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胜利万岁_第1页
长征胜利万岁_第2页
长征胜利万岁_第3页
长征胜利万岁_第4页
长征胜利万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02课长征胜利万岁七律长征

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1935年10月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1935年2月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长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激情导入左图中的铜像为谁而立?明确:杨成武将军。杨成武将军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曾在我党我军和全国政协长期担任高级领导职务。他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长期革命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立下了卓越功勋。今天我们就来通过杨成武将军的这篇回忆录《长征胜利万岁》,来感受长征胜利给他带来的激动与兴奋。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长征的背景。

2.通读文章,明确线索,理清主要事件。3.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写法。

4.鉴赏本文运用场面描写的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5.了解历史背景,结合文本,体会长征精神的内核,探讨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录知人论世01文本探究03初读感悟02技巧点拨04知人论世01了解作者传奇上将-杨成武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历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秘书、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红一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过红军历次反“围剿”斗争。1983年6月,当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14年10月27日是杨成武将军百年诞辰,本刊特选取一组杨成武将军的生平图片,以示缅怀和纪念。人物轶事虎父无犬女老一辈参加革命的将领们经历过太多磨难,悟出来许多人生道理,在战场上,他们披荆斩棘;在家庭上,也依然教子有方。父亲是将军,作为儿女们的自然也耳濡目染,定不会差到哪里去。杨成武将军,不仅战功显赫,还为国家培养出了优秀的人才,他的三个孩子后来都成为了国家栋梁,尤其是女儿更厉害。杨成武将军的儿女中,最为厉害的还应该是他的女儿杨俊生了,她大学学习导弹自动控制,后来从事与导弹相关的工作,1983年被调入武警部队,1996年被授予少将警衔,是我国武警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开了女武警将军的先河。杨成武将军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革命,还为国家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儿女,令人钦佩。了解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后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4年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地区同红2、红6军团会合。了解背景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了解“长征”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因此这次战略大转移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了解“长征”长征精神:永不消逝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长征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文化遗产,中国工农红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人类文化瑰宝,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长征精神永不消逝。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就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文体知识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语气常常是闲逸而亲切的,回忆的重点通常是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回忆录文体知识分类(1)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和完备,如凯撒的《高卢战争回忆录》(2)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回忆录文体知识回忆录的写法特点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详细地写出一个阶段的生活,也可写一个侧面。写作回忆录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六个字。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回忆录了解“吴起镇”吴起镇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大将吴起(约前400年)屯兵驻守而得名。1935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成为长征落脚点而名播中外。该镇历史悠久,胜利山因“割尾巴”战役而闻名天下,新窑院设有毛主席纪念馆,是革命老区,历史重镇。初读感悟02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预习检查2.词语辨析预习检查2.词语辨析预习检查2.词语辨析预习检查3.解释词语(1)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例句:无数医护工作者主动请战、逆向前行,是名副其实的英雄。(2)万马奔腾:形容声势浩大,场面热烈。

例句:疫情得到防控之后,各地纷纷复工,出现了万马奔腾的局面。(3)秋高气爽: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例句:今天秋高气爽,在新世纪公园内,游人如织,有的漫步,有的泛舟,都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4)疲惫:非常疲乏。例句:在社区干部疲惫不堪之际,多地机关干部主动请战,走进人员最集中、人流量最大的居民小区,连续一个多月重复着严守入口、测量体温、核查人员、劝导群众这些“简单动作”。预习检查3.解释词语(5)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例句:公安部门果断出手,对疫情期间殴打医护人员的违法犯罪分子予以严惩,广大市民无不拍手称快。(6)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例句: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冬。早市上熙熙攘攘,许多市民购买了海鲜、肉馅、蔬菜和饺子皮。(7)运筹帷幄: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例句:教练坐在看台上运筹帷幄,队员们在球场上奋力拼抢,最终她们夺得了这次比赛的胜利。预习检查3.解释词语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久别重逢: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互诉衷肠:形容相互之间诉说对对方心底里的感情,通过诉说,大家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恨之入骨:意思是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初读课文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逻辑线索明确本文的行文线索是时间顺序。按时间顺序由先到后,使文章脉络清晰。整体感知本文的行文线索是时间顺序。按时间顺序由先到后,使文章脉络清晰。本文先写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再写吴起镇战斗,然后写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泽东同志宣布长征胜利。初读课文2.划分层次,梳理结构第一部分(第1—8段),抵达了吴起镇。第二部分(第9—20段),在毛主席的指挥下,歼灭了蒋介石派来“追剿”的二马骑兵。第三部分(第21段),写消灭千佛山的一股反动民团。第四部分(第22段),离开吴起镇,前往陕北甘泉,中央红军与红二十五、二十七军胜利会师。第五部分(第23—46段),补序回忆参加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途中、会场环境、会上的讲话,以及感受。

从段落的角度归纳各段落的主要内容:第1-2段写红四团到达吴起镇,指战员兴高采烈。

第3段回顾长征的艰难。

第4-8段写进入吴起镇及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牌子的感受。

第9-12段写吴起镇战斗的背景。

第13-15段写吴起镇战斗前的部署准备。

第16-20段写吴起镇战斗过程、意义及代价。

第21-22段写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第23-31段写作者参加全军干部会议路上,邓小平同志的指示。

第32-34段写全军干部会议的会场环境气氛。

第35-38段写毛主席对全军干部的问候。

第39段写毛主席对长征的总结。

第40-41段写毛主席高度评价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

第42-43段写作者听毛主席讲话的激动兴奋。

第44-46段写毛主席指出长征付出的代价,向全体指战员发出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号召。

深入文本“吴起镇到了!”同志们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看到这个欢乐、热烈的场面,我们都很高兴。(语言描写)阅读第一部分,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带着怎样的感情?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景物描写)是的,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整个红军一样。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我们现在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一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议论和抒情结合)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带着极强的感情,表现出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对革命大好形势的信心。深入文本阅读第二部分,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来描述吴起镇战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炎,太阳还没有升到头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人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镫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除了以上这些,还能找出哪些描写方法?深入文本阅读第三部分,作者又使用了哪些手法?语言描写“听说你们团在青石嘴一仗,缴了敌人不少布?"“是的,上交了不少,还留了一点儿。”我说。小平同志说:“关心一下宣传队的同志,给剧团的小鬼每人做套衣服怎么样?”“好,照指示办!”我回答得很爽快。小平同志高兴地笑了,又说:“讲妥了,一言为定!如有多,还可以给机关同志添件衬衣。”我点着头说:“好,我回头派人给送去。”深入文本阅读第三部分,作者又使用了哪些手法?心理描写是的,今天在这里开干部会,同志们格外兴奋。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闻天总书记,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领导同志和大家一起,度过了长途跋涉、征战万里的艰难岁月。你们一党的领导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不知疲倦地操劳着,全都消瘦了,化去了多少心血啊!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运筹帷幄,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一个新的胜利,是多么不易啊!要说辛苦,你们最辛苦了!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和同志们一样,十分激动。还有哪些描写?初读课文3.有感情的朗读文本,感受文章的情感。文本探究03问题探究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1】本文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儿?明确第一个时间节点:1935年10月18日,抵达吴起镇;第二个时间节点:10月的某一清晨,打响伏击战;第三个时间节点:10月30日,出发前往甘泉;第四个时间节点:11月6日,抵达陕北甘泉附近的区域;第五个时间节点:吴起镇战斗之后的一天,参加全军干部会议。问题探究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怎样的?明确以顺序为主,最后加以补序。问题探究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3】鉴赏句子①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明确这里是用到移情和拟人的手法,写吴起镇欢迎我们,实际是在写战士们到达吴起镇的喜悦之情。问题探究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3】鉴赏句子②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明确本句重在炼字,“吼叫”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交战的激烈、场面的壮烈;两个“一齐”交代了战士们士气振奋、上下一心的战斗热情。问题探究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3】鉴赏句子③虽然那天天降大雪,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热乎乎的。明确通过“天降大雪”与“心里始终觉得热乎乎的”的对比,反衬出将士们的革命热情与战争胜利后的喜悦,突出了饱满的激情和高昂的士气。问题探究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3】鉴赏句子④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明确本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会后自己的激情和喜悦的心情,更富趣味性。问题探究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4】分析人物形象①本文是回忆录,属记叙类文体,文中的一些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找一找。并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特点的?明确文中的邓小平是一个爱护战士、平易近人的首长。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从邓小平同志与“我”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小鬼”这一亲昵的称呼,更拉近了邓小平同志与战士们之间的关系,显得他尤为平易近人。“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则是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邓小平同志丝毫没有首长架子。问题探究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4】分析人物形象②这篇文章展示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明确文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集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问题探究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5】分析手法试分析本文的艺术手法。(一)正面描写1.场面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描写了欢乐热烈的场面。2.动作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冲”“跑”的动作描写;“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3.心理描写:如“我们都很高兴”,“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直接写出了战士们的情感和心情。4.细节描写:如“毛主席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一下”,“他扳着手指说……”等,写出了在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每一个细节都不想错过的高度集中。5.语言描写:如与邓小平同志的对话,以及毛主席的宣讲。(二)侧面描写如“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灿烂的阳光”侧面烘托出指战员喜悦的心情。问题探究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知识补充】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问题探究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知识补充】场面描写1、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2、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3、写场面要有顺序。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问题探究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6】试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明确本文的语言兼顾了文学性和通俗性文学性:文本使用了大量的成语,如“久别重逢”“互诉衷肠”“七零八落”“运筹帷幄”等等,同时,还多用拟人的修辞和烘托等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通俗性:文章以散句、短句为主,有较多的口语和拟声词,如“啊”“啪”“嗬”“讲妥了”等,增强了文章的亲和力。问题探究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简介【思考7】从文中找出,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明确文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表述是借毛主席的讲话表明的。集中在第42段。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主席对长征作了高度而准确的评价,从四个方面论述阐释长征的功绩和意义。照应上文写红军指战员的兴奋激动的感性描写,并上升到理论意义方面,使文章内容深入推进,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毛主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高度评价,是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高度赞扬,也使红军指战员更加坚定革命信念,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明晰主旨这篇文章以长征为背景,主要记叙了红军在吴起镇歼灭敌人追兵并消灭反动民团后前往陕北甘泉,最终胜利会师的故事;并回忆了在吴起镇附近召开的中共全军干部会议。本文描写了红军长征的艰难,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长征胜利的喜悦与自豪之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技巧点拨04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写法【技法指导】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在本文综合运用,交织细密。记叙、描写中融入抒情、议论,可以增加感染读者的力量。分析文本本文是回忆录,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记叙了红军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总结长征的意义宣布长征的胜利等事件。在记叙过程中,运用场面、运用、心理描写及侧面描写来表现红军指战员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记叙中融入抒情、议论,更好地表达了长征胜利后作者的喜悦之情及对革命烈士的追思及对革命美好未来的向往。全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使全文中心突出,情感充沛。红军长征对点练习请从你喜欢的植物中任选一种,写一个片段,要求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不少于450字。对点练习例文:菊花赋“龙生九种,九种各别。”也许是花神感念菊之傲霜吧,不仅赋予了她们灿烂的笑脸,还让她们拥有了千种姿态,万般色彩。如果你想看看哪一朵菊花最小,哪一朵菊花最香,你大可不必苦苦寻觅。小河边,大树下,草丛中,随处可见野菊花天真、烂漫的笑脸。她们的数量最多,个头最小,她们从不会忘记给提着篮子的小蜜蜂准备下香甜的花粉。她们不以奇和怪取胜。她们穿着一样的黄纱裙,施着淡淡的金粉,她们的枝条绵长柔韧,可以做巨龙的鳞片,做狮子的皮袍,做小孔雀美丽的羽毛。还可以像这样,做成一个简简单单的花架,让你累了可以休憩,舒舒服服地坐着,就能看到她们的美丽,轻轻松松地享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恬淡。对点练习她们无论在哪里,都是那么开心。她们尽情地看蓝天上的白云如何变幻,看大树上的小鸟儿如何捕食,看小孩子们如何奔跑。她们的妈妈只要她们快乐,这种简简单单的快乐。从不斥责她们,不要她们成龙成凤,不要她们时时处处争得第一,而是希望她们保持各自的本色。我想这大概也是每一个孩子的愿望吧!这些花儿,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任别人叱咤风云,她们只守着菊花的原色——太阳一般的金黄。秋天是菊花的季节。朵朵菊花竞相开放,或烂漫,或羞涩,或高贵,或淡雅,如诗如歌一般,让你流连忘返,让你轻吟低唱。(一)长征精神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节选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同志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邓小平同志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2020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第86周年,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更加怀念为中国革命事业而献身的千万先烈,更加理解长征战略转移的重大意义。请你联系现实,谈谈长征这座精神丰碑的意义。①长征精神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总有千难万险、崎岖坎坷,需要我们坚定信念、勇于担当、直面困难、克难奋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永不服输的锐气和敢于尝试的勇气冲破艰难险阻,到达胜利彼岸。②长征精神是勇于变革、寻求突破的精神。向反革命力量薄弱的地区作战略转移,确定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正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而今,推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