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案_第1页
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案_第2页
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案_第3页
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

1、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弄清文章的意思,积累文言字词,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并能够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三位人物说话的口吻、神态、心理,从而分析人物形象。

3、将本文与王安石的《伤仲永》相比较,想想方仲永、吕蒙的变化对我们的启示。4、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教学难点】理解鲁肃和吕蒙对话的含义,揣摩体会其中的情味。【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明代的杨慎在其诗《临江仙》中写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的英雄人物,吕蒙就是其中之一,吕蒙虽然骁勇善战,但有一个缺点:不爱读书。他的主上孙权曾屡次劝他读书。经过多次的劝说,吕蒙不再是“吴下阿蒙”,让人“刮目相待”。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板书:孙权劝学)。二、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治国提供政治借鉴和教训。

三、诵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后,学生朗读。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音:

卿qīng涉shè岂qǐ邪yé孰shú遂suì四、理解翻译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就文中字词提出质疑。

【初】当初。【谓……曰】对……说。【以】用,拿。

【岂】表反问的语气助词,难道。【但】只。【耳】语气词,罢了。

【孰若……】谁(哪一个)比得上……。【所益】所收获的、所得到的好处。

【就】从事,做。【议论】商讨、论说(天下大事)。

【士】士大夫或读书人。此指有才德有志气的人。

【三日】虚数,指多天。【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遂】于是,就。【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2、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及补充注释翻译课文,教师更正补充。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

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

⑵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

⑶卿言多务,孰若孤?

(神情激动,语气殷切,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

⑷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惊奇,又为吕蒙的进步感到情不自禁的赞叹,侧面表现了吕蒙因“学”而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⑸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指责中带有自豪,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4、归纳文言字词。

⑴注意古代的称呼。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⑵注意一处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谓……曰:对……说。

⑶注意古今异义的词语。孤(孤常读书)古:古时王侯的自称今:孤单,孤独

但(但当涉猎)古:只今:表转折关系,但是

往事(见往事耳)古:历史今:过去的事

过(及鲁肃过寻阳)古:到今:经过

博士(治经为博士)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一种学位名称

⑷注意一词多义的词语。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宜(认为)

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⑸注意句末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

例子参见课后练习,此略。

⑹积累运用成语。

①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至穷困而富有了,都可以说:非复吴下阿蒙。

造句:这人啊,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只是个穷小子的小王,而今却成了大企业家,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②刮目相待:指去掉旧看法,用新的眼光看待人或事。

造句:平时不善言语、性格内向的张军,这次却在全国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大家不得不对他刮目相待了。第二课时回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文的文言字词,已基本了解文章的大意,这节课我们深入探究文章的内容。二、探究质疑,深入研讨

1、质疑: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他是怎样劝学的?

讨论归纳:首先是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身份“不可不学”;其次是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2、质疑: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可谓是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请问作者在此描写二人的对话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二人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3、质疑: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讨论归纳:鲁肃之所以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了鲁肃的爱才、敬才,二人的情投意合。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4、质疑: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讨论归纳:(1)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2)学习没有早晚之分,只要认真学习,终有所成。(3)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5、质疑:从三人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形象。讨论归纳:孙权:关心部下,善劝,对部下严格要求。吕蒙:知错就改,坦诚豪爽,勤奋善学。鲁肃:直白,敬才,爱才。三、教学迁移,拓展延伸1、比较《伤仲永》和《孙权劝学》的异同讨论归纳:内容上:《孙权劝学》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写法上:《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2、关于读书,学习的名言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课堂总结

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语言凝练,含义丰富。以对话刻画人物,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