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TV-掀风潮各主要晶片厂商积极布局_第1页
Smart-TV-掀风潮各主要晶片厂商积极布局_第2页
Smart-TV-掀风潮各主要晶片厂商积极布局_第3页
Smart-TV-掀风潮各主要晶片厂商积极布局_第4页
Smart-TV-掀风潮各主要晶片厂商积极布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SmartTV掀風潮各主要晶片廠商積極布局網路視訊服務已由PC進一步走向TV應用,在TV領域的連網方式,有搭載專屬視訊接受盒、搭配具連網能力周邊設備如藍光播放機或電玩主機,以及直接使TV配備連網功能3種實現方式。依廠商產品策略不同,各有相應產品上市,目前仍未有一方式明顯居主流地位。其中,未來頗被看好的是連網電視朝向智慧電視的發展走向,電視產品歷經類比電視(AnalogTV)轉換數位電視(DTV)、數位電視配備上網能力等演進階段後,隨著賦予電視機更多功能的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服務平台日漸成形,今後TV將由單純的可連網,進一步朝智慧化方向發展。2010年9月GoogleTV發表後開始廣為流傳的「智慧電視」(SmartTV)一詞,雖無明確定義,但與一般的連網電視(connectedTV)相較,大致上仍有具備多元化開放式作業系統、與使用者具互動能力、軟硬體可自由升級以實現新功能或增值服務等特色。上述功能差異將造成硬體的規格與要求不同,也象徵著IC設計業者的挑戰與新市場商機。總體而言,在數位電視邁向智慧化的趨勢下,數位電視的單晶片將進一步高度整合,而在連網需求更為廣泛下,Wi-Fi晶片的重要性將更為提升。因應智慧電視風潮,各主要彩電廠商及晶片業者的合作,亦將密切地推行。智慧電視的IC需求分析已逐漸普及的DTV用IC方案,包括從前端接收地面廣播的調諧器(Tuner),視訊處理相關的解交錯掃描器(De-interlacer)、影像解調器(De-modulator)、類比數位轉換器(ADC)、鎖相迴路(PhaseLockLoop;PLL)、縮放控制器(Scaler),以及記憶體、電源管理等IC。為追求成本效益,現存DTV用IC方案多將上述視訊處理相關IC整合成1顆系統單晶片(SoC),屬於類比IC的調諧器和電源管理IC則獨立外接,記憶體除快取(cache)和少數內嵌式DRAM整合進SoC,也多採取外接形式以利配合不同TV規格要求。綜觀主要品牌廠中低階TV機種IC內容,1顆DTVSoC已可實現視訊處理,高階TV機種則依各公司產品策略具不同行銷訴求,再額外搭載所需IC補強功效,例如標榜出色畫質TV可外接繪圖處理核心(GPU)、畫面補償(MEMC)IC,或獨立的視訊處理IC,強調音響表現TV機種則可額外搭載音頻處理IC,為處理3D視訊內容或3D使用介面則可外接畫面頻率轉換器(FrameRateConverter;FRC)與影像處理引擎等等。將連網功能加入DTV,除可採用內嵌乙太網路接收器的DTVSoC外,外接Wi-FiIC亦為可行做法,隨Wi-FiIC價格持續下滑,以及未來數位家庭概念中各周邊裝置內容共用需求,預估DTV搭載Wi-FiIC將逐漸普及。此外,在連網功能朝更加開放的發展趨勢下,更容易觸及網路上內容的版權議題,因此,數位內容權限管理(DigitalRightsManagement;DRM)的處理模塊亦逐漸被整合入DTVSoC中。最後,具連網能力DTV欲進一步演進為SmartTV,作業系統、應用程式、更多網路視訊內容等均增加DTVSoC運算負擔,產生外接CPU專司處理上述原先屬於PC範疇的功能操作。從實驗性質濃厚的GoogleTV硬體配置觀察,採DTVSoC再加上1顆英特爾(Intel)處理器的方案,當中DTVSoC負責處理傳統廣播電視的影音處理與簡單的功能選單操作,英特爾處理器則負責網路瀏覽、應用程式與SmartTV作業環境的相關運算。然而觀察其餘TV品牌SmartTV機種,不論採Android作業平台、Yahoo作業平台或自有平台,多將DTVSoC和作業系統運算CPU進一步整合,英特爾將於2012年推出的下一代SmartTVCPU預料也會提升DTVSoC和CPU整合度。

可連網DTVIC需求─更加高度整合的SoC資料來源:DIGITIMES,2011/5DTVSoC功能需求提升由上觀之,高整合度將成SmartTVIC解決方案明顯的技術發展方向,但DTVSoC進一步整合負責開放作業系統運算的CPU,事實上就等同提升DTVSoC本身運算能力,方足以應付TV智慧化後日趨複雜的處理需求。因此,除關注DTVSoC整合趨勢外,TV朝向智慧化發展對DTVSoC規格演進的影響,亦是值得關注的議題。■

開放網路環境下的SoC設計挑戰過去連網電視時代(connectedTV),可瀏覽網頁與隨選視訊內容在TV出廠時已預先設定好,並以工具列形式(widget)供使用者點選,事後無法自由增減或更改工具內容,屬於傳統封閉式作業環境。由於使用者可取得的有限內容,以及可執行的有限應用程式事先就可掌握,TVSoC中該含何種規格編碼解碼能力與運算量為已知,一般而言採用800MHz時脈以下處理器,並搭配Level1快取(L1Cache)與整數運算(IntegerProcessing)作視訊處理已遊刃有餘。不過,當連網TV智慧化,作業環境由封閉走向開放,意味使用者可按自身喜好自由增刪應用程式,意即程式執行複雜度將隨下載數量與同一程式的版本更新不斷提升,SoC處理效能需預先提升至其產品生命週期中的預期要求水準,才可在下一代SoC上市之前,應付更高的運算需求。一般而言,SmartTVSoC處理時脈須達1GHz以上,GoogleTV搭載的英特爾AtomCE4100處理器時脈更達1.2GHz。此外,當使用者可以藉開放網路平台取得視頻串流,可瀏覽的網路視頻數量將遠超過現存連網電視的有限內容,當中無以計數的視頻將有各種不同編碼種類,透過AdobeFlash播放機10.1版播放的視訊串流更對SoC造成大量運算負荷。由於AdobeFlash視訊解碼涉及向量運算,SoC內部除L1Cache和整數運算單元模塊之外,需搭配容量更大的L2Cache和浮點運算單元(FloatingPointUnit;FPU),方能確保一定收視品質。在部分TV廠商以3D使用者介面追求產品差異化,以及未來3D內容將逐漸增加、擴大向量運算量情況下,L2Cache和FPU角資料來源:DIGITIMES,2011/5連網運用漸廣泛Wi-Fi晶片重要性提升連網功能在SmartTV扮演關鍵角色,實現方式則頗多元,較常被納入討論的有Ethernet、Wi-Fi和藍牙(Bluetooth)3種通訊技術。其中,Ethernet為3種技術中最直觀、最成熟的網路技術,廣泛應用在PC、寬頻接取設備等領域,具備傳輸穩定、安裝及除錯(debug)容易等好處,亦是接收器最早整合進DTVSoC中的連網技術。唯Ethernet纜線在客廳中仍不普及,限制Ethernet於智慧電視領域用途,此外在各周邊裝置影音內容可共用的數位家庭概念下,須將每個裝置單獨配置Ethernet網路線,顯然非最適合連網方案。相形之下,無線的Wi-Fi技術因不受限纜線配置而較易實現數位內容共用目標,預估將成為未來SmartTV連網功能的主要技術。觀察目前市面上已經選用Wi-Fi技術的連網電視機種,在連網電視發展初期的2009和2010年因連網功能滲透率仍低,大多採用USB介面外接Wi-Fi接收器模組(Wi-Fidongle)方案,至2011年則因Wi-FiIC成本降低、天線設計技術進步使內建Wi-FiIC的連網電視機種數,佔整體連網電視機種數比重上升,預估2012年將超越外接Wi-Fidongle方案成為Wi-Fi連網主流做法。長遠來看,Wi-FiIC或許也將成為DTVSoC整合對象,唯Wi-FiIC規格仍不斷演進,在802.11a/b/g/n標準一路發展下,DTVSoC該於哪個時點整合哪種規格Wi-FiIC,將考驗相關IC業者產品開發智慧。此外,可提升Wi-Fi範圍和效能的多重輸出輸入(MultiInputMultiOutput;MIMO)天線設計自802.11n標準Wi-FiIC開始被廣泛採用,唯目前天線多重輸出輸入規格亦不統一,有2×2(2通道輸入、2通道輸出)和3×3(3通道輸入、3通道輸出)甚至更高規格,在Wi-FiIC未來將追求更大頻寬情況下,整合Wi-FiIC至DTVSoC中將限制該DTVSoC僅能服務某特定市場區隔。易言之,在Wi-Fi傳輸標準、可支援頻譜數(2.4GHz或5GHz或雙模)、天線輸出輸入通道數皆持續發展下,SmartTVSoC整合Wi-FiIC將使該SmartTVSoC喪失搭配不同規格Wi-FiIC彈性,進而不易因應連網電視不同時點對Wi-Fi能力的不同要求,使該SmartTVSoC僅能應用在特定適用其Wi-Fi連網規格的產品市場。

Wi-FiIC規格持續演進整合進智慧電視SoC的優勢有限資料來源:DIGITIMES,2011/5至於可點對點傳輸的藍牙技術,在SmartTV應用中預料將以TV和家用電玩主機、操作桿/操作把手間資料配對傳輸為主,在SmartTV遊戲應用程式內容更完備前,預估SmartTV搭載藍牙功能比重不大。IC業者SmartTV方案產品策略各自不同

積極提升產業影響力與智慧型手機相同,使用者介面與應用程式為TV廠商創造產品差異化的重要來源,應用程式商店或應用程式設計/認證平台重要性大增。然欲執行開放作業系統下更多元的應用程式,以及塑造各平台自身特色,需與IC方案供應商密切合作,IC供應商角色亦趨於主動,往往標榜針對某平台進行處理效能優化,或積極取得應用程式設計/認證平台的支援性認證,企圖藉由掌握內容,擴大自身對SmartTV產業影響力。

提供TV差異化來源IC佔智慧電視產業角色重要性日增資料來源:DIGITIMES,2011/5除積極參與不同應用程式開發外,SmartTVSoC方案供應商亦有不同產品定位。以影視品質概略劃分SmartTV市場區隔,有畫面更新率(framerate)50/60Hz的低階機種、60~120Hz中階機種、120~240Hz(甚至到480Hz)高階機種,以及主要國際品牌廠的旗艦機種。其中,台灣IC設計業者如凌陽、瑞昱、晨星、聯發科以布局50/60Hz機種為主,晨星與聯發科亦進軍上層60~120Hz區間,傳統電視晶片大廠Trident以120~240Hz區間為主,並往下滲透60~120Hz市場回應台廠的低價方案。至於嚴謹定義下的智慧電視,也就是GoogleTV,屬於120~240Hz市場區間,採英特爾處理器負責開放作業系統運作。除了由各電視晶片業者競爭的低階50/60Hz到高階240Hz各品牌智慧電視專案,主要TV廠商三星(Samsung)、樂金(LG)、Sony、Panasonic集團內部均有DTVIC研發資源,部分智慧電視旗艦機種IC方案採內部採購(in-housesourcing),為獨立於一般智慧電視IC方案零售市場的特殊產品區隔。

智慧電視晶片主要廠商產品布局資料來源:DIGITIMES,2011/5進一步觀察世界前4大TV業者三星、樂金、Sony、Panasonic與智慧電視IC方案廠商供應關係,三星高階機種採集團內IC方案,中階機種除自家方案外亦採用Trident產品,低階機種則採用晨星IC。樂金方面,高階機種亦採自家IC方案,中階機種採用Broadcom智慧電視SoC,低階機種則與三星相同採用晨星產品。至於Sony和Panasonic2大日系TV品牌,Sony高階智慧電視機種採多方採購策略,除集團內IC方案外,亦採用瑞薩(Renesas)和東芝(Toshiba)2家日本IC廠商產品,旗下GoogleTV則搭載英特爾處理器。中階機種採用Broadcom和聯發科方案,低階機種則配備聯發科IC。最後,Panasonic除低階智慧電視外購東芝IC外,中階和高階機種IC方案仍訴諸內部採購。

主要電視廠商各等級機種的SmartTVIC採用狀況資料來源:DIGITIMES,2011/5結語從單純DTV邁入具連網功能電視,乃至智慧電視,DTVSoC除將進一步高度整合外,面對廣泛的應用程式和視訊串流帶來的向量運算負荷,須藉助L2Cache和浮點運算單元確保系統運作順暢,操作時脈要求亦隨之提高。連網IC方面,Wi-F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