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复习1、对《卫风·氓》中语句的评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蚩蚩”二字,表现出那个年轻人忠厚的神态;从他“抱布贸丝”的举动,则透射出小伙子的忠厚中还带有狡黠的性格特征。B.“送子涉淇”“将子无怒”,表现出“氓”所追求的女性是位关心人、体谅人、有情义的姑娘。C.“乘彼垝垣……载笑载言”,通过对“我”的动作描写,表现姑娘的纯情、热情、痴情。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你用车来接我,我就带上财物嫁给你。两句诗刻画出一个鲜活的形象:好一个泼辣的女孩,爽快的姑娘。答案:C。C项中不仅有动作描写,还有神态表情描写。2、下列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B.所谓“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这两者合称为“六义”。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民歌;“骚”就是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就是指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后代用“风骚”泛指文学。D.“风”指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答案:A。A项的“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错。对于“六艺”有两种说法,一为《诗》《书》《礼》《易》《乐》《春秋》,一为“礼、乐、射、御、书、数”。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商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答案:D。D项“全部都是四言诗”错,也有不是四言诗的,如《伐檀》,基本是五言。

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都是代词,其中不是指代人的一项是(

A.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B.静言思之,躬自悼矣。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D.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答案:B。B项,之: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5、下面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欲之南海。

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答案:A。A项中的“之”作动词,到,去;其余均为结构助词,“的”。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创始于楚辞。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D项,“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集。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声叹息而擦擦眼泪啊,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也是在我的心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我也不后悔。C.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雄鹰和凡鸟不合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保持清白的节操即使死了也值得啊,这本来就是古代圣贤所看重的。D项的“死直”是“为直而死,献身正道”的意思。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申之以揽茝

申:申诉,说明。B.忍尤而攘诟

攘:忍受。C.苟余情其信芳

信:确实。D.长余佩之陆离

陆离:修长的样子。

答案:A。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A项,申:加。

4、对下列诗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意思是:说宁死也畏惧流亡,我不忍心坚持这种态度。B.“退将复修吾初服”,意思是说自己将来退隐之后,还要继续培养自己的才德。“初服”是指未仕前的服饰。C.“唯昭质其犹未亏”的意思是:惟独我明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D.“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这意思是:人生各有爱好喜欢,而我独爱好修洁以为常行。A项理解有误,应是“宁愿马上死去随流水消逝啊,我绝不会做出苟合取容的丑态”。表达自己嫉恶如仇,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决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芙蓉(rónɡ)

俗韵(yùn)

羁鸟(jī)B.后檐(yán)

暧暧(ài)

墟里(xū)C.樊笼(fán)

呦呦(yōu)

契阔(qiè)D.三匝(zā)

吐哺(bǔ)

掇(chuò)答案:D。D项“掇”应读“duō”。4、选出与“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既克,公问其故C.暮去朝来颜色故

D.故垒西边答案:B。B项与例句中的“故”意思相同,是“缘故,原因”的意思;A项中的“故”是“老朋友,老交情”的意思;C项中的“故”是“衰老”的意思;D项中的“故”是“旧的,原来的”的意思。

5、下列说法中准确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是一首表示妇女思念远方丈夫的诗作。B.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是他热爱农村生活,想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人民。C.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但并不证明他没有远大的抱负,“大济苍生”的信念一直在他的心中保留。D.《短歌行》是一首有消极情绪的诗,表达了作者“及时行乐”的人生感慨。A项应是“夫思念妻”;B项“自食其力”错;D项“消极情绪”和“及时行乐”错。1、古诗文中为了使语句精练工整,在彼此相对的文句中常使前后词相互呼应,在意义上互相补充,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这叫“互文”。下列没有“互文”的一项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C.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D.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答案:C。C项前后的分句中没有互相补充的意义,故没有运用互文。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谢”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B.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C.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答案:AC。A、C两项,辞别;B项,拒绝;D项,劝诫。二、阅读题【共3道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1.文中使用了起兴手法的两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说的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2.文中哪句话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原文回答。)3.文章把女主人公恨与悔的感情融进______________之中,反映了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4.对“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爽”是“差错”的意思;“贰”,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在句中作动词用。B.“也”要跟前“士”读,读作“士也”,为助动词。“罔极”作谓语,是对“士”的陈述。C.“二三”,三心二意,不专一,在句中为数词,言其行为再三反复。D.对“氓”的负心背义表示怨恨,并且指出这不是她的过错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这一章在全诗中是思想感情最激动、最集中的一章,总结了她一系列惨痛经历,深刻认识到事件的实质结果,为以后毅然决裂的行动奠定了基础。2、阅读《离骚》片段,完成1—3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下列加点词为古今异义的是(

)A.哀民生之多艰B.宁溘死以流亡兮C.众女嫉余之蛾眉兮D.伏清白以死直兮B项,流亡,古:随流水而消逝;今:逃亡。2.从内容上看,该部分主要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三点。(可借用诗中的字词。)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