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资料处理解释_第1页
测井资料处理解释_第2页
测井资料处理解释_第3页
测井资料处理解释_第4页
测井资料处理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井资料处理解释内容引言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储集层分类及所需确定的储层参数测井系列的选择纯岩性模型测井响应方程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方法岩性的定性解释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定量解释储集层岩性和快速孔隙度的直观解释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含油性的基本方法储集层含油性的定性解释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储集层含油性的快速直观解释泥质砂岩地层评价方法裂缝性储集层评价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基本特征裂缝性储集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裂缝性储层评价内容引言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储集层分类及所需确定的储层参数测井系列的选择纯岩性模型测井响应方程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方法岩性的定性解释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定量解释储集层岩性和快速孔隙度的直观解释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含油性的基本方法储集层含油性的定性解释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储集层含油性的快速直观解释泥质砂岩地层评价方法裂缝性储集层评价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基本特征裂缝性储集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裂缝性储层评价引言1、任务

方法测井学仪器

解释

(最后也是最直接体现效果的部分)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就是按照预定的地质任务,用计算机对测井资料进行自动处理,并综合地质、录井和开发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解释,以解决地层划分、油气储集层评价、有用矿藏评价及其勘探开发中的其它地质与工程技术问题,并以图形或数据形式直观显示解释结果。测井参数

地质参数

解决地质问题(结论)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油气层评价

包括二个方面:确定储层产出流体的性质评价油气层的质量(即产层的储渗性能及生产能力)¾¾¾¾¾¾®¾分析程序计算机处理解释模型、解释参数¾¾¾®¾综合解释2、测井技术的分类自然电位测井电法测井普通电阻率、侧向、微电阻率测井感应测井声波测井声速、声幅、声波全波列测井自然伽马及其测井放射性测井密度及岩性密度测井中子孔隙度测井次生伽马能谱测井(1)按物理性质:其它测井井斜、井温、气测、地层倾角、生产测井地层测试、井径裸眼井地层评价系列套管井地层评价系列生产动态测井系列工程测井系列井壁取心地层测试(3)按资源分石油测井、煤田测井、金属测井、水文工程(2)按服务项目分3、测井资料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1)划分岩性剖面、确定储层

(2)储层评价:

岩性物性:(孔隙性、渗透性)含油性:(含油饱和度So

)可动油饱和度产能预测实际生产状况(3)油井技术状况裸眼井井身质量(井斜、井径)固井质量射孔质量压裂酸化效果等储集层:储集空间(孔隙性)储集空间相互连通(渗透性)评价储集层的基本参数:有效、、、hKSof4、测井数据的处理与解释

(怎样用测井资料对地层进行评价)

(1)预处理

深度对齐

斜井校直

曲线的平滑

环境校正

标准化

确定解释模型及解释参数(测井参数、地质参数、解释参数)(2)测井解释模型(测井响应方程) 如含水纯砂岩:(3)资料的综合解释(间接性、多解性)测井资料具有间接性、存在多解性,故须针对不同地质问题、测井地质条件(如岩性剖面、储层类型等)、井眼条件,采用不同的测井组合(测井系列),综合测井、地质、试采资料,对测井资料进行综合解释,作综合分析判断和验证。fr¾¾¾¾¾®¾解释释模bmafbrffrr)1(-+=选择合适的测井系列裸眼井地层评价测井系列套管井地层评价生产井地层评价资料质量合格真实性、可靠性收集第一性资料(直接),以便选择合适的地质解释模型综合测井、地质、试采资料由于测井信息的间接性、多解性,故由测井资料计算得到的地质信息可能存在假象,因此在测井资料的综合解释中,必须作综合分析判断和验证。

按计量程度,测井解释可分为:定性、半定量、定量解释定性解释五十年代曲线形态邻井结论结论(定性解释)地区经验半定量解释:六十年代,有了声波测井,采用纯岩石解释模型阿尔奇(Archie)公式计算Sw,由Sh值划分油、气、水层。没有考虑泥质Vsh、油气密度的影响,半定量

定量解释:有完善的测井系列,计算机处理(七十年代)采用泥质岩石模型(单、双矿物)交会法、迭代法对测井资料作Vsh、油气密度的影响校正定量计算Vsh、φ、K、Vma1、Vma2等自动定量解释、自动显示解释成果。内容引言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储集层分类及所需确定的储层参数测井系列的选择纯岩性模型测井响应方程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方法岩性的定性解释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定量解释储集层岩性和快速孔隙度的直观解释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含油性的基本方法储集层含油性的定性解释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储集层含油性的快速直观解释泥质砂岩地层评价方法裂缝性储集层评价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基本特征裂缝性储集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裂缝性储层评价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一、储集层分类及所需确定的储层参数

地球物理测井在石油、天然气、煤、金属矿藏等地下矿藏的勘探、开发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主要讨论它在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的应用。石油和天然气储存在地下具有孔隙、孔洞或裂缝(隙)的岩石中。自然界的岩石种类虽然很多,但并不是所有岩石都能储存石油和天然气。能够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孔隙性储集层

渗透性储集层:就是具有连通孔隙,既能储存油气,又能使油气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岩层。石油和天然气储存在地下具有孔隙、孔洞或裂缝(隙)的岩石中。自然界的岩石种类虽然很多,但并不是所有岩石都能储存石油和天然气。能够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孔隙性

储集层

渗透性

储集层:就是具有连通孔隙,既能储存油气,又能使油气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岩层。(一)储集层的分类地质上常按成因和岩性把储集层划分三类:碎屑岩储集层(砂岩、粉砂岩、砂砾岩、砾岩)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粒间孔隙),储层上下围岩一般为泥岩,因此测井称之为砂泥岩剖面碳酸盐岩储集层

储集空间与砂泥岩剖面有本质的差别,以次生孔隙为主其它岩类储集层(膏泥岩、火成岩)前两类是主要的储集层。不同类型的储集层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1、碎屑岩储集层碎屑岩储集层为陆源碎屑岩,主要包括砂岩、粉砂岩、砂砾岩和砾岩。其储集空间以碎屑颗粒之间的粒间孔隙为主,有时伴有裂隙(缝)、微孔隙以及成岩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次生孔隙。在碎屑岩储集层的上下一般以泥岩作为隔层,故在油井剖面中常常是砂岩、泥岩交替,测井解释称之为砂泥岩剖面。碎屑岩主要是由各种矿物碎屑、岩石碎屑、胶结物(泥质、灰质、硅质和铁质)及孔隙空间组成。决定碎屑岩岩性特征的主要因素是碎屑的成分和颗粒的大小,并以它们作为碎屑岩分类和命名的主要依据。(1)碎屑物的矿物成分目前已发现的碎屑矿物约有160种,最常见的约20种。但在一种碎屑岩中,其主要碎屑矿物通常只有3~5种,常见的碎屑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云母和粘土以及重矿物。石英是碎屑岩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碎屑矿物,长石在碎屑岩中的含量仅次于石英,白云母和黑云母的碎屑颗粒是砂岩中常见的次要组分。白云母多分布在粉砂岩和细砂岩中;而黑云母则常出现在砾岩或杂砂岩中。碎屑岩中密度大于2.86g/cm3的矿物称为重矿物。重矿物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辉石、角闪石、荧铁矿、磁铁矿、重晶石、锆英石、电气石、金红石等等。岩石碎屑(岩屑)是母岩经机械破碎形成的岩石碎块,一般由两种以上的矿物集合体组成,保留着母岩的结构特点,因此岩屑是判断母岩成分及沉积来源的重要标志。(2)碎屑颗粒的粒度粒度是指颗粒的大小,用粒径表示。它是碎屑颗粒最主要的结构,直接决定着碎屑岩的分类命名和性质。根据粒度大小将碎屑分成砾、砂、粉砂三类。

碎屑颗粒的分选性是指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按碎屑岩中主要粒度的含量可将分选性划为好、中、差三等。主要粒度的含量>75%者为好,含量在50%~70%者为中,含量<50%者为差。分选差,大小混杂,大颗粒间形成的孔隙就被小颗粒所充填,使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变差。(3)胶结物把松散的砂、砾胶结成整体的物质。最常见的胶结物有泥质、钙质(又称灰质)、硅质及铁质,其中主要是泥质、钙质。通常泥质胶结的砂岩较疏松,孔隙性及渗透性较好;钙质胶结次之;硅质及铁质胶结的砂岩一般均致密坚硬,储油物性差。上述各类孔隙中,粒间孔隙及纹理缝、层理缝是沉积时形成的,叫原生成因;微孔隙属原生次生混合成因;溶蚀孔隙及微裂缝均属次生成因。按碎屑岩孔隙的孔径大小:可把孔隙分为三类: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微毛细管孔隙按对流体的渗流情况:可分为

有效孔隙无效孔隙

(4)碎屑岩的孔隙分类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空间的大小和形状是多样的。按孔隙成因,可将碎屑岩孔隙分为:粒间孔隙、微孔隙、溶蚀孔隙、微裂缝碎屑岩储集层基本上就是砂岩和粉砂岩储集层,砾岩储集层较少,泥岩储集层(有裂缝才具储集性质)更少。一般砂岩储集层的储集性质(孔隙度和渗透率)主要取决于砂岩颗粒大小,同时还受颗粒均匀程度(分选程度)、颗粒磨圆程度和颗粒之间胶结物的性质及含量的影响。一般来说,砂岩颗粒越大、分选越好、磨圆程度越好、颗粒之间充填胶结物越少,则其孔隙空间越大、连通性越好,即储油物性越好。砂岩胶结物一般是泥质的,也有灰质的,以泥质对储集性质影响最大。2、碳酸盐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包括石灰岩、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其基本化学成分都是碳酸盐类(如CaCO3,MgCO3)。这类储集层的油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其产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而且日产千吨以上的高产油井大多在碳酸盐岩油田中。我国华北的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的产油层,四川震旦系和二叠系、三叠系的油气层,以及中东和近东一些高产大油田,均属这类储集层。碳酸盐岩一般都比较致密,原生粒间孔隙度在1~2%左右。但因其性脆和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形成各种裂缝和孔洞。一般认为,包括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缝洞在内的总孔隙度如果在5%以上,碳酸盐岩就可能具有渗透性。因此,与碎屑岩储集层相比,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储集空间多样性和分布不均匀性等特点。砂岩和碳酸盐岩孔隙比较比较项目砂岩碳酸盐岩沉积物原始孔隙度一般为25~40%一般为40~70%岩石最终孔隙度一般为原始孔隙度的一半或更多,数值多为15~30%常常只是原始孔隙度的很小、一部分或近于零,储集层一般为5~15%原始孔隙类型几乎只有粒间孔隙粒间礼隙居多,但粒内孔隙和其他孔隙也重要最终孔隙类型几乎只有原生的粒间孔隙成岩作用后变化很大孔隙大小孔隙直径和孔道大小基本与颗粒大小和分选作用有关孔隙直径和孔道大小一般与沉积颗粒大小和分选作用关系很小孔隙形状受颗粒形状影响强烈变化很大孔隙大小、形状和分布的均匀性在均匀岩石内一般完全是均匀的可变的,即使在单一类型的岩石内,也可从十分均匀变化到完全不均匀成岩作用的影响很小,由于压实和胶结作用,原始孔隙度略有减小很大,可使孔隙形成、消失或完全变形,胶结和溶解作用有重要影响裂缝作用的影响对储集层特点没有重大影响裂缝对储集层特点有重大影响目估孔隙性和渗透性半定量的目估一般比较容易一般需对孔隙度、渗透率和毛细管压力作仪器测量储集层评价对岩心分析的要求岩心长1英寸,直径要能反映骨架孔隙度孔隙性储集层可做岩心分析,但对大孔隙的岩石,即使直径为3英寸也不够渗透率与孔隙度的关系相当密切,一般决定于孔隙大小和分选变化很大,一般与颗粒和分选程度无关常见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有以下三种:(1)孔隙性储集空间:如鲕粒、生物碎屑和结晶颗粒支撑的粒间孔隙、晶间孔隙以及生物内体腔形成的粒内孔隙,其典型岩性是白垩、鲕状灰岩和针孔状生物灰岩等。由于地层水中的镁离子与方解石中的钙离子发生交换作用,由方解石变成白云石,其体积可收缩12~13%,使孔隙空间扩大;伴随的重结晶作用,又使颗粒变粗,也可使孔隙空间扩大。对测井解释来说,关键是孔隙大小、形状及其分布。所谓孔隙性碳酸盐岩储集层,是指孔隙较小(与砂岩孔隙相比)而又分布均匀的储层。这种储层的储集性质、油气水在储层中的渗滤和分布、泥浆侵入的特点等,均与砂岩储集层相似。(2)裂缝性储集空间:主要由构造裂缝和层间裂缝组成。构造裂缝发育的程度与构造部位和岩性条件有关,一般在构造轴部和断裂带附近最发育,而按岩性是以白云岩、石灰岩、泥灰岩的顺序而降低测试资料表明,裂缝性储集层的产能主要来自垂直裂缝,但有渗透性的层间缝,压裂后也能增加生产能力。由于裂缝的数量、形状和分布极不均匀,使裂缝性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多变性,油气水分布也很不规律。裂缝还具有渗透率高和泥浆侵入深的特点。常见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有以下三种:(3)洞穴型储集层主要是指由溶解作用、重结晶作用及其他次生变化形成的比粒间孔隙大得多的孔洞(2毫米以上)。这类孔洞形状不一,大小悬殊,小的4毫米左右,大的体积可达几千立方米,常沿裂缝及地层倾斜方向分布。这是富集油气的一种重要的孔隙类型,常是钻遇高产油气层的一种显示。钻井遇到洞穴,会出现放空和泥浆漏失现象,洞穴愈大,漏失愈严重。对于通常测井的探测范围来说,大洞穴的出现带有局部的性质,并不是处处都有的。因此,虽然有人就洞穴对测井解释的影响进行讨论,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目前测井解释只考虑较小的洞穴,并认为它们在测井探测范围内是均匀分布的,把洞穴与裂缝一起处理,它们的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称为缝洞孔隙度,在测井解释中,也不单独区分洞穴性储集层。近年来,其它类型的储集层如火成岩储集层受到重视,该类储集层岩性复杂,其产能主要取决于后期的成岩变化,它与碳酸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常见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有以下三种:(二)储集层的基本参数评价储集层物性的孔隙度和渗透率φ、K评价储集层含油性的Sh、Sw、Swb

储集层的厚度1、孔隙度2、渗透率3、饱和度4、储集层的厚度1、孔隙度储集层的孔隙度:孔隙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反映储层储集能力的参数。测井解释中常用的孔隙概念有:总孔隙度φt:全部孔隙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有效孔隙度φe

:具有储集性质的有效孔隙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缝洞孔隙度φ2:有效缝洞孔隙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100)(%100)(%100)(22×=×=×=VVVVVVeettfff随着地层的埋藏深度增加,胶结和压实作用增强,砂岩的孔隙度也降低。砂岩的总孔隙度一般在5%~30%;储油砂岩的有效孔隙度一般变化在价值。

纯岩石:测井评价理论含泥质岩石:shshteVfff×-=teff=2、渗透率

渗透性:在一定压差下,岩层允许流体流过其孔隙孔道的性质,其大小决定油气藏能否形成和油气层产能大小的重要因素。常用渗透率来定量表示岩石的渗透性。根据达西定律,岩层孔隙中的不可压缩流体,在一定压力差条件下发生的流动,由下式表示:式中:Q—流体的流量,cm3/s

A—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的岩石横截面积,cm2;

L—流体渗滤路径的长度,cm;

ΔP—压力差,Pa;

μ—流体的粘度,mPa·s;

K—岩石的渗透率,μm2(1达西≈0.987μm2)。实际工作中,常用它的千分之一作单位,即毫达西:10-3μm2。

达西定律只适用层流以及流体与岩石无相互作用的情况。实验发现:(1)当只有一种流体通过岩样时,所测得的渗透率与流体性质无关,只与岩石本身的结构有关;(2)当有多种流体同时通过岩样时,不同的流体则有不同的渗透率。为了区分这些情况,常用:

绝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绝对渗透率K: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油、气或水)时测量的渗透率,其大小只与岩石孔隙结构有关,而与流体性质无关。因为常用空气来测量,故又称空气渗透率。测井解释通常所说的渗透率,就是指岩石的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当两种或以上的流体同时通过岩石时,对其中某一流体测得的渗透率,其大小除与岩石孔隙结构有关外,还与流体的性质和相对含量、各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有关。

Ko、Kg、Kw——分别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多种流体同时通过岩石时,各单相的有效渗透率以及它们之和总是低于绝对渗透率。原因:多相流体共同流动时,流体不仅要克服自身的粘滞阻力,还要克服流体与岩石孔壁之间的附着力、毛细管力以及流体与流体之间的附加阻力等等,因而使渗透能力相对降低。由试油资料求得的渗透率是有效渗透率。实践证明,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它在岩石中的相对含量有关,当流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时,其相应的有效渗透率随之改变。为此,引入相对渗透率的概念。

相对渗透率:岩石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其值在0~1之间。

Kro、Krg、Kr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相对渗透率。定义:某种流体(油气或水)所充填的孔隙体积占全部孔隙体积的百分数。(1)含水饱和度Sw:岩石含水孔隙体积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可动水饱和度Swm

Sw吸附在岩石颗粒表面的薄膜水束缚水饱和度Swb毛细管滞留水孤立水

Sw=Swb+Swm。3、饱和度油层的各个部分均含有束缚水。在含油(气)部分,油(气)与束缚水共存;在含水部分,可动水与束缚水共存;在油-气过渡带,油、气与束缚水三相共存。(2)含油气饱和度Sh:岩石含油气体积占有效孔隙体积百分数。

Sw+Sh=1油气层:Sw较小,Sw≈Swb(只含束缚水)水层:Sw>>Swb,So≈Sor

油水同层:界于两者之间4、储集层的厚度通常用岩性变化(如砂岩到泥岩或碳酸盐岩到泥岩)、或孔隙性与渗透性的显著变化(如巨厚致密碳酸盐岩中的裂缝带)来划分储集层的界面。储集层顶底界面之间的厚度即为储集层的厚度。油气层有效厚度:是指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出工业性油气流的油气层实际厚度,即符合油气层标准的储集层厚度扣除不合标准的夹层(如泥质夹层或致密夹层)剩下的厚度。(三)储集层的重要特性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储集层被进一步划分为油气层、水层、干层等。在测井地层评价中,根据试油结果,把测井解释结论分为六种(不同的油田规定的划分界限可能略有出入):油层:产油,不含水或含水小于10%;气层:产气,不含水或含水小于10%,包括以产气为主又同时产油;油水同层:油水同出,含水10~90%;含油水层:产水大于90%,见到油花;水层:完全出水,有时也把含油水层归入水层;干层:按一定的求产制度求得的日产液量小于1方,其中含水小于0.5吨。不同的油田规定的求产制度不同,因而其干层界限也会略有差异。在测井定性解释中,粗略的把含水饱和度小于50%的储集层定为油气层,50~70%之间的储集层定为油水同层,大于70%的储集层定为水层,不同的油田也会有较大的差异,这主要取决于束缚水饱和度的高低和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a)亲水储集层(b)亲油储集层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图1、储集层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分析(孔隙饱和特性)(a)亲水储集层:(b)亲油储集层:岩石的润湿性对储集层的相对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的大小有相当大的影响。一般认为天然气对岩石是非润湿性的,而油和水对岩石都有一定的润湿性的下限值可选大些

较大,油层

较小,

oorwbS

S

S

的下限值可选小些较小,油层较大,oorwbSSS钻井过程中泥浆与地层的作用具双向性:泥浆受侵:地层中可溶性盐类(石膏、盐岩、芒硝)、各种流体(油、气、水)以及岩石细粒(如粘土、砂子)使泥浆性能发生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变化。泥浆侵入:泥浆在正向压差作用下侵入地层。泥浆侵入引起储层R在径向上的变化,称为储层的侵入特性。2、储集层的侵入特征分析储集层侵入特性示意图(a)井剖面图;(b)高侵剖面;(c)低侵剖面井眼侵入环带示意

冲洗带:井壁附近受到泥浆滤液强烈冲刷的部分,其径向厚度约10~50cm,大致与井轴同心的环带,孔隙流体主要是泥浆滤液,还有残余水(水层)和残余油气(油气层)。其电阻率比较均匀,Rxo,Sxo。

过渡带:储集层受泥浆侵入由强到弱的过渡部分,其电阻率由Rxo渐变为Rt,用Ri表示,过渡带的径向厚度不定,与钻井条件和储集层性质有关。

侵入带:包括冲洗带和过渡带,侵入带直径Di表示。

Di大小取决于地层的φ和K、泥浆性能、泥浆柱压力与地层压力之差,以及地层被钻开后所经历的时间。一般地层φ和K愈高,泥浆侵入愈深,Di愈大。

φ与Di的大致关系:

φ=5%~10%,Di=10d;

φ=10%~15%,Di=5d;

φ=15%~20%,Di=2.5d。原状地层:储集层未受泥浆侵入影响部分,Rt,Sw。根据Rxo和Rt的相对大小,通常把储集层的侵入特性分为三种情况:

高侵、低侵和无侵(侵入不明显)(1)高侵剖面Rxo>Rt,称为泥浆高侵或增阻侵入,高侵地层电阻率的径向变化称

为高侵剖面。(2)低侵剖面Rxo<Rt,称为泥浆低侵或减阻侵入,低侵地层电阻率的径向变化称

为低侵剖面。淡水泥浆钻井(Rwf>Rw)时: 水层:泥浆高侵油气层:泥浆低侵

油气水层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受油田构造和地层岩性等因素的制约。在有生油条件的的情况下,油气聚集受构造条件的控制。如下图,一个背斜油气藏,由于油、气、水按其比重大小在储集层中发生重力分异,在有泥岩或其它非渗透地层作为盖层的背斜构造上形成气顶、纯油带、油水过渡带和底水几部分,而在与之连接的向斜构造上则都是水。因此,尽管图上的M层各部分渗透性都很好,但在A井,M层全是水;B并M层油气水都有;C井M层只有油和水,处在油水过渡带上。如果B井M层的储集性质局部变差,虽然它处在含油的有利部位,但可能不含油或含油。3、储集层中油气水分布规律分析油气藏中油气水的分布示意图(四)地层评价的主要内容地层评价:包括单井评价与多井评价。单井储集层评价:划分储集层评价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产能评价

多井评价:是油藏描述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是着眼于在面上对一个油田或地区的油气藏整体的多井解释和综合评价,包括:全油田测井资料的标准化、井间地层对比、建立油田参数转换关系、测井相分析与沉积相研究、单井储集层精细评价、储集层纵横向展布与储集层参数空间分布及油气地质储量计算。单井评价是多井评价的基础,而多井评价则是更高层次发展,是在全油田测井资料基础上对测井资料更高水平的统一解释和对整个地区油气藏的综合地质评价。二、测井系列的选择测井系列是指在给定的地区地质条件下,为了完成预定的地质勘探开发或工程任务而选用的一套经济实用的综合测井方法(一)储集层的侵入特征1.高侵剖面:Rxo>>Rt,泥浆高侵或增阻侵入(淡水泥浆水层)2.低侵剖面:Rxo<Rt,低侵或减阻侵入(淡水泥浆油气层)盐水泥浆钻井:部分水层也可能出现低侵入3.无侵入:非渗透地层(二)测井方法的探测深度1、岩性孔隙度

GR:约15cm,纵向分辨率约为1米

CNL:约18cm(20%),纵向分辨率约为1米

DEN:约10cm,纵向分辨率约为1米2、电阻率测井深探测:ILD(1.7米),LLD(1.15米)中探测:ILM(0.8米),LLS(LL3S,LL7S),短电位0.3-1米浅探测:LL8、SFL

0.45-0.9米微探测:ML、MLL、PL、MSFL

2.5-10厘米各种电阻率测井及探测深度各种测井方法的径向几何因子曲线图(三)综合(组合)测井系列选择原则

(测井资料定性和定量解释的地质任务)1.详细划分岩性剖面,准确确定岩层深度(分层能力强的方法)2.划分岩性与渗透性地层3.能探测不同径向深度的电阻率,特别是冲洗带和原状地层的电阻率(Rt、Ri、Rxo)4.能够计算油气层的Sh、φ、K、Vsh、矿物成分、有效厚度等参数;5.能够划分并评价油气水层(加一些新方法)。(四)测井系列的选择1.泥质指示测井方法的选择:砂泥岩剖面、Rw、Rmf:

SP碳酸盐岩、膏盐或Rw=Rmf的砂岩剖面:

GR或NGR(自然伽马能谱

)、

LDT(岩性密度

)2.电阻率测井方法的选择利用Ra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求储层的Sh、φ、k等划分并评价油气水层,一般所测得的Ra受Rxo、Ri、Rt三个未知数的影响,至少需要有三种不同探测特征的电阻率测井组成最基本的电阻率测井系列,且应满足:

深探测:Ra主要反映Rt中探测:Ra主要反映Ri(Di)浅探测:Ra主要反映Rxo

综合下井仪:双侧向-微球形聚焦(盐水泥浆或中高阻)、双感应-八侧向(淡水泥浆或中低阻)等组成深中浅探测电阻率组合→Rxo、Rt、Di→径向变化→分析油气水层3.岩性孔隙度测井方法的选择探测范围:冲洗带目前常用的组合:密度、中子(补偿中子CNL、井壁中子SNP)、声波测井中子、岩性密度:对岩性有更强的求解能力(尤其是复杂岩性、含轻质油气地层)1)单矿物地层、井条件规则、无明显油气影响:一种孔隙度、矿物百分含量2)双矿物地层:两种孔隙度测井方法3)三矿物地层:三种孔隙度测井方法4.地层倾角-裂缝测井系列:地层倾角、声波电视、长源距声波测井例:对砂泥岩剖面(1)淡水泥浆、中厚层、中低阻储层(H>2m,Rt=10~20)SP、双感应、AC(加DEN、CNL)、ML

a.分层:ML

b.划分岩性与储层:ML、SP、AC

c.电阻率径向变化:ML→Rxo,ILM→Ri,ILD→Rt

d.储层参数的计算:SP→Vsh;AC→φ;AC、ILD→Sw;

统计方法计算K、Swb:

K=f(φ,Md)=f´(φ,Vsh);

Swb=f"(φ,Md)

e.油气水层的划分(按岩性、物性、Rw基本不变原则划分解释井段)Rt增大,SP异常减小,低侵(Rxo<Rt)→油气层Rt减小,SP异常较大,高侵(Rxo>Rt)→水层φ、Sw、Sxo:Sw<50%油层;50%<Sw<70%油水同层;Sw>70%水层(2)淡水泥浆、中高阻储层(H>2m,Rt>10~20)(少数):R改用侧向(3)盐水泥浆:电阻率改用侧向,SP改用GR,ML效果也很差(4)油基泥浆:类似于(1)淡水泥浆碳酸盐岩剖面:裂缝发育,骨架为高阻(R>1000):各向异性很强mW

优选感应测井或侧向测井的图版裸眼井测井系列三、纯岩石模型测井响应方程

(一)岩石体积模型

要点:①岩石体积V等于各部分体积Vi之和,用相对体积:

②岩石宏观物理量M等于各部分宏观物理量之和Mi,用单位体积物理量表示:å=iiv1å×=iiimVm(二)含水纯岩石模型测井响应方程含水纯岩石体积模型

(a)岩石结构,(b)等效体积1-岩石颗粒2-孔隙空间1.孔隙度测井声波密度中子fmabmaDrrrrf--=mafmasttttD-DD-D=fNmaNfNmaNNF-FF-F=ffmabρ+ρ-=ρff)1(NfmaNΦ+Φ-=Φff)1(ttfmatD+D-=Dff)1(

普通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感应测井

对纯砂岩来说,可以认为岩石骨架基本上是不导电的,只有岩石孔隙中的流体导电。而岩石孔道是弯曲的,电流在岩石中也是曲折流动,故可根据电流流动情况把岩石体积模型简化如下:电流通过纯砂岩水层的等效模型2、电阻率测井解释关系式1942年Archie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了F、I相应计算公式。设ro、rma、rw分别为岩石、骨架和孔隙流体的电阻根据电阻并联原理有:其中:于是有整理得wmaorrr111+=wwwwALRr=ALRroo=¥®marwwALwALoRR11=22wwwwoLRALLRLA=由于带入上式整理得Archie公式Ⅰ(1)F—地层因素,Lw/L—孔隙孔道曲折度22wwwwoLRALLRLA=wwALVLAV==fmwwoaLLRRFff=│øöçèæ=º21含油气时:孔隙流体中水的流动长度饱合时,类似于Archie公式Ⅰ,对含油气地层有:(2)

(2)/(1)式得:

Archie公式Ⅱ

I—电阻增大系数wwLL>'Archie公式对阿尔奇公式的几点说明:1)a、m的确定a.实验室确定:b.利用水层的测井资料求取水层测井曲线资料读取:Rti、、水样分析得出Rw,Fi=Rti/Rw将点在双对数坐标上得到m、a值c.采用典型值:a=1,m=2汉布尔(Humble)公式系数a=0.625,m=2.15d.采用邻井(生产井))),......,11nnFFff,(,(siitf®D)),......,11snnsFFff,(,(2)b、n的确定a.试验室确定b.油基泥浆取心分析出Sw、Rt,也可构造出一组

(Soi,Ii),点在双对数坐标上,通过线性回归即可得到直线的斜率为-n值,截距为lgb值c.采用典型值:b=1,n=2d.采用邻井参数3)Archie公式及其应用

a、F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且与岩石性质、胶结程度、孔隙结构有关,但与Rw无关

b、I的大小基本决定于Sw(或Sh),但与地层的、Rw无关原状地层:冲洗带:a.计算Sh虽然Archie公式是对具有粒间孔隙的纯地层得出的,但实际上它们可用于绝大多数常见储集层,它是连接孔隙度测井和电阻率测井两大类测井方法的桥梁,因而成为测井资料综合解释的最基本的解释关系式。实际应用时:①用孔隙度测井资料计算

②由Archie公式计算Sh:b.视地层水电阻率Rwa:

标准水层:油气层:FRRow=FRRtwa=wwaRR»wwaRR)5~3(³c.含水孔隙度w(或称电阻率孔隙度R)

Archie公式导出条件:假使是纯地层,不含泥质和其它导电矿物,岩石骨架不导电,岩石的导电性取决于连通孔隙中的地层水,故用电阻率测井资料按Archie公式计算的孔隙度代表地层水所占的孔隙度,称含水孔隙度w

水层:w=

油气层:w<<(油气层标志)mtwwRaR=fwtRf®xoxoRf®重叠确定、、由xowfffwhfff-=wxohmfff-=xohrfff-=4)应用Archie公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a.Archie公式中的m、a、n、b及等参数对Archie公式的应用效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且它们随地区甚至解释井段而变,故应根据地区地质特征,用实验统计方法得出适合于井区的解释参数值。

b.应用Archie公式的理想条件应具有颗粒孔隙的纯地层,对Vsh少的地层也可取得较好结果,但对含粘土或泥质较多的地层和裂缝性地层,应作相应改进。内容引言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储集层分类及所需确定的储层参数测井系列的选择纯岩性模型测井响应方程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方法岩性的定性解释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定量解释储集层岩性和快速孔隙度的直观解释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含油性的基本方法储集层含油性的定性解释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储集层含油性的快速直观解释泥质砂岩地层评价方法裂缝性储集层评价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基本特征裂缝性储集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裂缝性储层评价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岩性

和孔隙度的基本方法一、岩性的定性解释二、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定量解释三、岩性和孔隙度的快速直观解释确定岩性是测井解释的首要问题。只有岩性清楚了,才能正确的选择解释模型和解释参数。岩性解释的方法有很多,但都建立在岩心标度岩性的基础上。下面主要讨论岩性的定性识别、测井交会图、重叠图识别等方法,更深入的定量方法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讨论。地质上鉴定岩性的方法:直接岩性观察岩样制成薄片(显微镜)化学分析(全分析、X衍射射线谱)一、岩性的定性解释(一)根据测井曲线的综合分析识别岩性不同类型的岩性在测井曲线上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划分岩性原则:比较差异形态特征曲线幅度(绝对)地质刻度经验性认识、规律性主要岩石的测井响应特征例:淡水泥浆、砂泥岩地层剖面用SP、ML、AC、Rt区分砂岩、致密灰岩、生物灰岩和泥岩的步骤:a、用SP、ML曲线区分渗透性和非渗透性砂岩、生物灰岩:SP明显负异常、ML有正幅度差致密灰岩、泥岩:SP无异常、ML无幅度差b、用AC、ML区分砂岩、生物灰岩:

ML幅度:砂岩<生物灰岩c、用Rt区分泥岩、致密灰岩:R泥岩<<R灰岩(二)用孔隙度曲线重叠法识别岩性NDfff==石灰岩刻度:无论什么岩性都用纯灰岩的骨架参数代入中子、密度、声波测井响应方程计算得出的孔隙度。石灰岩刻度的中子—密度测井曲线重叠技术是井场岩性解释常用的方法。利用石灰岩刻度扩大了不同岩性在测井曲线上的差别,使某些岩性在重叠图上常有明显的特征。如 砂岩: 灰岩: 白云岩:NDfff>>NDfff<<

密度孔隙度

声波孔隙度

中子孔隙度

fmabmaDrrrrf--=mafmasttttD-DD-D=fNmaNfNmaNNF-FF-F=f密度-补偿中子孔隙度曲线重叠划分岩性(a)(b)(a)几种常见岩性的理想化显示(b)应用实例(1)砂岩(2)石灰岩(3)白云岩(4)硬石膏(5)盐岩(6)泥岩(三)测井相分析法确定岩性岩性、沉积微相重建处理与解释用测井曲线自动识别岩性、沉积微相程序框图测井曲线自动分层测井曲线预处理划分测井井段选样本层、提取特征参数特征参数提取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划分样本层测井相判别分析法建立解释模型及测井相-岩性、沉积微相数据库单井剖面岩性、沉积微岩相自动识别成果显示、评价YN关键井?(四)划分渗透层(储集层)储集层就是具有一定孔隙性和渗透性的岩层。划分储集层是根据测井资料,并结合其他地质资料,把一口井中那些可能含油气的储集层划分出来,并确定其顶、底界面的深度,及厚度,以便进一步对储集层作出评价。砂泥岩剖面中的储集层主要是砂岩、粉砂岩以及少数砾岩,个别地区可能还有薄层碳酸盐岩储集层(如生物灰岩等)。在储集层的上下围岩通常都是厚度较大而稳定的泥岩隔层。一般采用常规测井系列,便可准确地将渗透性地层划分出来。常用的测井方法是:自然电位SP(或自然伽马GR)、微电极系测井(ML)及井径曲线。储集层基本岩性是砂岩,储集层的上下都有厚度较大的泥岩隔层(围岩)淡水泥浆时,自然电位异常(Rmf>Rw,负异常,反之为正异常);盐水泥浆时,自然伽玛异常微电极曲线有明显的正幅度差(微电极大于微剃度,一般泥岩微电极为低读数,在储集层为中等读数)孔隙度测井也是划分储集层的重要依据砂泥岩剖面储集层的特征:将取心、岩屑、钻井中油气显示、气测等第一性资料标在综合测井图上,并与邻井对比找出目的层段。根据Rw基本稳定原则划分解释井段。对每个解释井段划分储集层淡水泥浆(Rmf>Rw):储层SP负异常,同一水层系,当Rmf<Rw时,SP为正异常。盐水泥浆:Rmf与Rw接近,SP曲线平直不能划分储集层。改用GR曲线,并参考孔隙度曲线显示(砂岩层具低GR值,并有相对高的孔隙度显示)。ML中等值,明显正幅度差CAL:缩径(1)砂泥岩剖面

岩性特征:砂泥岩为主,粒间孔为主,均匀,盖层为大段泥岩测井特征淡水泥浆:SP有异常、ML有幅度差盐水泥浆:GR低值(2)碳酸盐岩剖面

岩性:比较纯的灰岩、白云岩储层测井特征:Ra低(与上下盖层比)、GR低、孔隙度曲线上有孔隙度显示:b小、N高、t高(3)划分储层的要求:

a、划分出所有可能含油气的层都划出来;

b、标准水层(确定Rw)二、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定量解释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定量解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单矿物储层2.双矿物储层3.三矿物储层

各种矿物相对含量解方程组响应方程按体积模型

1.单矿物储层:一种孔隙度测井确定和矿物含量未知量:、Vma

如:b=f+Vmama

Vma=1-

2.双矿物储层:二种孔隙度测井确定和矿物含量未知量:、Vma1、Vma2

如:b=f+Vma1ma1+Vma2ma2

t=

tf+Vma1tma1+Vma2tma2

1=+Vma+Vma解方程组得、Vma1、Vma23.三矿物储层三种孔隙度测井确定和矿物含量Vma1、Vma2、Vma3

①当储集层含油时,冲洗带含一部分残余油,但由于残余油一般较少且油的流体参数与水的参别不大,所以,用上述含水时的方程求解,其结果的误差不大;②当储层含油气时,饱和度要作为一个独立的方程参数处理:如:hrxomfxomabhrxomfxomaSStStSttfrrfrfrffr)1()1()1()1(-++-=D-+D+D-=D三、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

快速直观解释(一)双孔隙度交会图法解释岩性和孔隙度(二)交会图法识别岩性1.M-N交会图2.骨架岩性识别图3.岩性密度测井的岩性识别

(一)双孔隙度交会图法解释岩性和孔隙度fmabmaDrrrrf--=PmafmasCtttt1D-DD-D=fNNF»f中子密度交会图确定岩性和孔隙度交会图解释图版上的岩性线是按饱和淡水或盐水的纯地层制作的。采用的计算公式为含水纯岩石模型公式。中子-密度交会对各种岩性都有较好的分辨能力(岩性线间距离较大),泥质及油气影响都可做定量校正声波一中子交会图对砂岩一石灰岩分辨力较强,但声波要受压实程度和缝洞等影响,油气影响也不易计算。密度-声波交会图对岩盐、石膏、硬石膏等蒸发岩类分别效果较好,因而多用于膏岩剖面。补偿中子一密度测井交会图解释图版(二)交会图法识别岩性1、M-N交会图2、骨架岩性识别图3、岩性密度测井的岩性识别

1、M-N交会图用于确定岩性和孔隙度的交会图,只能给出矿物组合类型的可能趋势。

M—N交会图技术利用的是三孔隙度测井两两交会的曲线的斜率。

N和M定义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中子密度交会图上岩性线的骨架点(=0)和流体点(=100%)连线,对应的直线斜率与岩性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此斜率就是N。同理,密度—声波交会图上岩性线的斜率即是M。利用M—N交会可用来识别骨架岩性。实际应用时用下式来定义M和N:

01.001.0×-D-D=×-D-D=fbffmamafttttMrrrrfbNNffmaNmaNfNrrrr-F-F=-F-F=一些常见岩性的M、N值数据表M-N交会图解释图版内容引言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储集层分类及所需确定的储层参数测井系列的选择纯岩性模型测井响应方程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方法岩性的定性解释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定量解释储集层岩性和快速孔隙度的直观解释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含油性的基本方法储集层含油性的定性解释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储集层含油性的快速直观解释泥质砂岩地层评价方法裂缝性储集层评价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基本特征裂缝性储集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裂缝性储层评价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含油性

的基本方法一、储集层含油性的定性解释二、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三、储集层含油性的快速直观解释四、泥质砂岩地层评价方法一、储集层含油性的定性解释(一)油层最小电阻率法油气层:Rt>(Rt)min(二)标准水层对比法油气层:Rt3~4Ro(三)径向电阻率法油层:Rmf<Rf,故Rxo<Rt

减阻侵入水层:Rmf>Rf,故Rxo>Rt

增阻侵入(四)邻井曲线对比法(五)不同时间的测井曲线对比法二、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一)确定纯地层的含水饱和度

1、阿尔奇公式法:2、对比法使用条件:n=2,Sxo=Sx1/5优点:不需要知道Φ,a,m,b(二)确定泥质地层的含水饱和度泥质砂岩解释程序SARABAND中:

复杂岩性解释程序

CORIBAND中:西门杜(SIMANDOUX)公式:尼日利亚公式:

印度尼西亚公式:

三、储集层含油性的快速直观解释快速直观解释是根据纯岩石解释模型通过识别曲线幅度差异或曲线交会图特征来评价地层岩性、含油气、可动油和可动水等的解释技术及显示方法曲线重叠法:用统一量纲、统一横向比例和统一绘图基线绘出原始测井曲线或测井计算参数曲线,然后根据曲线幅度差进行地层评价曲线交会法:用测井曲线数据和测井计算数据构成交会图,然后根据交会图上的图形显示或资料点分布规律来进行地层评价1.双孔隙度重叠显示含油性:

—有效孔隙度(可由AC求得)

w—含水孔隙度,(由沉积岩导电机理)知道岩石电阻率大小主要取决于连通孔隙中水的含量,因此对纯岩石由Archie公式和Rt计算的孔隙度为地层的含水孔隙度。

—w重叠:纯水层:Rt=Ro,=w

油气层:Rt>>Ro,>>w,幅度差为含油气孔隙度。

(一)应用曲线重叠法评价地层含油性mTwwRaR=f双孔隙度重叠法应用实例图中φw由感应测井计算,用声波孔隙度φs作为有效孔隙度。(1)2774.4~2778.0mφw、φs有明显的幅度差,表明是油气层试油:日产油108吨、气31191方,无水,证实油气层。(2)2966.0~2992.0mΦw、φs基本重合,表明是水层试油:日产水132,无油气。

由Archie公式,Rt和Rxo得

φw=φ·Sw;φxo=φ·Sxoφ:由AC求得

由φ、φxo、φw三孔隙度曲线重叠,可有效地显示地层的含油性、残余油气和可动油气:含油气孔隙度φh=φ-φw;残余油气孔隙度φhr=φ-φxo

可动油气孔隙度φhm=φxo-φw使用条件:泥浆侵入不太深,Rw基本不变;岩性稳定,有纯水层。2.三孔隙度重叠显示可动油气和残余油气3.Sw与Swb重叠显示可动水

Sw=Swb+Swm

Swm=Sw-Swb

油气层:水层:油水同层:介于两者之间与常规的含油性和可动油气分析相比,可动水显示对水淹层解释有明显的优越性。此外这种方法对判断低阻、低含油气饱和度和高束缚水饱和度的油气层,划分油水过渡带,判断油水边界附近的疑难层都有较好的效果。该方法的关键是求准Sw、Swb。0,»»wmwbwSSS0,>>>>wmwbwSSS可动水重叠法应用实例右图是注淡水开发油田的一口井的处理结果。图中18号层位按三孔隙度重叠可解释为油气层,但由Sw-Swb重叠图可知该层上部至下部有20%~40%的可动水饱和度,表明为水淹油层。因注入为淡水,水淹后仍显示较高的电阻率,造成计算的Sw偏低这一假象。该层试油结果表明上部(2019~2020m)含液的76%为水,下部(2023~2024.2m)含液的95.5%为水。可见与常规的含油性和可动油气分析相比,可动水显示对于水淹层解释有明显的优越性。此外,这种方法对判断低阻,低含油气饱和度和高束缚水饱和度的油气层,划分油水过渡带,判断油水边界附近的疑难层都有较好的效果。该方法的关键在于求准Sw和Swb。4.视地层水电阻率和视泥浆滤液电阻率重叠由Archie公式可得出的Rwa(视地层水电阻率)和Rmfa(视泥浆滤液电阻率),应用这两条曲线重叠除了判断油、气、水层外,还可了解泥浆侵入性质。水层:Rwa≈Rw;Rmfa≈Rmf

油气层:Rwa>>(3~5)Rw,Rmfa>>Rmf

(说明冲洗带含有残余油气);aRFRRmttwaf·==aRFRRmxoxomfaf·==对于淡水泥浆钻的井,Rwa与Rmfa重叠有以下三种情况:①Rmfa≈Rwa≈Rw说明侵入很浅,此时用Rwa划分水层是正确的。②Rmfa>Rmf,说明冲洗带可能含有残余油气,这时,如果Rwa>Rw

则进一步证实为油气层。③Rmfa≈Rmf,且Rw<Rwa<Rmf,说明泥浆侵入很深,井壁附近地层冲洗严重,使Rmfa≈Rmf,这时对由Rwa划分的可能油气层要作进一步研究,因为Rw<Rwa<Rmf也可能是淡水泥浆侵入很深造成的1.Rt-孔隙度交会法由Archie公式: 可得:两边取对数:双对数坐标下,(,Rt)为线性关系,其斜率为m,截距为(二)交会图法评价地层含油性对于岩性稳定(a,b,m,n不变),Rw不变的解释井段,可以得到一组斜率不变,截距随Sw变化的直线组。根据(,Rt)落在交会图上哪条Sw线上(或两条Sw1、Sw2之间的位置)定性判断油气层和水层由试油试水资料证实的资料点可确定油水界限和油水分区分布规律。下图是某油田的应用实例,由试油资料点知,含油饱和度界限可定在55%左右,上部资料点为油层,下部资料点为水层,左侧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地层,右侧为高孔隙度、低渗透率地层。2.双孔隙度交会图①s-w交会②无次生孔隙时,s-N交会图识别气层气层:s偏大,N偏小③Sw-Swi交会图wswswtsRffffff>»®®D油气层:水层:由由t3.正态分布法确定Sw视地层水电阻率

实际资料分析发现,具有良好的正态分布特征,与累计频率有直线关系,且水层的直线斜率小于油气层的直线斜率。

FRRtwa=waRwaRwaR(1)水层与累计频率正态分布图(2)储集层与累计频率正态分布图(1)(2)waRwaRwaR解释步骤

1.纯水层:Rt和资料统计法确定m、a

2.计算

3.将所有储层的由小到大顺序排列,并依次计算其累计频率(累计频率是指包括该层在内,它以前的层数占总层数的百分比),并作图。

4.分析点子分布趋势,如上图两个线段构成折线,左边一段斜率较低,一般为水层,右边一段斜率较高,一般为油气层。

5.求Rw:将判断为水层的资料点重新作累计频率图,累计频率为50%处所对应的即为水层的平均值。

6.计算每个储层的含水饱和度:waRwaRwRmwaiwwiRRS=aRFRRtmtwaf==(三)直观显示气层的方法前述方法均用Rt来区分油气层与水层,但无法区分油层与气层,因为油气不导电,因此必须配合非电法测井来区分油气层。气层在测井上的响应特征为:1.气层:2.由孔隙度曲线重叠识别气层气层:重叠有幅度差

­­­D¯¯­¯计数率NGtCNLDENSNDfff,,,重叠NGt-DNSNDffff--,基于上述分析,用三种孔隙度测井曲线或两种孔隙度测井曲线按孔隙度刻度重叠在一起时,气层幅度差明显。类似地,中子—密度孔隙度重叠在气层处呈明显镜象反射图象。有时直接采用声速与中子伽马重叠显示气层,要求声速向左增大,中子伽马向右增大,并使之在水层或油层基本重合,这样在气层处两者将出现明显的幅度差。此外,在求准油气密度ρh的前提下,可由残余油气体积Vhr和残余油气质量mhr重叠来识别油、气、水层。这种方法在测井分析程序中经常采用,并在最终解释成果图上显示出Vhr与mhr曲线重叠来划分气层。深部气层三孔隙度重叠实例左图是胜利油田深部气层声波、密度和补偿中子三种孔隙度测井曲线重叠实例:虽然砂岩孔隙度约10%左右,但密度孔隙度和声波孔隙度与中子孔隙度的幅度差为2~6p.u.,试油表明此段日产气57615m3。四、泥质砂岩地层评价方法

POR程序是从美国Atlas公司引进的3600软件中的单孔隙度分析程序。特点:简单实用,在地质情况较简单时可取得较好的解释结果。1.求泥质含量(GR、CNL、SP、NLL、Rt)泥质是影响油气评价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原则上每种测井方法都可以用来求泥质含量,但每种方法都有其有利和不利因素,一般采用尽可能多的测井方法分别计算泥质含量,然后取最小值作为泥质含量,这是因为各种方法反映的是泥质含量的上限值。(一)POR程序处理方法SHLGi—解释层段内第i条曲线测井值;GMINi、GMAXi—第i条曲线在纯砂岩、泥岩处的测井值SHi—第i条曲线测井相对值;GCUR—地区经验系数,

3.7 第三纪地层GCUR=2 老地层地区的实际资料统计Vshi—由第i条曲线求出泥质含量;

1

GR

2

SPi=

3

RT

4

CNL

5

NLL解释模型:采用含水泥质岩石模型程序中用PFG参数控制:

PFG=CNL

AC

DEN

3

2

1

当Vsh>SHCT时令=(1-Vsh),以区别开砂岩与泥岩的选择很重要、、NshshshtFDr2.计算孔隙度:(DEN、CNL、AC)采用Archie公式或Simandoux公式,程序通过标识符SWOP,选择用下列公式之一计算含水饱和度。SWOP=3.求饱和度Sw、SoVsh、、Sw、So—为一级未知参数的公式

计算

代入计算公式即可得到

xo

S

w

xo

w

mf

t

xo

S

S

R

R

R

R

,

,

(1)渗透率:用Timur公式(毫达西),、Sw用百分数

(2)含水孔隙度与冲洗带含水孔隙度

w=Sw

xo=Sxo油气孔隙度:h=-w

可动油气孔隙度:hm=xo-w

残余油气孔隙度:hr=-xo4.K、w、xo、hr、Whr、PF、HF、BULK等(3)残余油气的体积hr与残余油气的重量Whr

hr=-xo=Shr

Shr=(1-Sw)

—经验系数

Whr=hrh

Whr、hr重叠:油层:hr

Whr(h接近1)气层:hr>>Whr(h1)由此可以确定油气界面(4)累计孔隙厚度(PF)与累计含油气厚度(HF):估计单井控制储量

RLEV—采样间距(5)出砂指数BULK(地层稳定性的指示)

BULK3正常生产方式下采油不出砂;否则就会出砂,这时应减小油嘴生产,可不出砂或少出砂。)/()/(1340023ftstcmgBULKbmrD=

(1)按块存取、逐点处理(对文件的一种控制方式)(2)输入/输出结构的实现

/HD/公共块:IN、OUT、CONST

输入公共块:/INP/(输入曲线值)、/INPB/(输入缓冲区)、

/INPC/NOI,NAMEI(2,NOI):输入曲线条数;存放曲线名输出公共块:/OUTP/YY(NOO)输出值(当前点)

/OUTB/BUFO(25600)输出缓冲区

5.分析程序的结构

/OUTC/NOO,NAMEO(2,NOO):输出曲线条数、存放曲线名解释参数公共块

/CON/CONS(NOC)

/CONC/NOC,NAMEC(2,NOC):解释参数个数、解释参数名

DATA

NAMEI/

DATANAMEO/

DATANAMEC/

DATACONS/第一道:深度道第二道:油气分析。包括Sw、Vhr、Whr,采用线性刻度。三者结合可划分油、气、水界面和识别油、气、水层。第三道:孔隙度分析(或流体分析)。包括φ、φw、φxo三条曲线。三者重叠可显示地层水、残余油气和可动油气的含量。通常残余油气(φ-φxo)涂黑表示。可动油气(φxo-φw)打点显示。第四道:地层体积分析(或岩性分析)。通过显示φ、Vsh、Vmai表示地层孔隙度和岩性随地层变化情况。同时应用曲线重叠技术把地层岩性用特定的岩性符号在图上区分开来。6.成果显示例:胜利油田第三系地层中的一口探井成果图:储层岩性以粉砂为主,Vsh较高,孔隙度为20%~30%。这些特点说明油气层具有较高束缚水饱和度和较低的含油气饱和度。如2292.9m~2299.6m:

Sw=30%~45%,Sh=55%~70%,Vsh约10%,φ=25%,

K=30×10-3μm2,测试结果日产油76t,无水。2306.8~2313.5m:显示与上层很相似,但岩性较粗,Vsh增加,Sh有所下降,但仍为油层。2321.6~2326.6m:

Vsh较低,而Sw却进一步增大,表明此层虽然含油,但明显含可动水,故可解释为油水同层POR程序数字处理成果图

(二)SAND2程序处理方法

POR程序简捷实用,采用含水泥质岩石模型,逐个求解地质参数方法,但未考虑地层孔隙中油气的影响,因此在解释评价含油气地层,尤其是含气地层时,有很大的局限性,可能使解释结果与实际地层情况相差较大。作为POR程序的一种改进,SAND2程序采用含油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