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第一章第二章_第1页
幼儿园游戏第一章第二章_第2页
幼儿园游戏第一章第二章_第3页
幼儿园游戏第一章第二章_第4页
幼儿园游戏第一章第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游戏第一章第二章第1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幼儿园游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及各领域教育联系紧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游戏的分类、发展、价值,理解和掌握各类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本门课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又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第2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课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游戏的基本理论,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了解幼儿园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创设;理解和掌握幼儿园游戏的分类指导。(2)能力目标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指导游戏的实践能力。(3)素质目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第3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参考资料

1、《儿童游戏通论》刘焱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学前儿童游戏》邱学青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3、《幼儿游戏与玩具》许政涛主编北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4、《儿童游戏与心理辅导》徐光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5、《儿童游戏论——文化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维视野》曹中平著宁夏人民出版社6、《幼儿游戏理论》华爱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7、《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美国约翰逊等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第5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8、《幼儿园游戏指导——光明幼儿园自选游戏实验的思路与方法》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9、幼儿教育类杂志

《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教园地》等10、中国学前教育网中国幼儿教育网第6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7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8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9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10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11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12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13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14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第一章

幼儿游戏的概念、特征和作用第15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讨论:你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游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第16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一、游戏的概念“嬉戏”

“play”

“玩耍”

“game”

德国的福绿贝尔(F·Frubel,1782-1852)是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并尝试创建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他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生物性。第17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这种活动具有主动性、社会性、非生产性、愉悦性的特点。

———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第18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幼儿的游戏与生活是连接在一起的,游戏是幼儿的生活方式,幼儿从中探索和认识四周的环境,并感受乐趣。

——香港理工大学学前教育系列教材

《幼儿游戏》第19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游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第20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而言,特别是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

——

杜威第21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

特点:①趣味性②具体性③虚幻性④自由自愿性⑤社会性

——《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卷P218第22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思考:你认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你认为什么是游戏?

游戏是儿童的一种自主的愉快的假想性活动第23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游戏的基本特征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主体性活动2、游戏是愉快的活动3、游戏是一种伴随假想的活动4、游戏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第24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关于游戏的本质游戏的本质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这种活动现实直观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刘焱

第25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其中自主控制是游戏的最内在本质。

——毛曙阳《关于幼儿游戏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的思考》第26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三、游戏的基本结构在理论上,游戏是一种系统,作为系统就存在着结构。这里所谈结构,是指游戏的构成要素,即游戏所共有的一些因素或成份。第27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一)游戏主题

即游戏的中心议题和主要内容,它是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在游戏过程中的具体反映。游戏主题并非社会生活事件的简单重现,而是儿童创造性地加工、改造的产物。

第28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游戏主题具有以下特点:社会性灵活性复合性社会性灵活性复合性第29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游戏规则

即游戏活动中限制、调节游戏主体的行为和互动关系的规则。规则的功能在于固定游戏内容,规范游戏行为,规定游戏方向,从而保证游戏的组织性和稳定性。第30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思考:举一个游戏的例子,说明游戏的规则以及规则在游戏中的作用思考是否所有的游戏都有规则?第31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三)游戏角色

即游戏中儿童扮演的人物或形象。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儿童凭借创造性想象,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表现出对角色及其关系的理解,进而认识角色所反映的社会本质及人际关系.第32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1、象征性角色

这种角色仅仅具有象征作用。它是建立在“假想”之上的一种表达方式,主要心理活动是想象和动作或言语。2、互动性角色

这种角色是建立在“关系之上”的一种表征方式,主要心理活动是交往及其行为方式。3、造型性角色这种角色的基本作用是表演,或创造性塑造。第33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四)游戏情节

即贯穿于游戏过程的富有故事性或艺术性的具体细节。大多数游戏主要依靠角色扮演展开游戏情节。

第34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游戏情节的种类:

1、趣味性情节

2、故事性情节

3、社会性情节第35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四、幼儿游戏的价值(一)游戏与幼儿生理发展

1、游戏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2、游戏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

3、游戏促进大脑发展第36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37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38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39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游戏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游戏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第40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41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三)游戏与儿童社会化

1、游戏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

2、游戏促进儿童情感社会化

3、游戏促进儿童道德社会化

4、游戏促进儿童更好地接受文化第42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四)游戏与人格发展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说:“人格乃是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身心体系”;艾森克说:“人格乃是决定个人适应环境的个人性格、气质、能力和生理特征”卡特尔说:“人格乃是可以用来预测个人在一定情况下所作行为反应的特质”。

第43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现代社会中儿童所具有的健康人格:

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开放的;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它活动有胜任感;充分发挥潜能的;对父母、朋友有显示爱的能力;有安全感;喜欢创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有自由感等第44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1、游戏是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或方法。2、游戏可以促进儿童人格和谐,保证儿童心理健康。第45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①游戏有利于儿童积极情感的发展,也有利于疏导消极情绪。②游戏有助于幼儿意志品质的培养。③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④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第46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玩具不仅有玩耍功能,还能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父母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问题选择玩具。

1)积木、棋类、串珠

能让孩子改变缺乏耐性、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问题。经常玩这类玩具,有利于培养毅力和注意的坚持性。第47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2)制作性玩具

制作玩具可以纠正孩子急躁的脾气。孩子性情暴躁,做事毛手毛脚,“破坏性”很强,他们如果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会慢慢培养耐心、细致、不急不躁的良好性格,使孩子变得心灵手巧。

3)新奇玩具

给内向的孩子买些特别“好”的玩具,让其有“资本”吸引其他孩子,并从中获得与人交往、分享的快乐。

第48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4)动态玩具

给性格孤僻不爱动、沉默寡语、不合群的的孩子,提供动态的玩具,如惯性玩具、声控玩具等,让他们在轻松、自由、不受压制的游戏氛围中追逐汽车、飞机、坦克,踏着童车四处转,并和小伙伴一起共同操作,使用同一玩具。另外,有些孩子存在着某些心理行为问题,这时我们可通过游戏方式进行矫治,例如:纠正孩子怕黑的游戏,将房间里的灯全关上,在黑暗中进行抢球比赛,看谁抢得多。多次活动后,孩子也就不怕黑暗了。

第49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作业:1、举例说明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2、为什么游戏从本质上说是儿童的自主性活动?3、搜集中国传统儿童游戏20例左右,整理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第50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第二章

儿童游戏理论介绍第51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一、古典游戏理论主要观点1、精力过剩论(剩余精力说)

德国思想家、剧作家席勒(J.C.F.Schiller)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史宾塞(H.Spencer)游戏是由于机体内剩余的精力需要发泄而产生。第52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2、娱乐论(松弛说)

德国学者拉札鲁斯(M.Lazarus)和帕特立克(Patrick)

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松弛,恢复体力的一种方式。第53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3、重演论(种族复演说)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S.Hall)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第54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练习论(生活预备说)

格罗斯(K.Groos)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是为成熟作预备性练习。第55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小结

早期游戏理论基本上肯定了游戏是儿童的一种重要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对于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轻视游戏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后来的游戏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第56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古典游戏理论存在主要问题:

较多受到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基本上都是从本能、欲望,从生物性的角度来解释和分析游戏,具有片面性。这些理论具有一定的思辩性,但缺乏科学研究的基础。第57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现代游戏理论(一)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发泄论/补偿说)弗罗伊德(S.Freud)伯勒(Peller)

艾里克森(E.H.Erikson)蒙尼格(Menninger)

第58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认为人的欲望常受压抑不能随意表现,游戏则可促使儿童发泄他的内在的抑郁和坏的情感,从而摆脱和消除它。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和要求,从而得到正常发展。第59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弗洛伊德

儿童游戏是儿童借助于想象来满足自身愿望的虚拟的活动。游戏动机:

1、潜意识对成人生活的渴望。

2、快感体验动机。第60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伯勒关于角色扮演的模式理论:儿童的许多游戏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情绪原因。他们通过模仿他们尊敬、喜欢、爱戴(国王、仙女、父母、教师等)的人,使儿童像成人一样的愿望得到满足;第61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他们通过模仿他们恐惧的人或事,孩子可以征服恐惧;通过模仿那些“低于他们身份的角色”(小婴儿、小动物),给自己戴一副面具,做平时不能做的事,或掩饰自己的错误和过失。第62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蒙尼格的宣泄理论

强调游戏的益处在于宣泄和降低焦虑。他认为在人们身上存在一种本能的攻击性驱力,这种驱力在不断寻求表现。人们之所以游戏,正是因为游戏是发泄这种攻击性驱力的合法的、为社会所允许的途径。第63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埃里克森关于游戏与儿童人格发展的理论----不仅强调游戏可以降低焦虑和达成愿望的补偿性满足,而且把游戏的这种作用和人格发展联系起来,突出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第64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埃里克森认为,游戏可以帮助自我对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协调和整合,因为游戏创造了一种典型的情景,在其中“过去可以复活,现在可表征和更新,未来可预期”。所以,游戏是自我的一种机能,是一种使身体的过程和社会性的过程同步的企图。游戏的形式随年龄的增长和人格的发展而不同。第65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J.Piaget)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认为游戏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第66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区分,是以运算(Operation)概念做为划分的依据。「运算」一词引自逻辑学,但皮亚杰所谓的运算指的是心理运算,心理运算是一种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第67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认知结构便是动作或心理运算所概括形成的抽象结构,是主体自身动作和运算中的逻辑-数学经验的协调,其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皮亚杰所划分的认知发展四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而且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层层发展。第68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特点: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只能依赖感知和动作来适应外界环境,动作表现为外部的肌肉活动。2.前运算阶段(2~7岁)皮亚杰将前运算阶段又划出两个分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和直觉思维阶段。

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能凭借实物进行表象思考。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可依靠概念在心理进行运算思考。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儿童可以运用语词或符号进行抽象逻辑思考,且能根据假设或命题进行逻辑演绎推理。第69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儿童智慧是为了适应环境,不断进行外界与自身的同化和顺应,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就是认识上的适应。故儿童的认知就是在这种调适同化与顺应的平衡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第70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同化与顺应是皮亚杰用于解释儿童图式的发展或智力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皮亚杰认

为"同化就是外界因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也可以说,同化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知识。第71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顺应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也可以说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本质上即改变旧观点以适应新情况)第72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游戏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不成熟,不能够保持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这种不平衡有两种情况:第73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一是顺应大于同化,表现为主体忠实地重复范型的动作,即模仿;一种是同化大于顺应,表现为主体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性,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愿望与需要去改变现实,这就是游戏。第74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游戏的类型也不同。皮亚杰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与游戏

0-2岁——练习性游戏(感觉动作游戏);

2-4岁——象征性游戏处于高峰期

4-7岁——象征性游戏下降,规则游戏和结构性游戏为主第75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三)前苏联的游戏理论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代表人物:维果茨基列昂节夫鲁宾斯坦艾里康宁第76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主要观点:1、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主导活动的类型不同。在学前期,游戏,尤其是有主题的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基本的主导活动。2、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3、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强调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第77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三、当代西方的游戏理论:1、觉醒理论游戏的觉醒理论,又称内驱力理论,是一种通过解释环境刺激与个体行为的关系,来揭示游戏的神经生理机制的假设性理论。

基本观点:环境刺激与机体的内部平衡机制是维持觉醒的机能双翼第78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觉醒(arousal)是觉醒游戏理论的核心概念。它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或机体的一种驱力状态。它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外部刺激或环境刺激,二是机体的内部平衡机制。第79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新异刺激,不仅为学习提供不可缺少的线索作用,还可能激活机体,改变机体的驱力状态。同时,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平衡过程的自动调节机制。中枢神经系统能够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自动调节觉醒水平,从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最佳水平。第80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当刺激是新异刺激时,主体就会产生不确定性,从而导致觉醒水平的增高,机体紧张性随之增强。当刺激过于单调贫乏时,机体就会厌烦、疲劳,觉醒水平低于最佳状态,于是机体就会主动寻求刺激,增加兴奋性,使觉醒水平由低回复到最佳状态。第81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在新异刺激(即觉醒水平增高)时,发生的行为是探究。它是由外部刺激所控制的,其作用在于获得关于外界物体的信息,消除不确定性,降低觉醒水平,维持最佳状态;在缺乏刺激(即觉醒水平低)时,发生的行为是游戏,其作用在于寻求刺激,避免厌烦等不良的状态,提高觉醒水平。所以,游戏是机体所控制的行为,是机体主动影响环境的倾向。可见,游戏和探究都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佳激活水平的,不同的是:探索是由外部刺激控制的行为,游戏是由有机体自身控制的行为。第82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2、元交际理论第83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3、行为适应说

第84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小结:

随着现代游戏理论的发展,我们发现游戏其实与儿童发展有关,不论是身体、情感、智力、语言和认知。归纳出游戏的特征有以下三点:第85页,共9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1、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2、游戏提供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具有虚构性(想象)、兴趣性(直接的兴趣)、愉悦性(愉快的情绪)和具体性(充满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