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苏武传》课件 高二语文上学期 (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第10课 《苏武传》课件 高二语文上学期 (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第10课 《苏武传》课件 高二语文上学期 (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第10课 《苏武传》课件 高二语文上学期 (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第10课 《苏武传》课件 高二语文上学期 (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苏武传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册

北海之上,大雪纷飞,漫天雪白似要遮住这苍茫的大地。而有这样一个人,身着寒衣,手持旄节,用赤诚之心守护着内心的芬芳,用铮铮铁骨诉说着坚贞不渝,那他是谁呢?初步导入学习目标1.积累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培

养文言文语感。2.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本文精心剪裁,组织文章和对比衬

托,凸显形象的写作技巧。3.学习苏武不惧威逼利诱,坚守节操、不辱使命的爱国精神。学会辩

析评价历史人物。肆知人论世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拓展延伸壹贰叁壹知人论世(一)作者简介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后任兰台令,经过20多年的努力,写成《汉书》,同时他也是一名赋作家其代表作是《两都赋》。代表作品有《汉书》《两都赋》《白虎通义》《咏史》等。知人论世

(二)写作背景

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知人论世(三)相关链接——《汉书》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西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230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为“史汉”。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三)相关链接——史书体例知人论世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左丘明)——我第一部叙述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司马光)——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三)相关链接——史书体例知人论世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刘向编订)。

(三)相关链接——史书体例知人论世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史记》(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东汉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南朝宋范晔)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西晋陈寿)纪传体断代史。知人论世

(四)题解

苏武,汉武帝派去出使匈奴的使者。

《苏武传》全文分为两部分:

一是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的艰苦经历.

二是苏武归汉后的一些情况。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贰(一)字音检测整体感知厩(jiù)监

且(jū)鞮(dī)

栘(yí)单(chán)于(yú)

缑(gōu)王

遗(wèi)昆(hún)邪(yé)王

浞(zhuó)

阏(yān)弋(yì)

缴(zhuó)

檠(qíng)棫(yù)辇(niǎn)

劾(hé)

斧钺(yuè)

汤镬(huò)衿(jīn)

贳(shì)

隤(tuí)

羝(dī)整体感知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以:因为

并:一起

初立:刚刚即位

丈人行:长辈

以:凭借……身份(定语后置的标志)

整体感知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会:适逢

没:陷没

素:平时

怨:怨恨

幸蒙:希望得到整体感知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独:只有夜:在夜里及:牵连到见犯:受到侵犯、侮辱重:更加

降:使……投降

整体感知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受辞:受审讯

虽:即使

置:放

覆:使……覆(使动用法)壮:认为……壮(意动用法)

整体感知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益:好处

降:使……投降

负:背叛

膏:使……肥沃

整体感知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因:通过

尚:怎么

汝:你

畔:通“叛”背叛

斗:使……斗

整体感知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白:告诉

雨:下

以为:把……当作

檠:名作动,矫正

整体感知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明年:第二年

因:趁机

除:殿阶

亡:逃跑

而:表修饰

整体感知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女弟:妹妹

愿:希望

事:侍奉

整体感知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分:料想、断定

霑衿:即“沾襟”,沾湿了衣襟

决:同“诀”,辞别

整体感知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诡言:欺骗说

与俱:与之俱(省略句)

实在:确实活着

(二)重点文言知识整体感知1.虚词

(2)

惶恐饮药而死(连词,表修饰)

(1)张胜许之(代词,他)

整体感知2.词类活用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宜皆降之反欲斗两主杖汉节牧羊使动用法,使……归使动用法,使……投降

使动用法使……相斗名词用作动词拄整体感知3.特殊句式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皆为陛下所成就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天子射上林中子卿尚复谁为乎

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被动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记叙苏武出使匈奴,被羁留十九年的艰苦历程后,终得归汉。出使的原因是什么?羁留的原因是什么?他归来的过程又经历哪些事情呢?整体感知诵读课文,梳理结构缘由:奉命出使,以通和好(1)虞常谋反,牵涉苏武(2-3)卫律逼降,苏武不屈(4-5)遭遇:流放北海,杖节牧羊(6)李陵劝降,完全失败(7-8)结局:历尽磨难,终归汉朝(9-10)整体感知诵读课文,梳理结构第一部分(1):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部分(2~8):重点记叙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第三部分(9~10):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叁深入探究问题一:

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双方有互派使者的举动,也保留着互相扣留使者为人质的做法。这是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表明了苏武出使匈奴时严酷的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只是因为“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为下文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埋下伏笔。深入探究问题二:

苏武想自杀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作为一个使臣,此时遇到意外的变故,他为什么说是“负国”呢?负国”的原因:张胜私自参与叛乱阴谋,损害了汉朝的信义,有悖于汉、匈通好的宗旨,使汉朝处于理亏的地位,自己作为正使没有及时发现制止,这是失职,此为一“负国”;如果再被匈奴拘捕审讯,受到侮辱之后才死,使汉朝的尊严受到损害,那就更加给汉朝丢脸,此为二“负国”;处理不好会引发两国的矛盾,很有可能汉、匈的战争就会因此而起,此为三“负国”。深入探究问题三:

苏武的自杀,引起了什么反响?苏武的自杀行为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格?在自杀后,卫律惊,常惠等人哭,单于壮其节。他自杀的行为让敌人感到震撼,进而感佩,令他的同行者放声大哭,连敌方的单于都被他的气节打动。

这一行为突出的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表现了他的忠贞爱国、舍生取义和以死明志,表现了他对汉朝的忠贞不渝。深入探究问题四:

卫律是怎么对苏武进行劝降的?苏武又是如何应对的?卫律的劝降方式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遭拒绝后又举剑来威通,然“武不动”。威逼不成,又来利诱。卫律原来是汉朝的武将,是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苏武对其威逼而“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深入探究问题五:

李陵是怎样劝说苏武的?①忠义无人能见,汉朝百姓看不见,汉朝天子更看不见,诱使苏武放弃守节。②说明苏武家人的不幸遭遇:a.长兄苏嘉(长君),伏剑自刎;b.弟弟苏贤(孺卿),饮药而死;c.母亲已死,妻子改嫁,妹妹和儿女生死未卜。③述说自己投降的经历。④现在的皇帝年老昏庸,法令无常,不值得为他守节。深入探究问题六:

作者详写卫律、李陵劝降苏武的用意是什么?卫律和李陵劝降苏武时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用意:衬托苏武不受威逼利诱,对国家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不同: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以切身体会说明自己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

深入探究问题六:

作者详写卫律、李陵劝降苏武的用意是什么?卫律和李陵劝降苏武时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不同的原因:一是因为两人与苏武的关系不同,二是因为两人的地位与修养不同。卫律曾任汉使出使匈奴,后投降匈奴,唯利是图,所以遭到苏武的唾弃。李陵是名将李广之后,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族。所以在劝降时用攻心法,而且在看到苏武大义凛然后“泣下沾衿”,可见其尚存羞恶之心。写作特点(1)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幽禁。在他周围有单于、卫律、张胜、李凌。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的环境描写,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性格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充分表现出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写作特点(2)对比中凸现人物性格。张胜、卫律、李陵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风满的、动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肆拓展延伸(一)什么是真正的值得提倡的忠诚?晏子认为真正的忠诚是忠于国家、人民,而非忠于君主。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观点一:苏武的患诚不是愚患。

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和人民。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他愿意以牺牲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