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6T 033-2020大棚南瓜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3306T 033-2020大棚南瓜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3306T 033-2020大棚南瓜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3306T 033-2020大棚南瓜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3306T 033-2020大棚南瓜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CCSB31浙江DB3306省绍兴市地方标准chnicalregulationforsquashcultivationingreenhouse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DB3306/T033—2020 附录A(资料性)大棚南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6DB3306/T033—2020前言本文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本文件由绍兴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绍兴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绍兴新意蔬菜专业合作社、绍兴市丰绿蔬菜专业合作社。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褚剑峰、周建昌、王森、马秋玲、周丽燕、卢春霞、郭瑞、吴叶文、陈伟光、许小江、王孙杰、陈银根、聂向博、李根生。本文件为首次发布1DB3306/T033—2020大棚南瓜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棚南瓜的产地环境、种前准备、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档案记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大棚南瓜的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525有机肥料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DB33/T865农用单体钢架大棚安全技术规范DB33/T873蔬菜穴盘育苗技术规程T/ZJNJ004农用连栋钢架大棚设施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产地环境生产基地周边环境应符合NY/T5010的规定,宜选择交通方便、生态良好、排溉顺畅和有利于机械作业的地块。农田土壤环境应符合GB15618,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规定。5种前准备5.1大棚搭建5.1.1定植前30天完成大棚搭建,或选择已建大棚。可选择单体或连栋大棚,单体钢架大棚应符合DB33/T865的规定,连栋大棚应符合T/ZJNJ004的规定。2DB3306/T033—20205.1.212月至次年3月上旬,应在大棚内搭建中棚、小拱棚保温,中棚膜厚度0.04mm,小拱棚膜厚度0.01mm~0.015mm。5.2土壤处理5.2.1定植前可采取夏季高温闷棚、冬季低温冻土、短期淹水、水旱轮作等农业措施进行土壤调理。5.2.2根据土壤肥力,施足基肥。基肥包括商品有机肥、复合肥等,商品有机肥应符合NY525的规定,复合肥应符合NY/T496的规定。经过高温闷棚的土壤,可在土壤中增施益生菌。5.3整地作畦种植前翻耕土壤,细耙整平,6m宽的大棚宜作3畦,8m宽大棚宜作4畦,畦宽150cm~210cm,中间畦宽、两边畦窄,沟宽30cm~40cm,畦高20cm~30cm。5.4铺设地膜越冬和早春栽培宜铺设厚度为0.01mm~0.015mm的透明地膜,夏秋季栽培可铺设黑白地膜、银黑地膜或黑地膜,地膜应符合GB13735的规定。宜选用可降解地膜厚度0.008mm。6育苗6.1品种选择选择适栽、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主栽品种‘锦栗’、‘翠栗3号’、‘胜栗2号’等,种子来源可靠。6.2播种育苗6.2.1穴盘育苗穴盘育苗应符合DB33/T873的规定。6.2.2营养钵育苗冬春季宜使用高10cm×直径8cm规格的营养钵育苗。苗期管理应符合DB33/T873的规定。7定植7.1秧苗规格秧苗需健壮,4片~5片真叶,整齐一致,无病虫害。7.2定植时间7.2.1越冬栽培栽培时间为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下旬,定植宜在晴天进行,采取多层棚膜覆盖栽培。7.2.2早春栽培栽培时间为2月上旬至2月下旬,定植宜在晴天进行,采取大棚膜保温栽培。3DB3306/T033—20207.2.3夏秋季栽培栽培时间为6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宜在傍晚或阴天进行,采取大棚顶膜避雨栽培。7.3定植密度越冬栽培和早春栽培,株距为45cm~50cm。夏秋季栽培,株距为40cm。6m宽大棚两边畦各栽7.4定植方法定植前苗床浇足水。按株距在地膜上打孔,按秧苗大小分批移栽,定植后用细土封严定植孔,营养土面与畦面相平,浇定根水。8田间管理8.1温湿度管理8.1.1缓苗前,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保持15℃~20℃。缓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0℃~32℃,夜间不低于15℃。冬季最低温度需在10℃以上,夏季最高温度不超过35℃。8.1.2土壤湿度控制在60%~70%。8.1.3可采取多层薄膜覆盖、遮阳网覆盖、通风等措施调节温湿度。8.2肥水管理8.2.1施肥量及施肥浓度根据植株大小和生长期确定,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8.2.2应注意观察植株生长势及时追肥,以(N-P2O5-K2O)15-15-15配比的三元复合肥为主。一般采收mkg,加尿素10kg为宜。8.3摘叶除草8.3.1及时摘除早期老叶,并带出田外销毁。植株出现徒长时,摘除多余叶片。8.3.2除草应把握“除早、除小、除了”原则,选用草铵膦等除草剂,或人工铲除。定植前,可覆盖黑白、黑色或银黑等地膜防草。8.4灌溉平原地区,越冬栽培和早春栽培生长前期可不浇水,5月~6月生长后期,结合施肥灌溉,宜采用膜下滴灌。夏秋季宜在早晨或傍晚灌溉。8.5搭架引蔓8.5.1搭架大棚栽培应搭架,用长4.0m~4.5m的毛竹片或钢绞线等材料,弯成宽1.8m~2.2m,高1.6m~1.8m拱形架子,再绑成网格状。在6m宽大棚内搭建2组架子,8m宽大棚内搭建3组架子。8.5.2整枝绑蔓以单杆整枝为主,摘除多余侧枝,主蔓结果。植株长到60cm~100cm,开始用稻草或绑蔓机引蔓上架子,每隔0.4m~0.6m绑蔓一次。4DB3306/T033—20208.6坐果8.6.1坐果节位与坐果数第一批果选第6节~第8节位坐果1个,第二批至第四批果每株连续坐果2个~3个。8.6.2促进坐果8.6.2.1授粉宜在上午8时~10时,利用昆虫自然授粉,或必要时用工具粘上花粉,涂抹已开放的雌花花蕊进行人工授粉。8.6.2.2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低温或高温时,应在上午9时之前或下午4时以后,用浓度为0.05mg/kg~0.06mg/kg的氯吡脲混合液涂抹子房,再摘除花瓣。夏秋季处理时,需降低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9病虫害防治9.1防治原则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药剂防治应符合GB/T8321和农药登记主管部门的相关规9.2病虫害种类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烟粉虱、斜纹夜蛾等。9.3综合防治9.3.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培育无病菌种苗。与非瓜类的葱蒜类、豆类等作物轮作,适时菜稻轮作。采取清洁田园,深耕灌水,高温闷棚等措施。及时去除杂草、病株、病叶、老叶等,并集中销毁。合理运筹水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改善棚内通风和透光条件。9.3.2物理生物防治9.3.2.1色板诱杀用黄板诱杀烟粉虱等害虫,一般采用20cm×25cm规格,每667m2挂30块~50块,色板离植株9.3.2.2杀虫灯光诱杀选用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等多种害虫,每1hm2设置1盏功率50w的杀虫灯。9.3.2.3昆虫性诱剂诱杀在田间,每667m2安装1套斜纹夜蛾等害虫专用诱捕器,放置高度以高于1m为宜。9.3.3药剂防治5DB3306/T033—2020病虫害防治应交替使用药剂,优先使用植物源、矿物源及生物源农药,严禁使用农业部规定的禁限用药剂,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选择适当时机,有针对性用药,注意药害。安全间隔期应符合GB/T8321的规定。10采收果实达到商品成熟度分批采收,采收前通风降湿,宜选择晴天采收。应带果柄采收,除去残留花瓣。采收后果实放于阴凉避光处。11档案记录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以及农事活动、采收上市、销售去向等都应建立完整的档案,至少保存2年。6DB3306/T033—2020AA附录A(资料性)大棚南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大棚南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A.1。表A.1大棚南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防治对象农药通用名称每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