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材料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_第1页
防水材料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_第2页
防水材料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_第3页
防水材料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_第4页
防水材料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水材料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交通基础设施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交通基础设施行业面临的机遇交通工程配套产品的下游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包括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稳增长政策的发力点。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正在形成,截至2021年底,我国先后发布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交通强国建设路径日益清晰。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现代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构建将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支撑保障和先行作用。十三五期间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共计39,901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3.26%;公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共计106,771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50.43%;城市轨道交通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6,278.7亿元,年均完成建设投资5,255.7亿元,比十二五翻了一番还多。十三五时期,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十四五时期正加密成型;我国公路建设迎来跨越发展,新技术、新理念应运而生,绿色、科技、便民的公路蓬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设、规划线路规模和投资均跨越式增长,城市轨道交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为实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的目标,《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强资金保障,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制度,鼓励采用多元化市场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强国建设,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预计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维持较高规模,也为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十四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将以高铁建设为重点,为确保铁路在高速运行条件下的安全性、平稳性和乘车舒适性,鉴于高铁桥梁具有高平顺性、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等特点,高铁的设计及建造具有以桥代路的突出特点,高比例高铁桥梁的运用为铁路桥梁功能部件相关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随着铁路建设标准和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桥梁功能部件生产企业的技术和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生产方式从传统的单件、小批量生产转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这有利于行业内技术能力突出、具备规模化生产的龙头企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铁路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在促进市场竞争方面,加强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监督,印发《铁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铁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在合作研发方面,充分利用国家铁路局搭建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课题研究等相关产学研用对接平台,鼓励民营企业独立或与有关方面联合承担国家各类科研项目,参与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项目攻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在铁路产品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公平进入铁路运输、工程建设和装备产品设计制造维修领域,参与铁路客货运输服务业务,参与铁路建设、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和铁路非运输企业改制重组;在国际化方面,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树立中国民营企业良好形象。在铁路建设领域吸纳民营资本,促进产业内的优胜劣汰,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民营企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世界铁路联盟(UIC)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全球已运营高铁里程数为5.61万公里,正在建设的高铁里程数为2.26万公里,已批准但尚未建设的高铁里程数为1.88万公里,远期计划建设的高铁里程数为3.30万公里,合计13.18万公里。其中,除中国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已运营高铁里程数为1.78万公里,正在建设的高铁里程数为0.76公里,已批准但尚未建设的高铁里程数为1.44万公里,远期计划建设的高铁里程数为2.59万公里,合计6.71万公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包括高铁、高速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名片与通道。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是制约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快设施联通建设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领域和核心内容。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国内基础设施相关企业大力推行走出去战略,中吉乌、中蒙俄、中越等国际道路运输线路逐步延伸,聚焦六廊六路推动一批标志性的项目加速竣工。中国高铁、高速公路走出去,不仅仅是产品、产业、技术和劳务输出,更是高端领域国际技术与产业的合作,也为国内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产品企业赢得广阔的海外市场,在新一轮的全球化浪潮中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二)交通基础设施行业面临的挑战交通工程建设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行业,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因素影响,行业发展总体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如果未来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发生变化或者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收紧,可能会导致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或者放缓投资进度,进而导致桥梁支座、伸缩装置等产品的市场需求缩减,从而对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产品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行业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钢材、橡胶等,钢材、橡胶等属于大宗商品,具有价格波动相对较大的特点,价格易受宏观经济周期、供需状况等诸多因素影响。未来,若钢材、橡胶等原材料价格在中标后上涨幅度较大,而行业无法将上游原材料采购价格波动传导到对下游客户的销售价格中,则会对行业经营业绩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产品的技术要求高、生产投资规模大,相关新产品、新技术从研发、试制到批量销售的周期较长,均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行业内企业如果没有雄厚资金的支持,将难以承担投资回报期较长的投资风险,无法持续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因此,企业若想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需要具备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渠道,不断增强自身的资金实力。资金实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内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未来,行业内企业高质量发展将更加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以及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这一趋势将导致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专业型人才的引进、培养情况更加复杂。如果企业无法紧跟行业发展要求,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总体水平不能与企业发展相匹配,这将成为行业内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挑战。铁路发展概况铁路运输是主要的陆上交通运输方式之一,是通过机车牵引车辆组成列车在铁轨上运送客或货的一种运输方式。相比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受天气、交通堵塞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较高的准点率,能够为居民出行和商品运输提供便利。并且铁路的客货运输具有较大载运量,被广泛用于大宗货物运输和短途、中短途、中长途的客运,在商品运输和居民的交通出行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铁路是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为建成现代化的铁路网,我国近年来陆续提出有关铁路的发展专项规划及政策,以不断提升铁路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规划的出台为铁路行业的规划建设做出了科学有效的长期指导,政策支持带动铁路建设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每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趋于稳定,基本每年保持在8,000亿元的总投资水平。2019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9亿元,投产新线8,489公里,其中高速铁路5,474公里;2020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19亿元,投产新线4,933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21公里。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76万亿元,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主骨架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随着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投入,中国铁路路网规模逐年扩大,并逐渐构筑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截止2020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63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79万公里,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52.3公里/万平方公里,铁路营业里程、全国铁路路网密度持续提高,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铁路网络。铁路网规模的扩大将会促进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和铁路装备方面的持续投资。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和铁路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成效明显,中国铁路网规模持续增长,进而提高铁路客货运输量规模。旅客运输方面,2015年至2019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持续增长,平均增长率为9.62%;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22.03亿人,比上年下降39.80%。货物运输方面,受疫情影响较小,2015年至2019年保持增长趋势,2019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44.12亿吨,比上年增长7.81%;2020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45.52亿吨,比上年增长3.18%。铁路的客货运输具有载运量大、受外界影响小的天然优势,未来随着铁路固定资产的持续投资和铁路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全国铁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根据2022年1月召开的国铁集团工作会议,2022年铁路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铁路安全保持持续稳定;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投产新线3,300公里以上,其中普速铁路1,900公里左右。《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展望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预计未来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稳定上升,铁路及高速铁路的增长空间依然较大,也为铁路建设配套产品相关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发展趋势(一)交通基础设施行业高速化提高运行速度是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目标。首先必须加大牵引力来获得足够大的驱动和制动功率才能克服周围介质的阻力,其次必须有动力特性优良的运载工具,自重轻、阻力小、运行平稳。2003年秦沈客运专线正式建成和投入运营,标志着中国铁路步入高速化的开端。2008年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首次在铁路实现了客运生产组织自动化,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与客运生产组织效率。2014年我国铁路里程11.18万公里,高铁里程1.65万公里,高铁里程占比14.76%;2020年我国铁路里程14.63万里,高铁里程3.79万公里,高铁里程占比提升至25.91%。高铁具有速度快、舒适性高的优势,预计未来铁路高速化趋势将持续。(二)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环保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对环保节能提出更高要求。各行业限制使用污染环境的材料及施工工艺,节能、环保、性能优良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已是必然趋势。交通运输部印发的《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基础设施环境友好、运输装备清洁低碳、运输组织集约高效;推进绿色公路建设,鼓励施工材料、工艺和技术创新。以交通桥梁为例,目前桥梁附属设施锈蚀问题突出、整治费用高昂、环境污染突显、资源浪费严重,因此未来桥梁附属设施防腐应综合考虑防腐性能、长效耐久、低碳环保、经济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未来,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产品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将向绿色环保、长效耐久方向发展。(三)交通基础设施行业智能化新一代智能交通是借助移动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自动驾驶等智能车辆技术,以人车路环境的全面精准感知及智能决策为核心,通过人-车-路-环境泛在互联与协作,加上通信息采集自动化泛在化全过程发展,使得新型数据具有高实时、大样本、低成本、高精度、全链条的特征,由此构建的可实现协同管控的交通系统为交通运输全息感知、源头治理、主动引导及精准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交通智能技术的发展,交通工程配套产品的监测也向着连续、实时、自动化方向发展,主要涉及领域包括智能传感器、数据采集与通讯板卡、降噪算法优化与数据精度提升等。《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公路铁路智能化提出具体规划:智慧公路推动先进信息技术应用,逐步提升公路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养护、运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水平,推动公路感知网络与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重点路段实现全天候、多要素的状态感知;智能铁路运用信息化现代控制技术提升铁路全路网列车调度指挥和运输管理智能化水平,建设铁路智能检测监测设施,实现动车组、机车、车辆等载运装备和轨道、桥隧、大型客运站等关键设施服役状态在线监测、远程诊断和智能维护。围绕智慧交通国家战略,交通工程配套产品整体向着产品智能化方向发展。(四)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国产自主化我国一直积极稳妥地推进交通运输相关设备国产化战略,不断推进交通装备自主化。在国家强基工程的引导和市场需求下,攻克了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在可靠性技术、试验验证技术、基础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推动了交通运输装备及配套零部件的性能、质量水平的提升。例如,目前中国复兴号动车组完全采用自主标准设计,整车国产化率已达90%,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零部件实现了技术和规模应用的重大突破。但目前在交通工程设施功能构件领域,部分核心技术和材料仍掌握国外发达国家手中,例如粘弹性阻尼材料、高性能摩擦材料、茂金属聚乙烯、浸金属碳滑板等。随着国际贸易竞争愈演愈烈,尤其是高端制造、高新技术、高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领域竞争日益凸显。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交通运输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因此,打破国外对我国大型交通工程设施功能构件关键技术和核心材料的控制局面,向国产自主化为主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预计国内具备核心技术的交通工程设施功能构件的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将持续增强,形成对进口产品的替代。(五)交通基础设施行业铁路产品市场份额集中化交通运输关系国家与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产品的生产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制造实力、生产装备能力及检验检测实力,尤其是铁路相关产品需要进行严格的认证。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铁路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及《铁路产品认证目录》,认证采信目录涵盖的铁路产品只有通过中铁检验认证中心(CRCC)的认证才有资格进入国铁集团招标系统。较高的市场认证壁垒及技术壁垒使得铁路产品市场集中度较高。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产品特殊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铁路产品各细分领域至少保持3家参与者招投标,也难以出现垄断局面。交通设施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交通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和基础,是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载体,它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是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前提,因此交通工程建设在经济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要打造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纲要强调包括多种运输方式融合(集约利用通道线、岸线、土地、空域、水域等资源)、多种网络(设施网、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多个区域(东西部间、经济圈间等)、多种产业(交通、物流、旅游、装备制造)的全方位融合,为了保障规划建设的实施,纲要提出建立加强资源、资金等方面的支撑制度和政策,为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产品的相关企业提供广阔的前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为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相继提出并实施了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国家战略。交通基础设施是上述国家战略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和落实战略的关键环节,应按照国家战略方向,积极推进相关领域建设。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高质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以货运铁路、沿江高铁和水铁联运三项为重点。要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发挥铁路、公路、水运各自优势,整体设计综合交通体系,特别是要突出高效率、低排放的铁路在综合运输中的关键作用,优化运输结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沿江高铁大动脉,推进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高效联通,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协调发展,并通过沿江高铁客运释放沿江铁路的货运能力。加快铁水联运的枢纽、设施、通道建设,研究推进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分流三峡过坝压力。在京津冀地区。要按照交通一体化的思路,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交通体系。要着力建设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系统,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推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雄安新区交通骨干网、京雄高铁、京张高铁等重大项目全面竣工和更好发挥作用。要着力打通京津冀地区高速公路、普通国道的断头路和瓶颈路段,形成更加畅通、一体化的公路设施体系。推动天津港、唐山港、黄骅港等港口建设统筹布局,形成现代化的津冀港口群。推动构建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为龙头,以津冀地区其他机场为支撑,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在粤港澳大湾区。要重点加快粤港澳城际铁路网络建设,打造核心城市之间、核心城市与周边节点城市之间1-2小时通达的快速交通体系。推动大湾区主要城市与中小城市、小城镇的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建设,推动既有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配套和衔接,形成能够满足密集化客流货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大湾区与粤西、粤东、粤北以及周边省份交通通道建设,提高大湾区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应对接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着力补好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交通基建短板,提升交通服务普惠水平,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一是要补齐西部和东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短板。目前西部和东北地区干线交通设施已形成一定规模,未来应重在提升交通设施覆盖能力,强化西部、东北与东部、中部之间,西部、东北内部各地区之间交通联通水平。要加快推动川藏铁路、滇藏铁路、新藏铁路建设,加快建设进出疆、出入藏公路,形成进出新疆、西藏、青海及四省藏区的便捷通道。根据人口规模、市场需求、社会效益、债务情况等,统筹考虑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际高速铁路建设。加快西部和东北地区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与枢纽机场功能互补,形成较强的航空服务能力。二是要补齐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短板。要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全民消除贫困、全国同步奔小康伟大目标,大力提升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扶贫的重要作用。着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网改善。加强农村邮政快递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生活性物流发展严重滞后问题。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重点,加强贫困地区对外运输通道建设。对于生态环境较好、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元素的贫困地区,要加强对外联通公路建设,着力改善景区、特色小镇、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出行条件。随着交通运输日益多样化、高效化,人民群众对高品质、高效率的运输服务需求更加迫切,交通运输已经进入各种运输方式融合、统筹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我国各类交通基础设施不衔接、不配套的现象普遍存在,制约了多种运输方式集成效应的高效发挥,必须统筹推进各类交通基础设施相衔接、相协调,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一是要加强既有各类交通基础设施联通。统筹推进铁路场站与高等级公路相衔接,铁路货运站应建设能力匹配、衔接顺畅的公路集疏运网络,积极建设铁路货站的公路集运和分拨点、换装设施,将铁路和公路两大交通系统整合形成更加紧密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民用运输机场应同步建设高等级公路及货运设施,强化大型机场内部客货分设的货运通道建设。要统筹推进铁路、公路与港口、园区相衔接,完善疏港铁路、疏港公路建设,推动铁路、公路进园区,彻底解决港口、园区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货物集散难问题。二是要重点打造一批综合交通枢纽。应在全国范围统筹打造一批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快递中转站、内陆港等国际性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推进铁路支线、高等级公路、内河航道、沿海港口、货运机场等多种交通基础设施在交通枢纽形成顺畅连接,围绕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多种交通方式结合、干线支线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综合交通枢纽网络。三是重点完善集装箱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集装箱多式联运具有高效便捷、集约经济、安全可靠等优势,是货物运输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围绕国家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重点畅通瓶颈路段,着力构建衔接紧密、运输高效的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条件,选择重点通道加快推进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提升多式联运容量和效率。加强铁路和公路集装箱运输设施对接,选择适合线路发展驼背运输,在具备条件的物流枢纽建立公共挂车池,发展甩挂运输,推进港口滚装设施建设,发展滚装运输,进一步提升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效率水平。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预计还将有大量人口向城镇集聚,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规模、供给结构、服务能力都将提出新的要求。未来应聚焦群众高度关注的城市拥堵、停车难、自行车道和步道不足等问题,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静态交通、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一是要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共交通是满足居民出行、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方式。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把公共交通放在城市规划建设的突出位置。结合市场需求和地方财力,重点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型城市要形成以轨道交通为基本骨架的城市交通体系。同时推动公交车车道、站台、线路建设,推动城市公交系统向城市郊区甚至农村延伸,提升城市交通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要加强城市各类公共交通设施的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建设,加强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便利化设施建设,提高居民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满意度。二是要推动城市静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停车场等静态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是当前各大城市停车难、停车贵的主要原因。必须要在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战略中,突出静态交通的规划和布局,修订城市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标准,增加车位供给规模,特别要加强大型社区、综合交通枢纽、商圈、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机构周边的停车场建设,重点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式立体停车场等土地集约的停车设施,新建停车场配备充电桩,提高静态交通服务供给能力。三是要推动城市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自行车道、步道等城市慢行基础设施不仅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也能满足城市居民对健康出行的需求,更是治理交通拥堵的有效方式。要转变慢行交通设施占用机动车行驶空间、加剧拥堵的错误思维。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更多居民依靠慢行交通出行将会极大减少私家车上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应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统筹布局慢行交通系统,推动慢行交通系统从大街向小巷延伸,激发城市交通活力。交通基础设施行业进入壁垒(一)交通基础设施行业资质壁垒针对铁路产品,根据铁道部《铁路产品认证管理办法》(铁科技[2012]95号),国家对铁路产品认证采取强制性产品认证与自愿性产品认证相结合的方式;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和列入采信目录的铁路产品,依法取得认证后,方可在铁路领域使用。对于公路产品,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监督管理产品目录》、《关于加强和改进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对交通运输行业产品质量的监督,并强化行业重点监管产品的认证,提高自愿性产品认证在设计、招投标、工程建设等活动中的采信度,桥梁支座、桥梁伸缩装置、防水材料均在重点监督管理产品目录中。交通工程设施配套产品与交通运营安全、旅客安全密切相关,相关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较高。为保障交通建设的工程质量,铁路、公路交通工程设施专用产品的资质认证较为严格,认证周期一般也较长。新进入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形成有效的资质积累并将产品打入相关市场,从而对新进入企业开展业务形成资质壁垒。(二)交通基础设施行业技术壁垒交通工程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国家相关部门对交通工程配套产品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对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指标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交通工程配套产品具有技术密集性特征,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一方面,国家制定一系列的行业技术标准对交通工程配套产品加以约束,行业内的科研成果已形成相关技术体系和知识产权体系,新进入企业开发产品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短时间内掌握技术及工艺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我国地形复杂,为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及要求,在原有行业技术标准的基础上,产品需要进行定制化特殊设计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