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市场与政府_第1页
第二章市场与政府_第2页
第二章市场与政府_第3页
第二章市场与政府_第4页
第二章市场与政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市场与政府学习目的和思路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评判入手,分析市场机制的缺陷,揭示政府部门活动的必要性,并以此为基础界定政府部门经济活动的范围和职能。本章需要掌握的重点:帕累托效率的含义和资源配置的实现条件;市场失灵的含义及政府经济的活动范围;公共财政的职能。本章主要内容一、资源配置及其标准二、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模式三、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四、政府与资源配置一、资源配置及其标准资源配置问题的产生:资源的稀缺性和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

政府如何促进社会资源配置优化是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一)资源配置的定义

狭义的资源配置

指以有限的资源(生产要素)尽可能生产出更多的符合人们偏好的产品和服务,也即效率。广义资源最优配置

指资源配置能达到效率(从市场机制角度考量)、公平(从社会价值判断)、稳定(从经济的正常运行方面考量)。(二)资源配置标准

资源最优配置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也就是资源配置优劣标准。

1.效率原则——帕累托最优

在经济学界,对资源配置效率最严谨的解释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作出的。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efficiency)。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ality)和帕累托改进(Paretoimprovement)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帕累托介绍维弗雷多·帕累托(1848-1923),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对经济学,社会学和伦理学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收入分配的研究和个人选择的分析中。他提出了帕累托最优的概念,并用无差异曲线来帮助发展了微观经济学领域。他的理论影响了墨索里尼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发展。(1)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也称为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经济运行)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要使一部分人处境改善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条件。相关概念:

帕累托改进(ParetoImprovement)指资源配置改变后,①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好;②没有一个人处境变坏。

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下面借助图2-1来说明帕累托最优的涵义。

效率原则——帕累托最优状态

假定社会中只有A、B两个人,横轴代表A的福利水平,纵轴代表B的福利水平,A和B的经济福利取决于他们各自消费多少产品和劳务。(具体以面包为例,两个人分配6个单位的资源,有几种分配的可能)由于社会总的资源是有限的,他们消费的总量也是有限的。图中WW1曲线就表示总量有限的产品和劳务全部分配于A和B之间两人可能达到的福利水平的各种可能的组合,WW1曲线被称为福利边界,也可以说,福利边界代表当A或B的福利水平既定时,B或A能够达到的最高的福利水平。WW1曲线以外区域的点,如C点,是任何资源配置方式都不可能达到的,只有WW1曲线上及曲线内的各点才是可能的福利水平组合。如果某一资源配置使A和B的福利水平处于D点,那么D点是低效率的,因为从D点到曲线上的E点,A和B的福利水平可以同时提高,而E点也是可以达到的。但是,到达E点之后,无论从E点移到WW1曲线围成区域内的哪一点,一个人的福利水平的不变必然伴随着另一个人福利水平的下降或者两个人的福利水平同时下降,所以我们说,WW1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满足效率的定义,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W′W=福利边界,是在现有经济技术水平和现有资源配置方式下,A、B两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福利水平社会曲线。W′W中的任何一点都满足效率的定义。(2)帕累托效率实现的条件MSR=MSCMSR(MarginalSocialRevenue)社会边际收益,指人们从某一产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得到的满足程度。MSC(MarginalSocialCost)社会边际成本,指人们为某产品每新增加一单位所消耗的成本。MSR>MSC,表明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效益大于消耗的成本,这时还有潜在的效益没有获得,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该产品的生产商,可以获得追加效益。MSR<MSC,表明每多生产一个单位这种产品所增加的效益小于所消耗的成本,这样会有亏损,维持这样的产量是不利的。MSR=MSC,配置在该产品生产上的资源的总净效益实现最大化。2.公平原则

除效率原则之外,资源配置还要引入公平原则,即我们经常提到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平效率并重”“公平优先效率”如何理解“公平”,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依照不同的道德规范会有不同的解释: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具有代表性。

大多数情况下,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的公平主要关心的是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经济学界常用洛伦兹曲线(LorenzCurve)和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对公平程度进行衡量。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在图中我们画一个正方形,纵轴衡量社会总财富的百分比,我们将正方形的高分为5等份,每一等份为20%的社会总财富。在横轴上,我们将100%的家庭从最贫者到最富者从左到右排列,也分为5等份。第一个等份代表最贫穷的20%的家庭,到最右边的那个等份则代表最富有的20%的家庭,在这个正方形中,我们将每一百分比的家庭所拥有的财富的百分比累计起来,并将相应的点画在图中,便得到一条洛伦兹曲线。因此,曲线就能直观地表现出社会财富是如何在不同阶层的家庭中分配的。如果总财富平均分配于所有家庭,则洛伦兹曲线就是对角线OE,OE被称为绝对平等线。另一极端则是完全不平等的洛伦兹曲线OFE,因为这一折线意味着唯一的家庭拥有100%的财富,而其他所有家庭都一无所有。当然,当今世界上任何一种经济都处于两种极端的财富分配状况之间,如图中的弧形曲线OE,曲线越靠近对角线,则社会财富的分配越平等,越靠近边框OFE则越不平等。为了使财富分配的平等程度更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又引入一个指标——基尼系数,即图中由绝对平等线和实际洛伦兹曲线所围成的阴影部分面积(A)与绝对平等线和绝对不平等线围成的三角形OEF的面积(A+B)的比例,即:基尼系数=A/(A+B)。因此,基尼系数可以在0(绝对平等)和1(绝对不平等)之间变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于1922年提出。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基尼系数只是给出了一个客观的衡量公平程度的参考指标,当然并不是说它是最优秀的指标,而基尼系数是多少才是公平的,取决于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们的价值判断。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小于0.2为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6为“差距偏大”,大于0.6为高度不平均,国际上通常将0.4作为警戒线。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我国基尼系数状况当我们观察中国经济时,两条曲线总是格外引人注目。一条是不断下降的恩格尔系数,它表明食品支出在富裕起来的中国家庭的总支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另一条则是一直呈上升趋势的基尼系数,它每一次细微的上扬都会让人愁眉不展,因为那意味着13亿中国人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瞭望》新闻周刊撰文指出,中国的基尼系数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高于中国的历史高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已超过合理限度。2006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组(4567.1元)的5.6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组(1182.5元)的7.2倍。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资料来源:中国网,/news/txt/2008-02/21/content_10367514.htm,2008-02-21稳定物价: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不意味物价上涨率为零,一般认为,年率为3%到5%为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可视为基本稳定。充分就业:是指有工作能力而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可以找到工作。但这是一种真实世界中不存在的完美境界。只能用就业率来衡量。经济增长:主要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量,特别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额。只有实现经济增长,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其经营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大体保持平衡。3、经济稳定原则二、资源配置方式和模式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资源配置大概有四种方式:第一种是习惯。习惯是在长期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并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惯例。它一旦形成,其遵守与否就会受到社会舆论和社会力量的制约。传统的村落经济就属于此类。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往往具有盲目性,僵化而狭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必将被淘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就是典型的习惯方式。)第二种是命令。就是借助手中的各种权力或者威望,强制别人服从的资源配置方式。采用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一般是在出现社会动荡或经济严重短缺的时期。在经济短缺条件下,为了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好,采用命令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使用效率。但命令方式容易产生瞎指挥、盲目性、长官意志等制约经济发展的副作用。第三种方式是市场。在市场机制下,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主要由一种竞争的价格机制来决定,消费者、生产者都拥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他们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分散地、个别地进行决策,并通过市场交换和竞争达到他们各自的目的,调整他们的目的,调整他们的行为。第四种方式是计划或政府。运用计划配置资源,主要是因为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而经济活动的信息量又极不稳定,极易造成经济活动的非均衡状态,单个生产者往往难以控制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若由政府做出统一的计划,可以起到调控经济起伏波动的作用。从现代经济活动来看,前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已经逐步淘汰,虽然还存在,但不是主要的方式,市场和政府成为了主要的配置方式。三、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一)市场机制的职能优势市场体制职能优势与市场自身特点是分不开的。市场机制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市场机制是利用供求力量和价格机制调节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资源配置。第二,市场活动具有营利性质。第三,市场活动的基本方式是竞争。第四,市场关系是具有自愿、平等性质水平的社会网络。

市场机制的具体优势有:

1.信息传递的效率高

2.激发生产社会财富的创造力

3.有效的组织社会经济活动1、信息传递的高效率。在供求力量作用下的价格机制是最有效和伸展最广泛的社会调节网络。在人类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领域里数不胜数的大大小小的信息流可通过价格网络迅速传递,沟通供给与需求,为合理配置资源和满足社会需求创造前提条件。2、激发生产社会财富的创造力。市场通过其分配机制使参与者的市场活动努力得到适当的酬报,利用参加者的利己心来激发他的创造力。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它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3、有效地组织社会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拥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市场和契约关系合理地结合在一起,组成所需要的不同规模和不同性质的企业以及其它形式的市场组织,以集体协同的努力去致力于市场竞争活动。

(二)市场机制的运行特点

概括的说,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下是这样解决的:(1)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即消费者每天作出的购买这种产品而不是那种产品的决策。企业受到追求利润的欲望驱使,被引向生产需求和利润高的产品,而远离那些利润较低的部门。(2)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了应付价格竞争和获取最大利润,生产者的唯一办法便是采用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以把成本压缩到最低点。

(3)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这些要素市场决定工资率、地租、利息率和利润,他们又构成人们的收入。因而,收入在居民之间的分配取决于他们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价格。

(三)完全竞争市场与经济效率的实现

1、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概括如下:

(1)所有的生产资源产权都是明确的;

(2)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个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

(3)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

(4)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以享受充分的信息;(5)资源可以充分流动并且可以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

(6)生产和消费都不存在外部经济;

(7)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ReturntoScale)的情况,也就是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收益越大的情形。2、完全竞争的市场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

在完全竞争市场,一种产品的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表示消费者买进该产品一定量时所原付出的价格(Pd),这个价格反映了消费该产品一定数量最后一个单位的效用,即该产品的边际效用(MR)。因为某产品的价格就相当于增加购买一个单位该产品所需付出的代价,理性的消费者将使它与自己从增加消费一个单位的该产品中所能获得的收益相等,而后者就是该产品的边际效用。也就是说,消费者均衡所需的条件是:Pd=MR。因此,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与他的边际效用曲线是一致的,而只须将若干单个消费者的需求量进行加总即可得到市场需求曲线。如图,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存在,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从供给方面看,一种商品的供给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生产者提供该产品一定量时所要收取的价格(Ps)。在完全竞争市场,某产品的价格就相当于生产者每多卖出一个单位该产品所获得的收益(边际收益MC),为了达到利润极大化,理性的生产者将使它与自己每增加生产一个单位的该产品中所付出的成本即该产品的边际成本相等。也就是说,生产者均衡所需的条件是:Ps=MC。因此,一个生产者对某种产品的供给曲线与他的边际成本曲线是一致的,而只须将若干单个生产者的供给量进行加总即可得到市场供给曲线。如图,由于边际成本递增,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当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时市场达到均衡,这时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消费者所原付出的价格和生产者所要求的价格一致,即Pd=Ps,于是MR=MC。由于不存在外部效应,私人的边际效用就是社会边际收益,私人的边际成本就是社会边际成本,所以MSR=MSC成立,即社会从某种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与产出这种产品所付出的边际成本相等,因此,满足了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

(四)市场失灵分析

1.垄断导致竞争失效

2.公共产品问题

3.外部效应问题

4.信息的不完全

5.市场的不完善

6.经济周期性、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7.收入公平分配问题

四、政府和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无效率、不公平以及宏观经济失衡,要求政府从多方面介入社会经济运行,从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一)政府体制的职能优势政府(国家)的职能优势依赖于政府本身的特点:1、国家体制的本质是一种暴力的权威的强制性社会工具。2、国家拥有垄断性的公共权力。3、现代政府是现代国家体制的基本组织形式。政府体制的职能优势

1.提供法律,维护竞争的市场秩序

2.提供和维持市场得以正常运作的稳定的经济环境

3.促进资源的合理运用、保护生态环境

4.从事社会发展活动,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

5.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

6.应付紧急事件(二)政府的经济职能——具体资源配置手段和方式

(一)直接的资源配置

1.公共支出

(政府直接提供公共产品、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性支出)

2.政府税收(政府可通过调整税率来鼓励或限制某些产品的生产)(二)通过收入分配来调整资源配置

1.转移支付制度

2.公共事业投资(如公共住宅等)

3.财政补贴(教育等)(三)财政政策与制度安排

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2.自动稳定器:相关制度安排相机抉择和自动稳定器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预算收支来调节社会总需求。在经济过热时,财政可以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或者两种手段同时采用,在经济萧条时则相反。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允许的,因为这正体现了以政府财政收支的不平衡来换取整个社会总供求平衡的意图。我国前几年的刺激内需政策、目前为经济降温的政策,包括抑制房价等,都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和自动稳定器2、自动稳定器。是指通过财政的某些制度安排来发挥对经济的“自动”稳定作用。例如,累进的所得税制就具有这种功能,当经济过热时,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累进所得税会自动随之而递增,从而可以适当压缩人们的购买力防止发生通货膨胀。当经济衰退时,投资减少,国民收入下降,累进所得税又会自动随之递减,防止总需求过度缩减而导致萧条。(三)政府失灵政府机制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低效率(官僚主义作风,激励机制不足)

2.国家也有可能是不公正的(利益集团、党派斗争)

3.决策时滞

决策时滞这首先体现在政府作出一项决策要比私人部门决策慢得多,因为当中要经过如下几个时滞。

第一,认识时滞;第二,决策时滞;第三,执行与生效时滞案例2002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某市110指挥中心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他是一个工人,因前天晚上加班太累了,不想起床,但肚子饿了,指挥中心能否派一辆警车帮他代买一份早点,并送到他家门口。考虑到公安部门曾经许诺:有事找110,有困难找警察。该市110指挥中心最后还是派了一名警察帮这位工人代买了一份早点。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市民对此事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件事体现出警察与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也有人说,警察这样做是不务正业。请你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谈谈对此事的看法。案例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