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选修下册《石钟山记》_第1页
高中语文 选修下册《石钟山记》_第2页
高中语文 选修下册《石钟山记》_第3页
高中语文 选修下册《石钟山记》_第4页
高中语文 选修下册《石钟山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暨优秀课例汇集活动(安庆)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石钟山记

年级:高二学科:语文

主讲人:徐文芳学校:岳西县汤池中学探索共发现一色

情趣与理趣齐辉

——《石钟山记》学习任务一梳理脉络山水之间有苏轼

学习任务二深入研读格物致知唯子瞻

学习任务三对比联读

不亦乐乎是东坡

任务一梳理脉络山水之间有苏轼

游因--游历--游感质疑--求实--悟理议论--记叙--议论

思考1:石钟山的名字到底是如何得来的呢?第一段写了几种说法?作者的态度如何呢?

人物得名由来作者态度作者依据郦道元“水石相搏”说

余尤疑之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李渤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扣石发声”说任务二深入研读格物致知唯子瞻

任务二深入研读格物致知唯子瞻

思考2:苏轼发现了什么,让他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第一种声音:“噌吰如钟鼓不绝”,且指出其发声位置为山下石穴罅。

第二种声音:“窾坎镗鞳之声”,且指出其声音发自空中而多窍的大石中。

穴罅窍

山石穴罅、中空多窍大石因水石激荡发出声响,有钟之“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主旨句

思考3:作者是怎样描写月夜绝壁下的情景的?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任务二深入研读格物致知唯子瞻

角度:高低兼具,远近结合,动静皆有,形声相映。声音:直接绘声——栖鹘磔磔云霄间。

比喻拟声——鹳鹤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

将山水之间万籁俱作、鸟鸣浪涌、众声纷起之状,写得妙趣横生,兴会淋漓,堪称“绘声”文字中的上品。任务二深入研读格物致知唯子瞻

思考4:苏轼感慨“郦元之简”“李渤之陋”,认为已经得到“石钟山”的命名原因。亦有后人认为苏轼自己的观点也未必完全正确,你如何看待?

今人经过考察,认为石钟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既有钟之“声”,又具有钟之“形”。(课文注解)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疑、释疑,和苏轼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正是一致的。

任务三对比联读不亦乐乎是东坡思考:苏轼夜游原因探析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

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后赤壁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任务三对比联读不亦乐乎是东坡异趣真趣闲趣

“夜游”对于苏轼来说,似乎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夜游”作品,初步统计,诗不少于67首,词不少于33首,散文不少于5篇。这些作品与苏轼整个作品数量相比,尽管篇幅有限,却几乎都是苏轼的传世名篇,以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