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简介_第1页
中医治未病简介_第2页
中医治未病简介_第3页
中医治未病简介_第4页
中医治未病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未病简介第1页/共69页

——背景——第2页/共69页21世纪,医学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早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就指出:现代医学“已经进入一个以个体化医疗为特征的新时期”。这是生命科学和医学工程技术进步的必然。然而,更具根本性的变革来自两个方面。第3页/共69页一是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的全球医疗危机,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GOM)、医学的核心价值进行深刻的反思。1992年WHO组织了GOM国际研究小组,1996年11月该小组总报告明确指出:“目前医学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医学”。“现在许多国家已经走到了可供性的边缘”。 第4页/共69页以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先进、人均卫生投入最高的美国为例:1950-1976年人均医疗费用上302.6%,而平均寿命无明显提高。1980-1990年医疗费用从GDP1.2%上升至11.5%。针对这一危机,克林顿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医保改革,健康管理…)。1992-2002年美国医疗费用翻了一番,预计2002-2012年将再翻一番。2006年美国医疗费用已占GDP16.8%。第5页/共69页2010年美国GDP14.6万亿美元,医疗费用占18%。(人均8000美元);中国GDP6万亿美元,医疗费用占5.2%。(人均1400元人民币)第6页/共69页按这一趋势到2028年美国医保体系将无钱可用。“导致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的根源是医学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出了问题”。“错误的医学目的,必然导致医学知识和技术的误用”“考虑到医疗服务可以获得巨大利润时,尤其为此”。第7页/共69页要解决这场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必须对医学的目的作根本性的调整:——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因而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平的’和‘公正的’医学”。

(GOM国际研究小组总报告,1996,11)第8页/共69页二是以征服心、脑血管、癌症等非传染性慢病(NCD)为目标的第二次卫生革命受阻,启发了人们对现代医学模式——生物(治疗)医学的反思。对死亡率居前10位的疾病的致病因素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美国)结果表明:对于NCD的发生而言,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作用远大于生物学因素。第9页/共69页以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为例: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生活方式和行为占54%37%50%

生物学因素(遗传在内)占25%29%21%环境因素占9%24%22%90年代WHO的全球调查更表明,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生活方式和行为60%起主导作用环境因素17%次之遗传因素15%医疗服务条件8%第10页/共69页第11页/共69页2.8亿肥胖超重且没有一个病是下降的,仍将持续20年。 3.2亿吸烟1.8亿高脂血症1亿糖尿病1.9亿高血压第12页/共69页显然,非传染性慢病的有效控制,要求医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即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人的医学)。第13页/共69页20世纪末叶,当时法国的总统密特朗曾邀请了75位诺贝尔得主,以“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为主题,会聚巴黎,并于会后发布了《巴黎宣言》:

“好的医生应该是使人不生病,而不是能把病治好的医生”。“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这正是2500多年前中国先哲“上工治未病”的现代全球版!不言而喻,“治未病”的医学,正是“关于健康的科学”。它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第14页/共69页“健康”与“疾病”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总体表现和重要特征,是人体生命过程中矛盾运动的两个方面。如何把握健康、如何控制疾病目前有两种主要的体系与医学第15页/共69页“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未知(?)已知第16页/共69页以病为中心的防病抗病体系--对抗医学

形体结构病能量机能信息能量物质构成(组织、细胞、分子、蛋白质)分析分离鉴别能量产生、传输、靶点、通路、蛋白质功能原子一元论共性规律同质群体重复性统计概率还原论运动自然界-生物、理化因素生活方式-行为-心理模式生物尸体解剖理想条件病因病理病机第17页/共69页以人为中心的健康保障体系--整体医学运动状态精人气神运动方式观察类推求道物质能量信息人体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过程与规律人体运动在空间所呈现的性状与态势天人合一形神统一整体动态个体化整体论运动天、地-自然界社会-家庭-情志文化-哲学-信仰临床实际第18页/共69页《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第19页/共69页【黄帝内经•素问】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第20页/共69页理论基础:

1.身心统一的生命整体观

2.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统一的天人合一论。第21页/共69页

关于“治未病”

《黄帝内经》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扁鹊《难经》

:“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孙思邈《千金要方》:“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WHO(GOM小组):医学的首要目的是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护提高健康。《巴黎宣言》

:好的医生是使人不生病的医生,而不是把病治好的医生。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第22页/共69页“未病”,就个人身体而言,就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未病”不仅是指肌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的状态,而且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可能表现出的状态。

第23页/共69页“治未病”,以增强人体正气和防止病邪侵害入手。主要内容体现如下:1、天人合一2、调整阴阳3、调养神明4、饮食有节5、调畅气机6、调和脏腑7、调理经络8、重视体质9、适当调治第24页/共69页

目标: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第25页/共69页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既病早治第26页/共69页目的:祛病健人(不生病、少生病、迟生病、带病延年、提高生存质量)(WHO疾病判断四条标准)第27页/共69页其核心就是一个“防”字,并特别强调要达到“防”的目的,关键是要保养身体、培育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第28页/共69页体质:

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是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第29页/共69页第30页/共69页通过治理调养体质

,增强个人抗病能力,防范于未然,让医生帮助你找到少生病、不生病的办法。第31页/共69页

亿万苍生九种体质人各有质体病相关体质平和健康之源体质偏颇百病之因第32页/共69页体质辨识第一是可分为9种体质类型:

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第33页/共69页气虚质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劳、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疾病(疲劳综合症、胃下垂、直肠脱垂、营养不良、贫血、神经性尿频、重症肌无力等病倾向。另外女士易患生殖道脱垂、流产等)、病后康复缓慢。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第34页/共69页阴虚质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心理特征:性格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第35页/共69页特禀质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表现为主要特征。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等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五软、解颅、胎惊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第36页/共69页平和质

形体特征:形体均匀健壮。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表现为主要特征。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第37页/共69页气郁质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精神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第38页/共69页血瘀质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心理特征:易烦、健忘。常见表现:肤色晦暗,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发病倾向:易患癥瘕及痛证,血证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第39页/共69页湿热质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第40页/共69页痰湿质

形体特征: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粘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第41页/共69页气虚质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第42页/共69页阳虚质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第43页/共69页第44页/共69页第二是体病相关,即某些疾病的发生与人的体质因素与类型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中风属于痰湿体质较多,成为发生这些疾病的“共同土壤”。人们过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些疾病的共同背景,而抓住了体质就抓住了根本。第45页/共69页第三是体质可调,人的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通过干预可以使人的体质偏颇失衡状态得到改善与调整,从而恢复健康,甚至从根本上改变治疗观点。第46页/共69页比如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长期以来是寻找和针对“过敏源”,而不是治疗“过敏人”,然而研究发现过敏反应发生的关键是体质因素,而不是过敏源。所以治疗过敏性疾病要调治过敏人(体质)而不仅是过敏源,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过敏人”的易过敏状态。第47页/共69页体质辨识: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第48页/共69页中医体质辨识的应用人群主要是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体质可以分为正常体质和偏颇体质,正常体质相当于健康,偏颇体质相当于亚健康。这两类人群,经临床现代医学体检一般没有异常指标或者某些指标仅有轻微的变化,但又尚未达到临床疾病的诊断标准。第49页/共69页对于这部分人群,我们可以结合中医体质辨识对其进行健康干预,给出其中医体质的分型以及相应的中医健康改善计划,使其少得病或不得病,从而降低个人健康风险和疾病发生率。第50页/共69页第51页/共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