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章阅及二轮复习建议_第1页
论述类文章阅及二轮复习建议_第2页
论述类文章阅及二轮复习建议_第3页
论述类文章阅及二轮复习建议_第4页
论述类文章阅及二轮复习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述类文章阅读热点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误区警示(命题陷阱)1、范围扩缩选项故意漏掉一些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的扩大或缩小。2、扭曲文意

故意扭曲阅读材料的意思,把考生的思维朝背离文本的方向引领。

3、混淆时空4、胡乱组合技巧点拨:

1、查找法

2、排除法热点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误区警示:1、定位不准2、比照不仔细■技巧点拨:1、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2、比照选项中,要注意排除以下“扭曲”原文信息的五类选项:(1)遗漏信息,以偏概全。(2)因果倒置,主客互换。(3)或然必然,信息有变。(4)无中生有,于文无据。(5)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热点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误区警示:1、没有整体把握文意及作者的感情倾向。2、没有准确理解语句。■技巧点拨:1、重视那些具有概括性的句子。2、重视文中运用的材料。3、重视作者的评述。热点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误区警示:1、寻找信息不全面,断章取义。2、只看整体,忽略细节。(不去深究选项在转述原文内容时在肯定与否定、整体与部分、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等方面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改变了原文的意思)■技巧点拨:1、把握全篇。2、比对原文,认真筛选。

文言文阅读考查走向

分值:19分材料:

经过命题人删减以适合考试的浅显的人物传记。题型:3道单选题,2道翻译题。文言文阅读2010-2012年的文言文试题从文本选择、题型题量、设题角度及要点等方面都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把追求新异作为目的,可以说这一板块是高考试题中较为成熟、最具信度的一部分,也为我们文言文阅读教学展现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其导向意义不言而喻。文言阅读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2010年选取了《明史》,2011年选取了《宋史》中的《何灌传》,而2012年依然在《宋史》中选材,选取了《宋史》中的《萧燧传》,对于问题设置没有变化,依然考查文言实词、性格判定、细节辨别、文言翻译。选文特点:(1)全部选自正史二十五史,由晋书到宋史到明史。选文注重文化传承,重在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加强了民族文化的熏陶。(2)选文体裁比较稳定,全是史传类作品,选文全以人物传记、写人叙事为主,选文中的传记人物,为人或忠义诚信、或聪慧机敏;为官或勇敢果断、或勤政廉明。选文能够对考生产生有益的影响,有助于树立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命题方式:形式基本固定,试题仍然分为客观题、主观题。第4题侧重对实词的考查,第5题考查性格判定,第6题考查概括分析,第7题文言翻译。

考点分布:考查内容主要以实词的理解与分析、筛选与概括、翻译与理解等内容为测试的重点。考查的文句字词大都能够在课本找到例句,考查的是知识迁移和学以致用。这应当是命题的原则和趋势。翻译的句子长度适中,句子中含有值得考查的重要词汇和文言现象(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特殊语气等)。第4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考点语境中词语意义的理解,多为实词考查。攻略代入法,利用旧知识、上下文推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推断标准为是否“通顺合理”。第5题,“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某某XXXX的一组是”考点筛选信息,准确判断。攻略排除法第6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考点正确理解原文。错项①误解原意②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职位,事件)③无中生有④已然未然。第7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原则①字字落实②直译为主③活用句式④调整词序⑤补充省略⑥通顺流畅。攻略语境意识(特别注意上下文对句子含义的暗示或指引)。文言文题1、先读内容分析概括题,借助供选项形成对总体内容的把握(供选项至少有80%以上句子正确),然后再读原文,并对加点实词作出解答。(在原文上写出,然后与答案项进行比对,选答)2、实词解答要充分考虑文言文的特殊用法,如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文题3.性格表现:建议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4.全文把握: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前后颠倒、人物性格陈述是否夸大其词、作者观点与文中人物观点是否混为一谈。5.注意题干中的某些限制性语言,如“直接表现”和“表现”;还要注意题干与答案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现某某“忠诚”和“廉洁”的一项等等。文言文题文言文翻译:

★一定要直译,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多情。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或者是人名地名官名等专用名词。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题型变化较大,命题走向综合性,第一问着重考查了诗歌的情感和作用,第二问考查学生对于诗词内容的理解,问法上异于常规,由以往的情感、手法、意境、作用考查转向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难度有所增加,目的在于改变以往的诗歌鉴赏套路化,旨在引导学生真正读懂古诗词。诗歌鉴赏

一、诗歌选材范围较宽泛,从汉乐府到元明清都可能涉及。二、诗歌作者的选择上,不拘泥名家名篇。名家不太出名的佳作和一般诗人的名篇上升。最近几年的高考诗歌文本,基本上都是比较新的、名家不十分关注、没有鉴赏文章的诗篇。三、从体裁选择上,诗歌以律诗绝句为主,词以小令为主,不考戏曲。四、从选择诗词的题材内容上来看,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即事感怀类之作为多;咏史怀古和托物言志的题材出现的比较少。五、题目类型和题量固定,两简答题四问共11分;考点固定,大纲要求学生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也就主要考查诗歌的意象、意境、思想感情、主旨内容、语言、艺术手法、人物形象。走向分值11分材料唐诗,宋词。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侧重语言、形象、情感、技巧。古诗鉴赏题

A、注意作者、时代、诗后注释性文字。B、注意题目,总体把握诗歌的题材(边塞、田园、爱情、怀古、送别、羁旅)与体裁(绝句、律诗、乐府民歌、词、曲)。C、避免答非所问,注意区别:表现手法,修辞手法。D、写满预留的空间,不能过于简略。❀

人物形象的鉴赏答题步骤

炼字的答题步骤

表现手法答题步骤

意境题的答题步骤

情感题的答题步骤

文学类、实用类文章阅读题A、建议先比较题目,然后选做。B、先读题目,然后读正文,并带着问题在原文上作标记,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C、根据赋分来揣摩命题者意图,可概括出几点。D、不留空白,不过于简单(除非有字数上要求)。F、五选二的选择题,如果涉及到文章写法,如先抑后扬、侧面描写、衬托、各种修辞手法等,往往有误,请重点关注。(2)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文学类文本阅读2010年莫泊桑的《保护人》、2011年林海音的《血的故事》、2012年老舍的《马裤先生》均为短篇小说,学生不难理解。应该强调:1、从整体把握文本,理清脉络;2、深入挖掘文本主旨;3、个性化解读文本。实用文本阅读

2010年的《杂交水稻之父》、2011年的《下笔不觉师造化》与2012年的《谢希德的诚与真》都是人物评传,题目都着重分析人物行为原因,评价人物品质价值,答题重在筛选信息并概括。分值

25分材料

关注人文、社会,涉及文化、民俗、经济、美学等。人物传记居多。全文层次清晰,段落层次清晰。考点分析内容、概括要点、转化信息、探究观点。实用类文本阅读热点1理解文章内容误区警示:1、不明题意,盲目误选。2、不能全面解读文本,只凭主观感觉作答。■技巧点拨:1、确定题干要求,避免盲目误选。2、快速阅读,寻找信息区间。3、辨析题干,验证对应考点。4、从易到难,排除疑难选项。热点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误区警示:1、筛选的标准把握不准。2、信息的检索区间确认不准。3、整合信息烦琐,表达啰嗦。■技巧点拨:1、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2、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的检索区间。3、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整合。(能引用原文的就引用,不能引用原文的要加以整合)

热点3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误区警示:1、照搬原文。2、层次划分不清,遗漏重要信息,内容概括不全面。■技巧点拨:1、找出文中的相关的概括性语句。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概括。(忌照抄原文,而应根据原文相关信息加以归纳概括,表明自己的观点)热点4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题误区警示:1、脱离文本,缺乏文本意识。2、只有观点,缺乏分析。3、角度单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技巧点拨:1、结论要有明确的观点。2、要有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的意识。3、探究阐发要结合文本。语言文字运用

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中的成语、病句、连贯、仿写4个小题已经是近三年新课标卷的必考题。成语题依旧以成语为主,病句侧重考查句式杂糅、搭配不当两大语病类型,连贯与仿写基本没有什么变化。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材料材料多与时代社会热点结合,每则50字左右。命题基本意义,褒贬色彩。攻略结合环境,判断正误。误区

褒贬不解,对象不明,词意不解。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材料相对鲜活。攻略题型意识(把握规律,熟知变型)。误区思维定势,语感不强,不知变型,不解规律。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材料不拘。攻略瞻“前”顾“后”,“摇”头“摆”尾,逻辑明晰。注意标点符号对句意的暗示。语言表达语言表达题要求阅读所给材料,根据提供的语段内容补写出3个句子。本小题是每年必变的一个题目。虽然题型设置不定,但最终没有离开语言表达运用所包括的四个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鲜明、准确、生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圧缩语段,扩展语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2012年的16小题考查了压缩语段和连贯考点的综合运用。语言运用题语言得体根据交际的目的来决定:说什么内容根据交际的对象来决定:用词得体(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正确使用谦敬词。根据交际的场合来决定:公共与私交场合,庄重与随意等根据交际的手段来决定:选用书面语体(视觉语言)或口头语体(听觉语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