地方政府投资183.45亿元,占9.32%;群众投劳折资1648.66亿元,占83.74%。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恢复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中国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发生了数次变化。50年代采取的是国家引导、集体治理模式。强调的是减少水土流失对大江大河的负面影响,很少考虑参与者的增收问题。60年代和70年代,强调的是建设基本农田,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由于未能处理好田、林、草的关系,治理效果不显著。80年代初,开始推广户包治理小流域模式。强调的是“四荒”资源的公平分配。90年代推出了“四荒”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治理模式,强调的是“四荒”资源的择优配置,使“四荒“资源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生产性资源。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恢复2/5/2023生态经济专题水土流失治理以政府协调模式为主:与政府协调模式相对应的治理面积占49.12%;与社区协调模式相对应的治理面积占38.14%;与农户治理模式相对应的治理面积占12.15%;与其他治理模式相对应的治理面积占0.58%。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恢复2/5/2023生态经济专题

2.荒漠化治理中国荒漠化面积267万km2,其中95%以上分布在西部地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已有近1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在荒漠化严重的“三北”地区,初步治理退化土地940.7万ha;重点治理区内的土地生产力普遍提高10~20%。但土地荒漠化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每年仍以3436km2的速度扩展,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40亿元。最近50年我国新增荒漠化土地940.7万ha,其中耕地66.7万ha、草地235万ha、林地639万ha,几乎都是人为活动造成的。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恢复2/5/2023生态经济专题干旱区半干旱区亚湿润干旱区合计面积(万km2)142.7113.975.1337.1占全区(%)43.134.422.5100占国土(%)14.911.97.834.6荒漠化土地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恢复2/5/2023生态经济专题荒漠化防治应妥善地处理好三个关系制止荒漠化与治理沙化土地的关系。主要任务是遏制荒漠化的扩展,而不是治理沙化土地。地上植被监测与地下水位监测的关系。后者是衡量治理措施是否适宜,治理效益能否持续的重要指标。改造沙化土地与利用沙化土地的关系。沙地是干旱地区必不可少的一个土地类型,也是干旱地区水循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倘若没有沙地积蓄的水资源,干旱地区就不会有绿洲。所以,切切不要凭借已有的土地利用经验改造沙地。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恢复2/5/2023生态经济专题3.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包括除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以外的25个省市区。规划工程建设期为2001年至2010年。其中,2001年至2005年退耕地还林667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867万公顷;2006年至2010年退耕地还林800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867万公顷。这是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恢复2/5/2023生态经济专题2001年,完成退耕地造林种草48.91万ha,其中造林面积40.54万ha;荒山荒地造林种草面积54.53万ha,其中造林面积48.49万ha。粮食预付4亿kg。投资32.14亿元,其中粮食折资20.36亿元,种苗补助7.37亿元,现金补助3.5亿元,科技支撑及其他费用0.91亿元。3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任务216.4万ha,其中退耕还林还草116.2万ha,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100万ha。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恢复2/5/2023生态经济专题1999200020012002完成面积(万亩)572.21267.61516.47323.2全国核查面积572.2537.01410.8县级上报合格率98.610086.691.3省级上报合格率89.790.394.893.5国家核实合格率92.992.589.0退耕还林合格率检查验收和复查结果单位:万亩,%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恢复2/5/2023生态经济专题2003年启动了退牧还草工程。重点治理范围包括蒙甘宁西部荒漠草原,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草原。工程总规模为10亿亩,约占西部地区严重退化草原的40%。力争5年内使工程区内退化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达到草畜平衡,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恢复2/5/2023生态经济专题4.湿地恢复最近300年,中国开垦湿地2.2亿亩,其中1949年至2000年的50年里开垦了1.46亿亩,年均开垦290多万亩,是前250年的年均开垦量的10倍左右。围湖造田、开垦沼泽,为增加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产量做出了贡献,但湿地的急剧萎缩,又造成了洪水调节功能下降,洪涝风险增加,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排涝和防洪费用上升等诸多的负面影响。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恢复2/5/2023生态经济专题湿地被大量围垦有一系列原因,其中:推行“以粮为纲”的方针,产权界定不清晰,保护机制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其制度性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为大规模围垦湿地提供了组织保障;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湿地资源的价值和保护湿地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为湿地是地球之癌,以为开垦湿地是将不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转换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的重大举措,以为把湿地的水引出来用于灌溉是提高水资源利用价值的重要举措。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恢复2/5/2023生态经济专题做好湿地保护和恢复的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湿地保护规划构筑多部门协调管理的平台实施自然湿地用途转换用途许可制度,确保天然湿地数量无净损失;建立湿地生态监测、生态风险评估和质量变动报告制度;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天然湿地投入机制;赋予调出水源区的生态用水的优先权,以鼓励湿地资源丰富地区保护湿地的积极性。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恢复2/5/2023生态经济专题5.矿区复垦中国有110个矿业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6。全国矿业城市(镇)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的37.3%。人均GDP相当于全国人均GDP的4.65倍。矿业城市的状况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恢复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中国的矿区复垦经历了3个阶段:(1)自发复垦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辽宁省桓仁铝锌矿将废弃的尾矿地采取工程措施覆土造田;1964年,广东省坂潭锡矿利用剥离废土边采边回填采空区造地。(2)引导垦复阶段。从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先后在河北、江苏、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辽宁、安徽等省的23个矿区引导土地复垦工作。截至1992年底,复垦土地3.3万公顷。(3)依法垦复阶段。1989年10月国务院颁布《土地复垦规定》,对矿山企业应负的责任进行了界定。1994年又颁布了《土地复垦技术标准》。中国矿山土地复垦率为12%,低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水平。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恢复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为促进矿区土地垦复,必须提高复垦土地利用的灵活性;改变复垦土地主要用作耕地、用于粮食生产的做法;复垦的土地可作为城市和工业建设用地的储备资源;可用于开发居住小区,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区。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恢复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建设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相继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营造防护林体系入手,为农业生产构筑有利于稳产高产的防护体系;第二阶段从发展生态农业入手,为农村发展构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产体系;第三阶段从建设生态家园入手,为农民生活构筑合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农村社区。这三方面的工作目前都在进行之中。2/5/2023生态经济专题

1.防护林体系建设1978年以来,中国上马了10个林业生态工程,其中8项是防护林工程:“三北”(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工程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辽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工程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建设2/5/2023生态经济专题到2000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累计造林2761万公顷,其中,“九五”期间造林615.1万公顷,比“七五”时期增长18.9%。1100多万公顷农田得到林网保护,893万公顷草场得到恢复,产草量增加20%以上。有100多个县初步建成防护林体系,重点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已有所改善。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已顺利完成。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区内的160个县的调查统计表明,粮食产量由工程实施前的1749万吨增加到了2667万吨,增长52.5%。沿海、珠江、太行山、平原等防护林工程也取得重大进展,共完成造林2092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0.8%。推行防护林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引进招投标制、监理制、报账制等管理方式,为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标准化奠定了基础。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建设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为了将地区级的防护林体系工程提升为国家级的防护林体系工程,林业主管部门已将“三北”、长江、沿海、珠江、太行山和平原等6个防护林体系工程整合为“三北”及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建设2/5/2023生态经济专题数量所占份额防护林体系工程8个规划区总面积70560万ha73.5%规划造林总面积12000万ha累计完成造林面积4053.7万ha33.78%防护林体系总体情况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建设2/5/2023生态经济专题为了更好地推进防护林体系建设,应进一步加强以下政策措施。加大政府监管力度。防护林体系具有公共品性质。各级政府不仅有投入的责任,还有监管的责任。政府应利用防护林体系具有可分性的特性,把防护林体系分解为准公共物品,从而把营造、管护等责任尽可能地落实到农村社区。以防护林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植被健康和地下水位变化两个方面对防护林开展监测。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建设2/5/2023生态经济专题2、生态农业中国的生态农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若干年建设,生态农业试点县的生态环境已有所改善。一批生态农业试点荣获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的“全球500佳”称号。北京大兴县留民营村浙江萧山市山一村鄞县上李家村江苏泰县河横村安徽颖上县小张庄村辽宁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浙江奉化市滕头村中国生态经济实践生态环境建设2/5/2023生态经济专题数量占耕地份额生态农业建设试点2000个生态农业县建设200个生态农业示范面积666.7ha7%全球500佳7个与对照区相比单产增加>10%土壤沙化减少21%水土流失减少49%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