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到全民族抗战 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到全民族抗战 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到全民族抗战 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到全民族抗战 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到全民族抗战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李庄中学张雪本堂课的题目是《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进行课堂教学。一、教材分析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我将先谈一谈对本课教材的理解。《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的教学内容。本课由“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四个子目构成,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和结果,淞沪会战的影响和南京大屠杀。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上承局部侵华的史实,下启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对于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过渡语: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简述七七事变、淞沪会战的基本史实;(2)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3)同时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2、过程与方法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学习收集整理、选择、甄别资料的方法。(2)观看视频、分析历史资料,掌握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的史实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3)引导学生结合材料思考、讨论“我们今天该如何对待南京大屠杀?”,学会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初步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七七事变和淞沪会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激发爱国情感。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基于教材和课标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七七事变和淞沪会战。难点: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南京大屠杀。二、学情分析: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八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初步掌握归纳历史事件要素的方法。初步养成了查找、收集资料及课前预习的习惯。但学生对抗日战争碎片化的认识,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难以养成时序意识。且初二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青春期,容易对主流价值观产生疑问和困惑,甚至于会有叛逆的思维,牢牢把握住学生的质疑精神,反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不断的思考。基于以上分析,我将通过创设情境、研读史料、探究问题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本课的教学,要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单要落实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得到情感的升华。五、教学方法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情境创设教学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六、教学过程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导学新课,落实目标;互助合作,突破难点;绘图总结,达标练习四个环节,将抛、读、思、议、说五个步骤贯穿于教学的四个环节中,落实本课重难点。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我的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明确目标(约3分钟)以南京大屠杀历史纪念馆的主题雕塑图片《家破人亡》导入新课,营造课堂气氛,并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座雕塑在哪里吗?它记录着一段怎样的血泪史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第二个环节:导学新课,落实目标(约25分钟) 第一幕精忠男儿洒热血(一)卢沟桥事变首先,出示卢沟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出七七事变的基本史实,包括时间、地点、借口、影响、结果。接着出示《卢沟桥事变形式示意图》,提出问题:(1)你能指出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吗?使学生通过读图了解日本为何选择在卢沟桥发动事变。然后出示日本修订的《中学社会历史教科书》节选内容和中国当时《东方快报》,提出问题: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请学生小组讨论3分钟的讨论后发表观点,通过对不同材料的解读,让同学们学会辨别史料的真伪,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日本记者招待会上的质问佐证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不是偶然事件,是有预谋的,他的目地是要打击国民政府,侵略全中国,从而让学生理解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能区分七七事变后的中国抗战与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的不同之处。出示蒋介石庐山谈话的资料,接下来提出问题: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的时刻,国民党的态度有何转变呢?过渡语: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在这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国民党转变了对日态度,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过渡到第二幕:兄弟止戈同御敌(2)第二次国共合作大屏幕出示中国共产党在七七事変第二天发表的抗日通电的部分内容及红军改编材料及图片,提出问题:这个通电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抗战态度?他们主张如何抗战?红军又是如何改编的?有什么意义?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学生结合教材回答,通过材料研读问题引导,强调中共为民族大义付出的努力与展现的博大的胸怀。那么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抗日态度转变及原因是什么呢?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3分钟自由回答,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总结,让学生明白七七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在事关民族根本利益的基点上达成了协议。同时用表格归纳比较国共两次合作,温故而知新。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了解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的过程,理解全民族进行抗战成为1937壮歌中的最强音!突破本课第一个难点。(二)淞沪会战出示淞沪会战的图片及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教材找出淞沪会战的时间、地点、战况、结果。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材料研读,讨论在西方人眼中的淞沪会战我军表现如何?根据材料了解淞沪会战的激烈程度,掌握淞沪会战的影响。出示“中国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资料卡,展示第二十九将士佟麟阁、赵登禹等将士的英勇事迹,让同学们感受敌我力量悬殊下军人们誓死捍卫国土抗战的决心,感受中国军人顽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过渡语: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淞沪会战以失败告终。日军进一步入侵,南京沦陷。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迁都重庆。由此进入第三幕:紫金山下伤国恨。(四)南京大屠杀首先请学生根据教材预习回答如下问题:(1)南京大屠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曾经的都城南京在日寇的铁蹄下遭受了怎样的蹂躏?(3)为什么一踏上中国的土地,这些日本军人兽性尽显呢?ppt进一步出示南京大屠杀第三方材料,更有力的证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不容置疑。同时培养学生的史证能力和史证精神。让学生从真实的历史材料中感受南京大屠杀的残暴。提出问题: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样的感受?从而进一步进行情感引导。过渡句:面对证据确凿的南京大屠杀,日本现在是作何反应呢?是诚挚道歉,还是不见悔改呢?由此进入第四幕:国耻不忘警钟鸣日本右翼簒改历史的相关材料,提出问题:(1)你怎么看待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篡改历史的行径?(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让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3分钟的讨论。学生讨论时,我会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突破本课第二个难点。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总结:面对铁证如山,右翼势力妄想掩盖事实真相的这种行为,其目的是向青少年灌输虚假的历史知识,从而美化侵略战争,破坏中日人民友好关系。面对这种行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对这种否认历史的行径予以遺责。我们应该牢记历史,警惕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复活;珍爱和平,发奋学习,振兴中华。最后,以东京审判中国法官梅汝傲的话来做总结,引出学生对历史责任的思考,从公民教育的角度来讲培育学生肩负历史的责任感。并请学生齐声朗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题词,升华本课情感。本课的第四个环节:绘图总结达标练习(约7分钟)以两首小诗总结本堂课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将本课所学知识绘制成思维导图,并抢答完成本科当堂测验。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