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兽共患线虫病_第1页
第二节-人兽共患线虫病_第2页
第二节-人兽共患线虫病_第3页
第二节-人兽共患线虫病_第4页
第二节-人兽共患线虫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次节人兽共患线虫病一、旋毛虫病(甲)是由毛尾目毛形科毛形属的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寄生于多种动物体内而引起。

成虫寄生于哺乳动物的小肠;幼虫寄生于肌肉组织。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可致人死亡。(一)病原形态成虫细小,肉眼几乎难以辩认。虫体前端较细,为食道部,较粗的后部占虫体一半稍多,包含着肠管和生殖器官。生殖器官为单管型。雄虫大小为1.4~1.6×0.04~0.05mm,无交合刺。雌虫的大小为3~4×0.06mm。阴门位于虫体前部(食道部)的中心。胎生。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小肠,称肠旋毛虫;旋毛虫(Trichinellaspiralis)幼虫长1.15mm,寄生于横纹肌,称肌旋毛虫。卷曲并形成包囊,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幼虫包囊幼虫C,D:LarvaeofTrichinella,freedfromtheircysts,typicallycoiled;length:0.8to1.0mm.

Alaskanbear.

C

D(二)生活史成虫与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宿主感染时,先为终末宿主,后为中间宿主。感染后21天起先形成包囊,初期包囊很小,最终可达0.25~0.5mm,猪的包囊呈梭形,猫狗的椭圆形。每个包囊一般只有一条虫体,偶有多条。到7~8周后幼虫呈螺旋状盘曲,此时即有感染力。6个月后,包囊壁增厚,从两端向中间钙化,全部钙化后虫体死亡,否则幼虫可长期存活,保持生命力由数年至25年之久。(三)流行病学旋毛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宿主主要包括人、猪、鼠、犬、猫等几乎全部哺乳动物,甚至某些昆虫均能感染旋毛虫,因此旋毛虫的流行存在着广袤的自然疫原性。加之旋毛虫幼虫在不良因素下的反抗力很强,肉类的不同加工方法,大都不足以完全杀死肌旋毛虫。在腐败的肉尸里的旋毛虫能活100天以上,因此鼠类或其它动物的腐败的尸体,可成为感染源。我国旋毛虫病的分布猪感染旋毛虫主要是由于吞食了老鼠。某些动物的尸体,蝇蛆、步行虫,以至某些动物排出的含有未被消化肌纤维和幼虫包囊的粪便物质都能成为猪的感染源。用生的废肉屑和含有生肉屑的泔水喂猪也可以引起旋毛虫病的流行。犬的活动范围广,吃到动物尸体的机会比猪大得多,对动物粪便的嗜食性也比猪猛烈,因此很多地区犬旋毛虫的感染率比猪高很多倍。人感染旋毛虫多与生吃猪肉和食用腌制与烧烤不当的猪肉制品有关。此外,切过生肉的菜刀,砧板均可能间或粘附有旋毛虫的包囊,亦可能污染食品,造成感染。(四)致病作用及症状旋毛虫对猪和其它野生动物的致病力稍微,肠型旋毛虫对其胃肠的影响微小,往往不显症状。肌旋毛虫的致病作用主要是肌肉的变更,如肌细胞横纹消逝,萎缩,肌纤维膜增厚等。人感染旋毛虫则症状显著,但也与感染强度和人身体强弱不同有关。成虫侵入粘膜时,引起肠炎,严峻时有带血性腹泻,病变包括肠炎,粘膜增厚,水肿,粘液增多和淤斑性出血。感染后15天左右,幼虫进入肌肉,出现肌型症状,其特征为急性肌炎,发热和肌肉难过;同时出现吞咽、咀嚼、行走和呼吸困难;脸特殊是眼睑水肿,食欲不振,显著消瘦。严峻感染时多因呼吸肌麻痹,心肌及其它脏器的病变和毒素的刺激等而引起死亡。轻症者,肌肉中幼虫形成包囊,急性和全身症状消逝,但肌肉难过可持续数月之久。(五)诊断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单靠症状无法确诊。可利用间接血凝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诊断。对怀疑猪、狗、猫等动物生前感染旋毛虫时,可剪一小块舌肌进行压片检查。动物死亡后的确诊断的方法是在肌肉中发觉旋毛虫幼虫,常用视察法、肌肉压片法和消化法。在膈肌(特殊是膈肌脚)、咬肌、舌肌、肋间肌、肩胛肌等部位的筋膜下,可见有针尖大小、灰白色的病灶。(六)治疗丙硫咪唑及碘苯咪唑,杀灭人畜体内旋毛虫幼虫的效力高达100%。其中丙硫咪唑已广泛用于我国人、兽医临床治疗旋毛虫病。(七)预防流行地区,猪只不行放牧,不用生的废肉屑和泔水喂猪,猪舍内灭鼠;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发觉病肉按肉品检验规程处理,加强宣扬,变更不良饮食习惯,不食生肉。二、后圆线虫病(猪肺线虫病)(甲)病原形态虫体呈乳白色或灰白色丝状,所以又称肺丝虫。我国发觉的有三种。常见的为野猪后圆线虫(又称长刺后圆线虫)和复阴后圆线虫,萨氏后圆线虫很少见。这三种线虫均寄生于猪和野猪的支气管,但通常多在细支气管其次次分枝的远端部位;野猪后圆线虫偶见于反刍兽和人。野猪后圆线虫雄虫长12~26mm,雌虫长30~51mm.交合刺3.78~5.53mm长。三种虫体虫卵相像,呈椭圆形,外膜稍显粗糙状。大小为40~60×30~40μm。卵胎生,卵内含有卷曲的幼虫。生活史中间宿主:蚯蚓肺丝虫堵塞支气管致病作用、病理变更、症状、诊断、治疗同牛羊肺线虫病。预防:定期驱虫,舍饲,水泥圈底。三、颚口线虫病(乙)是由鄂口科鄂口属的线虫寄生于猪壁上所引起的疾病的总称。主要特征为病猪呈猛烈胃炎症状,局部有呈肿瘤样结节病变。本虫偶可感染人,引起幼虫移行症。(一)病原刚棘颚口线虫、陶氏颚口线虫、有棘鄂口线虫、致痛鄂口线虫

刚棘颚口线虫:簇新虫体呈淡红色,表皮菲薄,头端膨大呈球形。其上有11列横列的小棘。全身都有小棘排列成环;体前部的棘较大,呈三角形,排列稀疏;体后的棘较细,形如针状,排列较密。雄虫长15-25毫米,有不等长交合刺,雌虫长22-45毫米。虫卵呈椭圆形,黄褐色,一端有帽状结构刚棘颚口线虫1.成虫2.雄虫尾端3.虫卵陶氏颚口线虫1.寄生于猪胃内的成虫2.雄虫尾部3.剑水蚤体内的颚口线虫幼虫4.虫卵陶氏鄂口线虫头球膨大黄褐色,其上有8-10列小棘,前部头棘小于后部。虫体全身布满体棘,仅前端的体棘分齿。雄虫尾部稍向腹面弯曲,交合刺末端钝圆,不等长。雌虫阴门位于虫体腹面中部稍后方。虫卵呈椭圆形,黄褐色两端有两个帽状结构

有棘鄂口线虫雄虫10-25毫米,雌虫长10-31毫米,头球上有6-11列小钩,体前三分之二部小棘较密。虫卵透亮,呈椭圆形,顶端有一透亮塞。致痛鄂口线虫雄虫长10-12毫米,雌虫长16-22毫米,头球上有8-10列小钩,全身生有小棘。猪颚口线虫引起胃炎(二)生活史中间宿主剑水蚤。(三)症状轻度感染时不表现症状。严峻感染时,病猪呈猛烈的胃炎症状,食欲不振,养分障碍,呕吐,消瘦贫血,局部有肿瘤样结节。(四)病理变更肝炎、胃炎,粘膜显著肥厚。(五)诊断依据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粪便检查发觉虫卵,或剖检从胃内发觉虫体诊断。(六)治疗可用丙硫咪唑、左咪唑和氯氰碘柳胺等预防:每日清扫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驱虫;防止猪饮用含剑水蚤的水和吃到鱼、蛙等贮藏宿主。四、肾膨结线虫病(乙)膨结科膨结属的肾膨结线虫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肾脏内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又称为“肾虫病”。动物感染以鼬科和犬科的肉食动物最为多见,但也可寄生于海豹、马、牛、猪、褐家鼠等其他哺乳动物。成虫绝大多数寄生于肾脏,此外,在动物的体腔(包括腹腔和胸腔)、肝脏、粘膜、卵巢等内脏器官发觉,亦曾见于心脏、乳腺等组织中。偶见于人体,目前已知有三十例左右人体报告,全部肾脏寄生。1、病原形态成虫簇新时呈红白色,固定后变为灰褐色,呈圆柱状,为寄生性线虫中较大的虫种之一。整个虫体几乎等粗,仅体前端略细,体后端钝圆,体表具有不等距细横纹,雌虫体长20~100厘米,宽5~12毫米。雄虫体小,长14~45厘米,宽3~4毫米。头部口孔四周有二圈乳突,每圈乳突6个。前圈乳突细小简洁,后圈乳突位于膨大的圆突上,较为发达。在口后的腹面有一短的纵形凹陷。体表沿每条侧线有一列乳突,越近后端则越密。雄虫尾端具有钟形交合伞,无肋,其边缘及内壁有很多细小乳突。交合伞中心有锥状隆起,上有泄殖孔。交合刺一条,呈刚毛状,长5~6毫米(图9-12)。雌虫阴门开口于食道后方,位于距体前端5~7厘米处。肛门半月形,在其旁边有数个小乳突。成熟的虫卵为淡黄色,椭圆形,卵壳甚厚,卵壳上有新月形的皱纹,两端的皱纹较大。卵的大小与宿主的种类以及受精与否有关。在狗体检得的受精卵大小为72~80×40~48微米,平均76.7×44.9微米;从水貂获得的受精卵平均74.3×46.7微米。从狗体得的未受精卵大小平均67.2×41.3微米,而从水貂获得的未受精卵则为68.7×42.4微米。肾膨结线虫1.肾中成虫2.雄虫全形3.头端4.雄虫尾端2、生活史寄生于肾盂以及和输尿管相通的脂肪组织的包囊内。虫卵能经输尿管排出体外。该虫卵的发育甚慢,在水中和潮湿的土中约需6个月才能发育为含有第1期幼虫的卵。第1期幼虫大小为0.24×0.014毫米。卵对外界环境反抗力强,可生存五年。含有第1期幼虫的卵被第一中间宿主蛭形蚓科和带丝蚓科的寡毛环节动物(GambarincolaChirocepha和G.vitrea)吞食后,在其肠内孵出,钻入体腔发育为第2期幼虫。当含幼虫的第一中间宿主被鱼类吞食后,移行到肠系膜,并在那里成囊,在囊内脱皮成第3期幼虫,再次蜕皮形成第4期幼虫。终宿主由于食用未煮熟的含幼虫的鱼而被感染。幼虫在终宿主的十二指肠内脱囊,穿破肠壁侵入肾脏发育为成虫;由虫卵发育到成虫约需两年。鱼则是转续宿主,以感染的寡毛环节动物喂犬,结果犬获得了感染,幼虫在犬体内蜕皮移行至肾发育成熟。

3、流行病学世界性分布,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南美;欧洲的意大利、波兰;还有日本、朝鲜、伊朗、印度、俄罗斯等;我国南京、上海、云南、杭州;吉林省的长春、通化、蛟河、延边;黑龙江密山、辽宁营口、湖北宜昌等地。动物感染以鼬科和犬科的肉食动物最为多见,但也可寄生于海豹、马、牛、褐家鼠等其他哺乳动物。貂感染率18%、黄鼬1.5%、水獭2.2%、丛林狼1%、褐家鼠0.57%、山狗0.9%、狐狸17.24%。有三十例左右人体病例报告,全部肾脏寄生。4、致病作用及症状进入犬体内的肾膨结线虫的幼虫接近或达到成熟时才发生症状。病犬的体重明显地减轻,在数周内体重削减1/3或1/20;病犬的尿液中带有白色粘稠的絮状物,脓液或血液等,病犬排尿次数增加;有时呈现肌肉震颤、贫血及腹痛。人的症状表现精神担忧;腰部钝痛、肾绞痛,反复血尿,尿频,继发性肾盂肾炎,肾结石,肾功能障碍;虫体移行于输尿管堵塞尿路,导致排尿困难,反射性下腹痛或急性尿毒症;贫血,血沉加快;尿蛋白阳性,尿中有虫卵。病理变更患有肾虫病而死亡的犬尸体消瘦,肝脏肿大变硬,切开肝脏内有包囊和脓肿,内含有幼虫。肝门静脉中有血栓存在,切开血栓内含有幼虫。肾盂有脓肿,肾盂内有肾膨结线虫寄生。输尿管的管壁增厚,并常有数量较多的包囊,在包囊内有成虫寄生。有时在膀胱的外围亦有包囊,内有成虫寄生。5、诊断表现该病的临床症状在尿中发觉肾膨结线虫的虫卵即可确诊。必要时对死亡的病犬剖检肾脏及输尿管四周脂肪内有无脓肿、包囊及虫体等以便确诊。6、防治给犬定期驱虫,禁食生鱼或未煮熟的鱼肉,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有学者报道阿苯哒唑、丙硫咪唑等可以治疗本病。临床上以手术摘除虫体为最牢靠的治疗方法。五、杆虫病(类圆线虫病)(乙)1.病原形态

寄生于动物体内的虫体均为寄生性行孤雌生殖的雌虫,未见有雄虫寄生的报道。雌虫虫体细小,呈乳白色,毛发状。类圆线虫种类甚多。常见的五种:(1)兰氏类圆线虫寄生于猪的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粘膜内;(2)韦氏类圆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十二指肠粘膜内;(3)乳突类圆线虫寄生于牛羊的小肠粘膜内;(4)粪类圆线虫,主要寄生于人的小肠粘膜内,在其它灵长类、犬、狐和猫等的体内也很常见。在簇新粪便中检出的常为逸出卵壳的杆虫型幼虫;(5)鸡类圆线虫,寄生于鸡、野生禽类的盲肠粘膜内。体长31-46mm虫卵小,无色透亮,壳薄,椭圆形,内含折刀样幼虫。2.发育史以兰氏类圆线虫为例3.流行病学主要在幼畜中流行,生后即可感染。常常是从厩舍的土壤中经皮肤感染和从母畜被污染的乳头经口感染。在夏季和雨季,畜舍的清洁卫生不良并且潮湿时,流行特殊普遍。未孵化的虫卵能在适宜环境中保持其发育实力达6个月以上,感染性幼虫在潮湿的环境下可生存两个月。1月龄左右的仔猪感染最严峻,2、3月龄后渐渐削减;春产仔猪较秋产仔猪的感染严峻。4.致病作用及症状当幼虫经过皮肤进入宿主体内,能引起皮肤湿疹;进入肺脏引起支气管炎和胸膜炎;在肠内大量寄生时,能引起肠粘膜的猛烈炎症而发生腹痛,消瘦,腹部膨大,精神不振,腹泻甚至呕吐等。小猪大量寄生时,小肠充血、出血和溃疡,最终多因极度衰竭而死亡,死亡率可达50%。5.诊断对具有可疑症状的动物,可检查刚排出的粪便,发觉虫卵,方可确诊。还可用粪便培育法检查,将粪便装在玻璃杯中,用纸覆盖,置于30℃左右环境中,如粪便中有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