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商行管理第2章_第1页
15商行管理第2章_第2页
15商行管理第2章_第3页
15商行管理第2章_第4页
15商行管理第2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经营管理

重点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概念、构成与功能最佳资本需要量原理《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管理及资本补充途径一、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概念商业银行资本金一般指银行拥有的永久归银行支配使用的自有资金。实际经营中,商业银行通常把发行的债券也算作资本。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包括股本资本和债务资本。股本资本又称为一级资本或核心资本;债务资本又称为二级资本或附属资本。对于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还可以从其他多个角度进行。从积累过程看,一部分是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另外一部分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断补充的资金。从来源渠道看,包括内源资本(通过留存盈余等方式增加的资本)、外源资本(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资本票据、债券等各种增资方式增加的资本)。二、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构成(一)核心资本(一级资本):1、永久的股东权益(股本)(1)普通股:银行资本的核心部分普通股是一种权利证书,包括盈余分配权和银行控制权。特点:普通股的股东在银行支付了债息和优先股股息后有权获得股利;当银行破产或结业清算时,普通股股东有权在银行的债权人、优先股股东之后分得银行的剩余资产;普通股股东有权就银行重大问题进行发言和投票表决;普通股股东一般具有优先认股权。发行普通股筹集资本的优点:没有固定的期限;股息是不固定的;有利于增强银行的信誉;出售比较容易。

发行普通股筹集资本的缺点:发行成本高于债券;红利收益要缴纳所得税;会造成原有股东权益的稀释,发行过多会造成银行留存收益减少和股票价格下跌。对银行来说,发行普通股补充资本不是最佳选择。(2)非累积性的优先股优先股指银行发行的在分配红利和剩余财产时比普通股具有优先权的股份。非累积的优先股是指银行没有法律义务支付累积未分配股息的那部分优先股。发行优先股筹集资本的特点:股息固定,不影响银行的利润分配;权利范围小,不会削弱原有股东的控制权;成本较高。2、公开储备指商业银行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是银行权益类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1)留存盈余指银行税后利润减去普通股息和红利后的余额,是应分配给股东而未分配的部分,是银行所有者权益的一个项目,又称为未分配利润。留存盈余是商业银行较难进入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等情况下增加资本金的较好方式。留存盈余的大小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盈利大小、股息政策、税率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状况。(2)资本盈余指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即股票溢价。资本盈余还包括银行资本的其他增殖部分,如接受捐赠、资产重估储备等所增加的资本。(二)附属资本1、非公开储备:包括虽未公开但已反映在银行损益账上,并为银行的监管机构所接受的储备。2、资产重估储备:一是对银行自身资产的正式重估;二是具有隐蔽价值的资本的名义增值。3、普通准备金或普通呆账准备金:是银行为了应付意外事件所造成的不确定损失按照一定比例从税前利润中提取出来的准备金。当实际呆账或贬值发生时就以这种准备金进行补偿,但如果不发生或补偿后仍有余额留在账上,则作为银行资本的补充。4、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如加拿大的长期优先股、美国的可转换债务工具等。5、次级长期债券包括普通的、无担保的、初次所定期限最少5年以上的次级债务工具和不可赎回的优先股。次级债券是商业银行的补充资本,用来防止银行出现兑付危机,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是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债务项目。该方式筹集资本的有利之处:可以减少银行的筹资成本;不会削弱原有股东对银行的控制权。该方式筹集资本的不利之处:属于非永久性资本,限制了银行的使用;监管当局的限制较多,不能大量筹集。三、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一)营业功能1、商业银行要取得营业许可,必须满足一定金额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2、资本为开业提供启动资金;3、资本为业务扩张和业务创新提供资金。(二)保护功能资本是保护存款人利益、承担经营风险的保障。充足的资本金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使存款人对存入银行的资金有安全感,借款人有满足贷款需求的保障感。(三)管理功能资本为商业银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

正如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给银行资本下的定义一样:资本对不可预见的损失能起缓冲作用;协助维持公众对某一银行的信心;在万一发生不能偿债的情况下对存款提供部分保护;支持该行的合理增长。商业银行资本的作用

1、资本是商业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2、资本是商业银行承担经营活动意外损失、保护存款者利益的基础。

3、资本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

4、资本是控制贷款规模的尺度。

5、充足的资本可使银行提高信誉。四、商业银行资本需要量确定原理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是保证其开展正常业务经营的条件,但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资本金越多越好。因为,如果资本金过高,会使银行财务杠杆比率下降,增加筹集资金的成本,最终影响银行利润;如果资本金过低,会增加对存款等其他资金来源的需求,使银行边际收益下降。所以,资本金必须适度。

资本成本曲线0资本金/总资产资本成本资本成本曲线资本最佳需要量结论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最佳需要量,就是总资本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资本金/总资产比率所决定的资本金数量。

五、影响商业银行资本需要量的因素1、相关的法律制度规定2、经济发展状况3、资产负债结构4、银行的信誉六、资本充足性及其检验标准的演变资本的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任的最低限度。资本的充足性包括数量的充足性和结构的合理性。资本充足度的检验标准,是衡量一家银行资本金是否充足的指标或方法。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衡量标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以美国为例)。(一)资本/存款比率(10%)(二)资本/资产比率(7%)(三)资本/风险资产比(15—20%)(四)资本/不同类型风险资产比例它将银行资产按其流动性和风险的高低划分为六组,分别确定其资本需要量,然后加总,作为银行的适度资本需要量。这六组资产是:第一组:无风险资产(0%)第二组:风险较小资产(5%)第三组:普通风险资产(12%)第四组:风险较大的资产(20%)第五组:“疲软资产”(50%)第六组:亏损资产和固定资产(100%)以上四种方法,都是从一个角度来对资本需要量提出要求,然而一家银行的资本是否适度,要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实际中又出现了一些衡量资本适度的新方法。(五)衡量资本适度的新方法1、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货币当局提出了审查银行资本是否适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2、70年代末,联邦储备委员会、货币审计署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达成协议,使用趋势分析和一组选择性比率来确定适度资本量。(六)新资本定义由于西方各国关于银行资本量定义的不统一,资本充足率也没有规范标准,从而导致了在国际范围内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混乱。为了使国际银行业系统减少经营风险,确保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经营更健全、更稳定,并消除国际银行业不平等竞争的根源,如何统一国际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并制定银行资本充足比例的国际监管条例,已成大势所趋。1987年1月,美、英二国提出按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的加权评估两国银行资本的充足程度,以使两国在平等的基础上竞争。(七)国际统一资本充足率标准

1987年底,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委员会终于提出了一个按风险资产加权平均计算的资本充足程度标准,作为银行资本充足程度的国际标准,建议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意大利、日本、荷兰、瑞典、瑞士、卢森堡、德国等12个国家内实行。这个标准经过修改后,于1988年12月获得12国官方的正式认可。这就是著名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委员会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简称《巴塞尔协议》。七、《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资本“巴塞尔协议”是1975年2月成立的国际性常设跨国银行监督管理机构“银行法规和监管事务委员会”颁布的一系列国际统一银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文件的统称。(一)巴塞尔委员会的成立1974年,发生了位于美国、英国、德国和阿根廷的几家国际性银行的先后倒闭和一系列国际贷款倒账事件。1975年2月,根据英格兰银行总裁理查森的建议,在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的发起和主持下,由十国集团成员国比利时、荷兰、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瑞典、日本、美国以及瑞士和卢森堡等12国中央银行的银行监督管理官员在瑞士巴塞尔聚会,建立起一个监督国际银行活动的协调委员会,全称是“国际清算银行关于银行管理和监督活动常设委员会”。该委员会由英格兰银行的银行业务监督处主任库克任第一任主席,所以国际上又称该委员会为库克委员会,亦称巴塞尔委员会。(二)1988年《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的要求巴塞尔委员会经过数年的努力以及反复的咨询和修订工作,于1988年7月正式通过了《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委员会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它就是现在人们常提到的“巴塞尔协议”(即巴Ⅰ)其内容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1、资本的组成(1)核心资本:普通股股权、公开储备(2)附属资本:非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次级长期债务2、风险加权的计算风险权重、信用风险转换系数3、标准化比率的目标

8%4%

资本充足率=资本总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4、过渡期和实施的安排(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Ⅱ)尽管90年代巴塞尔委员会对1988年资本协议进行了多次补充修订,但是仍难以保证资本充足率要求与银行实际的风险状况相匹配,尤其是在90年代以来爆发的三次大的金融危机(欧洲货币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当中,1988年资本协议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责难。所以各国政府及金融机构一直在寻求更为合理、高效的风险管理办法,以完善和巩固本国的金融体系,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针对这些情况,巴塞尔委员会于2001年1月16日发布了《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2004年公布了最后定稿。2006年底开始实施,并完全取代1988年资本协议。《巴塞尔协议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

最低资本要求。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仍然是新资本协议的重点。该部分涉及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有关的最低总资本要求的计算问题。最低资本要求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受规章限制的资本的定义、风险加权资产以及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最小比率。其中有关资本的定义和8%的最低资本比率,没有发生变化。但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问题,新协议在原来只考虑信用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总的风险加权资产等于由信用风险计算出来的风险加权资产,再加上根据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计算出来的风险加权资产。

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是为了确保各银行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内部评估程序,用于判断其面临的风险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资本是否充足做出评估。监管当局要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化解状况、不同风险间相互关系的处理情况、所处市场的性质、收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因素进行监督检查,以全面判断该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

市场约束

市场约束的核心是信息披露。新协议指出,市场纪律具有强化资本监管、提高金融体系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潜在作用,并在应用范围、资本构成、风险披露的评估和管理过程以及资本充足率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的信息披露要求。对于一般银行,要求每半年进行一次信息披露;而对那些在金融市场上活跃的大型银行,要求它们每季度进行一次信息披露;对于市场风险,在每次重大事件发生之后都要进行相关的信息披露。

(四)《巴塞尔协议Ⅲ》(BaselⅢ)2010年11月初,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韩国首尔就有关加强全球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方案,及巴塞尔协议Ⅲ达成共识,并要求各成员国经济体在2年内完成相关制度工作,2013年开始实施,2019年全面达标。BaselⅢ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规定,是对BaselⅡ的一个补充,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新变化,主要是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等监管指标、监管要求更趋严苛。BaselⅢ的主要内容:1、提升资本质量。将监管资本分为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2、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核心一级资本的充足率为4.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6%,总资本充足率为10.5%(原来的8%加2.5%的留存资本缓冲)。3、引入杠杆率作为风险资本的补充。杠杆率为一级资本与总风险暴露的比率,监管红线被确定为3%。4、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设置了流动性覆盖率指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指标。5、建立了逆周期资本缓释机制。增设逆周期缓冲资本,根据不同国家和商业银行的运营情况在0—2.5%之间。6、建立了留存资本缓释机制。商业银行要预留2.5%的的普通股作为资本留存缓释,确保银行在金融衰退时能利用缓冲资本来吸收损失。7、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增加额外资本要求、或有资本和自救债务等要求。

八、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管理的实践(一)1994年前中国商业银行资本是否充足,没有法律加以规定。(二)1994年起中国商业银行开始制定全面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在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影响下,为了增强商业银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改进人民银行宏观调控方式,保证银行业的稳定发展,人民银行决定从1994年开始,对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实行比例管理。其中对资本金也进行规范的管理。1996年12月对1994年制定的规定,进行了修订。有关资本金的规定如下:(1)资本构成资本构成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投资风险准备金贷款呆帐准备金贷款坏帐准备五年以上长期债券说明:应从资本总额中扣除项(1)在其他银行资本中的投资(2)已在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中的投资(3)已对工商企业的参股投资(4)已对非自用不动产的投资(5)呆帐损失尚未冲减部分(2)资产风险权数的规定根据我国规定,把银行资产划分为不同种类,按风险程度设立风险权数。风险权数划分为0%、10%、20%、50%、70%、100%六类。(3)银行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规定(本外币合并考核)资本净额与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的100%。资本净额/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期末总额≥8%核心资本/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期末总额≥4%(三)跟踪《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修订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04年2月23日,中国银监会从审慎监管及鼓励商业银行审慎经营的角度,结合中国国情、吸纳了《巴塞尔协议》和《新资本协议》的监管理念及相关规定,在原有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充足率办法》),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充足率办法》的发布并实施,既是强化银行监管、提高银行体系稳定性、保护存款人利益的迫切需要,也是扩大应行业开放、推进银行业改革的客观要求。《充足率办法》的核心内容1、资本的构成及扣除项A.商业银行的资本由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构成:A1、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A2、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

实收资本:投资者按照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商业银行的资本。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和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关联交易差价和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以及法定公益金。未分配利润:商业银行以前年度实现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少数股权:在合并报表时,包括在核心资本中的非全资子公司中的少数股权,是指子公司净经营成果和净资产中不以任何直接或间接方式归属于母银行的部分。重估储备:商业银行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时,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正差额为重估储备。若银监会认为,重估作价是审慎的,这类重估储备可以列入附属资本,但计入附属资本的部分不超过重估储备的70%。一般准备: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优先股:商业银行发行的、给予投资者在收益分配、剩余资产分配等方面优先权利的股票。可转换债券:商业银行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条件可以转换成商业银行普通股的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商业银行发行的带有一定股本性质,又带有一定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次级债券: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

B.商业银行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应从资本中扣除以下项目:商誉;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的资本投资。C.商业银行计算核心资本充足率时,应从核心资本中扣除以下项目:商誉;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资本投资的50%;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资本投资的50%。

2、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变动而导致表内外头寸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应该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设立交易账户,交易账户中的所有项目均应按市场价格计价。交易账户总头寸高于表内外总资产的10%或超过85亿元人民币的商业银行,须计提市场风险资本。

3、风险权数的规定

0%、20%、50%、100%4、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5、具体要求商业银行最迟要在2007年1月1日达到最低资本要求。在过渡期内,商业银行要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资本充足率分步达标规划,并报告银监会。

(四)《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推动我国银行业落实“十二五”规划,转变发展方式,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提升银行监管有效性,2011年8月,中国银监会起草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参考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将资本监管要求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最低资本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5%、6%和8%;第二层次为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储备资本要求为2.5%,逆周期资本要求为0-2.5%;第三层次为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1%;第四层次为第二支柱资本要求。《办法》实施后,正常时期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和10.5%。多层次的监管资本要求既与资本监管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又增强了资本监管的审慎性和灵活性,确保资本充分覆盖国内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和个体风险。2012年6月,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符合国际标准、体现中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九、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现状全国性商业银行从整体上看,2004年~2005年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使得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主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达到或超过了8%的监管要求,工行、建行、交行达到了12%的稳健水平。就股份制银行而言,缺少政府政策的支撑以及资本补充渠道相对有限,如果资本约束与业务发展尚不能有机结合,面临的资本瓶颈愈来愈大,8%的监管标准的硬约束逼迫着股份制银行2005年开始大力度的业务转型。从资本充足率情况看,较早进行战略转型的招行开始凸现其优势,尽管规模扩张仍保持相对较高增速,但资本充足率一直保持在9%以上的水平。交行2005年完成IPO在港上市,资本充足率高达11.52%,国际融资市场的便利,为交行今后数年业务高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中信于2005年年底获得集团注资,资本充足率上升至8.18%,达到监管标准。2010年12月份末,我国281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

十、商业银行增加资本金的途径(一)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有关政策举措1、调低国有商业银行的所得税率,提高自我积累资本金的能力。(1997年)2、发行特种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1998年)3、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减轻国有商业银行核销不良资产的资本负担。(1999年)4、外汇储备注资,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2004年中行、建行450亿美元;2005年工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