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九下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8:九下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8:九下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8:九下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8:九下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8:九下文言文阅读-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一、(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④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⑤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节选自《墨子·贵义》)【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③冠履:鞋子和帽子。④为:愿意。⑤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舍生而取义者

万事皆贵于义也B.故不为苟得也

何故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贵义于其身也D.人皆有之

断子之手足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C.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D.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在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论点后,运用比喻论证,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论述。B.甲文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是心”,相对于“贤者”来说,普通人容易丧失。C.乙文论证的中心观点是“万事莫贵于义”。D.甲、乙两文都是关于“义”与“利”的论述,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4.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②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二、(2022吉林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节选自曾国藩《曾国潘家书》)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书序。B.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C.古代一般称“有才德的人”为“君子”,“犹幸预君子之列”中的“君子”则指有官位的人。D.“缀公卿之后”“四海亦谬称其氏名”中“缀”和“谬称”皆为谦辞。6.下而句中加点词语解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B.援疑质理

质:询问C.媵人持汤沃灌

汤:菜汤 D.右备容臭

臭:香气7.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9.请从描写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任选其一作答)(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2)四支僵劲不能动。10.【甲】【乙】两文作者均意在“劝学”,他们“劝学”的方式有何不同?11.在读书求学方面,【甲】【乙】两文带给你哪些启示?三、(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①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掎(jǐ):牵制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肉食者鄙()(2)小信未孚()(3)乃敕各持一把茅()(4)以火攻,拔之()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兵疲意沮,计不复生。1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一

攻15.诸将认为“攻备当在初……击之必无利矣”,陆逊却认为“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16.甲、乙两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四、(2022辽宁铁岭葫芦岛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晏子①聘于吴,吴王曰:“敢问长保威强勿失之道若何?”晏子对曰:“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诛②。强不暴③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百姓并进④,有司不侵,民和政平。不以威强退人之君⑤,不以众强兼人之地。其用法为时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为众屏⑥患,故民不疾其劳。此长保威强勿失之道也。失此者危矣。”吴王忿然作色,不说。晏子曰:“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⑦之罪请辞而行。”遂不复见。(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晏子:名婴,春秋末期齐国名相。②施:施恩惠。此指赏赐。诛:指刑罚。③暴:损害。④进:进用,任用。⑤退人之君:使别人的君主退居己下。⑥屏(bǐng):排除,消除。⑦锧(zhì):腰斩时所垫的砧板。斧锧,这里是斩首的意思。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乃下令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B.闻寡人之耳者

一老河兵闻之(《河中石兽》)C.故世不逆其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北冥有鱼》)D.故民不疾其劳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18.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吴王忿然作色,不说。1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20.写出【甲】文中齐国大治在国外有所表现的句子。21.【甲】【乙】两文都是君臣间的言论,齐威王______,体现了他的胸襟和智慧;吴王表面虚心,却并未接受晏子______的思想。五、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英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孟子·告子上》)【乙】冯立,同州冯翊人也。有武艺略涉书记隐太子建成①引为翊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②。建成被诛,其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久之,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在东宫,潜为间构,阻我骨肉,汝罪一也。昨日复出兵来战,杀伤我将士,汝罪二也。何以逃死!”对曰:“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职之日,无所顾惮。”因伏地歔欷③,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立归,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幸而获济,终当以死奉答。”(节选自《旧唐书·忠义传》,有删改)注释:①建成:即李建成,后追赠太子,谥号为隐。②心膂(lǚ):心腹骨干。③歔欷(xūxī):哽咽;抽噎。2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此之谓失其本心谓其徒曰 B.舍生而取义者也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C.所欲有甚于生者遂解兵遁于野 D.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微以报太子矣2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有武艺略涉书记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2)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职之日,无所顾惮。25.参考示例,联系语境,品析加点词的妙处。原句:贤者能勿丧耳。品析:“耳”解释为“罢了”,表示阻止语气,使“贤人不丧失本心”这一结论显得更轻松,强调人人都可以保有本心。原句:微以报太子矣。品析:26.孟子笔下的“贤者”历来被称颂为自强不息者,唐朝的冯立能位列其中吗?请结合【甲】【乙】内容具体阐述。六、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乙】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①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②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③之。颜烛趋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④杀关龙逄⑤,纣⑥杀比干⑦;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叁⑧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⑨矣。(节选自《说苑·正谏》)【注】①颜烛趋:春秋时齐国人。②傥:倘若、或者。③斫(zhuó):砍。④桀:夏朝末代君王夏桀,相传是个暴君。⑤关龙逄(páng):夏桀之臣,因谏止夏桀通夜狂饮而被杀。⑥纣:商朝末代君王商纣王,相传是个暴君。⑦比干:商代贵族,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⑧叁:这里指排在第三位。⑨内:同“纳”,接纳。不内,意思是不让他回国。27.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请广于君

广:___________(2)以头抢地尔

抢:___________(3)景公说

说:___________(4)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谋:___________2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29.【甲】【乙】两文都有完整的情节。请用原文中的词句,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甲】秦王假仁假义,无理指责安陵君。唐雎从容应对,断然反驳。秦王以“A______”恐吓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秦王道歉【乙】齐景公沉迷于海上游玩,命令左右不准劝其回国,否则“B_____”颜烛趋进谏,点明危害。景公发怒,并且“C_____”,但颜烛趋大义凛然,继续劝谏景公。景公归国30.【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颜烛趋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两人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富弼①见契丹主。契丹主曰:“群臣请举兵而南,吾以谓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获,举兵未晚也。”弼曰:“北朝②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契丹主惊曰:“何谓也?”弼曰:“晋高祖③欺天叛君,末帝昏乱,上下离叛,故契丹全师独克,然壮士健马物故大半。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上下一心,北朝欲用兵,能保其必胜乎?就使其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欤,抑人主当之欤?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契丹主大悟,首肯者久之。(节选自《宋史•富弼列传》,有删改)【注释】①富弼:北宋名相,文学家。②北朝:指契丹。③晋高祖:指后晋皇帝石敬塘,在契丹支持下称帝,后为契丹所灭。3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长跪而谢之曰(3)则人主专其利(4)故契丹全师独克3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首肯者久之B.挺剑而起

而臣下无获C.皆为身谋耳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D.徒以有先生也

吾以谓不若遣使求地3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34.唐雎和富弼出使强国都受到武力威胁,他们的应对有何异同?请结合原文分析。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⑧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⑨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⑩以此补之。(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注释】①滑稽,比喻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惩治,惩戒。⑤曩:从前。⑥寻绎:推求探索。①省:记。⑧孙搴,人名。⑨勒:此处译为编辑。⑩庶几:或许,差不多。35.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穷冬烈风

(2)以衾拥覆(3)腰白玉之环

(4)故虽有强记之力36.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出三处)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3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38.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不同?九、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曹刿论战(节选)《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丙)谢翱传(节选)宋濂①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①人。父钥,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时。翱世②其学,有大节。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③,长揖军门④,署咨事参军。②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严有子陵台,孤绝千丈。翱挟酒以登,设天祥主⑤荒亭隅,再拜跪伏。酹⑥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竹石俱碎。元乙未,以肺疾作而死,年四十七。③赞曰: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翱不负天祥,肯背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节)【注释】①长溪:福建省霞浦县。②世:继承。③开府延平:在延平地区开设府署。④长揖军门:投拜军营,文天祥抗元,谢翱曾率乡兵来投,任咨议参军。⑤主:死者的牌位。⑥酹:以酒浇地作祭奠。39.初三教材中选用了宋濂的另一篇文章《______》。4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

()(2)翱一布衣尔

()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42.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B.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C.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D.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43.阅读甲诗丙文,谢翱祭拜文天祥亡灵的原因是:_______;阅读乙丙两文,谢翱和曹刿的共同点是:______(以上两空都用自己的话回答)。44.下列对诗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诗格调悲壮,气贯长虹;丙文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读来感人至深。B.甲诗直抒胸臆表明诗人的志向;乙文主要运用对比和对话形式刻画人物。C.从乙文和丙文中可以看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依靠百姓,取信于民。D.从诗文中可见,文天祥、曹刿、谢翱都具有共同的精神品质。十、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乙文】苏秦将为从①,北说燕文侯曰:“燕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民虽不由田作,枣粟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之忧,无过燕矣。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兵者②,以赵之为蔽于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蔽③,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难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踵道④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军于东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国必无患矣。”燕王曰:“今主君幸教诏之,合从以安燕,敬以国从。”【注释】①从:合纵之事。②不犯寇被兵者:不遭受战争。③相蔽:互相削弱。④弥地踵道:满地足迹的道路,形容长途跋涉。4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____

(2)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____(3)燕地方二千余里:________________

(4)秦再胜而赵三胜:________________46.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燕之所以不犯难也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B.以赵之为蔽于南也

扶苏以数谏故C.虽得燕城

虽千里弗敢易D.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

弗之怠4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48.从进谏方式看,乙文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进谏,诸葛亮的《出师表》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进谏。十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乙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节选自《陈涉世家》)4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B.吾欲人劳军

劳:慰劳C.改容式车

容:表情D.若为佣耕

若:如果5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子且至

且焉置土石B.天子为动

士卒多为用者C.佣者笑而应曰

而伯乐不常有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悉以咨之51.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A.陈涉年轻时,曾经雇佣了别人一起耕地,(一次)他停止耕作田埂上的地。B.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受雇佣耕地,(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C.陈涉年轻时,经历了雇佣别人一起耕地,(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D.陈涉年轻时,经历同别人一道受雇佣拼地,(一次)他停止耕作田埂上的地。5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段选文皆长于记人。甲文重点勾勒出治军严明的“真将军”周亚夫,乙文形象刻画了不甘现状、少有大志的陈涉。B.两段选文均以对话展开内容。甲文在天子至营前后的对话中交代了劳军经过,乙文以陈涉与佣者的交流表现了人物鲜明个性。C.两段选文写法巧妙。甲文以霸上及棘门军戒备松弛对比凸显细柳军守备森严,乙文用佣者目光短浅鲜明地衬托出陈涉志向远大。D.两段选文语言简练。甲文只用“被”“锐”等字就展现出细柳军严阵以待之势,乙文仅以“笑”字就写出佣者对陈涉的宽解安慰。十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孔明千载人①,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玄德临终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而举国听之而不疑。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钟会③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减)【注释】①千载人:千年的伟人,②操心制行:思想和行为。③钟会:魏国将领,5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兵甲已足

(2)当奖率三军

(3)一出于诚5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B.今南方已定

转转不已(《河中石兽》)C.亦举国听之而不疑

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D.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55.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土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B.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C.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D.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5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57.诸葛亮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依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还望其国曰:“美哉!后世将孰有此?”晏子对曰:“其田成氏乎!”景公曰:“寡人有此国也,而曰田成氏有之,何也?”晏子对曰:“夫田成氏甚得齐民。其于民也杀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终岁,布帛取二制①焉,余以衣士。君重敛,而田成氏厚施。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胜数也,父子相牵而趋田成氏者,不闻不生。故曰:‘其田成氏乎!’”公泫然②出涕曰:“寡人有国而田成氏有之,今为之奈何?”晏子对曰:“君何患焉?若君欲夺之,则近贤而远不肖,治其烦乱,缓其刑罚,振贫穷而恤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节选自《韩非子》,有删改)[注]①制:长度单位。②泫然:眼泪滴下的样子。5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还望其国曰(2)道旁饿死者不可胜数也(3)君何患焉(4)则近贤而远不肖5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于民也

还于旧都B.余以食士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今为之奈何

愚以为宫中之事D.则虽有十田成氏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其于民也杀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6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62.晏子为什么说齐景公守不住国土?又提出了什么建议?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选自《战国策》,有删改)63.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闻之

闻:听说B.寡人愿子之行也

愿:愿望C.燕王尚未许也

许:答应D.王且何利

利:好处6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愿子之行也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B.臣效便计于王

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C.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D.以国之半与秦

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65.下列句子,与“此国之利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D.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亭记》)66.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去见孟尝君询问对策。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6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2)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参考答案1.C2.C3.A4.①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做呢?②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A.义:名词,道义/名词,正义;B.故:连词,所以/名词,缘故;C.是:代词,这/代词,这;D.之:代词,这种(本性)/助词,的;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句意: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鱼”“我所欲也”是比喻之一,分为主谓两部分;“熊掌”“亦我所欲也”是比喻之二,分为主谓两部分;“二者不可得兼”是假设,“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是结论。据此可断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故选C。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A.甲文开头,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从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运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提出“舍生而取义”的中心论点;然后运用对比论证,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进行正反论述。因此本项中“运用比喻论证,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论述”错误;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如使:假如,假使;甚:超过;则:那么;辟:同“避”,躲避;为:做;(2)则:就;若:如;身:生命。参考译文:【甲】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乙】

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5.A6.C7.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8.我多次挖井却没有水可以喝,是没有(做到)专一的过错(啊)。或“我挖井多次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一的过错。”9.(1)“大寒”“冰坚”写出天气酷寒,突出抄书之苦。或“通过环境描写,写出天气酷寒,突出抄书之苦。”或“写出抄书之苦。”(2)“僵劲”“不能动”形象地写出肢体因受冻而僵硬的状态。或“生动形象地写出受冻之状,突出求学之艰。”10.[甲]文现身说法或“以事实为例”或“运用对比手法”等。[乙]文讲道理或“引用谚语”或“运用比喻阐述道理”或“举例说理”等。11.酷爱学习,勤奋刻苦,虚心求教(谦恭求教),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有明确的目标,有远大的志向。不慕虚荣,意志坚定,专心致志等。【解析】5.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不是书序。故选A。6.C.句意: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汤,热水。故选C。7.考查断句。句意为: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就是要“专一”研究罢了。“求业之精”是主语部分,“别无他法”是谓语部分。“日专而已矣”是“求业之精”的具体方法。故断句为: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8.考查翻译句子。而,表转折,却;专,专心,专一;咎,过错,过失。9.考查句子赏析。(1)“天大寒,砚冰坚”是环境描写,突出了环境的极度寒冷,表现了作者抄书之苦,从侧面表现了作者读书求学意志的坚定。(2)“僵劲不能动”的意思是僵硬动弹不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去异地求师,因为天气寒冷,衣着单薄,到达旅馆后肢体因受冻而僵硬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与学习的刻苦。10.考查比较阅读。甲文:作者主要讲述了自己以幼时、加冠以后刻苦求学的经历,讲述自己克服了无书无师的困难,最终学有所成的经过。以事实为例,现身说法,勉励马生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第二段中的“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问,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又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读书中以让人忘记境遇的困顿,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借以勉励马生。乙文:甲文引用谚语“艺多不养身”,运用比喻“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向诸弟说明了“学习贵专”的道理。“如九弟志在习字……。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则列举了诸弟的实例,举例说理,说明学习务必专一,不专则“则必一无所能”的道理。11.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从甲文中的“余幼时即嗜学”可得:要酷爱学习。从“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得:要勤奋刻苦。从“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可得:要讲求诚信。从“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得:要虚心求教(谦恭求教)。从“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问,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得:要从学习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不慕虚荣,意志坚定从乙文中的“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可得:学习一定要专心致志。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乙: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就是要“专一”研究罢了。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12.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使信服

命令

攻克、攻取(攻占、攻下)13.(1)大大小小的案件(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2)将士疲惫,心情(神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14.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15.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16.语言描写(对话)。讲究战略战术;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战机,果断行动(当机立断)。【解析】1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句意:这只是小信用,未能使神灵信服。孚:使信服;(3)句意:于是就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敕:命令;(4)句意:用火攻攻破他。拔:攻克、攻取(攻占、攻下)。1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狱:诉讼事件;虽:虽然;察:明察;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2)疲:疲惫;意:心情、神情;沮:沮丧;复:再、又。1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顷刻之间火势形成,陆逊率领各路军队同时进攻。“一尔势成”点明“通率诸军/同时俱攻”的时机;“通率诸军”“同时俱攻”为顺承关系,在中间应断一处;故断为: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1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乙】文“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可知,陆逊从刘备的性格入手分析,认为刘备狡猾,在刘备的军队刚集结时,刘备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进攻,而如今刘备驻军时间久了,却没有占到便宜,将士疲惫,心情沮丧,无计可施了,所以判断攻击的时间就是今天;可用原文“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回答。16.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根据【甲】文第三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写曹刿认识到勇气对于作战的重要性,在“齐人三鼓”后选择击鼓进进攻;在齐军撤退后,没有立即追击,担心齐国作为大国会有埋伏,看到齐军“辙乱、旗靡”后追击;可见曹刿讲究战略战术,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战机,果断行动(当机立断);根据【乙】文“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陆逊从刘备的性格入手分析,认为刘备狡猾,在刘备的军队刚集结时,刘备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进攻,而如今刘备驻军时间久了,却没有占到便宜,将士疲惫,心情沮丧,无计可施了,所以判断攻击的时间就是今天;可知陆逊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战机,果断行动(当机立断);根据“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可知,陆逊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用火攻,在火势形成后,陆逊率领各路军队同时进攻,取得胜利;可见陆逊讲究战略战术;据此总结概括即可。【甲】文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使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乙】文参考译文:闰月陆逊想要攻打汉军。众将领都说:“攻打刘备应在开始时,如今竟让他深入五六百里,相互对峙已有七八月,他的各要害都防守严密,攻打他必定没有好处。”陆逊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经历的事很多,他的军队刚集结时,(他)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触犯(他)。现在(他)驻军长久,没有占到我们的便宜,将士疲惫,心情(神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夹击这个敌人,就是今日。”于是先攻打一个营寨,没有取胜。众将领都说:“(这)是白白让士兵送死罢了。”陆逊说:“我已经知道攻破他们的办法。”于是就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用火攻攻破他。顷刻之间火势形成,陆逊率领各路军队同时进攻,杀死了张南、冯习等将领,攻破蜀军四十多个营寨。刘备的将领杜路、刘宁等人走投无路,请求投降。17.A18.(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2)吴王愤怒地改变了脸色,(很)不高兴。19.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20.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21.

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善于纳谏)

民本(以民为本、以民为先)【解析】17.考查一词多义。A.副词,于是/副词,于是;B.动词,使……听到/动词,听说;C.名词,意志/动词,记载;D.动词,厌恶/形容词,快;故选A。18.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重点词语:面:当面,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2)重点词语:忿然:气愤的样子。说:同“悦”,高兴。19.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也可以根据相关的文言词语的标志来划分。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我的国君交办的事情完毕了,我晏婴没有刀斧砍头之罪,请求告辞回国。“矣”是句末语气词,可在其后断开。“婴无斧锧之罪”的意思是我晏婴没有刀斧砍头的罪名。意思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据此可知这个句子正确的断句为: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20.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根据题干要求,在【甲】文中找到齐国大治在国外有所表现的句子即可。【甲】文“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一句的意思是: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燕、赵、韩、魏”是别的国家,“皆朝于齐”指的是“燕、赵、韩、魏”这些国家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是齐国大治在国外的表现。21.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人物形象的把握。①结合“体现了他的胸襟和智慧”可知要找到体现齐威王的胸襟和智慧的语句进行分析。结合【甲】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知,齐威王下令让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都来向他进谏,这体现了齐威王能够广开言路、善于纳谏。②从【乙】文中找到能体现晏子思想的语句进行概括。结合“先民而后身”“百姓并进,有司不侵,民和政平”“其用法为时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为众屏患,故民不疾其劳”等语句可知,晏子认为,要先为民众而后为自身,要与百姓并进,官员不侵犯民众,民众和谐政治平稳。使用法律,为当时禁止暴乱,他使用武力,是为大众消除祸患。由此可看出晏子认为要以民为本、以民为先的思想。从“吴王忿然作色,不说”可看出吴王并未接受晏子的思想。参考译文:【甲】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乙】晏子访问吴国,吴王说:“请问长久保持威武强盛而不会失去的道路是什么样?”晏子回答说:“先为民众而后为自身,先赏赐而后再惩罚;强盛而不以暴力欺压弱小,高贵而不欺凌低贱,富裕而不傲视贫穷。与百姓并进,官员不侵犯民众,民众和谐政治平稳。不以威力强迫别国君主退位,不以人多势众去兼并别人的土地。他使用法律,为当时禁止暴乱,所以世人不会违背他的意志。他使用武力,是为大众消除祸患,所以民众不厌恶劳累。这就是长久保持威武强盛不失去的道路。失去这些的人就危险了。”吴王愤怒,变了脸色,很不高兴。晏子说:“我的国君交办的事情完毕了,我晏婴没有刀斧砍头的罪名,请求告辞回国。”于是不再见吴王。22.D23.有武艺/略涉书记/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24.(1)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2)献身侍奉主上,希望能效命于主子,在担任职务之时,是没有什么可顾及的。25.这里的“矣”解释为“了”,表示陈述语气。表达冯立能为李建成奋勇杀敌,尽了忠心而没有遗憾了。26.示例:我认为冯立能够被列入“自强不息”的人,通过乙文能够发现,之前效忠于李建成时,他不顾生死率兵攻打宣武门,被俘也毫不畏惧。之后归顺李世民,他愿意终生以死报答,他始终把国家忠义放在第一位,忽略了自身性命可见他就是甲文中所提到的“舍生取义”的贤者,任何环境之下都能够不丧失本心。【解析】2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谓:动词,说的,叫做/动词,对……说;B.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C.于:介词,比/介词,在,到;D.以:都是介词,用来;故选D。2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有武艺略涉书记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句意为:身怀武艺,偶尔也做做抄抄写写的事务,隐太子李建成引荐为护卫将军,将身家性命托付给他。“有武艺”动宾结构,应在“艺”后停顿;“略涉书记”动宾结构,应在“记”后停顿;“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主谓结构,应在“军”后停顿;因此,断句为:有武艺/略涉书记/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2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使:假如,假使。之:结构助词,的。莫:没有。甚:厉害。于:比。则:那么。凡:凡是,一切。避患:躲避祸患。何不为也:有什么不可以做呢?为:做。(2)重点词语:出身:委身。事:侍奉。主:主子,主人。期:希望。无所顾惮:没有考虑那么多。25.本题考查词语赏析。“微以报太子矣”句中的“矣”,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此处表示陈述语气,集合“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久之,杀屯营将军敬君弘”可知,表现了冯立为报答李建成知遇之恩,奋勇杀敌,尽了忠心而没有遗憾了。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乙】“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久之,杀屯营将军敬君弘”冯立之前效忠于李建成时,他不顾生死率兵攻打宣武门,被俘也毫不畏惧;“逢莫大之恩,幸而获济,终当以死奉答”之后归顺李世民,他愿意终生以死报答;可见,冯立始终把国家忠义放在第一位,忽略了自身性命;结合【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和“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知,冯立在不同情况下,均不惜自己的生命,维护道义,应该被称颂为自强不息者。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乙】冯立,同州冯翊人。身怀武艺,偶尔也做做抄抄写写的事务,隐太子李建成引荐为护卫将军,将身家性命托付给他。太子被杀后,太子左右侍从全都逃跑离散了。冯立感慨地说:“哪里有一生受其恩惠,而在他遭难时逃走的道理!”于是率领士兵攻打玄武门,一番苦战,杀了将军敬君弘。然后对他手下说:“稍稍可以报答太子了。”于是放下武器逃跑到野外。不久又回来请罪。太宗训斥他道:“你在东宫时,离间我兄弟,阻隔我手足之情,是你第一大罪过;派兵攻打玄武门,杀死我的将领,是你第二大罪过,怎么能免于死呢?”冯立回答说:“委身侍奉主子,只图为主子效命,该为主子而战的时候,就没有考虑那么多了。”于是痛哭流涕,悲不能已。太宗宽敕了他,冯立回去后,对他的亲友说:“受此不杀之莫大恩惠,有朝一日当以死相报。”27.

增广,扩充

碰,撞

同“悦”,高兴

谋划,商量28.(1)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2)我的才能,也比不上(不如、不像)这两个臣子。29.

A.天子之怒

B.致死不赦

C.援戟将斫之30.(1)两人都有强烈的爱国之心,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2)两人都不畏强权、胆识过人。(3)两人都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进行劝说。(4)两人都用了历史人物的例子作类比。(5)两人都采用了针锋相对的应对技巧。(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解析】2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广:作动词用,扩大(地盘)。(2)句意: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用头撞地之意。(3)句意:齐景公被说高兴了。说:同“悦”,高兴。(4)句意:在途中听说国人正在谋划不让他回国。。谋:谋划、商议。28.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1)虽:即使;易:动词,交换;岂,难道的意思;直:同“只”只是,仅仅。(2)臣之材:我的才能;亦非:也不是(比不了)。29.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能力。第一空:从“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可知,面对唐雎“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的义正辞严的解释,秦王无法辩驳,于是以“天子之怒”恐吓唐雎,想让唐雎屈服。第二空:从“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可知,齐景公在海上游玩得很高兴,过了六个月还不回到朝廷,又怕人劝谏,就命令左右不准劝其回国,否则“致死不赦”,即用“有敢于先说回去的人格杀勿论”警告众人。第三空:从“景公援戟将斫之”可知,面对颜烛不听警告,执意进谏,愤怒的齐景公“援戟将斫之”,拿起戟就要刺他。30.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1)从甲文“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和乙文“君奚不斫也?……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可知,两人都有强烈的爱国之心,为了国家,都不畏强权,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敢于直面权威,胆识过人。(2)从甲文“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和乙文“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可知,唐雎抓住秦王对布衣之怒的片面理解,举出“士”之怒的实质来驳秦王。而颜烛则以“如果有另外的人做了国君,君王你那里还能够在海上玩得高兴”要齐王反思自己六月不回国的后果。故两人都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进行劝说。(3)从甲文“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和乙文“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比干;……”可知,两人都用了历史人物的例子作类比来告诫对方行为的错误。(4)唐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乙文针对景公“景公援戟将斫之”颜烛用桀杀关龙逄,纣杀比干辩驳,并以“君奚不斫”针锋相对,毫不退让。故甲文中两人都采用了针锋相对的应对技巧。参考译文:甲: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在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乙:齐景公在海上游玩得很高兴,过了六个月还不回到朝廷,并且命令身边的人说:“有敢于先说回去的人格杀勿论。”严斶小跑前去说:“君王在海上冶游很高兴,却不为因治理国而快乐,于是六个月了不回去。这时,如果有另外的人做了国君,君王你那里还能够在海上玩得高兴!”齐景公拿起戟就要刺他,颜斶再跑向前,抚弄着自己的衣服等待他说:“君王为什么不刺呢?过去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君王你的才干比不上这两个人,我的才能也比不上被杀掉的两个人,君王为什么不刺呢?让我和这两个人并列在一起,不是很值得吗?“齐景公被说高兴了,于是就回到齐国。在途中听说国人正在谋划不让他回国。31.(1)曾经

(2)道歉

(3)独享(独自享用、独占)

(4)攻克(战胜)32.C33.如果互通友好不断绝,岁币全部归君王,群臣又能享有什么利益呢?34.相同点:他们都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言语不卑不亢,言辞委婉。不同点:甲文中唐雎面对“天子之怒”正义凛然,针锋相对,誓死维护国土;乙文中富弼从对方的角度分析利弊、晓以利害,让契丹主认同自己的观点。【解析】3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尝:曾经;(2)句意: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谢:道歉;(3)句意:君王可以独自享有所有的好处。专:独享(独自享用、独占);(4)句意:因此契丹能保全军队而战胜他们。克:攻克(战胜)。32.A.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音节助词,不译;B.表承接,不译/表转折,但是、却;C.都为介词,都译为“为了”;D.介词,因为/动词,认为;故选C。3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若:如果;通好:互通友好;绝:断绝;尽:全部,所有的。3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相同点:根据【甲】文第一段“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等语句可知,唐雎面对秦王的“怫然怒”,面对秦王“天子之怒”的威胁,唐雎不卑不亢,提出“士之怒”,用“与臣而将四矣”,暗示秦王强迫易地的话,自己(唐雎)会效仿前人行刺杀之事,利用秦王外强中干的性格弱点以命相胁;根据【乙】文“吾以谓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获,举兵未晚也”“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上下一心,北朝欲用兵,能保其必胜乎?就使其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欤,抑人主当之欤”可知,契丹主派使者向宋要求割地,否则就出兵打仗,富弼对此不卑不亢的提出作战的利弊后,说明宋朝疆域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严明,上下一心,点明宋朝强大不可侵犯,否则后果难料;富弼抓住一国之君必定权衡利弊的特点,打消了契丹主要求割地、作战的想法;据此可概括相同点为:他们都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言语不卑不亢,言辞委婉。不同点:采用的方式不同,唐雎是以命相逼地迫使秦王放弃易地,富弼是以讲道理的方式说服契丹主放弃割地。【甲】文中唐雎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秦王以“天子之怒”相威胁,唐雎则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唐雎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乙】文中富弼向契丹主说明:发动战争,赢了臣子获利,输了则君主独自承担责任,况且此战不一定必胜,就算胜利也有所损失,这同样对君主不利,从对方的角度分析利弊、晓以利害,让契丹主认同自己的观点。【甲】参考译文: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