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氓》同步习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1页
2021届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氓》同步习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2页
2021届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氓》同步习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3页
2021届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氓》同步习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4页
2021届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氓》同步习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届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氓》同步习题--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一、基础素养巩固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 愆:拖延。

B.以我贿迁 贿:财物。

C.渐车帷裳 渐:逐步。

D.夙兴夜寐 兴:起,指起身。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4.下列对两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尔安敢轻吾射

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险以远,则至者少

A.两个“尔”相同,两个“以”相同

B.两个“尔”不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以”不同

D.两个“尔”不同,两个“以”不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B.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D.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6.下列各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古称“诗三百”。

B.“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其中“雅”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它们合称为“诗经六义”。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是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是指我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后代也用“风骚”泛指文学。

D.《诗经》又简称《诗》,《尚书》又简称《书》,“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用对比手法表现女主人公为心上人时悲时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描写女主人公嫁到“氓”家后辛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用“斑鸠”来作比,劝告女子不要迷恋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素养提升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诗歌《氓》,完成8~9题。

8.下列对诗歌《氓》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章的叙事手法颇似电影的蒙太奇,写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B.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忠厚老实。女主人公接受了氓的爱情,但婉言拒绝了男主人公急于成婚的要求。

C.在讨论婚事的过程中,男主人公表现得急躁、任性,女主人公则温柔、体贴、情深义重,并主动约定了婚期。

D.第三章写桑树枝繁叶茂,光彩鲜艳,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陶醉之情。

9.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谓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谓变化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0~11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嗣音:传音讯。②挑兮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刻画出女主人公急盼之中的矜持之态,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娇嗔之情。

B.诗中表现女主人公的动作行为仅用“挑”和“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

C.全诗三章,采用顺叙手法,让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如在眼前。

D.“挑兮达兮,在城阙兮”,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

11.“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13题。

四牡

《诗经小雅》

四牡①,周道倭迟②。岂不怀归?王事靡盬③,我心伤悲。

四牡,啴啴④骆⑤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⑥,载飞载下,集于苞⑦栩⑧。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⑨。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⑩。

【注】①(fēi):马行走不停的样子。②倭迟:道路迂回遥远的样子。③靡盬(ɡǔ):征役没有休止。④啴(tān)啴:喘息的样子。⑤骆:白毛黑鬣的马。⑥(zhuī):鹁鸪。⑦苞:草木丛生。⑧栩:树木名称。⑨骎(qīn)骎:马快速奔跑的样子。⑩谂(shěn):思念。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章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在“王事靡盬”与“岂不怀归”的矛盾中展现了人物“我心伤悲”的感情世界。

B.马儿气喘吁吁地在迂回遥远的道路上奔跑是缘于“王事靡盬”,我的“伤悲”和“不遑启处”也是因为“王事靡盬”。

C.鹁鸪鸟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和随意栖止,与“我”和“我”的马儿不停奔波形成对比,增加了“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D.诗歌没有采用赋的手法,而是借景抒情,用鹁鸪鸟的自由自在与马的累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衬托出人的疲劳烦恼。

13.有人说这首诗的关键诗句是“我心伤悲”,也有人说是“岂不怀归”,还有人说是“将母来谂”。你认为是哪一句并简要说明原因。

(三)语言表达

14.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

要求:①以“儒家学者”为开头。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15.请仿照例句,为《氓》拟一个赏析性题目。

例句:为国赴难中的家园之思——《诗经采薇》赏析

16.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举办《诗经》读书交流会。主题是“《诗经》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④不超过60字。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C项, 渐:浸湿。

2.答案:A

解析:B项,“泮”同“畔”;C项,“说”同“脱”;D项,“无”同“毋”。

3.答案:B

解析:A项,“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B项,“垣”,古今义均为“墙”。C项,“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D项,“三岁”,古义:多年,指时间。今义:指三岁的年龄。

4.答案:C

解析:两个“尔”都是代词,代指“你”;两个“以”分别为连词,来;连词,表并列。

5.答案:C

解析:A项,夙、夜,名词作状语;B项,贫,形容词用作名词;D项,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成黄色。

6.答案:B

解析:B项,其中“风”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7.答案:(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8.答案:D

解析:D项,“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理解错误,这是比兴手法,引出后文女主人公对婚姻的思考,不是“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陶醉之情”。

9.答案:女主人公开始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比较疏远。当面称对方为“子”,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想法。“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感情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女主人公在遭遇婚姻不幸后,深思教训,用“士”来称呼,感情疏远,也含有嘲讽的意味。

解析: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谓发生了由“氓”“子”“尔”到“士”的变化,情感也经历了由陌生、熟悉、热恋到疏远的变化。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10.答案:C

解析:C项,“采用顺叙手法”错,应为“采用倒叙手法”,先写了等待时的焦急心情,然后写在哪里等待和这样焦急的原因。

11.答案:夸张。诗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女主人公强烈的情绪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解析: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12.答案:D

解析:D项,“没有采用赋的手法”理解错误,诗歌采用了赋的手法,铺陈了“我”的伤悲和“怀归”之情。

13.答案:“我心伤悲”是全诗的关键句,首章奠定伤悲的基调,其余四章都是对“伤悲”情绪的具体补充。无论是“怀归”还是“将母来谂”都是“伤悲”的具体表现。(或:“将母来谂”,篇末揭旨,是全诗的关键句,是诗人“怀归”和“伤悲”的最根本原因。)

解析:这三句在诗中有一定的联系,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只要在尊重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分析,都可以。

14.答案:(示例)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

15.答案:(示例)一曲妇女的悲歌——《卫风氓》赏析

(或)无处申诉的哀苦和决绝的心志——《卫风氓》赏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