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赢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导学案_第1页
步步为赢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导学案_第2页
步步为赢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导学案_第3页
步步为赢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导学案_第4页
步步为赢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步步为赢】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一)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

2.

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

(二)学习重点、难点

1.

重点: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真挚的爱情。

2.

难点:理解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句子。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邓颖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她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周恩来在广州结婚,共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相爱始终。《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追忆了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和相伴的过程,寄托了她对周恩来的深情怀念。四、教材精华文段分析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品味】一个“又”宇,饱含着无限深意,触发作者对“看花的主人”的深情追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平淡朴实的语言中却蕴藏着无限的思念。【段析】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海棠花开。睹物思人。第一部分(1):从西花厅的海棠花的开放写起,引发作者对看花的主人的深情怀念,领起下文。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①文中的人称由开始时的“他”,后来为何转换为“你”了?)【品味】“偶然”一词说明了主人并不重视自己住宅的选择,更能突出主人对海棠花的喜爱。“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三十八年了”与上文“走了十二年”相呼应。【段析】周恩来二十六年与花共度,怎么不让作者观花想人?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的果实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品味】“花”“依旧”,而人已去,为下面写怀念作铺垫。由“花”而“果”,由“果”而“树”详描“海棠”,尤其是做果子酱的生活细节的刻画,突出了主人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由“白天”写到“夜间”,既写出了周总理的日理万机,也突出了周总理对海棠花的喜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写周总理给作者留下的印象之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是写作者不得不承认的客观现实。“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是写作者深受思念的煎熬。“漫长”的叠词运用加强了这种情感的表达。【段析】观赏眼前依旧盛开的海棠花,回忆起总理繁忙工作之余赏海棠花的情景。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有人说,落花比开花更好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在你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会使你有些回味,这样也是一种享受。(②写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的出处,说明原意,并分析这两句诗在本文中的意义及所起到的作用。)【品味】“落花”为什么会“比开花更好看”?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化为肥沃的春泥,重新培育出美丽的鲜花,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他年的繁花似锦。“鸿雁带到”写花寄日内瓦,热爱深情浸透纸背。在叙事的过程中,融进自己的情感,使叙述的事件焕发着感情的色彩。【段析】千里寄花枝,表达了作者对总理深沉的关切和美好的祝愿。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跟人民并肩战斗。【品味】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实际是写常常有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人来到周总理生前的地方寄托悼念之情。“随着”“踏着”“深入”“飘进”“进入”等动词,形象地刻画出了周总理风尘仆仆与祖国的山川、大地、人民永远在一起的形象,周恩来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段析】礼赞周总理对国家、对人民、对全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当你告别人间的时候,我了解你。你忧党、忧国、忧民,把满腹忧恨埋在心里,跟你一起走了。但是,你没有想到,人民的力量,人民的觉醒,我们党的中坚优秀领导人很快就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四人帮”粉碎之后,祖国的今天,正在开着改革开放之花,结着丰硕的果实,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品味】“忧党”“忧国”“忧民”“忧恨”,表达了周总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四人帮’粉碎之后……人民生活幸福。”周总理满怀着对“四人帮”的忧恨而去,如今他的心愿已了,祖国处处改革开放,繁荣昌盛。【段析】粉碎“四人帮”后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足可告慰英灵。第二部分(2~6):作者回忆在中南海西花厅和总理共同生活的日子。曾记否?遥想当年,我们之间鸿雁传书,飞过欧亚大陆,越过了海洋,从名城巴黎,到渤海之滨的天津。感谢绿衣使者把书信送到我们的手里。有一次,我突然接到你寄给我的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明信片,你在明信片上写了“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样英勇的革命的誓言。那时我们都加入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宣誓的时候,我们都下定决心,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我们之间的书信,可以说是情书,也可以说不是情书,我们信里谈的是革命,是相互的共勉。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因此,我们革命几十年,出生入死,艰险困苦,患难与共,悲喜分担,有时战斗在一起,有时分散两地,无畏无私。在我们的革命生涯里,总是坚定地、泰然地、沉着地奋斗下去。我们的爱情,经历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消减。【品味】“曾记否?”引出了无尽的回忆。直接抒情,睹物恩人,切切思念。“希望我们两个人……一同上断头台”“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我们的爱情,经历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消减”表现了两位革命家高尚的爱情观和道德情操。建立在共同革命理想上的爱情是永久的爱情。【段析】总写与周总理相依相伴、患难与共的革命岁月。概述他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你和我原不相识。1919年,我国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反帝、反封建、反卖国贼,救亡图存,反对签订凡尔赛和约,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包括工农商的举国上下最广泛的一次伟大爱国运动。就在这次运动中我们相见了,彼此都有印象,是很淡的。在运动中,我们这批比较进步的学生,组织了“觉悟社”。这时候,我们接触得比较多一点。但是,我们那时都要做带头人。我们“觉悟社”相约,在整个运动时期,不谈恋爱,更谈不到结婚了。那个时候,我听说你主张独身主义,我还有个天真的想法,觉得我们这批朋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愿望。我是站在这样一种立场上对待你的。而我那时对婚姻抱着一种悲观厌恶的想法:在那个年代,一个妇女结了婚,一生就完了。所以在我上学的时候,路上遇到结婚的花轿,就觉得这个妇女完了,当时就没有考虑结婚的问题。这样,我们彼此交往,都是非常自然的,只是为着我们共同的斗争,发扬爱国主义,追求新思潮,追求进步。就是这样的,没有任何个人的目的。我们建立起来的友情,是非常纯正的。我不曾想到,在我们分别后,在欧亚两个大陆上,在通信之间;我们增进了了解,增进了感情,特别是我们都建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要为共产主义奋斗。三年过去,虽然你寄给我的信比过去来得勤了,信里的语意,我满没有在心,一直到你在来信中,明确地提出希望从友谊发展到相爱,这时我在意了。经过考虑,于是我们就定约了。但是,我们定约后的通信,还是以革命的活动、彼此的学习、革命的道理、今后的事业为主要内容,找不出我爱你、你爱我的字眼。你加入了党,我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我们遵守党的秘密,互相没有通报。我们的思想受了国际、国内新思潮的影响,我们彼此走上了共同的道路,这使我们的感情不只是个人的相爱,而是上升到为革命、为理想共同奋斗,这是我们能够相爱的最可靠的基础;而且,我们一直坚持把革命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事情、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二位。我们在革命征途上是坚定的,不屈不挠的,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是勇往直前地去奋斗,不计个人的得失,不计个人的流血牺牲,不计夫妇的分离。(③此段中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周恩来同志曾主张独身主义,而作者也对婚姻抱悲观的想法?④文中提到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进步学生组织的“觉悟社”起到了什么作用?)【品味】第一句话引起下文。画线句说明两人相识的时代大背景。作为进步的热血青年,他们为了反帝、反封建、反卖国贼,为了救亡图存走到了一起。在那个年代注定了他们的爱情要与革命交织在一起,注定了他们要共同出生入死,艰险困苦、患难与共。“而我那时对婚姻抱着一种悲观厌恶的想法……问题”几句话表明了作者同情封建妇女,反对封建婚姻的思想。意在说明两人为了革命事业无暇谈及个人问题,说明两人交往全是为了革命事业,没有任何个人目的,这使两个抱定独身的人走在了一起。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共同理想使两人增进了了解,增进了感情,由相识到相知。“但是,我们约定……找不出我爱你、你爱我的字眼。”书信中没有儿女情长的话语,有的只是共同道路上的相互勉励,只为人民群众利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携手并肩,与祖国和人民休戚与共。两位革命家的爱情是建立在为革命、为理想共同奋斗的基础上的,在相爱的过程中,坚持把革命、国家、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反映了两位革命家高尚的爱情观。这才是伟大的革命爱情。“坚定”“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等词语表现了老革命家坚持自己的革命理想和追求,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贡献毕生的热血与精力的精神。【段析】详细写了在革命斗争中的相见,建立了纯正的友情,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从友谊发展到相爱定约。我们于1925年的8月结婚了。当时我们要求民主,要求革新,要求革命,对旧社会的一切封建束缚、一切旧风习,都要彻底消除。我们那时没有可以登记的地方,也不需要什么证婚人、介绍人,更没有讲排场、讲阔气,我们没有举行什么仪式,就很简单地住到一起。在革命之花开放的时候,我们的爱情之花也开放了。【品味】结婚简单,不讲究,一方面说明“我们”希望消除旧习;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看重革命,只要革命胜利,不顾个人的小天地。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爱情之花和革命之花并蒂开放,他们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他们的爱情生活始终与革命事业紧密联系,体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段析】写在革命之花开放时,“我们”的爱情之花也开放了,1925年8月,结婚了。第三部分(7~9):追忆与周总理由相识、相知到相爱、相伴的革命历程和深挚情感。每当遥想过去,我就会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又回到我们并肩战斗的生活中去,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段析】结束回忆,回到现实,心情难以平静。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⑤如何理解“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这句话?)【品味】画线句是本文的总结句。【段析】表达缅怀及祝愿之情。第四部分(10~11):情感升华。表达作者对共同战斗、生活的周恩来同志的深切缅怀。答案速查:①“他”为第三人称,是邓颖超和别人谈论周总理时所用的人称,不便于直接抒发感情。后来转换为第二人称“你”可以直接抒发对周恩来总理的挚爱之情,如同作者正在与相伴数十载的周总理的在天之灵进行着心灵的对话。这样转换亲切感人,可以获得采用其他人称所无法获得的表达效果。②这两句诗选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落花并非无情之物,即使枯落,也情愿化作春泥,再培育那些未开的花朵。作者以落花、春泥自比,表示自己虽不受重视,辞官还乡,但也要以余生之力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用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憧憬,将读者带进一种瑰丽的精神境界中去,也含蓄地表达了周总理正像落花一样,以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换来了中国的安定、和平、繁荣和富强。③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为了革命事业无暇谈及个人问题,说明两人的交往全是为了革命事业,没有任何个人的目的,这使两个抱定独身的青年走到了一起。④作为进步的热血青年,他们为了反帝反封建,为了救亡图存走到了一起,在那个年代注定了他们的爱情要与革命交织在一起,注定了他们要共同出生入死,患难与共。⑤“同志”指具有共同理想,“战友”指曾经并肩作战,“伴侣”指一生互相扶持。有了盛开的海棠花,有了伴侣切切的思念和倾诉,有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远去的人怎么不感到欣慰而含笑呢?五、课堂检测深情海棠王晓明宋代诗人苏东坡歌咏海棠的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把“花中神仙”的娇柔之态活脱脱地勾画出来,流露出一片爱花之情。然而,这爱却远不及周恩来与邓颖超对海棠的眷眷深情。位于北京中南海的西花厅,是周恩来夫妇的住处。庭院里种有许多海棠树。这些海棠树每年都是花丰叶茂,姿影绰约。虽然娇媚温柔却不妖冶,有超群绝类之势。我想,当年周恩来选中这里,定是被这海棠深深地吸引了。每当海棠花开时,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要抽空和邓颖超一起漫步欣赏那如霞似锦的鲜花。每每工作到深夜,累了,周恩来也爱在海棠树下散步。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使夜间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于是,一切烦扰和疲劳都被暂时忘却。有时,周恩来走到海棠树下,赞叹地说:“海棠是一种非常清香的花,人人喜爱。”夜空中,花枝在轻轻地摇曳着,似乎在感谢周恩来的夸奖。海棠花是楚楚动人的,而由此引出的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故事,恐怕比它还要动人。还记得美国著名作家斯诺的夫人曾谈起,当年,邓颖超送给她一束新鲜的海棠花,并告诉她这是周恩来生前最喜爱的花。斯诺夫人高兴极了,给花拍了照,然后压在书中保存了起来。1954年春,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而这时,周恩来正在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不能亲临赏花。于是,邓颖超便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标本,压在书中托人带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