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备作业)_第1页
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备作业)_第2页
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备作业)_第3页
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备作业)_第4页
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备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表格所示史实反映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文化繁荣,世界领先 B.交通发达,纵贯欧亚C.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D.国力强盛,威震四海2.下列对隋唐时期历史发展基本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3.历史上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共同意义在于()A.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B.都是政府委派的宗教使者C.加强了佛教文化的对外传播 D.都表明政府重视对外开放4.下列记载了玄奘游历.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的是()A.《兰亭集序》 B.《资治通鉴》C.《大唐西域记》 D.《农政全书》5.2020年2月日本民间团体向武汉疫区捐赠的口罩包装上写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千多年前日本遣唐者来中国时赠送的每件袈裟都绣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对此一位高僧深受感动,并以自身行动作出回报。他的事迹是()A.加强商品经济交流 B.开创中日交流先河C.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D.前去研习封建制度6.观察图片中有关河南的历史文化名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州名人,灿若星辰 B.地处中原,兵争之地C.遗迹众多,历史厚重 D.文墨飘香,文明腹地7.对下表蕴含的历史主题解读正确的是()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元朝时期马克·波罗来华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A.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B.中国古代民族交融C.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 D.中国古代王朝更替8.“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这位“大唐僧人”是()A.玄奘 B.鉴真 C.郑和 D.戚继光9.(2021·自贡)某同学为历史小讲堂搜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可以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是()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A.文学艺术发展 B.中外交通发达C.中外文化交流 D.民族关系交融10.(2021·宜昌)谢同学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学习资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东渡”等关键词。据此可知,她研究的内容是()A.唐与日本的交流 B.唐与天竺的交往C.唐与新罗的关系 D.唐与大食的往来11.(2021·梧州)下图为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唐朝的开元通宝日本的和同开珎A.审美观念一致 B.文明相互借鉴C.文明交流频繁 D.铸银水平相当12.(2020·菏泽)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下列描述最能体现唐朝对外开放特点的是()A.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B.政策开明和同一家C.恩威并重怀柔为主 D.昂扬进取泽被东西二、材料分析题13.(2020·毕节)阅请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注: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材料三:2020年2月,当中国抗疫进展最紧张的时候,日本捐助中国的医疗物资上贴着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八个字曾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注:诗句出自日本长屋王《绣袈裟衣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实行什么政策?举一例史实说明这个政策实行的效果。(2)材料二所述史实中,唐朝先进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涉及哪几方面?(3)据史书记载,材料三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诗句感动了一位唐朝僧人,使他决心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请写出这位僧人的法号和东渡日本的次数。(4)综上所述,唐朝呈现出怎样的社会风气值得当今社会借鉴?14.(2019·黄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材料一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材料二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一册)》(1)根据材料一,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和唐文化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3)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A.文化繁荣,世界领先,不符合题意;

B.交通发达,纵贯欧亚,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表格内容: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反映了中外交往。结合所学知识,唐朝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佛法,对日本的文化影响很大。玄奘西行天竺,反映了唐朝积极学习外国优秀文化,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鉴真东渡日本,反映了唐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故表格反映出的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双向交流,兼容并蓄,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国力强盛,威震四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2.【答案】D【解析】【分析】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不符合题意;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不符合题意;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进行分析回答,这样难度较大,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3.【答案】A【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可知,尽管玄奘和鉴真他们的目的地不同,但都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都是政府委派的宗教使者,不符合史实;

C.加强了佛教文化的对外传播,不符合题意;

D.都表明政府重视对外开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共同意义的理解来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4.【答案】C【解析】【分析】A.《兰亭集序》,不符合题意;

B.《资治通鉴》,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回国后,依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农政全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故C符合题意;

唐朝时,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一条,通往朝鲜和日本,加强了商品经济交流,故A不符合题意;

中日交流,在汉代就有记录,故B不符合题意;

日本大化改新后就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流,重点掌握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间的友好交流。6.【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句“河南的历史文化名人”,再结合图片所示“商鞅、唐玄奘、石守信”等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中州名人,灿若星辰,A符合题意;

BCD项图片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南的历史文化名人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商鞅、唐玄奘、石守信、史可法的相关史实。7.【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先进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玄奘西行天竺,求取真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马可波罗来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扩展,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和友谊,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综合分析可知,这些历史事件都是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故选项C符合题意;

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对外交往,与民族交融无关,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马可波罗来华不能体现中国古代王朝更替,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鉴真东渡,马可波罗来华和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表现。8.【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因此这位“大唐僧人”是玄奘。选项A符合题意;

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B排除;

明朝郑和的船队七次下西洋,C排除;

明朝戚继光抗倭,D排除。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为切入点,考查玄奘西行。9.【答案】C【解析】【分析】三幅图片分别是唐朝时期的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真经,明成祖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以上三件史实所表达的主题应该是中外文化的交流,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和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10.【答案】A【解析】【分析】A.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唐与天竺的交往,不符合题意;

C.唐与新罗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D.唐与大食的往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11.【答案】C【解析】【分析】A.审美观念一致,不符合史实;

B.文明相互借鉴,不符合史实;

C.依据题干可知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明显是仿造唐朝开元通宝的形制和重量,说明当时中日之间文明交流频繁,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铸银水平相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出两者的共同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12.【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对外开放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四个选项的含义。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对外开放政策)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促进了中外交流,丰富了唐代文明,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A双向交流兼容并蓄,符合题意。BC表述是唐朝民族关系特点;D昂扬进取泽被东西,属于社会生活特点,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对外开放特点,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3.【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2)科技、佛教、文字等方面。(3)鉴真,6次。(4)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注: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⑵根据材料二“吉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先进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涉及到科技、佛教、文字等方面。⑶根据材料三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诗句感动了一位唐朝僧人,使他决心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可知与鉴真东渡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但他仍继续努力,第六次终于成功,传授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唐朝呈现出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值得当今社会借鉴。故答案为:⑴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⑵科技、佛教、文字等方面。⑶鉴真,6次。⑷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点评】本题考查隋唐繁荣与开放的有关知识。内容涉及了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鉴真与玄奘等的有关知识。这样的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14.【答案】(1)盛唐气象: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