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市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市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市一等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市一等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2.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新的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①旗袍②中山装③京剧④里弄住宅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3.右框中文字是1913年章太炎在报纸上刊登的征婚广告,该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A.婚姻观念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B.征婚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求偶方式,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C.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4.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5.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6.关于中国航空事业开始的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世纪末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B.20世纪初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C.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D.中国首条航线天津——上海航线开通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的《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研制“飞船”的新闻。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的画师把“飞船”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右图)。从上述图文材料中,我们能得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近代中国的绘画受到了注重写实的西洋画法的影响B.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科技的认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在西方影响下拉开了序幕D.近代中国的一些报刊具有时效性足、可看性强的特点8.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檑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9.“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是()A.电报传入B.电灯传入C.电话传入D.英语传入10.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杜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A.都创办于19世纪末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11.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A.电视B.电影C.报纸D.广播12.歌手周杰伦在《上海1943》中唱道“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情况与歌词中的描述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A.青年男女着西服婚纱在教堂中举行婚礼 B.《申报》刊登上演国产电影的广告C.公司职员坐电车或骑自行车上班 D.林小姐边喝咖啡边欣赏当地电视节目13.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14.右图取自1909年发行的《图画日报》,它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据图判断,以下正确描述画面的选项是

()①电光影戏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②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③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④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5.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D.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次替代的过程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矛盾先生在他著名的长篇小说《子夜》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请回答:(1)在材料中,有哪些东西吴老太爷是以前生活中所没有的?(2)吴老太爷醒过来之后,还有哪些东西会让他再次昏死过去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3)材料中吴老太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17.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摘自中英《南京条约》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从此以后,‘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声;华堂琼筵照夜乐,不须烧烛红妆明。’……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

——摘自《上海档案》材料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长江各地阅报风气的形成,……”

——摘自《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材料四“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摘自《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早期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10分),并谈谈你的认识。(2分)

要求:以提纲说明即可,不得照抄材料原文,字数限200字以内。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一、选择题1.C2.C3.A4.B5.B6.B7.C8.A9.C10.C11.B12.D13.D14.B15.D二、非选择题16.参考答案:⑴轮船、汽车、电灯、摩天大楼、旗袍⑵西式婚礼、西餐、西装、点头鞠躬、握手等等⑶①中国近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衣食往行、习俗风尚等,都出现了新特征。②以吴老太爷为代表一部分社会守旧群体,在社会进步面前,己远远落后于时代,表现为封建保守、愚昧落后。③虽然时代变了,但某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却根深蒂固,很难一下子完全根除。17.参考答案: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①上海是外国资本主义最早侵略的地区之一。②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资企业相继在上海设立,技术先进,工业(经济)基础较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