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健身气功_第1页
武术与健身气功_第2页
武术与健身气功_第3页
武术与健身气功_第4页
武术与健身气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术与健身气功

AboutChineseMartialArts

中国武术概况第一节中国武术的概念第二节武术的流派第三节当今中国的武术内容与分类第四节健身气功ChapterOneAboutChineseMartialArts

第一章中国武术概况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的统文化和体育运动,它不但可以竞技比赛,还具有娱乐表演、防身健体修身养性等功能和广泛社会价值。在中国古代,武术不仅是健身防身的重要方法,也是选拔兵勇的主要手段。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实行府兵制,选士的标准对武艺有很高的要求。同时,练武已有口诀要求;在公元七世纪的唐代就设有武举考试制,通过比武选拔军事人才;在当时,裴旻的剑术、李白的诗歌和张旭的草书并称为“唐代三绝”的美誉。

1910年在上海成立了“精武体育会”

1928年,在南京曾设立中央国术馆,并在中国的大部分省、市建立了分馆。从1932年起几乎每年都举办“国术国考”。从1933年起武术被列入全国运动大会的正式竞赛项目。1936年,中国曾派武术代表团赴柏林,参加第11界奥林匹克运动会,武术作为表演项目受到了热烈欢迎。

宋代(960-1279)出现了“打擂”比武的形式,“打擂”就是在“在擂台上进行比武”的意思。明代(1368-1644)在军队中通过比武促进武术的发展。至到清代(1644-1911),民间仍盛行“打擂”的武术竞赛活动。

1957年武术被列为正式体育竞赛项目,并于1958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委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

为了适应武术发展的需要,1985年中国武术协会根据武术运动的特点,颁布了《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试行标准》分为武英级、一级武士、二级武士、三级武士、武童级。为促进武术的科学化-发展,1985年在北京成立了武术研究院。1991年各高等体育和综合院校设立了武术或民族传统体育系,开设武术专修课,为武术培养人才。SectionOneTheConceptofChineseMartialArts

第一节中国武术的概念

ⅠChineseMartialArts

Names

中国武术的称谓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武术在汉语的称谓较多,商代的时候称作“拳勇”在春秋战国时期曾被称作“技击”,明朝称作“武艺”,民国时期称作“国术”等,类似的内容有角觝、相扑、角力、手搏、打拳等。

“武术”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所编《文选》中,但当时的“武术”意指军事行动,而不是今天武术作为一项中国传统体育的含义;后来,特别是在清末民初,武术一词作为自卫强身的专门用语被广泛地使用。

上世纪二十年代,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一度出现了提倡“国粹”的思潮,武术被誉为“国术”,因此,在国民时期武术被称作“国术”,中国的台湾省仍保留着此称谓。1949年以后,在中国大陆明确称为“武术”,并正式确立为体育项目。在中国民间,武术又被称作“功夫”、“武功”、“把式”、“操扁挂”等。近几百年来,武术通过民间逐步到官方的形式传播到国外,因此,武术在国外又被称作“kung-fu功夫”、“Chinesekung-fu中国功夫”、“Chinese

martialarts中国武术”、“wushu武术”等。1984年,国际武术联合会正式将其定名为“武术”。

Ⅱ.TheOriginsandAttributesofWushu武术的起源及属性

武术源于古代的狩猎和战争,是搏斗技术与经验的总结。在人类早期,人们在大自然的斗争中掌握了一定的攻防格斗技能,这就是今天武术形成的萌芽。武术原本是一种传统技击术。在中国古代,武术并不是像今天那样作为体育形态出现的,而主要是以一种技击术来体现其社会价值。因此,当今的武术仍具有技击的属性。

武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吸取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养生学、兵法学、中医学、美学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因此,武术已成为中国丰富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武术反映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德——仁义、礼让等。练武者注重内外兼修,德意兼备。

体育是当今武术的一个主要素。在中国古代,武术不但要为军事服务,同时也有强身健体的功能;武术在中国民间,主要用以自卫、健身、修性、娱乐。其实武术真正成为体育则是近代的事。由于西方文化和体育的进入,武术在与它们的交流和冲突中实现了交融,从传统的师徒传授方式向体育教育转化,并逐步进入现代体育运动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被正式确立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但是,武术与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西方体育遵循的是人体运动等现代科学原理,从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观点出发,讲求大强度的“耗”;武术从整体运动观出发,注重心、神、意、气与动作的协调配合,强调“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等。因此,“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成为中国武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

这更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在健身方面讲求“逐渐积累”和“养”。这也是为什么叫“功夫”的原因。因此,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练习时应注意:(1)初学时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2)要坚持练习,持之以恒。(3)要树立不怕苦、不怕难的思想。(4)要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Ⅲ.TheDefinitionofWushu

武术的定义

由于武术的多重属性,其定义有以下不同的观点。

1.武术是中国搏击术。2.武术是中国式体操。3.武术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4.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Ⅳ.武术的特点1.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3.广泛的适应性。Ⅴ.武术的作用1.提高素质,健体防身2.锻炼意志,培养品德3.竞技观赏,丰富生活4.交流技艺,增进友谊。武术的流派

中国的各种武术流派是因不同技术特点和风格而立。关于武术流派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Ⅰ.‘InternalBoxing’and‘ExternalBoxing’“内家”和“外家”

这一划分最早在清初黄宗羲为王征南——明末著名武术家撰写的《王征南墓志铭》中介绍。其实当时的内家拳仅是一个拳种,外家拳仅指少林拳。到民国期间将“凡主于搏人”

“亦足以通利关节”者,概称“外家拳”,如查、华、炮、红、少林拳等;凡注重“以静制动”“得于导引者为多”,概称为“内家拳”,如太极、形意、八卦。Ⅱ.‘SouthernStyle’and‘NorthernStyle’“南派”和“北派”

此种分类在中国民间非常流行。这种技术流派的划分是基于不同地域、地理环境和气候以及文化背景的影响而逐渐形成。我国南方的南拳其拳法多,腿法较少,动作紧凑,刚劲有力;而北方的北拳腿法多,架势舒展,起伏明显,动作快速。因此,在武术界中有“南拳北腿”的说法。Ⅲ.‘ShaoLinSchool’,‘WudangMountainSchool’and‘EmeiSchool’

“少林派”、“武当派”及“峨眉派”

少林派因少林寺习练功夫历史悠久而闻名于天下。少林派拳源自嵩山少林寺众僧中传习的拳术,后来逐步将与许多少林拳特点相近的拳技发展成为一个大的武术流派。

少林派主要拳术套路有少林五祖拳、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少林五拳、五形八法拳等。少林派主要器械套路有棍术、刀术等。“武当派”在民间俗称内家拳,以黄宗义撰写的《王征南墓志铭》为据。此后遂有将内家拳、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称为武当派。现今有人将流传于武当山地区的武术称为“武当派”。

“峨眉派”是中国南方又一较有影响的武术流派,传说起源于峨眉山的“峨眉道人”。后来有人将流传于川渝两地的武术统称为“峨眉派”。以上这些不同流派,实际上是对武术的不同分类,这对于研究武术技术特征、武术分布区域和促进武术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除中国大陆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仍然保留这种传统的武术流派分类。

第三节当今中国的武术内容与分类

武术运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它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大的变化,其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是一脉相承的,传统武术是现代武术的源头,现代武术吸取传统武术的技法结构,并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变异。目前在中国大陆,武术的分类方法有按照功能或按照运动形式分类两种。

1、按照功能分类,武术可以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学校武术、实用武术等。

2、根据不同的运动形式,武术在中国大陆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武术运动图武术运动套路运动

搏斗运动其它中国民族传统体育Ⅰ.RoutineExercise套路运动

套路运动是武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当今中国套路运动按演练形式又可以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1.IndividualExercise单练单练指单人演练的套路,包括徒手的拳术和器械练习。(1)Boxing拳术

拳术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可分为自选拳、规定拳、传统拳术三类。主要拳种包括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和八卦等等。四击八法:四击是指踢、打、摔、拿;八法是指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呼吸、劲力、功力。A.LongBoxing长拳长拳是武术套路的一个主要拳种,因动作弧度大、腿法多、遐举遥击、远距离击打对方而得名。长拳由于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又名“北派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并有窜蹦跳跃、闪转腾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与技术的拳术。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叫做:“手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意思是说“北派拳”擅长腿法。B.TaiChi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动作要求:腹式呼吸,均匀自然深长,动作绵绵不断,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太极拳取名于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太极”一词,其最早出现在周代的《易经》一书,“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拳的运劲特点是:心静体松,呼吸自然;轻灵沉着,圆滑连贯;上下相随,虚实分明;柔中寓刚,以意导动。

当今在世上较为流行的太极拳有如下五种: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

C.SouthernStyleBoxing南拳

南拳由于流传于中国南方而得名。南拳多使用手和肘进行近距离击打,因此有“南拳北腿”的说法。南拳同样也是中国武术中一个主要拳种,其特点是:拳势刚烈、动作刚劲有力,套路结构紧凑,步法稳固,手法多变,身居中央,八面进退,常以发声吐气助发力。

其步型有:双蝶步、单蝶步等。

形意拳由于练习中要求“意中有形,形中有意”而取名于中文里的“形意”一词。在民间,形意拳仍属于内家拳,它是以三体式为基本桩法,以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五拳为基本拳法,并吸取十龙、虎、猴、马、龟、鸡、鹞、燕、蛇、骀、鹰、熊等十二种动物的形和技而组成的拳术。形意拳讲究“外三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力与力合。

D.

FormandWillBoxing形意拳八卦拳在民间属于内家拳的一种,是以摆步和扣步为基本步法,以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磨身掌、回身掌、转身掌等为基本掌法,在走转中不断换招变势的一种拳术。其运动特点是:沿圆走转,势势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E.EightDiagramPalm八卦拳通背拳又名通臂拳,属于外家拳的一种,由于以“腰背发力,通肩达臂,放长击远”,故名通背拳。其手法以摔、拍、穿、劈、钻为基本五掌,通过圈揽勾劫、削摩拨扇等八法而生化出许多动作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出手回手为掌,点手成拳;动作大开大合,放长击远;甩膀抖腕,腰背发力,通过肩、肘到达手,发力冷弹脆快。F.ThroughtheBackBoxing通背拳G.EightExtremesBoxing

八极拳

八极拳是一种以挨、傍、挤、靠等贴身近攻作为主要内容,步法以震脚闯步为主的传统拳术。其套路结构短小精悍,发力刚脆。具有节短势险、刚猛暴烈、猛起硬落、逼身紧攻的短打类型的拳术特点。

H.FanziBoxing翻子拳

翻子拳是一种短促灵便、严密紧凑、拳法密集、出手脆快、贴身近打的拳术。主要拳法有冲、棚、豁、挑、托、滚、劈、叉、刁、裹、扣、搂、封、锁、盖、压等。其运动特点是:步疾手密如雨,闪摆取势,上下翻转,迅猛遒劲,一气呵成。拳语讲“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HackandUpward-parryPalm劈挂拳劈挂拳是一种以猛劈硬挂为主、长击快打的拳术。练习时要求拧腰切跨,溜臂合腕,讲究滚勒劲、吞吐劲、劈挂劲、翻扯劲和辘轳劲等劲法。其运动特点是:大开密合,鞭打快速远击,猛起快落,双臂连续交劈,斜拦横击,身法吞吐含放,翻滚不息。J.ShaolinKungfu少林拳

少林功夫是少林武术的总称,因嵩山少林寺而得名。其特点是注重技击,立足实战,套路结构短小精悍,严密紧凑,巧妙多变。动作起、落、进、退多为直来直往。手法要求出拳、出掌“曲而不直,直而不曲”。身法在定势中要正,运动中应进退和顺,起落自然,灵活多变。步法要求轻灵敏捷,沉实稳固,劲力主刚,讲究刚健有力、勇猛快捷。少林拳的主要套路有少林五祖拳、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梅花拳、七星拳、柔拳等等。

BigHongBoxing大洪拳ShaolinCannonBoxing少林炮拳ShaolinKung-fuBoxing少林功夫拳ShaolinFundamentals少林基本功K.JabKickBoxing戳脚戳脚是一种以腿法为主的拳术。基本腿法包括丁、挑、踹、剪、拐、点、蹶、碾、蹬、圈、错、转等。步法有玉环步、倒插步、旋转步等。其运动特点是:架势开展,刚健快捷,灵活多变;以腰为主、脚力向下带臀发腿,向上带肩背发手。用法以腿为主,手脚并用,讲求“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手打三分,脚踢七分”。套路分为文趟子和武趟子。

L.FloorSkillBoxing地躺拳地躺拳是以地躺和摔跌动作为主要内容的拳术。其主要动作有抢背、盘腿跌、摔剪、乌龙绞柱、虎扑、栽碑、扑地蹦、鲤鱼打挺及勾、剪、扫、绞等腿法。其运动特点是:顺势而跌,旋即而起,卧地而击,高翻低滚,起伏闪避,一气呵成。M.ImitationBoxing象形拳象形拳是模仿某一种动物的特长和形态,或表现某种历史人物的搏斗和生活形象,结合攻防技法而编成的主要拳种。象形拳分两种,一种是重在模仿形,如猴拳、蛇拳、鸭拳、龙拳和狗拳;

另一种则是重在取意,取技击之长,如鹰爪拳、螳螂拳、虎拳、鹤拳、醉拳以及脱铐拳等。

(2)WeaponPlay器械

器械是武术演练时使用的器具或兵器的总称。器械的内容较丰富,可以分为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和软器械四种。

短器械有刀、剑等;长器械有棍、枪、扑刀和大刀等;双器械有双刀、双剑、双钩、双枪、双鞭等;软器械有三节棍、九节鞭、绳标和流星锤等。主要武术器械简介如下:A.SwordPlay剑术

剑是短器械中的一种,由刃、背、锋、护手、柄及剑穗组成。剑术是手持剑器的一种套路练习,主要以刺、点、撩、截、解腕、撩腕等剑法,配合步型、步法等构成。剑术运动特点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灵活多变,刚柔相济,富有韵律,造型优美。武术拳语讲:“剑如飞凤”。B.BroadswordPlay刀术

刀是武术短器械中的一种,由刃、背、锋、护手、柄及刀彩组成。刀术是以缠头、裹脑、劈、砍、斩、撩、扎、挂、截等基本刀法为主,并配合各种步型、步法、跳跃等动作构成套路。刀术运动特点是: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雄健剽悍。C.SpearPlay枪术

枪是长器械中的一种,由枪头(包括枪锋和枪管)、枪缨、枪杆(通常用白蜡杆制成)。枪术是以拦、拿、扎、崩、点、穿、挑、云、劈等枪法,配合各种步型、步法、跳跃构成套路。枪术运动特点是:力贯枪尖,走势开展,上下翻飞,变幻莫测。枪术应做到“枪如游龙”,“枪扎一条线”。D.CudgelPlay棍术

棍是长器械中的一种,棍的长度通常同练习者的身高。棍术是以抡、劈、扫、挂、戳、击、崩、点、云、拨、绞、挑等为主要棍法,配合各种步型、步法、身法等构成套路练习。棍术运动特点是:勇猛泼辣,密集如雨,气势磅礴。因此,在武术界有“棍打一大片”、“棍如狂魔”之说。E.GisarmePlay大刀

大刀是长器械中的一种,是由刀片(包括刀刃、刀背)、护手、长柄和柄尾组成。通常是用金属制成,长度约与习练者同高。大刀主要以劈、砍、斩等刀法为主,结合舞花、掌花、背花等动作构成套路。拳语讲:“大刀看顶手”,意思是握在刀盘下的右手始终顶住刀盘。大刀特点是:刀法刚猛,动作大劈大砍、果断有力,造型雄浑威武,气势轩昂。F.Long-handleBroadswordPlay

扑刀

扑刀是长器械中的一种,又名“双手带”,由刀片和长柄组成,形状像大刀,但是刀片较大刀窄。扑刀也是套路练习的一种,刀法与大刀相似,但较大刀快捷灵活。有“扑刀随刀视”的说法。G.DoubleBroadswordPlay双刀

双刀是短双器械的一种。以劈、斩、撩、绞等为主要刀法,结合双手左右缠头、左右腕花、交互抡劈等变化构成套路练习。谚语讲:“双刀看步走”意思是说下肢的步法非常重要,必须与上肢的刀法协调配合。双刀的运动特点是刀法密集,贴身严谨,左右兼顾,边走边打。H.DoubleSword-Play双剑双剑是短双器械的一种。以双手交替穿、挂、云、刺等剑法为主,结合身法、步法而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身随剑动,步随身移,剑法、身法、步法三者合一,动作潇洒奔放,矫捷优美。I.DoubleHookPlay双钩

钩是短器械的一种,金属制成,有刃、钩和柄。双钩是双手持钩以勾、搂、锁、挂、腕花等为基本钩法而组成的套路练习。其运动特点是钩走浪式,身随钩走,钩随身活,身灵步轻,造型洒脱多变。J.DoubleDaggerPlay双匕首

匕首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小兵器,源于新石器时期的石匕首,形状像剑,但长度短于前臂(通常不超过30厘米)。由于匕首短小,它通常作为一种护身兵器用于近战。双匕首是以刺和劈为主要方法的一种套路练习。K.Emei-daggerPlay峨嵋刺

峨嵋刺是中国武术中的另一种小兵器或暗器,形状像针,又名峨嵋针,铁制,大约30厘米长,两头有尖,中间有一环。传说峨嵋刺通常用于水战,特别是水下搏斗。在现代武术运动中,峨嵋刺是两手分别持一刺进行的套路练习。练习时,运用手腕的抖劲和手指的拨动使针刺转动,握住刺体做穿、刺、挑等。L.Nine-sectionWhipPlay九节鞭

九节鞭是软器械的一种,通常是由九到十一节金属小短棍(每节大约10到15厘米长),并将各节用铁环串连而成。主要以抡、扫、缠、挂及各种舞花等软械方法,结合手花、腕花、缠臂、缠脖、背鞭等动作组成的套路练习。其运动特点是鞭走顺劲,抡舞如轮,横飞竖打,势势相连,时硬时软,软时似绳索,硬时似铁棒抡转。M.Three-sectionStaffPlay三节棍三节棍是软器械的一种,是由三节短木棍用金属环连接而成。主要以抡、扫、劈、戳等棍法以及舞花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轻巧灵便,能长能短,可伸可缩,软硬变换,勇猛泼辣,势如破竹。N.Rope-dartPlayorMeteoric-hammerPlay绳镖或流星锤

绳镖软器械的一种,是由金属镖头(约13—20厘米长)与一绳索(约3—9米长)连接而成。在中国古代,它是一种暗器。它是以绳索缠绕着身体各部分而变化出各种飞镖或飞锤技法及动作而构成的套路。其主要动作有踢球、拐线、缠脖、缠膝、十字披红、胸前挂印等。练习时,一会儿绕索收镖(或锤),一会儿放索出镖(或锤)。2.Set-sparring对练

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假设性实战演练。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及徒手与器械对练。(1)Bare-handDuel徒手对练

是运用踢、打、摔、擒拿等方法,按照攻防格斗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有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

(2)ArmedDuel器械对练

器械对练是套路对练的一种,它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击方法组成的对练套路。

器械对练的套路有:长器械对练、短器械对练,以及长对短、单对双、单对软等,如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枪、对刺剑等(3)Bare-handedandArmedDuel徒手与器械对练是一方徒手,一放持器械进行的攻防对练套路,如空手夺刀、空手夺棍、空手进双枪等。ⅡFree-Combat搏斗运动搏斗运动是武术中另一个大类,它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斗智、斗技的对抗实战形式的运动。目前,搏斗运动的项目有散打(或散手)、推手和短长兵等。1.Sanda散打

散打又称散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击方法致胜对方的竞技项目。散打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得分的部位有头部、躯干、大腿。禁止击打的部位有后脑、颈部、裆部。散打在国外又可分为轻击和重击两种。2.Push-hands推手

推手又名太极对打或太极推手,是两人前臂相互粘连在一起,不丢不弃,运用太极拳的方法进行的一项搏斗运动。使用棚、捋、挤、按、采、列、肘、靠等方法,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手推出。3.CombatwithShortWeapons

短兵

是两人分别各手持一种用藤、皮、棉制作的短棒似的器械,在16尺直径的圆形场地内,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短兵器的方法进行决胜负的竞技项目。4.CombatwithLongWeapons

长兵

长兵是两人分别各手持一长棍(棍稍是用海绵做成,非常柔软),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长兵器的方法来决定胜负的另一种竞技武术项目。

第四节健身气功

1.气功的起源与发展2.气功名称3.气功的分类和主要内容4.健身气功的推广气功的起源与发展1975年在青海乐都地区柳湾三坪台出土的马家窑时期的文物——浮雕彩陶罐上,是一个练气功站桩的人形,说明中华气功至今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先民的舞《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淤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路史》载“阴康氏时,水渎不流,江不行其源,阴凝而易闷,人即郁于内,腠里滞着而多重(肿)蹆。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是谓大舞”。《诗经·毛诗序》“言之不足,故叹嗟之;叹嗟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史料记载反映了早期人们关于气功的观念——疗病、健身、宣志。战国--小周天出现《战国玉铭》又称《行气玉佩铭》、《行气玉铭》以及《行气铭》,据专家考证,这是公元前5世纪末至4世纪初一件反映气功历史的珍贵文物,也是到迄今为止最早且完整描述气功锻炼的实物,在这一中空但未透顶的十二面体玉制饰物上,刻有四十五个铭文,表明在战国时代气功功法确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铭文译成今文是:“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春在上,地几春在下,顺则生,逆则死”吸气深入则多其量,使其往下伸,往下伸则定而固;然后呼出,如草之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径路相反而退进,退到绝顶。这样天机便往上动,地机便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这就是今人所说的气功。这里所述的是一个气功全过程及其作用(郭沫若)。由此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导引行气已经成为一些人爱好的一种健身法了。

动静结合的观点则首见于《吕氏春秋》,吕氏首先指出了“静”的重要性,“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接着又指出了“动”的重要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由于静与动对人体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宜动者静,宜静者动也”。吕氏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在战国至汉初成书的第一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奠定了古老气功的医学基础。《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从气功锻炼的角度来看,这正是古人对远古时期人们修炼气功境界的描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已有了三调的雏形。《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是气功锻炼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理。《素问•遗篇刺法论》更介绍了气功治疗慢性病的具体方法。后世练功的“入静”、“气贯丹田”、“舌抵上腭”、“叩齿吞津”、“玉液还丹”等等,也都由此而来。《庄子•刻意》中的“吹口句(xu音虚)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则说明了习练气功的目的只是为了健康长寿而已。

迄今为止世界考古发现最早的健身图谱(汉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上虽仅存44幅图画,但导引姿势复杂多变,运动全身各部,男女老幼都有,都着平民装束。有的注明了导引作用,并且注意了意识活动要与动作协调,而且已有仿生物的“鹞背”、“龙登”、“熊经”、“鸟伸”。五禽戏的由来《三国志•华佗传》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我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六字诀出现晋以后,各种功法相继出现。其中有以练气为主的“命功”,如魏华存的“出日入月呼吸存法”和陶弘景的“六字服气法”:“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口四,皆出气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六字诀的概念,也是目前我们能够阅读到的传世文献中记载五禽戏功法最早的辑录。他们对导引的解释和辑录对后世导引养生术的发展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在《周易参同契》的基础上,继承许逊之说,当时,多称气功养生法为“内丹术”,习练气功叫“修丹”或“炼丹”。--隋唐时期

八段锦--宋代易筋经--明代因时子静坐法-民国内养功--新中国法轮功--邪教组织气功的历史可以上溯五千年以上或更久远,它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古代人把这种锻炼方法不叫气功,而称之为

“导引术”、“吐纳法”、“坐禅”、“站功”、“行功”、“卧功”等;现称“气功”、“养生功”等;气功的名称

气功分类(依姿态分类)姿态总体上可分为动、静两大类。

人的姿态虽然千变万化,但不外行、立、坐、卧四个方面,古人称为“四威仪”。并要求“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从现代力学、医学的原理来看,这是符合健康要求的,是保持健美姿态的基本要领。

气功分类(依源流分类)

历史上存在着医、儒、道、释、武等不同流派的修炼方法,实际上这是同源而异流。在修炼方法上各流派互相渗透、互相移植,已无法界定清楚,不过在修炼的目的方面,却是各不相同的。但儒、道、释、医、武各家的修炼方法都有健身作用,健身气功应广征博采,取其精华。

道家气功道家气功重视性命双修,形神并练,它有一套完整的“从有为以造无为”,“先修命后养性”的理论和精细的气脉双修、吐纳导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