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 全国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 全国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 全国一等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 全国一等奖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 全国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选修一第二章商鞅变法1.《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2.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以下对这则材料解读符合史实的是①县的地位比郡高②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③县的出现比郡早④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財)者,倍其赋”对此规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有利于小农经济形成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4.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5.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6.战国时期,最能体现封建性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的是()A.效仿秦国,变法风潮起B.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C.逃亡者“耕豪民田,见税什伍”D.封建城市的兴起7.“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8.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与商鞅变法相比,相似之处是A.改革科举选拔制度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改制地方行政区划D.改变土地所有制度9.改革是推动社会经济前进的重要途径。下列改革实现解放生产力或推行新的生产方式而加速社会转型的有()①商鞅变法②孝文帝改革③俄国1861年改革④日本明治维新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改革往往对本国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下面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王安石变法B.阿里改革、孝文帝改革C.商鞅变法、亚历山大二世改革D.王安石变法、商鞅变法11.《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12.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A.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B.是否涉及赋税制度C.是否涉及军事制度D.是否触及上层建筑13.“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旨意与此相似的是()A.商鞅“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B.汉文帝“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C.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1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租佃方式最早在秦代开始B.在宋代的租佃方式下,主要的地租形态是货币地租C.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D.封建社会末期,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但也出现了雇佣关系15.世人对秦国人有着“厚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16.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B.秦国的滥用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C.东方六国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17.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这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A.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B.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权的重要性C.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D.意识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至于其他方面,梭伦把公民按照他们的地产和收入分为四个阶级……只有三个上等阶级的人才能担任一切官职;只有第一阶级的人才能担任最高的官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材料三: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人民版教材材料四

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请回答:(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3)根据材料一、三,比较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内容中经济政策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4)材料四中对梭伦的不同评价主要围绕哪一问题?为何会出现两种不同评价?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秦国)知顺民之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遂王诸夏。……使民无得擅徒,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必农。——《商君书·垦令》材料二(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魏书》卷110《食货志》材料三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材料四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日本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请回答:(1)材料一中“(井田)废久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指出商鞅变法中“使民无得擅徒,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必农”的具体措施。(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受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有何积极作用?(3)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俄国官员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依据材料四归纳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其实施有何意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提倡学习手工技艺,鼓励葡萄酒、橄榄油出口;颁布法令,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制定“遗嘱法”,杜绝贵族侵占平民财产。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材料三梭伦: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材料四王安石: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点。(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有哪些?21.仔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3)从内容和影响方面归纳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22.社会变革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秦孝公曰:“善!”以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前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怎样思想(不能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措施的影响。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措施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颁布的措施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禁止蓄辫、缠足、赌博……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26年,颁布了以瑞士民法为蓝本的《民法》……1925年,通过法令,号召全国采用礼帽和便帽……1928年,规定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2)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和凯末尔改革的特点。指出二人改革的共同的政治前提。改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进步趋势。材料三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到,“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式: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邓小平在改革五年后总结到:“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1922年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允许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同力图复活的资本主义,在通过市场来满足千百万农民需要的基础上实行竞赛。”……邓小平在1979年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可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改革开放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异同》(3)依据材料三,指出列宁和邓小平的共识。分析这些共识对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推动改革成功的因素。2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魏书·食货志》材料三: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项法令。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1)通过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面临哪些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策。(3)谈谈你对青苗法的看法。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秦以牛田,水通粮,令严政行”可知,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C项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本题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2.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可知,在春秋争霸战争中,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并且县的地位比郡高。③县的出现比郡早④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本题选A。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社会变化的新气象。3.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分异”分家造就了小家小户的形成,故有利于小农经济形成,自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因此A、B正确;不仅要分家而且还要分割家产,这与传统宗法制下由嫡长子继承家庭中的政治地位(贵族家庭)和主要财产相悖,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是秦统一后确立了皇帝制后出现的,故D项错误。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国的政治制度•秦国颁行“分异令”4.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可知,商鞅变法严禁私自移动田界,这就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所有权,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所以本题选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变法措施。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国的法律。从材料可知,秦国的法律规定:男子自到了一定的年龄必须与父母分居,否则就要受到“倍其赋”、“分割财产”等处罚,这与传统宗法制下由嫡长子继承家庭中的政治地位和主要财产相悖,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分析选项,A项与题干无关,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而材料体现的是家庭问题;B项与史实不符;D是君主专制是秦统一后出现的,故排除。所以应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与分析。解题关键理解战国时期改革的本质特点是确立封建制度,新兴地主夺取统治权,其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君臣位置的更替,据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等变法改革·影响7.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在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这些措施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故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的相似点。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创始于隋唐,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的废井田等措施、王安石变法的富国之法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C项不合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封建社会的一次自我完善的改革,没有触及到土地所有制的问题,故D项亦不合王安石变法。所以应选B。考点: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9.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史实的记忆与理解的能力。该题中的关键要求是“解放生产力或推行新的生产方式而加速社会转型”,所以根据史实,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是封建化改革,俄国与日本的改革属于近代化改革,四项都是,故D项组合正确。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性质与影响1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社会性质通常指社会形态的改变。结合教材所学,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有商鞅变法、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故选C考点:历史上的改革·改革的类型·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1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分析理解的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牛田”、“水通粮”、“令严政行”可看出,A、B、D三项都是秦国强大的原因。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因此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1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春秋时期的改革有齐国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等,与此相比较,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实行军功爵制,废分封,行县制,触及了上层建筑,答案为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特点1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守株待兔”的故事的主旨是在讽刺因循守旧的做法,而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商鞅的‘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也是在批判因循守旧的做法,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理由1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此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依据所学可知,早在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租佃关系应运而生。故应选A。考点: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的秦国·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5.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关键在于要理解“生分”的意思,“生分”的意思是指冷淡疏远,根据选项只可能是由于连坐制度和告密制度的缘故,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春秋和战国时期改革•商鞅变法1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依据所学可知,通过商鞅变法,秦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地方进行严格管理,故出现题干材料所描述的现象,所以A项符合题意。B与当时的秦国实际情况不符;C说法错误,普遍实行的是法家思想;D说法与史实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影响17.D【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关键信息“管仲”“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四孔者,其国必亡”等,材料主旨,即在强调“‘一孔’的重要性”。结合管仲代表的是法家思想,“一孔”,即加强中央集权。据此,判断选项,可知:A项“深刻反思”,明显错误;BC两项属于无关项。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时期的政治背景18.(1)体现: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2分)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1分)(2)标准:军功大小;财产多少。(2分)有利:新兴地主阶级;工商业奴隶主。(2分)(3)政策:重农抑商;鼓励发展工商业。(2分)影响:梭伦改革:促进了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2分)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4)问题:借债购地的人因解负令而成为富翁。(1分)原因:奴隶主贵族利益受损害,必然不满和毁谤;平民获得一些权益,拥护梭伦。(2分)启示: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有人得益,有人受损并带来不同的议论。要重大措施出台保密工作,防止少数人提前谋取私利。(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政治方面的内容及实现这一内容的措施。回答时,首先要梳理商鞅在政治方面的改革内容,然后结合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及所学分析解答此问。(2)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中划分等级的主要依据及结果。回答时,分析材料结合所学归纳出其标准,然后联系两次改革的背景阶级结构的变化和材料分析谁是受益者。同时注意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梭伦把公民按照他们的地产和收入分为四个阶级”的提示。(3)注意此题是考查对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经济政策。回答时要联系两次改革的背景、两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及材料“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鼓励橄榄油出口”解答政策。分析影响,要结合改革的背景、改革内容及以后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别及材料综合分析回答。(4)本题主要考察对梭伦改革的评价问题。回答时要紧密结合材料。如材料“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这样关键的提示语评价的问题。联系材料“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及所学相关内容回答原因。对于启示,只要自圆其说即可,符合改革的实际情况即可,不可面面俱到。考点: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的秦国·奖励军功、加强集权;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的秦国·商鞅变法的作用;梭伦改革·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梭伦改革·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梭伦改革·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梭伦该改革作用19.(1)原因:铁犁牛耕的使用及推广(新兴地主的经济、政治势力的增强)。(1分)措施:重农抑商,奖励耕织。(1分)(2)特点:按生产资料拥有、人员差别等分配,具有阶级等级性。(1分)作用: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国家的税收。(2分)(3)不同意,因为农民得到份地时要交纳巨额赎金;同时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同意,因为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同时农民在改革中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2分)(不论答出哪种观点都可以,但没有理由不给分。)(4)措施:地税改革。(1分)作用: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提供有力保障。(2分)【解析】试题分析:(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导致大量私田被开垦出来,公田变成了荒原,井田制瓦解。“使民无得擅徒,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必农”的大意是使民众不得擅自迁徙,则诈骗扰乱农民的人就因吃不上饭只能去务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商鞅实行了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中“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可以看出北魏授田男女有别。根据材料“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可以看出北魏按生产资料的多少授田。根据材料“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可以看出北魏按官职的高低授田。总之,北魏授田体现了按生产资料拥有、人员差别等分配的特点,具有阶级等级性。通过授田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保证了国家的税收。(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同意俄国官员的观点,也可以不同意俄国官员的观点。但是在说明理由时要有针对性。如果同意此观点,要从“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来说明理由。如: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同时农民在改革中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如果不同意此观点,要从“二一九法令”的局限性来说明理由。如:农民得到份地时要交纳巨额赎金;同时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4)根据材料四中“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可知,材料中表达的是明治维新的地税改革。地税改革后,土地所有者更加关心如何获得更多的货币收入,他们越来越根据市场的需要安排生产,农村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也稳步提高,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商鞅变法的内容、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作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明治维新的内容及作用。20.(1)内容上都了涉及了等级划分;官吏任免;工商业的态度、土地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具体措施不同:前者按财产多寡,后者按军功;前者由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后者由统治者任免;前者鼓励发展工商业,后者抑制商业;前者抑制土地兼并,后者允许土地自由买卖。(9分)(2)因素:是否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是否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否严格遵循法治精神等。(6)【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和材料二均涉及到“等级、官员的任免和产生、工商业和农业即土地”之类的信息,这是二者的相同点。而二者的不同点则体现在“等级标准的不同、官员的任免和产生的方式不同、对农业和商业的具体政策的不同,然后再具体分别解释即可。(2)影响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其实就是要回答二者成功的原因,选择一些常见的因素即可,例如,不论是改革还是变法均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切实可行才可以成功。再例如,进行的改革和变法一定要顺应历史的潮流、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方能成功,均是可行的答案。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点、影响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等21.(1)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4分)(2)均田制的推行。(2分)使无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的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促进北魏经济恢复和发展。(任答三点3分)(3)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6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此题比较简单。从图一北魏骑马武士到图二孝文帝改革后的服装服饰的变化可知是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这种变化说明了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可知是均田制,回答均田制的作用及结局。(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此题比较简单。比较其共同点,可从结果、原因、实质等方面比较扣教材均田制和商鞅变法的内容条理作答: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考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22.(20分)(1)依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拘泥传统)。(1分)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制度确立);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4分)(2)改革广泛性、向西方学习。(2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新政权。(2分)近代化(现代化)(1分)(3)重视农业问题(从农村入手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利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4分)推动改革的发展,调动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为本国经济建设奠定理论基础。(2分)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具有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等优秀品质;依靠政权的力量;改革措施符合国情或社会发展规律;善于吸取、借鉴其他文明的经验等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商鞅是一位改革家,所以“商鞅怎样思想”就只可以回答为“改革的思想”。措施主要是指“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所以其措施的影响主要回答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的强大从而为后来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措施的影响其实也就是回答商鞅变法的常见影响即可。(2)从表格的措施不难发现孙中山的措施涉及到学习西方的经济、社会习俗、法律、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凯末尔的措施涉及到学习西方的社会习俗、法律、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所以孙中山和凯末尔改革的特点就可以概括为措施的广泛性和学习西方即可。二人改革的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