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系统论(5-1修)_第1页
中医系统论(5-1修)_第2页
中医系统论(5-1修)_第3页
中医系统论(5-1修)_第4页
中医系统论(5-1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非加和性原理第一页,共63页。提纲整体性原理系统质与要素质人的系统质“证”是人的系统质病第二页,共63页。1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系统的整体大于它各部分的总和,即系统整体>各部分的总和。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指出,系统整体的属性、功能、行为原则上区别于系统内各要素的属性、功能、行为或其相加和。整体与部分的四种基本关系

第一、整体等于部分之和,可简要地表述为:整体=部分之和。第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可简要地表述为:整体>部分之和。第三、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可简要地表述为:整体<部分之和。第四、整体近似地等于部分,可简要地表述为:整体≈部分。整体性原理第三页,共63页。2加和观与非加和观加和观

整体是由各部分组合而成的,因而,整体等于各部分之和。可表示为:整体=部分之和。非加和观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在整体水平上存在着不同于各部分或其相加和的内容,不能用各部分之和来解释。该观点可表示为:整体≠部分之和。

《吕氏春秋》一书集中了一些典型事例,如记述称:“鲁人有公孙绰者,告人曰:‘我能起死人。’人问其故,对曰:‘我固能治偏枯,今吾倍所以为偏枯之药,则可以起死人矣。’物固有可以为小,不可以为大,可以为半,不可以为全者也。”偏枯即半身不遂,公孙绰认为死等于两个半身不遂之和,故使用两倍于治半身不遂的药可以把死人治活,吕氏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强调了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第四页,共63页。系统质与要素质1什么是系统质、要素质?所谓系统质,是指系统整体的属性、功能、行为。它只存在于系统的整体水平,不同于系统内各要素的属性、功能、行为或其相加和,系统的非加和性,就在于系统质的存在。所谓要素质,是指要素的属性、功能、行为。它只存在于要素水平,不同于系统整体的系统质。2如何理解系统质?质的规定性;系统质与要素质存在质差;系统质不可分解;结构是其载体;其内容为整体的功能、属性、行为;表现方式:相互作用。第五页,共63页。人的系统质1什么是人的系统质?人的本质在于其系统质,即在人的整体水平所特有的属性、功能、行为。这主要表现在,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思维属性的统一体。2生物医学忽视人的系统质

2.1人-解剖结构-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已知解剖层次);2.2机器医学模式:力学的机械运动;2.3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学客体:

2.3.1用物理的、化学的语言解释疾病;2.3.2疾病的本质是“细胞的内战”------微尔肖;2.3.3“所有疾病的产生都是因为基因受损”------现代分子医学。

“生物医学模式的还原论忽略整体,造成医生集中注意于躯体和疾病,忽视了病人是一个人。”(恩格尔)第六页,共63页。人的系统质

“整体医学把病人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完整的人体。”

“它并不把疾病看成敌人,而是看作人体内部变化的一种反映和信息。”

(整体医学正在回到人的系统质)3中医学重视人的系统质神气阴阳藏象

第七页,共63页。“证”是人的系统质病1“证”是系统质的疾病态人的系统质,即整体水平的属性、功能、行为,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处于不同的状态。在正常条件下处于正常状态,即健康;在异常条件下,会变为异常状态,即疾病态,可称为系统质病。系统质病的特点:第一、发生在人的整体水平,不是要素的病变。第二、其病变的内容是属性、功能、行为的异常,不是解剖形态的异常。第三、其发生或存在的基本层次是人的整体,但其具体内容和形式又是多样的。

第四、病变的程度可浅可深,可以相当轻微,也可以非常严重,从轻到重形成若干梯度,直至病重死亡。第八页,共63页。2“辨证”是对系统质病变的考察“辨证”是整体性考察“辨证”是功能性考察“辨证”是从相互作用中考察2治则是调理系统质病的特有法则3全面认识“证”与“病”的复杂关系层次不同

性质不同

多种交叉不直接对应

非特异相关

第九页,共63页。什么是非加和原理?

人的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的属性、功能、行为不能分解、归结为各部分属性、功能、行为之和,整体性疾病也不能归结为各部分的疾病或其相加和。可简化为:整体≠部分之和。第十页,共63页。第五章有机性原理第十一页,共63页。系统论的联系性原理

系统的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系统的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的根源。系统所处的相互作用一般有三种:一是要素与要素之间的,二是要素与系统之间的,三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是这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造成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非加和关系。意义:揭示了系统的非加和性的根源揭示了系统质的根源提供了调节控制系统质的方法:第一,调节相关的要素;第二,调节起决定作用的相互作用;第三,调节相互作用的特定性质;第四,调节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揭示了还原论的又一局限。

第十二页,共63页。系统论的联系性原理揭示出,一个系统(实体的或非实体的)整体的属性、功能、行为的形成、维持和变化(健康或疾病),虽然与其内部要素有一定联系,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系统所处的多种相互作用,这是一条普遍规律。

“为了理解一个整体或系统,不仅需要了解其各个部分,而且同样还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贝塔朗菲《普通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

第十三页,共63页。“应用分析程序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存在的,或弱到对于某种研究目的可以忽略不计。只有在这个条件下,部分才能在实际上或在逻辑上和数学上被‘分出来’,然后再被‘装配起来’。第二个条件是,描述各部分行为的关系是线性的,只有这样,累加性的条件才能成立,也就是,描述总体行为的方程式与描述部分行为的方程式具有同一种形式;部分过程可以迭加而得到总体过程,等等。”“由‘相互作用’的部分所组成的、被称作系统的整体,是不能满足这些条件的。”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

第十四页,共63页。联系性原理哲学基础辩证法就是关于联系的科学

“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头脑中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连接、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察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的矛盾性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内在矛盾,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根源,在因果关系中,它是本原的、终极的原因。交互作用是终极原因

第十五页,共63页。“交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考察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交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我们不能追溯到比对这个交互作用的认识更远的地方,因为正是在它的背后没有什么要认识的东西了。……只有从这个普遍的交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达到现实的因果关系。”(恩格斯)第十六页,共63页。实体病因与实体中心论1物质的主要形式“实物”是间断的、分立的形态,由具有静止质量的分子、原子组成,其质量、能量等定域在一定体积内,有可测半径,呈团粒形分立状态;它所占据的空间不能同时为另一个实物粒子所占有;具有静止质量。如原子、分子、细胞、人体、地球、太阳等。“场”是连续的、弥漫的物质形态,没有可测半径,有能量、动量、质量,如引力场、电磁场等。

2实体论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实体原则;二是客观原则。第十七页,共63页。3实体中心论

在方法论上把实体、原子理解为一切事物的本原,要求把一切事物的本质、根源都归结为特定的实体,形成实体中心论。

这种思想的特点是:第一,把“物质”理解为构成宇宙的最小的砖块,它本身是永恒不变的具有第一性质的“实体”,它就是原子。研究和阐明事物的物质性,就是研究和阐明事物是由哪些实体(原子)构成的。第二,“实体”是一切事物的唯一的、终极的主体、基础、原因、本原,除此之外不存在任何别的主体、基础、原因、本原。以它为本原构成万物,以其第一性质为基础构成第二性质。因此,研究和阐明事物的本质或根源,就只能把事物分解、还原到构成它的实体,认识了实体及其第一性质,也就找到了事物的本质、根源,就能作出最终的解释。第十八页,共63页。4实体中心论对医学的影响人的生命包含着实体现象实体性疾病西医走上实体中心论的道路

以解剖学为基础,把注意的中心放在人的实体性结构上把疾病定位在体内各层次的实体上从更微小的物质实体来解释病因从物质实体寻找治疗作用

实体中心论在医学研究中的局限第一,对病种的认识局限于实物性疾病,忽视了非实物性疾病。第二,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局限于实物性因素和机制,忽视了非实物性因素和机制。第三,在疾病的诊断上第四,在治疗上实体中心论对中医科研的影响第十九页,共63页。失调病机与关系中心论1关系与实体

实体中心论并非必然地全盘否定关系的存在,只是认为,关系是关系者的关系,关系要有关系者来产生和承担,实体是关系者,实体是关系的产生者和承提者,是关系的本原,掌握了实体也就掌握了关系的基础、本原、原因,也就从根源上掌握了关系。但是,只要引入发生学观点,只要把实体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考虑在内,就会发现,实体不是本原,也是产生出来的,不过是关系的产物,是关系的体现者。第二十页,共63页。2关系中心论(1)关系是实在的;(2)实在是关系的;(3)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先于关系者;(4)关系者是关系谓词的名词化;(5)关系者和关系可随关系算子的限定而相互转换。

第二十一页,共63页。3关系网与关系病所谓关系病,是指人体关系网的某种失调而成的疾病。主要特点是:

第一,关系病的本质是关系失调;第二,关系病的“失调阈”很宽;第三,关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功能性异常;第四,关系病可引起某些生理指标的异常,这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特异性不强。4中国传统矛盾中心论的医学化人与其母系统的矛盾关系人自身的矛盾关系三大病机判断矛盾关系正常与否的标准第二十二页,共63页。5系统中心论把人放到系统背景中研究其发病机制的思路.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系统中心论一般注意四种基本因素:一是作为系统的物质要素的实体性因素;二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三是系统与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四是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中心论的特点:第一,强调病变的终极原因是人所处的相互作用异常。第二,认为“实体”致病的“因”作用不过是关系网异常的一种“果”。第三,把“相互作用”和“实体”收入统一的视野之内。第二十三页,共63页。什么是有机性原理?

可表述为:相互作用是健康与疾病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和为健,失和为病。有机性原理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有四个方面:第一,在病因病机中,实体因素和关系因素哪一种更加基本?第二,关系失调的评价标准是什么?第三,中医学的“失和”病机的科学性问题。第四,“失和”病机的基本规律是什么?第二十四页,共63页。第六章功能性原理第二十五页,共63页。功能与结构关于人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解,值得注意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对“结构”的理解存在模糊甚至错误。在近代经典科学和实体中心论的影响下,医学界一般沿用西方传统的结构概念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解,把“结构”主要理解为“形态结构”或“解剖结构”、“解剖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主要是“形态结构与机能活动”的关系,认为“结构产生并决定机能,机能反作用于结构”。第二十六页,共63页。这种观点以实体中心论为基础,把事物的结构理解为实体性的,即物质实体的结构,或事物的实体性结构。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结构形式,其特点是,结构有特定的空间特征,物质和能量稳定地聚集在特定的空间形式中,别的事物不能再来占据这一空间。这种结构的典型代表是积木、机器,人们熟悉的例子如太阳系的结构、楼房的结构、人体的解剖结构、细胞的形态结构、分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等等。第二十七页,共63页。什么是结构?

现代科学指出,所谓结构,是指系统的组织形式。是由系统内要素与要素之间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结构是系统中各种联系和关系的总和。这些关系可以是数量关系(数量结构),也可以是空间关系(空间结构),还可以是时间关系(时间结构),而更重要的则是相互制约关系(相互作用结构)。”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二十八页,共63页。第一,结构的本质是相互作用关系。第二,结构形式是多样的。常见的结构类型有:数量型结构——由数量关系形成的,如各种数学公式、方程组、数学模型等;空间结构——由空间关系形成的,如积木、机器、房屋、人体骨架等;时间结构——由时间关系形成的,如昼夜、四季、音乐、化学钟、生物钟等;功能性结构——由功能关系形成的,如上场球队的分工结构、方剂的组方配伍、人体内的各种功能轴、社会上的各种社团组织等;“功能—时间—空间”结构——以功能为基础形成的具有功能、时间、空间内容和特性的,如树木的年轮、场上球队的攻防阵势、激光等耗散结构等。第三,一个系统可以同时包含多种不同形式的结构。第二十九页,共63页。人的非解剖结构

“从更一般的观点看,我们开始懂得,除了象用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及普通显微镜观察到可见的形态学组织之外,还有不可见的其他组织。这些不可见组织来自由反应和传输速率决定的过程的相互作用,并保护自己免受环境的干扰。”(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

)1.时间结构

一方面对外环境的时间结构能“应四时”,另一方面在体内形成自己的“神回不转”的时间结构。五运六气、子午流注……

第三十页,共63页。2.功能性结构

其特点是以相互作用的功能活动把相关的要素组织为一个统一体,这种结构只存在于功能活动的过程中,它是“活”的,一旦功能活动停止,结构就不复存在,迄今没有什么有效的手段能够把它“防腐”、“定格”到解剖台上。3.以功能为基础的“功能—时间—空间”结构3.1特点整个结构有着发生学过程,是以特定的功能建立结构和维持结构的,功能是全部结构的基础。这种结构可以包含多种结构形式,功能活动的不同环节之间或不同功能项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功能性结构;功能活动在时间进程中的连续、节奏、周期,形成时间性结构;功能活动在长、宽、高三维方向的展开,形成空间性结构。这种“活”结构是功能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的统一体,是“三位一体”的;虽然从一个侧面可以观察到结构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结构形式,但功能是全部结构的基础,没有离开功能过程的独立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功能过程一停止,功能性结构消失,其时间、空间结构也不复存在。第三十一页,共63页。3.2结构就是过程流。

“归根结底,结构(即部分的秩序)和功能(过程的秩序)完全是一回事:在物理世界中物质分解为能量的活动,而在生物世界里结构就是过程流的表现。”(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4.中医所认识的非解剖结构(经络)5.西医所认识的非解剖结构

(APUD)6.功能子系统

(五藏)参考:[1]祝世讷.“五藏”是人身功能子系统[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06:3-7.

[2]祝世讷.经络的结构是“超解剖”的功能性结构[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01:3-7+81.

[3]祝世讷.论“超解剖”结构的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06:402-406.

[4]祝世讷.经络、五藏——揭开人的非解剖结构[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02:92-94.[5]马淑然,祝世讷.肾脏是人体功能子系统[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2,01:10-13+75-76.[6]张思超.脑肠相通病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第三十二页,共63页。关于素问的名字的问题乾凿度云: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痾瘵由是萌生,故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第三十三页,共63页。器质性病变与功能性病变1解剖形态的发生学前提:2“功能A”与“功能B”所谓功能A,是指建立和维持结构的功能,这是结构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这种功能,结构就无从建立,建立了也不能维持。所谓功能B,是指已建立起来的结构所产生和负载的功能,在医学上也称为机能,它是结构的派生物,没有特定的结构,就没有这种特定的功能(机能)。第三十四页,共63页。3人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关系功能性病变与器质性病变的关系大凡形质之失宜,莫不由气行之失序。石寿棠《医原》第三十五页,共63页。功能病理学第三十六页,共63页。什么是功能性原理?

人的疾病在本质上首先是功能性的。

功能性原理提出和回答的基本问题是:第一,人的疾病在本质上首先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第二,疾病究竟发生在哪里?只有发生了器质性改变才算疾病吗?在器质性改变之前、之外,有没有非器质性疾病?第三,人的结构是否都具有解剖形态?有没有非解剖形态的结构?在解剖视野之外,有没有尚未被认识的结构和结构性病变?第四,是结构产生和决定功能,还是功能产生和决定结构?人的结构有没有发生学过程,它是怎样建立和维持的?器质性病变都是由外来的特异致病因素引起的吗,它有没有内在的发生学过程?第五,人的一切功能异常都是由器质性改变引起的吗?有没有不是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或不能归结为器质性病变的“纯功能性”疾病?第三十七页,共63页。第七章有序性原理第三十八页,共63页。系统论的有序性原理

有序性是系统的内在质的规定性,有序与无序的变化决定着系统的进化与退化,有序稳定是系统的最佳状态。什么是有序与无序?

所谓有序,是指相互关系的规则和确定。所谓无序,是指相互关系的不规则、不确定。有序性是相互关系的规则性和确定性的统一

第三十九页,共63页。有序度

是指系统的有序化程度。

有序的量度

------熵与信息熵是物理学描述物质系统的一个状态函数,它表示该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在热力学上,是用以说明热学过程不可逆性的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量,表征该系统分子运动的无序化程度,及运动转化已经完成的程度。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维纳)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申农

)是负熵。(布里渊

)对于系统的有序化程度及其变化,信息量(负熵)从正面表征其有序性程度,熵(负信息)从反面表征其无序性程度。第四十页,共63页。有序稳定与无序稳定所谓有序稳定,是指系统在有序化水平上的稳定。在现实条件下主要是指高有序稳定,其表面特征是稳定,内在本质是有序,是在高有序度水平上的稳定,是一种高级的稳定。所谓无序稳定,是指系统在无序化水平上的稳定。在现实条件下绝对无序的稳定几乎是不存在的,一般是指有序度极低的稳定,其表面特征也是稳定,内在本质是无序或低有序,是一种低级的稳定。第四十一页,共63页。平衡稳定健康1平衡≠健康哲学

“平衡是和运动分不开的”,“相对静止即平衡”。平衡只是生命的条件,不是生命的本质

物理学

“动态平衡”——是指“物质系统在达到宏观热动平衡时相应的微观运动状态。”

化学在可逆反应中,当正向和逆向的反应速度相等时,两个相反的化学作用就达到了动态的平衡。

第四十二页,共63页。平衡稳定健康1平衡≠健康生理学一是机体与环境的平衡;二是机体内部生理活动的平衡。“水电平衡”、“酸碱平衡”、“血糖平衡”等概念。每一种“平衡”都只是人的生理过程的某一功能项的特定状态。“平衡”概念有很大局限性,它本身不表征是什么水平或什么指标值上的平衡,因而不能直接界定“健康”,必须补充以特定的“正常值”才能界定健康。

第四十三页,共63页。平衡稳定健康第一、健康包含着大量非平衡现象和机制,甚至可以说,生命在本质上是非平衡的。第二、健康还包含着大量不能用“平衡”概念来讨论的内容。内稳态

身体内体液的稳定状态通常是为一系列生理反应所维持的,也就是一些较之单纯的理化平衡更为复杂的过程使然。因此,用一个特殊的词来标示它是比较合适的:‘内稳态’可用来指有机体的稳定性。第四十四页,共63页。平衡稳定健康稳定“稳定”是指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的延续而改变的特征;“稳态”或“稳定态”是指系统的不随时间的延续而改变的状态。第四十五页,共63页。耗散结构理论对医学的贡献三种不同的系统开放系统——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交换,如人体、城市等。封闭系统——与环境有能量交换,没有物质交换,如电视机、地球等。孤立系统——与环境没有物质、能量交换,如晶体、铁磁体等。第四十六页,共63页。耗散结构理论对医学的贡献什么是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达到一定阈值时,可能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所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普利高津把它命名为“耗散结构”。三个条件:开放系统、远离热力学平衡、系统内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

第四十七页,共63页。线性关系与非线性关系线性关系:是指用线性方程来表达的相互关系,其特点有三:一是叠加性,即几个因素作用的相加和就是这些作用的总作用;二是均匀性,即作用因素在作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在输入和输出之间保持不变的比例因子;三是对称性,即作用的方向是可逆的,可以反演、倒易而其属性不变。非线性关系:是指用非线性方程来表达的相互关系,其特点也有三:一是非叠加性;二是不均匀性;三是不对称性。第四十八页,共63页。耗散结构的熵变化

耗散结构的有序化、稳定化,是通过系统的物质、能量耗散过程建立和维持的,其内在本质是系统的熵变化。耗散结构理论的研究发现,一个系统在符合上述3个条件的情况下,其熵变化(记为dS)实际上包含着两项:一项是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发生的不可逆的熵增加,永远是正值,记为diS;另一项是系统与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所交换的熵,形成系统内外交换的熵流,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记为deS。这样,系统总的熵变化可表示为:dS=diS+deS。dS=diS+deS<0,系统的总熵变化呈负增加,其有序度上升,走向有序化。dS=diS+deS=0,系统的总熵变化为0,其有序度不变,宏观上呈现稳定。

当系统的熵变化在上述第一种情况下达到某一程度而转化为第二种情况时,系统就在高有序度上稳定下来,呈现为有序稳定。第四十九页,共63页。耗散结构的主要特点:有序化的稳定结构耗散物质和能量的结构非平衡的结构功能性结构耗散结构理论的医学意义第一次把生命定义为耗散结构揭示了人体作为开放系统的特性揭示了人的生命的非平衡性证明了健康的本质是有序稳定从负熵机制揭示了“生命力”的本质深入全面地理解人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五十页,共63页。人的有序稳定与熵病人的熵变化

胚胎阶段和婴幼儿阶段,负熵化水平和速率甚高,diS+deS<<0,故生长发育相当快;青少年阶段,负熵化水平和速率比较高,diS+deS<0,生长发育比较快;中年阶段,负熵化水平和速率稳定在一个中度水平,deS+diS≈0,发育成熟,保持稳定的生命活动;老年阶段,负熵化水平和速率下降,deS+diS>0,负熵化日益不抵熵增加,逐步衰老;太平间阶段,负熵化机制和过程停止,deS=0,单纯由diS支配,机体瓦解走向热力学平衡。

第五十一页,共63页。人的有序稳定与熵病个人从生到死走完生命发展的抛物线轨迹,表面上是总熵变化(dS)从负值到0值再到正值的变化,而实质是负熵化水平(deS)从强到弱再到0的变化,因此,负熵化机制和过程的旺盛程度和负熵化的水平,是生命力的本质所在。第五十二页,共63页。熵病

所谓熵病,是指人的负熵化机制和过程失常,负熵化水平不足以抵消不可逆的熵增加,机体出现某些熵增加现象。热熵病

所谓热熵病,是指在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因熵流失调形成热熵积滞,表现出一定症状的疾病过程。热熵病的病因:第一、熵产生的速率和水平过高,排熵的速率和水平正常,部分热熵不能顺利排出。第二、熵产生的速率和水平正常,排熵的速率和水平下降,部分热熵不能顺利排出。第三、熵产生的速率和水平异常,排熵的速率和水平也异常,两种异常的机制和过程交织在一起,形成更复杂的热熵积滞。第五十三页,共63页。广义熵病所谓广义熵病,是指因机体的有序性被干扰或有序度下降而成的疾病。这是从广义熵的角度,即从“信息是负熵”的角度来定义的疾病,其本质不是热熵的积滞,而是有序性的异常。第五十四页,共63页。有序性原理?

可表述为:人的健不仅是稳定,更是有序,是有序稳定,即阴平阳秘。中医学的有序性原理所提出和回答的基本问题是:第一,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